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若水,静曰复命

2020-10-26 06:47董少广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20年10期
关键词:平价本源静心

董少广

人,靠什么安身立命?热爱生命,追求幸福,这是安身立命的基本约定,智力、财力、权力,健康的人生最终是拼免疫力。

人心是世间最活跃的东西。眼、耳、鼻、舌、身等感官无时不将外界信息传达于心,心无时不在做出反应。《黄帝内经》里说:“静则神藏,燥则消亡。”人只要安静下来,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精神和体力消耗,做到身体“节能”。所以,我国古人在谈到人的修养时,十分重视一个“静”字,过快速度的生活会加快生命的折旧,透支生命的价值。

当今,争名夺利跟着“快”跑的我们,患得患失,压力山大,以往,人们喜爱忙里偷闲,现在,可能闲即是忙,对幸福的感知力越来越弱了。日本某寺院布告栏上有一句话:你真的是在拜神求佛,而不是在拜求自己的欲望吗?弗兰西斯·培根以自己被禁锢在伦敦塔里的经验告诫后人:“无论何人,失去了耐心,就失去了灵魂。”

在相互攀比中,現代人活得很累,有人“身累”,更多的则是“心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平价幸福”作为一个网络词语,悄然流行开来,“平价幸福”指的是那种虽然看似微小,但却肉眼可见、货真价实的幸福,也是最易被忽视的幸福。大千世界,人们总期望在生活中探寻各种意义,而生活本身的意义其实就是朴素简单平淡,杨绛说,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平淡的自己,我们需要的是一颗能静下来的心,简单,才是效率。

人生再难,过不去的,永远不是生命中的坎,而是人心,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人生的哀怨,造化的华贵,圆满的生命一定是有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意义的,这两个层面所表现出的形式也是相互依存的。

明代学者吕坤在《呻吟语》中说:“造化之精,性天之妙,唯静观者知之,唯静养者契之。”这句话的大意是说人生、宇宙及社会间最神秘、最高深也最重要的道理,只有静下来才能体会;“静气”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后天成长的产物,需要修养,需要去历练和积累。古人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静心,不是无欲无求,而是不盲目追求,在岁月中修炼出朴素、敦厚的心性,才能听闻到细碎的风声和花瓣溅起尘土的香气,懂得忍让与慈悲,一念心净,处处莲花开。

一个人的健康成长,是离不开静的,精神安定了心就不浮躁,生命的深度才会得到延展和透视。静心,不是动的对立,而是为了更好地“动”,古人认为“静”代表生命的本源,“动”是本源的延伸。人生百态,不幸的生活各有各的不幸,但比起病痛来说,这些根本算不了什么,我们见识过生命的顽强,也眼见着生命的微茫,有时候竟脆弱得转瞬即逝。“战疫”依然任重道远,病毒带来生命威胁的同时,也提升了民众对健康的认知,动静相宜,更加注意锻炼身体,有了免疫力,才有竞争力。

花开无声,叶落归尘,人们会说害怕寂寞,但没有人说害怕宁静。因为寂寞是被动的,是没有选择的,而宁静是主动的,是生命的一种境界。老子说:“万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自然之根是万物生命的来源,回归内在才是宁静,静能增慧,静能开悟,宁静才会寻得本性。

编辑:修远

猜你喜欢
平价本源静心
探本源,再生长:基于“一题一课”的生成式专题复习课的探索
何以为家
拿出一天时间
5000块人民币的“平价”太空之旅
静心阅读,做一名有内涵的教师
简析庄子思想中的“大美”
王育琨:成功传承要回归人性“本源”
卫生部正名“平价医院”政府办“惠民济困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