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实习生睡眠质量与孤独感现状及相关性分析

2020-10-23 16:17云南省玉溪市人民医院653100李天一蔡德芳钟琼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12期
关键词:附表实习生总分

云南省玉溪市人民医院(653100)李天一 蔡德芳 钟琼

睡眠在个人成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中指出我国睡眠问题和睡眠障碍患病率呈上升趋势[1]。睡眠质量影响着身体发育和行为,并对心理健康状况产生影响,也是多种疾病的预警 。研究表明,在大学生群体中,医学实习生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睡眠质量更差[2]。其中护理实习生因其实习环境特殊性及护理专业特殊性,进入临床后其睡眠质量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护理实习生睡眠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研究发现,倒夜班、压力、人际关系、经济、睡眠规律性等影响护理实习生睡眠质量。近年来,孤独与睡眠质量相关研究显示高孤独感大学生睡眠质量差于低孤独感大学生[3],表明孤独感已影响到大学生睡眠质量,但对护理实习生这一群体未有相关研究,本文旨在针对护理实习生这一特殊群体进一步揭示孤独感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19年7月,在自愿参与前提下对云南某地州级三甲综合医院护理实习生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260份,有效回收231份,剔除无效问卷7份,有效问卷224份(86.2%)。

1.2 调查工具 采用问卷调查法,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表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scale,PSQI)和UCLA孤独量表(UCLA loneliness scale)3个部分。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性格、居住地、家庭状况等。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表量表由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精神科睡眠和生物节律研究中心睡眠专家Buysse DJ等人于1993年编制。由19个自评条目和5个他评条目构成,其中第19个自评条目和5个他评条目不参与计分,包括7个因子,即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紊乱、使用催眠药物、日间功能紊乱。每个因子按0~3分计分,各因子得分之和为PSQI总分,总分范围为0~21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评分标准:总分≥7分,表明存在睡眠质量较差,3~7分为睡眠质量中等,<3分为睡眠质量较好。UCLA孤独量[4]表由Russell等人于1978年编制,用于评价个体由于对社会交往的渴望与实际水平的差距而产生的孤独。适用于各种人群。测评近一周或近一个月的感受,包括20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1~4评分,其中9个条目为反向记分,最后将20个条目得分相加。总分范围为20~80分,得分越高,表示孤独感越严重。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构成比(%)表示,孤独感与睡眠关系采用秩相关分析,对护理实习生人口学特点、睡眠障碍影响因素进行秩和检验、卡方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调查对象均为女性,年龄为16~23岁,平均年龄为(18.74±1.70)岁,其中大专文化程度1 2 7人(占5 7.5 9%),非独生子女1 8 7人(占83.48%),农村206人(占91.96%);汉族171名(76.3%),少数民族共53名(23.7%);单亲家庭24名(10.71%);非独生子女187名(83.48%);自我评估性格内向87名(38.84%),性格外向1 3 7名(6 1.1 6%);选择专业方式自愿148名(66.07%),受他人影响67名(29.91%),调剂9名(4.02%);学习成绩优5 3名(2 3.6 6%),良6 9名(3 0.8%),中等及以下1 0 2名(45.54%)。

2.2 睡眠质量得分与孤独感得分 调查对象中PSQI总分为(6.58±3.26)分,睡眠良好者占11.16%(25例),睡眠中等者占3 5.7 1%(8 0例),睡眠障碍者(即PSQI≥8分)119例,睡眠障碍检出率5 3.1 3%。各因子分分别为主观睡眠质量(0.9 8±0.7 7)、入睡时间(1.6 9±0.8 9)、睡眠时 间(1.1 2±0.6 7)、睡 眠 效率(0.8 7±0.8 3)、睡 眠 紊 乱(1.1 2±0.3 3)、日间功能紊乱(0.81±0.63)。护理实习生UCLA孤独感总分为(43.18±7.868)分,其中高孤独感占45.09%(101例),低孤独感占27.68%(62例)。

附表1 低孤独感组与高孤独感组护理实习生睡眠质量比较

附表2 护理实习生睡眠质量与孤独感相关性分析

附表3 护理实习生睡眠质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3 高孤独感与低孤独感两组护理实习生睡眠质量比较 护理实习生高孤独感组在睡眠总分、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紊乱各因子分均高于低孤独感组(P<0.05),见附表1。

2.4 睡眠质量得分与孤独感总分的秩相关睡眠质量各因子得分呈非正态分布,与孤独感的相关性采用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护理实习生的睡眠质量得分与孤独感呈正相关,孤独感越强烈,睡眠质量越差。除使用催眠药物因子分外其余7项得分与孤独感得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果见附表2。

2.5 睡眠质量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经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睡眠质量与居住地、是否单亲、孤独感总分、是否独生子女及性格5个因素有关(P<0.05)。以PSQI总分做为因变量,将居住地、性格、孤独感总分、是否独生子女及是否单亲作为自变量拟合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性格、孤独感对睡眠质量有影响,性格内向的实习生与性格外向的实习生相比,睡眠障碍可能性大。孤独感得分越高,睡眠障碍的可能性越大。详见附表3。

3 结论

本研究数据显示,护理实习生睡眠障碍检出率为53.13%,高于张莉[5]调查护理实习生睡眠质量数据结果(31.50%),而与于书卷[6]调查的临床一线护士睡眠质量(50.38%)相近。究其原因可能与护理专业学生进入临床后与一线护士一样参与轮班,日常工作与作息时间相似,三班轮换、夜间作息类型的改变严重影响睡眠质量。加之本次调查对象临床实习时长不超过1个月,处于实习初期,实习初期对医院环境和人际关系比较陌生,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缺乏,操作技能欠熟练,遇到紧急情况不能应对等都会影响睡眠质量。其次本次调查对象均为女性,女生由于自身生理因素的影响,如月经周期、激素水平变化都可能影响睡眠质量。加上女生普遍较为感性,多愁善感,对压力的反应较为强烈等,均可能影响其睡眠[3]。

本研究数据显示,护理实习生高孤独感组在睡眠质量总分、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紊乱各因子分均高于低孤独感组。护理实习生睡眠质量总分、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紊乱、日间功能紊乱各因子均与孤独感呈正相关。表明在护理实习生中睡眠质量与孤独感存在一定的关联,孤独感对睡眠质量有影响。孤独感是个体感知到自己所期望的社会关系模式与所实现的社会关系模式之间存在差异的经历。孤独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个人和人际关系痛苦的指标,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心理状况和身体健康的风险因素,导致睡眠质量下降。当代大学生情感交流,人际交往表达主要选择社交平台,疏远现实的交流,而这易造成对社交平台的依赖,可能导致孤僻,并且手机依赖程度严重影响睡眠质量[7]。另一方面,由于临床护理工作作息时间的特殊性,护理实习生出现黑白颠倒,日夜班频繁改变,影响人际交往,易产生孤独感从而影响睡眠。

本研究数据显示,性格内向型实习生睡眠质量不如外向型者。这可能因为护理临床工作需要良好的人际沟通、快速的应变能力、精准的评估水平。外向型学生大都活泼、开朗,临床适应能力较强。相比内向型的护理实习生行为方式上表现为安静、反应缓慢、情绪不易外露,过于敏感且不易释怀,不仅会影响心理状态,也会导致睡眠质量下降。

猜你喜欢
附表实习生总分
附表6 2021年饲料添加剂产品批准文号
附表4 湖南省饲料添加剂企业名单
附表4 湖南省饲料添加剂企业名单
附表4 湖南省饲料添加剂企业名单(2021 年1 月1 日—2021 年2 月28 日)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
最牛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