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4例急诊高热惊厥患儿的流行病学特点及护理干预策略探讨

2020-10-23 16:17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463000王颖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12期
关键词:流行病学体温发作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463000)王颖

高热惊厥指小儿发生呼吸道等感染期间,发生高热、惊厥,出现突然全身或部分肌群抽搐,双眼斜视、凝视或上翻等症状。据统计,高热惊厥发病率达2%~8%[1]。为对患儿实施有效护理干预,有必要了解小儿高热惊厥流行病学特点及危险因素,以实施针对性护理。本研究以我院244例急诊高热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调查其临床资料,分析其流行病学特点,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调查2018年4月~2019年3月我院244例急诊高热惊厥患儿,其中男136例,女108例,年龄5个月~13岁,平均(6.62±2.13)岁。纳入标准 ①符合高热惊厥诊断标准[2];②存在高热、意识模糊、抽搐、双眼异常等体征、症状。

1.2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形式调查患儿家属,询问高热惊厥患儿性别、年龄、体温、病因、发作形式等临床资料,发出问卷244份,收回244份。

附表 高热惊厥危险因素分析

1.3 观察指标 ①分析高热惊厥患儿流行病学特征。②高热惊厥危险因素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2.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χ2检验,采用Logistic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高热惊厥患儿流行病学特征 高热惊厥患儿中男性多于女性,6个月~3岁患儿为主,体温多介于39.0~40.0℃,上呼吸道感染(占比43.03%)、肺部感染(占比31.56%)、感染性腹泻(占比20.90%)是引发高热惊厥的重要原因,其发作以全身性发作(占比88.93%)为主。

2.2 高热惊厥危险因素分析 经Logistic回归分析,6个月~3岁、感染是高热惊厥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见附表。

3 讨论

高热惊厥具体发病机制不明,可能与大脑发育不成熟有关,大脑神经递质出现不含量失衡,导致患者体温急剧升高,引起中枢神经细胞异常放电,发生抽搐。研究发现,高热惊厥具有遗传倾向,可能是通过单一基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基因变异造成酶合成障碍,导致神经元细胞传导阈改变或网状激活系统稳定性受损,体温升高时,脑神经异常放电,引起惊厥。但其他因素也可能影响高热惊厥发生。本调查还显示,高热惊厥患儿中男性多于女性,6个月~3岁患儿为主,体温多介于39.0~40.0℃,上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感染性腹泻是引发高热惊厥的重要原因,其发作以全身性发作为主。同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6个月~3岁、感染是高热惊厥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说明年龄、感染也是影响高热惊厥发生的重要因素。因此临床护理时,需注意高热惊厥患儿年龄、感染等因素。首先,立即对高热惊厥患儿实施抗惊厥护理,取平卧位,解开衣服,将患儿头偏向一侧,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并在齿间放置压舌板,避免咬伤唇舌,予以抗惊厥药物,如地西泮。其次,对高热惊厥患儿实施降温护理,进行温水擦浴,促使毛细血管扩张,在患儿额头、腋窝、腹股沟放置冰袋,加快体温下降,避免高热损害循环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同时予以退热药物,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促进降温。最后,饮食护理,指导患儿多饮水,并静脉足量生理盐水,保持水盐平衡,指导患儿饮食以高热、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富含维生素食物为主,补充能量消耗,增强机体抵抗力。

综上所述,高热惊厥患儿中男性多于女性,6个月~3岁患儿为主,体温多介于39.0~40.0℃,上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感染性腹泻是引发高热惊厥的重要原因,其发作以全身性发作为主。而6个月~3岁、感染是高热惊厥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护理时需注意年龄、感染在疾病中的重要影响。

猜你喜欢
流行病学体温发作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昆明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的调查
儿童医院临床分离多重耐药菌的流行病学分析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半胱氨或能逆转心脏病发作和中风过程
单眼发作的原发性急性房角关闭双眼生物学参数差异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哪些因素影响体温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