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重在养心

2020-10-21 14:50李栋
山西教育·管理 2020年2期
关键词:上进心责任心规矩

李栋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积极健全的心智,使之拥有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生存技能,并获得幸福生活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家庭和学校携手努力,更离不开家长和老师的同向助力。然而,在现实中,很多父母存在重智轻德、重分轻人的偏颇教育理念。虽然家校共育的目标一致、情感一致,但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侧重应该不同。如果说学校教育重在培智的话,家庭教育则重在养心。

一要养敬畏心。这种“敬”是对事物发自内心的尊重;“畏”是对自身行为的一种警示和自省。父母应引导孩子从小能敬畏知识,敬畏老师,敬畏父母,敬畏学校,敬畏社会,敬畏国家。孩子有了敬畏心,才会以认真的态度学习知识,以崇敬的心理信服老师,以柔和的心态信任家长,以自豪的心情认可学校,以寬容的行为适应社会,以远大的志向和情怀报效祖国,从而以积极向上的姿态成长。

二要养规矩心。“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历史上有成就的人,首先必有“德行”,他们的成功都与家族或家庭的规矩、家风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他们的家庭,规矩不仅立得高,而且执行力强。从事教育工作多年,观察日常优秀孩子的家庭教育,也有一个共性,就是从小在家里“立规矩,养习惯”。开始时可能费时费力不见效,但“磨刀不误砍柴工”,孩子的规矩和习惯一旦养成,其学习、生活就会变得事半功倍、得心应手;父母亦会从容自如、放心放手。懂得了人生的规矩,就会享受到学习、生活的美好。一旦规矩渗入生活,习惯刻于骨血,就会浸润思想,涤荡灵魂,根植心灵,成就幸福人生。

三要养责任心。有责任才能有担当。责任心从哪儿来?从生活学习点点滴滴的“不依靠”中来,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理念中来。很多父母对孩子的事情,可谓尽己所能,大包大揽。甚至就连学习,都当成是己任,孩子是按着父母的安排而学。陶行知先生说:“做中学,学中做。”就是要孩子不依靠父母,自己独立去学,自己亲自去做。唤醒孩子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才有助于学生独立人格的形成。有责任心、有担当的孩子,在学习的道路上,一定会越走越稳,越学越好。

四要养自信心。人之成长和独立,源于对自己的信任。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尊重孩子的人格,把孩子看作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的人。在家庭事务或家庭重要决策中,让孩子参与进来,尊重孩子的意见,采纳孩子的合理建议,鼓励孩子自己去分析、判断。在充分信任中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自主发展能力。

五要养上进心。杨绛先生认为,“好的教育”是启发人的学习兴趣、学习的自觉性,培养人的上进心,引导人好学和不断完善自己。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学会为自己制定目标,目标不求高、不求大,只要是“孩子自己跳起来能摘着果子”就好。日积月累,水滴石穿,唤醒孩子学习的内驱力,提升了孩子不断进步、不竭向上的学习动力。孩子从一个个目标实现的获得感中,养成了成长的惯性。

家庭教育,“五心”齐育!心存敬畏、懂得规矩、勇于担当、自信阳光、向上向善的核心素养和成长基因,一定会帮助孩子走好幸福美好人生路。

(作者系太原市杏花岭区小东门小学校长)

猜你喜欢
上进心责任心规矩
学习上没有上进心,怎么办?
责任品格培养
爱与规矩并行,是一个家庭最好的家教
让人深思的声音
北京市高职生责任心年级差异分析
煎熬我们的,往往是上进心
伴侣责任心强,工作更出色
女佣的规矩
你懂不懂规矩
破坏责任心的5种领导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