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出生后与母亲皮肤接触持续90min对新生儿体温、安全感及母乳喂养的影响

2020-10-23 16:17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518101谢冠文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12期
关键词:附表母乳喂养母婴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518101)谢冠文

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ENNC)是指正常新生儿、早产儿以及患病新生儿出生后即刻开始的临床保健技术,旨在规范医护人员的行为,改变对新生儿有害的做法(延迟擦干、立即断脐、吸引、与母亲分离)。我院实施ENNC后,改变了原来一些有害做法,强调母婴持续皮肤接触的重要性[1][2]。母婴早期进行皮肤接触可促进新生儿更好适应外界环境,减轻机体应激反应,更好地维持机体稳定。为更好的维持新生儿生命体征、促进早期母乳喂养,本研究选取12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新生儿早期与母亲进行皮肤持续接触的临床价值,现汇报如下。

附表1 两组新生儿出生后体温情况比较(±s,℃)

附表1 两组新生儿出生后体温情况比较(±s,℃)

?

附表2 两组新生儿出生后2小时内啼哭情况比较(±s)

附表2 两组新生儿出生后2小时内啼哭情况比较(±s)

?

附表3 两组新生儿母乳喂养情况比较(±s)

附表3 两组新生儿母乳喂养情况比较(±s)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正常分娩的产妇及新生儿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 0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4~35岁,平均年龄(26.3±2.3)岁;孕周38~42周,平均孕周(39.7±0.5)周;对照组患者年龄22~34岁,平均年龄(26.3±2.1)岁;孕周39~42周,平均孕周(39.9±0.6)周;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分钟阿氏评分均10分。两组患者均无产科及新生儿科并发症,基线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患者、家属知情签字同意,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新生儿处理,出生后5秒内立即擦干羊水、延迟断脐、称重、测量身长、保暖(覆盖毛巾、戴帽子),肌注维生素K1、疫苗注射、系好手脚圈,检查体表有无异常,与母亲核对身份,放置在母亲腹部。观察组出生后立即将新生儿放在母亲腹部,擦干,保暖(同上),其他常规护理延迟至第一次母乳喂养之后。保持与母亲皮肤接触至少90min。产妇一手托住宝宝臀部,另一只手轻握宝宝背部,保证宝宝安全。在此过程中,鼓励产妇与婴儿轻声对话,呼唤、触摸、亲吻婴儿。当新生儿出现喂养信号时(流口水、张嘴、舔舌/嘴唇、咬手指等),鼓励母亲开始母乳喂养。两组均由助产士协助母乳喂养,产后宣教。

1.3 观察指标 两组新生儿出生后即刻、1h、2h、4h的体温变化情况(新生儿的正常腋下体温是36.5℃~37.5℃,<36.5℃为低体温,>37.5℃为发热)、出生后2小时内啼哭次数及时间,出现觅食反射的时间及首次母乳喂养持续时间、出生后3个月纯母乳喂养率。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研究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出生后体温情况比较 如附表1所示,两组新生儿出生时即刻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1h、2h、4h的体温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新生儿出生后2小时内啼哭情况比较 如附表2所示,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2h内的啼哭次数及啼哭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新生儿母乳喂养情况比较 如附表3所示,观察组新生儿觅食反射出现时间短于对照组,而首次母乳喂养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出生后3个月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WHO关于母乳喂养的观点:“母乳应是婴儿出生后头6个月内的唯一食物,不需要加其他食品、液体,甚至不需要喝水。”此外,应在婴儿出生的头一个小时里就开始母乳喂养。但我国婴儿出生后头6个月里接受纯母乳喂养的比例较低,所以如何改善母乳喂养现状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内容。

新生儿娩出后立即将其放在母亲腹部,使母婴皮肤持续接触,新生儿会自动将头转向母亲乳房进行早吸吮,这是母乳喂养成功的重要措施之一[3]。新生儿于出生第一个小时内处于清醒状态,出生后半小时内是建立各种反射的最佳时间,之后新生儿将进入睡眠。因此,要抓住新生儿刚出生的这段时间,让其早接触、早吸吮,及早建立泌乳反射。观察组新生儿觅食反射出现时间短于对照组,而首次母乳喂养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出生后3个月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这与翟聪利[4]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母乳喂养时的气味及体温可以刺激新生儿的触觉及嗅觉,提高觅食及吸吮能力,促使母乳喂养成功。

子宫是胎儿天然的庇护所,离开母体后,由于新生儿体表面积较大,皮下脂肪薄,且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易受环境温度影响而导致低体温。通过母婴皮肤接触,母亲的心跳节律、体温都会直接传给新生儿,可以预防新生儿低体温。保暖时用一张毯子将母婴包裹起来,母子间对话如同孕期胎教,完美模拟子宫内环境,新生儿找到了安全感。本研究中,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2h内的啼哭次数及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母婴皮肤接触能增加新生儿安全感。

综上所述,产后母婴皮肤接触持续90min可以有效预防新生儿低体温、增加新生儿安全感、促进母乳喂养,可在临床广泛推广。

猜你喜欢
附表母乳喂养母婴
附表6 2021年饲料添加剂产品批准文号
附表4 湖南省饲料添加剂企业名单
附表4 湖南省饲料添加剂企业名单
附表4 湖南省饲料添加剂企业名单(2021 年1 月1 日—2021 年2 月28 日)
东方幸福 国际母婴月子会所 高端顾客的专享服务平台
喜忧参半的母婴产品“海淘热”
母乳喂养进社区
母乳喂养 好处多多
林姗:母乳喂养是幸福的
消除母乳喂养10个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