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肢体偏瘫患者康复的价值体会

2020-10-23 16:17江西省人民医院330000范苏华高霞王玲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12期
关键词:肌力偏瘫颅脑

江西省人民医院(330000)范苏华 高霞 王玲

交通事故、高空坠落、高能损伤均会引起患者出现重型颅脑损伤这一凶险疾病,发病具有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病情急且凶险的特征。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后需要有效改善患者肌力功能方可巩固治疗效果,护理人员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肢体偏瘫患者给予早期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肌力水平,帮助患者更好地提高生命质量和康复训练成效,将患者一些不适症状消除或者减轻,尽可能促使患者更快恢复正常生活水平。本文将该院收治的130例重型颅脑损伤伴有肢体偏瘫的患者进行护理研究,旨在探究有效的护理方法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肢体偏瘫患者康复效率的提升,通过对本文研究对象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及开展常规功能锻炼效果对比后,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该院于2017年1月~2019年4月时间段所收治的130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伴有肢体偏瘫情况的患者为本文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均通过影像学进行了明确诊断,按照随机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65例对照组与65例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中有41例男患者,24例女患者,年龄范围在21~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8±1.3)岁,32例左侧肢体偏瘫,33例右侧肢体偏瘫。观察组患者中有38例男患者,27例女患者,年龄范围在27~85岁之间,平均(46.1±1.4)岁,36例左侧肢体偏瘫,29例右侧肢体偏瘫。对照组与观察组研究对象在年龄、患肢位置、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中,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实施研究比较,经过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在知情同意且自愿参与研究前提下,对具有可比性的两组进行研究对比。

1.2 一般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常规康复训练的干预方法,包括降低患者颅内压治疗、使用脱水剂、正确及时执行医嘱,干预过程主要体现在要求患者进行坐姿训练、进行主动活动或者被动活动,以防止患者出现进一步损伤脑细胞的现象,密切关注患者出现的各种生命体征变化数据,对患者瞳孔浅反射、变化及神经系统进行评估。给予观察组患者常规康复训练干预及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有效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附表1 两组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肢体偏瘫患者康复训练前后ADL评分比较(±s,分)

附表1 两组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肢体偏瘫患者康复训练前后ADL评分比较(±s,分)

?

附表2 两组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肢体偏瘫患者康复训练前后肌力情况比较[n(%)]

1.2.1 健康教育 对患者和患者家属进行充足的健康知识普及教育,护理人员通过专题讲解、巡视病房、晨间护理等方式让患者和家属可以对该疾病康复要点、护理注意事项以及相关知识有大致了解,掌握一定的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肢体偏瘫保健、日常锻炼康复知识,同时指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自觉定量、定时的进行训练和用药[1]。

1.2.2 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出现重度颅脑损伤病情普遍比较突然,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及家属考虑预后、经济压力等方面因素,导致患者容易出现自暴自弃、紧张、焦虑、恐惧等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和情绪,不利于尽早康复,也会对治疗效果产生一定影响[2]。所以针对患者此种情况护理人员要及时关注患者心理变化,主动与患者和患者家属沟通互动,掌握患者内心想法,亲切细致地回答患者提出的各种疾病问题,消除患者消极情绪,增强患者治疗和康复的勇气与自信心,从而提升患者治愈效率。

1.2.3 脑水肿期护理 患者在术后昏迷状态下,护理人员采取临床合理干预措施帮助患者调整或者展开肢体,保护患者关节功能,选择卧位的体位稍微抬高患者手肘,控制患者手肘屈曲角度在90°,令患者膝关节呈现35°角的背屈状态,令患者踝关节呈现90°角的背伸状态。护理人员适当让患者上肢与下肢进行被动活动,配以外展锻炼、上臂后悬旋锻炼等方式让患者上肢得以充分锻炼,护理人员动作持续3分钟每次,重复动作4次。

1.2.4 稳定期护理 患者在进入到术后稳定期后护理人员适当增加主动训练干预措施,详细讲解伸展肢体、翻身技巧等相关动作的必要知识与注意点,并且在患者主动训练过程中给予科学指导、同时,护理人员要讲解坐便器的正确使用方法,让患者可以规范使用坐便器,进行有效的坐起运动康复训练,将患者活动训练时间控制在每次三分钟,训练动作重复15~25次。护理人员在患者翻身练习时要结合患者康复情况给予恰当的帮扶或者引导,以便保证练习效果。

1.2.5 恢复期护理 护理人员指导恢复期患者开展站立训练、步行训练、座椅转移训练等,针对患者偏瘫上肢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重点指导患者提高偏瘫肢体肌力。护理人员结合患者日常生活制定科学可行的护理方案和训练目标,促进患者更快恢复患肢功能[3]。

1.3 评价标准 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表进行对比研究,对两组患者接受康复训练前、在一星期至五星期恢复期过程中日常生活能力进行科学判定。通过分析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科学判定两组患者康复训练一星期、五星期的肌力分级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比较采取SPSS20.2分析,其中以±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率表示的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进行比较,如果P<0.05,则可以表明本次实验数据存在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照组患者在康复训练前ADL评分低于观察组,组间对比P>0.05,没有存在明显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经过一周与五周康复训练后,观察组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说明差异性真实存在,具体对比情况见附表1所示。

2.2 观察组患者经过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康复锻炼后一周,肌力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干预康复训练五周后肌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两组数据P<0.05,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情况如附表2所示。

3 讨论

护理人员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存在肢体偏瘫情况的患者进行科学有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患者肌力,获取良好的康复锻炼效果。护理人员采取必要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措施可以消除患者不良情绪,增强患者康复信心,提高患者康复训练配合度与积极性,在患者脑水肿阶段通过调整干预患者体位,刺激患者神经系统,使患者接受充足的被动活动,改善患者患肢肌力和功能,在患者恢复期引导患者主动康复训练,增强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患者行走训练质量,促进患者尽早恢复正常生活水平。患者在发生重型颅脑损伤疾病后会一定程度损害中枢神经功能,导致患者出现心理障碍问题或者偏瘫症状[4]。在治疗康复过程中通过药物治疗措施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护理人员在临床阶段采取恰当的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干预患肢功能训练,能够有效重建患者神经系统,缩短疾病康复时间。

综上所述,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肢体偏瘫患者在临床阶段护理人员给予科学、全面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患者ADL评分,提升患者生命质量和康复效率。

猜你喜欢
肌力偏瘫颅脑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PDCA护理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