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更昔洛韦联合谷胱甘肽对巨细胞病毒肝炎患儿淋巴细胞亚群及疗效的评价△

2020-10-23 07:46谢福武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小儿内科二区高州525200
北方药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谷胱甘肽小剂量肝炎

谢福武 彭 升(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小儿内科二区 高州 525200)

巨细胞病毒(CMV)是众多病毒中最常见的诱发先天性感染的一种,易感人群为婴幼儿及青年人,感染率在活产儿中为0.2%~2.0%[1]。CMV感染通常会诱发多系统疾病,较为常见的是胎儿肝脏受累,另外还有可能侵犯呼吸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甚至是引发胎儿畸形及危及生命[2]。更昔洛韦是临床治疗CMV肝炎一线药物,但临床研究显示[3],用药期间存在较多不良反应。大剂量更昔洛韦对于促使CMV复制能力降低的效果十分理想,但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会明显增加,小剂量存在疗效欠佳的可能。本次研究旨在探讨如何科学合理应用更昔洛韦,在降低应用并发症的同时,提高更昔洛韦的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12月我科住院治疗的30例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更昔洛韦用药剂量的不同实施分组,分别是大剂量组(A组)和小剂量组(B组)。两组在性别、月龄、体重、身高、分娩方式等一般属性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 1。

表1 两组一般属性资料对比(±s)

表1 两组一般属性资料对比(±s)

组别 例数 男/女(n) 月龄(月) 体重(k g) 身高(c m) 自然分娩/剖宫产(n)A组B组t P 1 5 1 5 9/6 1 0/5 0.1 4 4 0.7 0 5 7.1 1±0.3 8 7.0 9±0.4 1 0.1 3 9 0.8 9 1 8.1 8±0.9 4 8.2 5±1.0 1 0.1 9 6 0.8 4 6 6 8.3 3±3.1 1 6 8.4 6±2.9 7 0.1 1 7 0.9 0 8 1 1/4 1 2/3 0.1 8 6 0.6 6 6

1.2 治疗方法:两组皆予以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用药方案如下:5% GS100 mL中加入1.2 g还原型谷胱甘肽缓慢静滴,1次/d,疗程4~8周。A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大剂量更昔洛韦治疗,用药方案如下:诱导期每次静滴7.5 mg/kg,12 h/次。开展2周持续治疗,每次滴注时间需>1 h;然后停药1周,而后开始每次静滴10 mg/kg,1次/d,开展为期3 d的持续治疗,每次滴注时间需>1 h,总疗程为2个月;B组采用小剂量更昔洛韦治疗,用药方案如下:诱导期每次静滴5 mg/kg,12 h/次。开展2周持续治疗后停药1周,而后维持每次5 mg/kg剂量治疗5 d,1次/d,每次滴注时间需>1 h,总疗程为2个月。

1.3 观察指标:(1)淋巴细胞亚群测定。临床静脉抽血2.0~2.5 mL,EDTA-K2抗凝,送检。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不同亚群占比,包括 CD3+T、CD4+T、CD3+CD4+T、CD3+TCD8+T 淋巴细胞所占百分比。(2)治疗效果。①治愈:黄疸及肝肿大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水平,CMV-DNA定量转阴;②有效:黄疸指标均明显下降,肝功能下降,肝脏较前回缩,CMV-DNA定量降低;③无效:黄疸指标无下降甚至上升,肝功能及CMV-DNA定量无明显变化。(3)统计两组CMV-DNA定量转阴时间及达到治愈的有效时间并比较。(4)不良反应评价。统计两组发生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占比并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以SPSS22.0软件对数据分析整理,通过百分数(%)的形式呈现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行卡方检验;通过(±s)呈现T淋巴细胞占比、CMV-DNA定量转阴时间及达到治愈的有效时间并开展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占比:两组治疗前CD3+、CD4+、CD8+占比及CD4+/CD8+比值等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上述指标较治疗前皆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占比对比(±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占比对比(±s,%)

组别 例数治疗后A组C D 3+ C D 4+ C D 8+ C D 4+/C D 8+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1 5 B组1 5 t P 5 6.2±2.3 5 6.5±2.4 0.3 5 0 0.7 2 9 6 3.1±3.0 6 1.8±2.8 1.2 2 7 0.2 3 0 3 2.2±1.2 3 1.9±1.1 0.7 1 4 0.4 8 1 3 7.1±1.9 3 6.7±1.7 0.6 0 8 0.5 4 8 3 4.7±1.2 3 4.2±1.1 1.1 9 0 0.2 4 4 2 9.2±0.8 2 9.7±0.7 1.8 2 2 0.0 7 9 1.0±0.3 1.0±0.2 0.0 0 0 1.0 0 0 1.3±0.7 1.2±0.5 0.4 5 0 0.6 5 6

2.2 比较两组CMV-DNA定量转阴及达到治愈的有效时间:在CMV-DNA定量转阴以及达到治愈的有效时间的比较上,A组短于B组,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CMV-DNA定量转阴及达到治愈的有效时间对比(±s,d)

表3 两组CMV-DNA定量转阴及达到治愈的有效时间对比(±s,d)

组别 例数 C M V-D N A定量转阴时间 达到治愈的有效时间A组B组t P 1 5 1 5 8.4 8±1.9 3 9.3 1±2.0 5 1.1 4 2 0.2 6 3 1 3.7 1±2.6 4 1 4.5 9±2.8 7 0.8 7 4 0.3 9 0

2.3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在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上,A组略高于B组,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n(%)]

2.4 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期间在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上,A组显著高于B组(P<0.05)。见表5。

3 讨论

在诸多病原体中,CMV是常见诱发婴儿病毒性肝炎的一种,统计资料显示[4],CMV肝炎在1~3月月龄婴儿中尤为多发。婴儿CMV感染的传播途径主要是产道、胎盘以及母乳,CMV感染多不存在特异性,可诱发多器官、多系统损害,主要的临床表现是病理性高胆红素血症、肝脾肿大、黄疸以及转氨酶升高等,严重者可致肝衰竭、胆汁瘀积性肝硬化甚至死亡。CMV细胞嗜性相对比较广泛,主要的靶细胞包括内皮细胞、上皮细胞及内纤维细胞[5]。当机体被CMV感染后,T淋巴细胞中的CD8+占比会出现明显增加的情况,同时诱导抑制CD3+及CD4+细胞,降低在T淋巴细胞中的水平,并最终导致机体出现免疫功能紊乱。及时开展科学的抗病毒治疗,能够对T淋巴细胞紊乱情况加以有效遏制并改善,促进免疫功能恢复。

表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更昔洛韦作为首个通过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认证的抗CMV药物,业已广泛被用于小儿先天性CMV感染的治疗。更昔洛韦属于广谱抗DNA病毒新型药物,该药物可在细胞激酶及病毒胸苷激酶作用下,有效向活化的三磷酸转化,并通过对病毒DNA聚合酶的选择性抑制,促进CMV-DNA定量转阴,此外还能够直接掺入病毒DNA,有效延缓病毒DNA的延伸,对CMV复制加以遏制[6]。但国内对婴幼儿CMV肝炎采用更昔洛韦治疗的经验尚少,且用药剂量缺乏统一标准,治疗效果有所差别,本次研究通过大剂量与小剂量用药对比方案对CMV肝炎患儿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 CD3+、CD4+、CD8+占比及 CD4+/CD8+比值等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较治疗前皆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上,A、B两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CMV-DNA定量转阴以及达到治愈的有效时间的比较上,A组短于B组,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用药期间出现的骨髓抑制、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上,B组较A组明显更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说明小剂量更昔洛韦联合谷胱甘肽治疗CMV肝炎患儿,能够对其肝功能受损情况加以有效缓解并促进恢复,保证治疗效果,且用药安全性更高。

综上所述,小剂量更昔洛韦联合谷胱甘肽治疗CMV肝炎患儿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较大剂量应用更昔洛韦更少。但鉴于本次研究尚且缺乏大型双盲、临床试验数据支持,用药安全性及有效性还没有完全得到证实,临床还需加大研究论证力度。

猜你喜欢
谷胱甘肽小剂量肝炎
《世界肝炎日》
小剂量喹硫平对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增效作用的比较研究
小剂量左甲状腺素对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效果及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分析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对全麻拔管期呛咳的影响
水囊联合小剂量催产素应用于足月引产的临床疗效观察
谷胱甘肽:防治中风改善帕金森症状
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
哺乳动物GSTP1 基因研究进展
铁氰化钾比色法检测黄瓜中谷胱甘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