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结合肌筋膜手法+运动康复指导治疗子宫脱垂临床研究

2020-10-21 04:05卖立欢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20年7期
关键词:治疗效果

卖立欢

【摘 要】目的:探讨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结合肌筋膜手法+运动康复指导治疗子宫脱垂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32例子宫脱垂患者, 按系统随机化法分为A、B组, 每组66例。A组给予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行盆底电刺激十电子生物反馈治疗, B组给予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治疗结合肌筋膜手法+运动康复指导联合方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盆底肌情况和尿失禁改善情况。结果:B组的总有效率为89.39%, 显著高于A组的72.7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B组的尿失禁改善率 (71.21%) 显著高于A组 (48.48%) (P<0.05) 。结论: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结合肌筋膜手法+运动康复指导治疗对子宫脱垂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能有效提升患者的盆底肌功能, 改善其尿失禁情况。

【关键词】神经肌肉电刺激 肌筋膜手法  运动康复指导 子宫脱垂 治疗效果 盆底肌功能

【中图分类号】R323.4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7-0004-01

子宫脱垂是妇产科临床常见多发症之一, 多见于多产、营养不良和产后过劳的女性, 该症可引起月经量增多、痛经、阴道脱出肿物, 并伴有腹部下坠、腰酸背痛等症。若不能及时妥善治疗, 往往会随着年龄的增长, 盆底功能逐渐下降, 其并发症日益严重, 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1]。本研究观察了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结合肌筋膜手法+运动康复指导联合方案治疗子宫脱垂患者的疗效, 并与单纯采用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治疗者进行比较,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32例子宫脱垂患者, 按系统随机化法分为A、B组, 每组66例。纳入标准: (1) 临床检查符合I~Ⅱ子宫脱垂的诊断[2]; (2) 下腹下坠、小便频繁、子宫下移; (3) 半年内未接受系统治疗。排除标准: (1) 合并盆腔腹水、组织发育不良、肿瘤等妇科疾病; (2) 妊娠期妇女; (3) 有药物和电刺激使用禁忌证者。A组:平均年龄 (35.26±2.93) 岁;平均病程 (3.53±1.41) 年;初产妇28例, 经产妇38例;子宫脱垂Ⅰ度41例, Ⅱ度25例。B组:平均年龄 (35.94±3.07) 岁;平均病程 (3.26±1.35) 年;初产妇23例, 经产妇43例;子宫脱垂Ⅰ度35例、Ⅱ度31例, 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已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A照组予以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盆底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具体操作如下:采用法国杉山PHE-NIX USB 4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治疗, 协助患者取仰卧体位, 将阴道电极置于阴道内, 电流0~40 m Ao, 刺激电流强度从0 m A开始, 再逐渐增加, 直至患者能耐受电流刺激感为宜, 收集生物反馈电流, 根据治疗仪器指令指导患者进行阴道收缩等训练, 并通过阴道电极变化频率、强度及作用时间制定训练模式, 以增强患者盆底肌肉收缩强度和弹性。针对Ⅰ类纤维电刺激频率设置为10~30Hz,脉宽为350~700μs, Ⅱ类纤维电刺激频率设置为40~70 Hz, 脉宽为100~300μs。30 min/次, 2次/周,10为1个疗程, 连续治疗2个疗程。B组在此基础上结合结合肌筋膜手法+运动康复指导:第一步先松解肌筋膜(根据患者个人情况):通常针对膈肌,腹直肌、腹內外斜肌、腹横肌,髂腰肌,腹股沟韧带,大腿内收肌,臀大肌,竖脊肌、背阔肌、斜方肌等,每次手法松解二十分钟,隔天1次,十次1疗程。

第二步:阶段化练习,通过指导患者自主运动,加强膈肌运动功能,激活腹部、臀部肌肉,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配合提肛运动,每次5至10分钟,一天2次。

第三步:增强运动平衡和协调性,提高运动控制。指导患者进行具体的运动康复:腹式呼吸配合提肛运动、桥式运动、猫式伸展、河畔式开腿、婴儿趴、半飞燕、四点跪式、骨盆复位操(骨盆后倾)等动作,可根据患者情况每天选择练习项目进行锻炼,每次十分钟,一天2次。

1.3 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和尿失禁改善情况。

临床效果判定标准如下。显效:利用POP-Q分类法评价子宫脱垂改善情况, 子宫颈与处女膜之间距离>4 cm, 无任何临床不良反应;有效:子宫颈与处女膜之间距离得到一定程度的增大, 但≤4 cm;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为无效。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例数/总例数×100%。

尿失禁改善分级标准如下。Ⅰ度:打喷嚏、咳嗽或大笑时偶尔有溢尿;Ⅱ度:行走、性生活或爬楼梯时常有溢尿;Ⅲ度:站立轻微活动时就有溢尿;Ⅳ度:经常无任何诱因就有溢尿 [6] 。以尿失禁改善Ⅱ度及以上或尿失禁消失为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

B组的总有效率为89.39%, 显著高于A组的72.7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935, P=0.026) (表1) 。

2.2 两组尿失禁改善率的比较

B组治疗前尿失禁Ⅰ度9例, Ⅱ度15例, Ⅲ度31例, Ⅳ度11例, 治疗后尿失禁消失19例, 由Ⅲ度转为Ⅰ度17例, 由Ⅳ度转为Ⅰ度3例, 由Ⅳ度转为Ⅱ度8例, 共改善47例。A组治疗前尿失禁Ⅰ度11例, Ⅱ度14例, Ⅲ度28例, Ⅳ度13例, 治疗后尿失禁消失15例, 由Ⅲ度转为Ⅰ度8例, 由Ⅳ度转为Ⅰ度5例, 由Ⅳ度转为Ⅱ度4例, 共改善32例。B组的尿失禁改善率 (71.21%) 显著高于A组 (48.48%) (χ2=6.179, P=0.013) 。

3 讨论

子宫脱垂是盆底功能障碍常见类型之一。多为妊娠、分娩使盆底组织结构和功能受到影响, 使盆底肌肉、结缔组织等盆底支持结构张力松弛, 且随着患者年龄增长, 卵巢功能下降, 腹腔压力长期加重, 常易损伤盆底肌肉及盆底神经, 并易使盆底组织发生器质性功能障碍, 从而导致子宫沿阴道下降, 宫颈外口达到坐骨棘水平以下, 严重者甚至使子宫全部脱出阴道口外, 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 [3] 。

目前,尽管手术治疗可恢复脱垂子宫正常生理解剖结构,但却不能从根本上纠正受损的盆底肌肉及神经功能,术后存在病情复发的风险,且手术创伤较大,不适合体弱年老者、有生育需求的年轻患者及其他因素无法耐受手术者应用。在非手术治疗中,以往常采用盆底肌功能训练,但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近年来随着盆底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与发展,已经逐渐被患者和医师所接受。该疗法将电极置于阴道内后设定不同能量、频率和作用时间,通过不同强度的电流直接作用于阴部神经和盆腔神经,进行反射性刺激,同时还可刺激盆底肌肉,使肌肉被动锻炼,以兴奋肛提肌,提升患者肌肉张力,活化中断的运动神经纤维,唤醒患者受损的盆底神经肌肉感受器,以增加盆底深层和浅层肌肉Ⅰ、Ⅱ类肌纤维的收缩力强度和弹性,从而使肌肉恢复至正常动力学范围 [4]。同时,通过盆底电刺激还可激活盆底组织细胞,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快血液流速,从而有助于延长盆底肌肉收缩持续时间,防止盆底肌肉萎缩现象发生。

肌筋膜手法+运动康复疗法肌筋膜手法作用机理∶通过刺激肌筋膜触发点,改善相应区域的血液循环,提高新陈代谢以及神经的传导性;松解筋膜黏连,减少肌肉组织间的摩擦,促进肌纤维的募集效果,从而提高肌力;以及调整相应区域周围肌张力均衡协调。筋膜松解后,关节周围的肌张力更加均衡,关节会处于更佳的位置上,发力的生物力学效果会更好;筋膜松解后,镶嵌在筋膜间的神经的传导性会更强,发放的神经冲动会更充分,募集的肌纤维会更多,导致有更大的收缩力量。运动疗法作用机制:运动疗法也称医疗体育,简称体疗(PT):是通过调整肌肉平衡,控制肌肉的异常张力,缓解或增强起紧张度;从而纠正关节的位置和运动模式,以达到缓解疼痛、防治疾病、促进身心功能恢复的一种方法。结果提示,相较于单一盆底电刺激-电子生物反馈疗法治疗,结合肌筋膜手法+运动康复指导治疗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有助于进一步促进盆底功能恢复,且治疗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对子宫脱垂患者应用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结合肌筋膜手法+运动康复指导疗法,可提高肌纤维的收缩力,改善患者盆底功能障碍,且治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汝君.盆腔脏器脱垂的手术治疗进展[J].外科研究与新技术,2016,5(1):61-65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33-237

[3] 刘霞,植枝福.生物反馈电刺激结合盆底肌肉训练对子宫脱垂患者的临床影响[J].中国性科学,2016,25(6):41-43

[4] 郑丛芝.生物反饋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肉训练治疗子宫脱垂的效果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6,3(2):42;44

猜你喜欢
治疗效果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