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护理与健康指导

2020-10-26 06:47张玲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20年10期
关键词:心脏起搏器植入术起搏器

张玲

人工心脏起搏器是一种医用电子仪器,其工作原理是通过起搏器发放脉冲电流刺激心脏,使之兴奋和收缩,从而替代正常心脏起搏点,控制心脏按脉冲电流的频率有效搏动,以治疗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起搏器是某些心律失常病人的生命线,日常生活中有些事情需要格外注意。那么安装起搏器后术后该如何护理呢呢?

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护理:

1、术后24小时内应卧床休息,以平卧位或左侧卧位姿势,限制上肢活动,避免身体大幅翻动,盡量采取听歌、听音乐、冥想等方式分散注意力、缓解烦躁、焦虑情绪。

2、在术后7到10天时拆线时,保持手术切口干净、无菌,并减少与外界的接触。埋植起搏器的患侧上肢还需避免过度活动,1到2周内不要高举,以防止电极导管发生移位。

3、心脏起搏器植入在满3个月前,上肢时还需避免大幅度、快速的活动,以防止导线前端从心脏组织中脱落或脱位。但是,在日常的生活中还需进行轻度的活动,如屈伸内外旋转,防止出现上肢静脉血栓。

4、起搏器植入后3个月后需进行复查,以后每3~6个月复查一次或遵医嘱进行随访,以了解起搏器工作情况是否正常,是否需要进行起搏参数的调整。

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健康指导:

1.饮食指导:多进食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水果、蔬菜,戒烟戒酒,限制食盐的摄入,减少高脂肪饮食,忌刺激性和兴奋性食物或饮料,如茶、咖啡、生姜、辣椒等,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生活,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开朗乐观的情绪,避免激动,戒烟酒,适当参加体育锻炼,防止受凉。安装起搏器半年内要特别注意睡姿,应选择仰卧位,避免电极脱位。

3.活动与康复:活动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可操之过急,以不感心悸、胸闷为宜,避免过度劳累。术后24小时可实施康复操进行肢体康复治疗;术后1个月内避免术侧上肢过度外展、上举,患侧勿抬起超过10千克的重物;术后1~3月避免剧烈活动,可选择适当的体育活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种花,养鸟,应避免甩手等动作,以有效减少肩关节粘连等情况。

4.日常指导:注意保持起搏器埋植处皮肤清洁干燥。每日采用局部交替压迫(0.5公斤沙袋每压迫45分钟,后停止休息15分钟)的方式压迫切口,观察切口有无出血、渗血、红肿等。严格遵医嘱服用抗生素,防止切口或全身出现感染。尽量避免咳嗽,若无法避免,则需轻捂伤口,轻咳即可。尽量少用移动电话,必须用时电话置于起搏器的对侧,保证距离起搏器15厘米以上。避免使磁铁靠近起搏器。驾驶摩托车或乘坐剧烈颠簸的汽车时,可能对频率适应性起搏有影响。

5.监测仪器:了解起搏器的设置频率及使用年限。学会自测脉搏:触摸脉搏可间接的检查起搏器的功能,末期探测可及时发现电池剩余电量;如连续一周每日脉搏比之前慢了7次或以上,立即到医院就诊。

6.妥善保管起搏器卡:卡片有患者姓名、植入起搏器时间、起搏器型号、电极型号、植入医院、植入医生、联系电话等信息,出现意外时能够快速就诊。乘飞机、高铁时,过安全门之前及时告诉安检员身体装有起搏器,以防止用于检查随身金属物品的安全检查门影响起搏器正常工作。

7.术后定期随访:患者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需到门诊随访,检测起搏器功能,同时查看起搏器术后切口处愈合情况。无异常患者可延长至每半年或每年复查1次,根据起搏器寿命,在电池耗竭前2年转为3~6个月复查1次,如患者自觉胸闷、心悸、头昏、黑蒙、自测脉搏缓慢或出现呼吸困难、双下肢肿胀,应立即就医。

编辑:迟昊

猜你喜欢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起搏器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在颅内血管狭窄患者支架植入术期间的应用效果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心跳可“发电”
血液发电法确保心脏起搏器不停跳
同轴双导管技术在后循环颅内支架植入术的应用
心脏永久起搏器外露后清创重置术的护理
心跳太慢,让“起搏器”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