门诊长期肌注黄体酮患者实行综合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

2020-10-21 09:30刘灵芝沈秀英
广州医药 2020年5期
关键词:黄体酮硫酸镁门诊

刘灵芝 沈秀英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州 510180)

黄体酮(Progesterone)是一种类固醇,称为孕酮。它是一种女性分泌的荷尔蒙,参与女性及其他雌性动物的月经周期,为受孕做准备并参与胚胎发育。黄体酮是一种很重要的助孕素,也是当前所知使用最普遍的保胎药之一[1-2]。怀孕前的女性,黄体酮只能在每次月经周期的后14天才会由卵巢黄体大量分泌。部分不孕不育或者先兆流产患者的孕激素不足,根据病因临床经常会使用黄体酮进行补充治疗,来减少早产发生的概率,目前在临床上应用广泛[3-4]。由于黄体酮是一种油性制剂,黏稠度大、不溶于水且难于扩散吸收,通常需要多次给药,因而多次肌内注射后容易沉积于注射部位,对局部组织产生刺激,导致吸收障碍,药物蓄积而引起局部硬结、红肿、痒、疼痛等炎性反应,尤其是局部组织硬结最为常见[5]。局部组织硬结、红肿、瘙痒、疼痛等不良反应,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使其产生焦虑不安情绪,而且会因药物吸收不良影响药效的正常发挥,降低治疗效果。

对于住院注射黄体酮的患者,目前临床工作中已使用Z路径肌内注射法、留空气注射法、使用2.5 mL注射器选择合适注射部位和深度以保证药物注入肌肉层;注射后采用马铃薯敷贴、局部按摩、硫酸镁湿热敷、生姜外敷、跌打丸、云南白药等外敷方法,均能有效改善由于长期肌内注射黄体酮导致的局部硬结等情况[6-8]。但在门诊注射,未住院治疗的患者,常由于时间、环境等因素,完成每次注射后即返回家中,未能得到进一步的护理,从而导致注射后皮肤局部症状的发生。既往研究显示:患者自身对药物知识了解不够, 没有对硬结进行预防或不遵医嘱进行预防;护理人员操作方法不正确及重视度缺乏, 没有强化健康教育且宣教方式单一是黄体酮注射导致注射部位硬结发生的主要原因[9-10]。

因而对门诊注射黄体酮的患者进行综合性的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其了解黄体酮注射后可能发生局部皮肤症状,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同时,针对在门诊注射黄体酮的患者进行综合性的健康教育,帮助患者了解并掌握黄体酮肌肉注射后的护理措施,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注射后出现的症状,降低局部硬结的发生,减轻疼痛。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6月在本院门诊中心注射室进行黄体酮注射的先兆流产患者319例,纳入标准:年龄≥18岁;符合妊娠早期先兆流产西医诊断标准;需要肌肉注射黄体酮注射液(40 mg)每天1次,两侧臀部交替注射至妊娠4~8周或根据医嘱需注射≥7天以上者;患者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排除标准:首次注射前臀部有破损、感染、水肿、硬结、肌肉萎缩、胎记或色素沉着等异常情况者;过敏体质者;伴有精神疾病或过度焦虑者;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损害、严重血液、内分泌系统疾病者;注射过程中接受其他药物臀部肌肉注射者不予进行资料统计分析。按患者来门诊的注射顺序,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单数位为对照组,双数位为干预组。两组患者在年龄、肌注部位、剂量、次数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本研究采用单盲,前瞻性的研究设计。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和指导,包括采用Z路径肌内注射法、留空气注射法、使用2.5 mL注射器根据患者肌肉丰厚程度选择合适注射部位和深度,并口头宣教热敷、采用马铃薯敷贴、50%硫酸镁湿敷。干预组在患者进行第一次黄体酮注射时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性的手段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干预的方式包括:第一次注射后面对面口头宣教:告知患者药物的特性、注射方式的选择,可能引起的并发症及发生机制,指导患者热敷、采用马铃薯敷贴和硫酸镁湿敷;口头宣教完毕后发放《健康教育小手册》,指导患者回家后自行扫描《健康教育手册》上的二维码观看热敷、马铃薯敷贴和硫酸镁湿敷的示范视频,此视频采用现在年轻人流行的动画形式制作成健康教育视频(内容:黄体酮药物的特性,注射方式的选择,可能引起的并发症及发生机制,注射后的注意事项,指导热敷、马铃薯敷贴和硫酸镁湿敷的时间、方法及注意事项),帮助患者掌握自我护理技术。

1.3 评价指标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11]用0~10分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自觉无痛(0分);轻度疼痛(1~3分);中度疼痛(4~6分);重度疼痛(7~10分)。硬结的判断标准[12]:无硬结注射部位未出现硬结;轻度硬结,直径<3 cm,无压痛;中度硬结,直径大于等于3 cm,但<5 cm,有轻微压痛;重度硬结,直径≥5 cm,质地硬。在患者初次注射时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注射疼痛情况,并及时检查问卷填写有无遗漏并及时补全。在完成注射后7天、1个月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的皮肤情况。满意度则由患者注射疗程结束后自行扫码填写,得分为0~10分,10分为最高分,表示极其满意。

2 结 果

2.1 两组硬结发生情况比较(表1)

表1 两组硬结发生情况比较 n(%)

干预组发生硬结例数77例(48.4%),对照组147例(9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97,P<0.01)。

2.2 两组疼痛评分比较(表2)

表2 两组疼痛情况比较

VAS评分:干预组(1.34±2.125)分,对照组(4.51±2.4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两组满意度比较:干预组的平均分为(9.60±0.975)分,对照组的平均分为(6.65±1.603)分,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828,P<0.01)。

3 讨 论

3.1 综合健康教育能有效预防长期肌注黄体酮局部硬结及疼痛的产生

本研究对门诊长期肌注黄体酮的患者采用综合性的手段进行健康教育,包括:第一次注射后面对面口头宣教;发放《健康教育小手册》;指导患者居家观看热敷、马铃薯敷贴和硫酸镁湿敷的示范视频等方法,帮助患者掌握自我护理技术 。既往研究显示,热敷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黄体酮的快速吸收;马铃薯含有的元素不会刺激患者的皮肤,而且它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蛋白质、无机盐和淀粉,可以使患者的免疫功能得到极大的改善,并有排毒的效果,能起到止痛和消炎的效果,使患者的细胞得到及时的修复[13];50%硫酸镁湿敷因其高渗作用,能促使组织水肿在短期内消退,从而减轻局部组织的损伤,注射后行以上措施能有效改善由于长期肌肉注射黄体酮导致的局部硬结及疼痛等情况[14]。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硬结发生率为91.9%,而干预组为48.4%,从疼痛程度比较上可见,干预组(1.34±2.125)分,而对照组(4.51±2.400)分,干预组主要的是轻度疼痛占34.6%,而对照组主要是中度的疼痛占53.1%。这与传统的健康宣教过于表面化,方法和形式单一,导致其效果有限有关[15]。而音像等多媒体资料具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特点,易被教育对象接受,同时,也有利于资料的保存和传播,可使更多的病患接受到有效的健康信息[16]。由此可见,综合健康教育内视频示范更能使患者掌握干预技巧。

3.2 综合健康教育比传统的口头宣教更能让患者掌握及接受,有效提高满意度,促进药物疗效,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的满意度平均分为(9.60±0.975)分,而对照组只有(6.65±1.603)分,低于干预组。这可能与健康宣教视频的播放及健康教育小册子的使用,能够增强患者的相关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既解答了患者的疑问,又帮助患者解决了实际难题有关[17]。综合健康教育方式的使用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患者遇到问题后可以立马去了解相关信息,且相关技术的学习可以重复,有利于患者掌握与接受。患者在及时获取到需要的信息且解决相关问题后,增加了其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改善了其就医体验,有助于促进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

3.3 综合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积极性与依从性

视频健康宣教调动了患者参加的积极性。罗一平[18]报道,人类获得信息83%来源于视觉;11%来源于听觉;1.5%来源于触觉;人们一般能记住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20%;看到内容的70%。干预组的患者基本都能按视频所教的方法去执行,就算有硬结大部分也是轻度的。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出现轻度硬结占34%,重度只占6.9%;而对照组许多患者反应由于忘记了如何做,因此都没有准确地做相应的干预措施,甚至多数患者没有做,发生中度硬结54.4%、重度17.5%。因此,在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综合性方法,增强患者的信息可及度,增加信息来源,可以提高其积极性与依从性。

临床上长期注射黄体酮后发生的硬结红肿并不鲜见,及早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并且使患者容易接受、配合极其重要。门诊长期肌注黄体酮患者行综合健康教育能使减轻局部疼痛、降低硬结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药物疗效,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值得推广运用。

猜你喜欢
黄体酮硫酸镁门诊
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患者应用黄体酮治疗的疗效观察
门诊支付之变
硫酸镁对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分析
妊高症患者治疗中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的应用研究
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治疗妊高征的临床效果
黄体酮序贯疗法治疗先兆性流产的临床疗效分析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黄体酮调月经需连用三个月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