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穰”乐器调查报告

2020-10-21 05:22卢晓梅
神州·下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芦笙

摘要:“茂穰”居住在龙里县、惠水县、花溪区三地交界处,这支群体在丧葬仪式中被赋予超自然力量的乐器——芦笙、木鼓;丧葬仪式中送终师的开路词引领亡灵归祖;正月间为祈求来年幸福安康而举行的祭山、祭树等仪式活动。

关键词:“茂穰”;芦笙;木鼓

在云雾山脚周围,主要居住着苗族、汉族、布依族,每个村子有自己辖地,在一些村寨中,有自称为“茂穰”的群体,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民族风俗,民族信仰。如这支群体在丧葬仪式中被赋予超自然力量的乐器——芦笙、木鼓;丧葬仪式中送终师的开路词引领亡灵归祖;正月间为祈求来年幸福安康而举行的祭山、祭树等仪式活动。笔者就田野调查时看见的芦笙、木鼓、唢呐、木叶等四类乐器进行记录分析。

一、千年乐器——芦笙

芦笙在我国西南地区并不是一件陌生的乐器。据文献资料记载,芦笙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它是我国苗、瑶、侗、水族等少数民族的簧管吹奏乐器。每个区域的芦笙形制大同小异,都有笙斗、簧片、吹管(或竹管)三个部位组成。在“茂穰”眼中,芦笙是男子在正月间求偶的乐器,是祭祀仪式中通灵的祭器,吹奏芦笙没有太多的技法,大家手抱芦笙,左右手的三个手指各对着一边的芦眼,后两个手指捧着芦笙的底部就可吹奏。

(一)称谓分析

芦笙,苗话称为“耿”,翻译过来为芦笙。芦笙最开始被称为“陆笙”,“陆”为大写的六,因其有六只竹管而得名,现在一受外界文化传播的影响、二受“陆笙”谐音的影响,而逐渐称“陆笙”为芦笙。芦笙的每支芦管都有其固定的称谓。

(二)木鼓禁忌及使用场合

芦笙的使用有一些禁忌,一、禁止无事在堂屋中吹。当地有一种习俗,人过世后,在堂屋操办丧事,亲戚朋友就在堂屋吹芦笙送别亡人,因此切不可无事在堂屋里吹芦笙;二、禁止同一个村寨同时吹两只以上的芦笙。在芦笙传授的时候都是远离寨子进行传授,如果是一个人想拿芦笙玩,是允许的,但是不能在堂屋吹。如果一个寨子同时响起一对芦笙的声音,就代表着这个寨子有人过世,所以是不允许同时响起一对芦笙的声音。在以前,芦笙不轻易拿出使用,一用必定有事要办。芦笙一般在以下场合使用:

1、丧葬仪式中开路、办客、闹丧的时候吹奏。

2、正月间老人教晚辈学习吹跳芦笙,以及正月间后生约姑娘玩耍吹芦笙。

3、芦笙师制作芦笙。

4、祭祖,祭山是每个家族的活动,他们认为山神会护佑家族成员顺利、平安,因此在正月间,拜树、拜山活动也会相继举行,拜山、拜树仪式过后,他们感恩神灵,认为今年一年中有神灵的庇护,万事都能够顺利。

5、踩牛场。“茂穰”居住的片区有几个斗牛场所,踩牛场包括三个内容:一是开新场。开新场顾名思义指新取一块宽阔平整的土地新建成为斗牛的场所,因而在祭场时要吹奏芦笙;二是斗牛场好久不斗牛了,要重新开场就要祭场,也同样要请芦笙师吹奏芦笙,祷告神灵他们的来意。三是敲牛时候用的牛要拉踩牛场去转,芦笙师边走边吹芦笙,因为“茂穰”敲牛的习俗已渐渐淡化,因此现在很少能够看到这一场面。

二、木鼓

木鼓多见于西南少数民族,各民族间的形制与敲击方法不同,有敲鼓面的、有敲鼓身的、有敲鼓边的、还有磨鼓身的。在“茂穰”村寨中,木鼓是神圣不可随意亵渎的,一般一个寨子至少有一对木鼓,使用木鼓的时候也是成对使用的,不可拆开单独使用,其中高的为公鼓,矮的为母鼓,在其它地方也称高的木鼓为头鼓,矮的木鼓为脚鼓。

(一)称谓分析

“茂穰”称木鼓为“钢桌带桌带”,“钢桌”指的是鼓,“带”指的是皮,根据其苗话翻译过来为“皮鼓”,而外界根据制鼓本身的材料,称其为木鼓。木鼓由木头、牛皮构成,鼓身是将百年的老树掏空制作而成,两端蒙上黄牛皮,用牛皮蒙的鼓叫“诺带”。

(二)木鼓的保存及使用

木鼓基本上都是男生敲打。娱乐、开路的时候都用木鼓,在丧葬中,木鼓的鼓棒一般是用一颗树来砍,方向要一致,根是根,头是头,砍的时候要注意记号。木鼓以房族为单位制作,几个支系之间、姓氏之间可以互相借。

“茂穰”有一个民族的习俗,假如寨上有一个老人去世了,主人家去借鼓来在家里用,要等25天以后才能归还。根据海葩苗苗族的习俗,去世的这个人去世了25天以后,还要到山上去送饭给这个老人吃。要请一个神婆去送饭,过世人的三亲六戚都来带一点饭,饭不能随便吃的,先把饭放在竹篮里面还要做一点菜。准备拿到山上去的时候还要再带一瓶酒。把过世人的饭先准备好了人才能吃,表示对祖先的尊重。

三、一叶知音——木叶

木叶,不是苗族所特有,但凡居住在有茂密树林的人们都会简单奏几曲木叶曲。“茂穰”将苗歌的调子通过木叶吹奏出,你一问、我一答,相互表达自己的心思。

“如果你是在那过路,姑娘(后生)人家在半路遇上,不好意思叫你,就用木叶来吹,人家(姑娘、后生)转过来,觉得对方吹的好像也有意思,我们就用苗歌去对,一首对一首。你对了,他(姑娘、后生)就转过来我们相互座谈。就说哎,看谁路程远,我们路程远,我们就送你们去慢慢去。后生吹木叶,姑娘唱苗歌。一首,两首,每首歌,就像诗一句一句的,一首一首的。她唱一首你就随便答他一首。(1)

四、唢呐

唢呐,各民族皆有,或不同称呼、或不同形制。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唢呐也被赋予不同的含义。“茂穰”的唢呐除里立新房不吹唢呐,在红白喜事均可吹奏,如接亲、送亲、丧葬等等场合中成双成对的出现。

苗族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许多精彩的民间文化皆通过口头传诵的歌曲将其牢记心中,并一代代流传。民间的人民总有其绝妙的智慧,将看似难以处理的问题简单解决。唢呐有着唢呐词,类似于现在音乐中出现的简谱,只不过他们将旋律配以歌词,知道歌曲怎么唱,就顺着歌曲的旋律自己摸索唢呐上的按孔,几经折腾,一首唢呐曲就深入人心。

五、小结

从当地人对乐器的介绍可看出,芦笙与木鼓是该地最重要的樂器,因为二类都是与祖先通灵的法器。唢呐地位次之。木叶是年轻人用来表达情感的乐器,受现当代生活方式变革的影响,当地会吹奏木叶的人家已寥寥无几。

注释:

卢晓梅访谈。访谈时间:2018年8月9日  访谈地点:小甲晃村杨YC家  访谈对象:杨YC

作者简介:卢晓梅(1995—),女,籍贯福建三明,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民族民间音乐保护与传承。

猜你喜欢
芦笙
贵州省多管芦笙的演变轨迹(中)
岜沙苗寨庆“芦笙”
岜沙芦笙节
一只芦笙的春天
你好,芦笙
苗族文化中的芦笙精神传承研究
芦笙
梁炳光与芦笙不解缘
芦笙恋歌
侗寨探访芦笙大师 天籁之音旧事和闻笙起舞的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