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猎犬号》:战争片中的专业精神熠熠闪光

2020-10-22 08:40
时代邮刊 2020年20期
关键词:船舰汉克斯拟人化

《灰猎犬号》让很多对新片求之若渴的影迷,感觉过了一把瘾,这种“过瘾”的感觉,更多是该片的战争题材优势、以及对历史片段进行“揭秘”表达所带来的。

《灰猎犬号》取材自历史真实事件。二战期间,37艘商船要通过大西洋到达英国港口,击沉这些满载物资的商船,成为纳粹德国潜艇部队的目标,对比装备精良的纳粹潜艇,护卫庞大商船队伍的,只有为数不多的几艘来自英美与加拿大的护卫舰,这是个以少胜多的故事,再加上观众对纳粹的天然反感,于是观众便会先入为主,既会站在“弱者”这方,也会站在正义这方。

为了扩大这种对比度,影片通过奇妙的镜头语言、台词对白,对海上的三种船舰进行了拟人化处理,商船庞大无比,但毫无作战能力,是个“憨厚”的“傻大个”;纳粹潜艇指挥者阴险狡诈,时不时发送带有恶作剧色彩的挑衅讯号,几乎从不露脸的潜艇仿佛狼群一般,也与使用它的纳粹一样令人讨厌;而以“灰猎犬号”为代表的驱逐舰与护卫舰,虽然个头小,但“船小好调头”,来回穿梭的“灰猎犬号”真的像一只牧羊犬那样,不但护卫着商船这帮毫无战斗能力的“羊群”,还要神出鬼没般地出现“狼群”身边,给出致命一击。

这种拟人化的表现,并没有消解战争片的严肃性,而是强化了《灰猎犬号》的紧张节奏与氛围,海战题材电影一向不太好拍,因为海上作战更依赖于对船舰速度、角度的调度,如果找不到容易让观众产生共鸣的点,很容易被拍得单调,而之所以《灰猎犬号》的观感,在让人兴致盎然的同时又揪着一颗心,就在于影片为海上的这些没有性格的船舰赋予了人格化,让观众由关注船舰的命运,顺延关注到人的命运、战争的结果,还有正义必胜的信念。

严格地说,《灰猎犬号》并不是一部突出场面、宣泄情绪的大片。仅仅5000万美元的拍摄成本,也没法让《灰猎犬号》成为那种场面恢宏的大制作,在实际的观感方面,观众避免不了也会产生宏大场面太少的遗憾。在情绪表达上,《灰猎犬号》也是克制的,它既不会让观众流泪,也不会产生巨大的心灵震撼,在某些层面上,它甚至是“反情绪”的,但恰恰是这样的“另类表达”,使得观众能意识到:战争并非诸多文艺作品所形容的那样“荡气回肠”,战争的本来面目,就如同生活不堪的一面那样,让人痛苦但又不得不去忍受过程、承受不确定的结果。

汤姆·汉克斯饰演的角色,是“灰猎犬号”的舰长,也是指挥这场海上保卫战的总指挥,在表演上,汤姆·汉克斯中规中矩,他的巨星身份,并不是给影片加分的理由,相反,该片导演阿伦·施奈德尽可能淡化了汤姆·汉克斯的光彩,尽最大可能地把他还原成一个“专业人士”而非“英雄”。作为舰长与总指挥,汤姆·汉克斯面对敌我实力悬殊,他也不安、恐惧,但他的专业精神没有被恐惧所掌控,正是他专业的、一丝不苟的反应能力与执行力,才最终帮助商船以最小的牺牲代价成功抵达港口。

猜你喜欢
船舰汉克斯拟人化
一词拟人化
拟人化研究综述
为什么要和你交朋友
为什么要和你交朋友
“火人节”没有“六度分离”
品牌拟人化理论最新研究进展及启示
冲之鸟护渔暧昧台湾渔民扬言“学猪农抗议”
拟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