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出血患者采用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对其预后的影响

2020-10-23 16:17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450000林倩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12期
关键词:病死率脑出血神经功能

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450000)林倩

急性脑出血作为院前急救中的常见性急症,不仅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还具有致残率、病死率高的临床特征,是可导致患者死亡的高发性脑血管疾病。目前,急性脑出血患者采取急救护理措施,对其后续治疗有重要的临床影响,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1]。本次研究以急性脑出血患者为观察对象,给予其不同的急救护理干预,结果显示采取院前急救护理干预的患者,救治效果更佳,具体结果,如下报道。

1 资料及方法

1.1 基本资料 研究选取2016年3月~2018年10月治疗急性脑出血的90例患者为试验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各45例。A组:22例男,23例女;年龄52~74岁,平均(63.7±4.6)岁;病程1~6天,平均(3.6±1.2)天;B组:24例男,21例女;年龄52~77岁,平均(64.1±4.6)岁;病程1~7天,平均(3.9±1.2)天。患者家属都签有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A组采用常规的院前护理,护理内容包括接诊、出诊、现场急救、转运中的护理干预、入院常规检查、术前准备及手术治疗等。B组患者采用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护理措施如下:①院前电话指导:接收到急救电话后指导患者家属实施自救,出现意识障碍者,可将其头偏向一侧,取平卧位;昏迷者可指导懂急救知识的人员实施心肺复苏,并叮嘱患者家属保持镇定,以免给患者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②现场评估:急救者达到现场后,可先询问患者的病史、治疗情况等,及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检查,观察患者的意识状况,清醒者可明确其是否存在头痛、疲乏等症状;昏迷者可检查其瞳孔、眼球及神经系统症状。③输液干预:快速建立静脉通道,采取静脉留置针;及时输注适量脱水药物,选择大且直的静脉通道,尽量避开大关节。④心理干预:明确患者出现负面情绪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以便更好的开展后续治疗。⑤转运途中护理干预:在对患者进行搬运时,动作应轻柔,以免患者血压升高,并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采取处理措施,确保患者安全转运。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病死率与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SPSS22.0软件,计数资料用例数(%)表示,定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数据对比差异用X2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附表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对比(n,±s)

附表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对比(n,±s)

?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B组患者护理后神经功能评分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A组(P<0.05),如附表。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对比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4%)、病死率(2.2%)明显低于A组(17.8%、13.3%)(P<0.05)。

3 讨论

目前,急性脑出血患者多采用手术治疗,且有相关研究表明手术治疗的最佳时间窗为发病后6~8h内,手术治疗时间越久,对患者术后恢复越不利,不仅会加大患者的致残率,还会增加患者死亡的风险[2]。因此,此次研究在患者发生急性脑出血后,对其采取院前急救护理干预,能有效缩短患者的救治时间,为患者赢得了有利的手术时机,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为院前急救措施能够为患者提供科学、规范的护理干预服务,强调从急救、转运过程中的救治及院内急救三个方面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患者出现脑疝、中枢性高热等并发症,能显著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更适用于临床救治护理。

总之,急性脑出血患者采取院前急救护理措施,有利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减少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增强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其生存质量。

猜你喜欢
病死率脑出血神经功能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中的预防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死亡率与病死率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