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斑块影响及降低缺血卒中风险的研究

2020-10-23 07:46彭凡花灵璧县人民医院灵璧234200
北方药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阿托颈动脉斑块

彭凡花(灵璧县人民医院 灵璧 234200)

近年来随着老龄人口数量的激增以及我国居民饮食结构的改变,临床脑血管疾病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成为影响我国老年人群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1]。最为常见的便是脑卒中,而占比最高的当属缺血卒中[2];研究指出缺血卒中患者多存在颈动脉斑块,通过药物进行缺血卒中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3]。本科室开展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斑块及降低缺血卒中风险影响的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40例合并颈动脉斑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临床诊断标准且均经颈动脉B超、头颅CT或MRI诊断明确;②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严重器质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恶性肿瘤、严重感染、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史、他汀类药物过敏史、服药及治疗依从性差及随访失访。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男性9例,女性11例;年龄44~78岁,平均年龄(66.16±6.44)岁;平均病程(16.92±6.26)h;单侧颈动脉斑块8例,双侧12例。对照组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46~75 岁,平均年龄(65.97±6.53)岁;平均病程(16.78±6.33)h;单侧颈动脉斑块10例,双侧10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100 mg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71021)治疗,1次/d,连续治疗12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20 mg阿托伐他汀(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407)治疗,1次/d,连续治疗12个月。

1.3 观察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后对两组行颈部彩超检查,测定并比较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面积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行颈动脉CTA检查测量并计算两组动脉狭窄度;统计并比较两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脑卒中再发率。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22.0版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的斑块面积、IMT、动脉狭窄率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斑块面积、IMT、动脉狭窄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后观察组上述各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的斑块面积、IMT、动脉狭窄率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的斑块面积、IMT、动脉狭窄率比较(±s)

组别 例数 斑块面积(m m 2) I M T(m m) 动脉狭窄率(%)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2 0对照组2 0 t P 3 2.3 2±0.5 5 3 2.1 5±0.6 3 0.9 0 9 0.3 6 9 1 6.5 0±3.3 8 2 8.6 4±0.5 4 1 5.8 6 1<0.0 0 1 2.2 4±0.1 7 2.1 8±0.2 1 0.9 9 3 0.3 2 7 1.0 4±0.3 7 1.9 2±0.2 3 9.0 0 3<0.0 0 1 4 8.9 6±1 3.7 8 4 9.1 9±1 4.0 3 0.0 5 2 0.9 5 9 3 3.6 2±1 0.8 0 4 4.6 7±9.9 2 3.3 7 0 0.0 0 2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脑卒中再发率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脑卒中再发率分别为10.00%、5.00%,较对照组的15.00%、20.00%略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脑卒中再发率比较[n(%)]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治疗后的斑块面积、IMT、动脉狭窄率均较治疗前和同期对照组明显改善,国内学者麻友兵等[4]在研究中将120例存在颈动脉斑块并首次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给予阿司匹林的对照组和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的观察组各60例,结果治疗相同疗程后,观察组不仅TG、TC及LDL-C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同期对照组,而且颈动脉斑块面积及动脉狭窄率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明显改善;由此可见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斑块具有改善效果;同时本研究结果也显示观察组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脑卒中再发率与对照组相比并未出现明显的差异,由此可见,阿托伐他汀具有较为肯定的治疗安全性[5]。进一步分析认为[6]:阿托伐他汀能够明显降低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从而抑制颈动脉斑块的形成和发展,同时该药物还能够促进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A-1水平的升高,对降低卒中风险具有积极效果。

综上所述,阿托伐他汀能有效缩小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颈动脉斑块面积,临床疗效显著,脑卒中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阿托颈动脉斑块
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效果评价
老年冠心病运用阿托伐他汀钙复合曲美他嗪的临床诊治效果分析
阿托伐他汀结合缬沙坦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CRP、TNF-α、IL-6水平影响分析
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观察
软斑危险,硬斑安全?不一定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