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微外贸企业的影响及其应对

2020-10-26 09:18张夏恒
产业经济评论 2020年3期
关键词:中小微企业外贸企业新冠肺炎

张夏恒

摘 要:为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微外贸企业的影响,本文对84家中小微外贸企业主及实际负责人进行问卷调研。调研内容包括损失、复工时间、经营压力、流动资金、用工与市场影响、自身对策及政策诉求等11个问题。研究发现,中小微外贸企业受疫情影响面多,影响程度大;企业因规模不同、產业不同存在疫情影响差异,进而对经营计划与政策诉求也存在差异性。为应对和降低疫情影响,文章认为应加快推行政策帮扶、企业转型、复工复产、远程办公等措施。

关键词:新冠肺炎;中小微企业;外贸企业

一、引言

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经超过3 000万家,个体工商户数量超过7 000万家。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系列报告,截至2018年底,中小企业的整体规模迅速扩大,占全国总量的99.8%,吸纳就业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79.4%,资产规模占全国企业总资产的77.1%,营业收入占全国企业全年营业收入的68.2%。不仅如此,全国税收的50%以上、GDP的60%以上、技术创新成果的70%以上由我国中小微企业所贡献。在对外贸易领域,中小微企业实现了全国进出口总额的60%。中小微企业是当代经济的主要力量,代表社会经济发展方向的一种主流产业组织形式[1]。在增加就业、提高竞争强度、增强整体经济活力,通过与大企业的互补关系会构成更有效的生产体系等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与不可替代的作用[2]。可见,中小微外贸企业对于我国经济、社会与生活作用显著。2020年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传染性强,波及范围广,感染人数多。截止到3月17日,全国累计确诊新冠肺炎患者已有八万一千多例,累计死亡人数超过三千两百多人。疫情在全球范围快速蔓延,已超过一百五十个国家出现疫情,国外确诊人数已逾十万人。新冠肺炎疫情较2003年非典疫情更为严峻,虽然在我国国内得到有效控制,但是从全球看,疫情持续周期及结束时间尚不明朗。

“新冠肺炎”与“非典”相似,参照非典与外贸及企业相关文献,如:非典对零售企业带来潜在机遇[3];电子商务应补齐短板需抓住非典带来的发展机遇[4][5],非典对我国外贸及外贸企业冲击很大,但也带来商机[6][7]。可见,非典对我国外贸方面的影响较少被关注。纵观中小微企业方面的文献,涉及企业发展难题方面的也不多,少数认为中小微企业发展障碍多是融资瓶颈问题突出[8]、政府支持力度不足[9]、成本全面上升[10]等。近期,新冠肺炎疫情虽有所控制,但发展态势仍未明朗。我国中小微外贸企业无法全面复工复产,若得不到金融支持、财政补贴,届时将可能引发大规模企业破产倒闭风潮,削弱消费、出口这两驾马车,对我国经济、社会与群众生活的影响将不容忽视。因此,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微外贸企业的影响,以此探究应对措施,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话题。

二、数据来源与样本构成

1. 数据来源

采用网络问卷调研法,以问卷星为数据收集平台,采用问卷定向发放与定向回收方式。依托山东省商务厅、济南市商务局、山东省跨境电子商务协会、威海商会及个人人脉网络等渠道,对山东省84家从事外贸业务的企业老板及实际负责人进行问卷调研。本次调研通过定向收集企业老板及实际负责人的观点,确保了数据能够真实客观反映外贸企业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情况。调研时间为2020年2月6日至10日。针对外贸企业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情况及诉求进行问卷调研,调研内容主要包括损失、复工时间、经营压力、流动资金、用工与市场影响、自身对策及政策诉求等11个问题。

2. 样本构成情况

本次调研共获取84份外贸企业数据,均为中小微外贸企业。其中,从事第一产业的企业占比为28.57%,第二产业的企业占比为28.57%,第三产业的企业占比为42.86%。中型企业占比为14.95%,小型企业占比为45.97%,微型企业占比为39.08%。企业以民营与私营企业为主,其合计占比为91.38%,外资企业和国有企业占比分别为6.03%和2.59%。

三、中小微外贸企业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整体分析

在企业预计损失方面,79.76%的中小微外贸企业认为企业损失在较大程度及以上。可见,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微外贸企业的影响较严重。其中,47.26%的中小微外贸企业认为疫情给企业带来较为严重的损失。有20.24%的中小微外贸企业认为受到疫情的影响较小或没有明显影响,其中,仅有1.19%的企业认为没有受到疫情的影响。

在企业期望复工时间方面,47.62%的中小微外贸企业希望在2月10日前复工,32.14%的中小微外贸企业希望在2月17日前复工,两者合计占比为79.76%。20.24%的中小微外贸企业希望在2月17日之后复工。然而,截止到2月17日,因疫情仍未显著被控制,各地尚未放开企业复工复产。再加上,复工复产审批条件及手续较严格,口罩、消杀物资仍较为匮乏,加之中小微外贸企业对疫情持续及危害程度的预判,实际复工的企业少之又少。

在企业经营压力方面,如表1所示,66.67%的中小微外贸企业遭受最大的压力是“交通物流阻滞”。“订单减少,客户流失”“原材料、上游供应链受到影响”分别排名第2与第3,其占比分别为64.29%和60.71%。此外,“经营成本压力大”和“合同按时履约困难”也是中小微外贸企业受到疫情影响所面对的较大困难。还有企业提到“当地政府不让开工,复工手续太多太复杂”“没有口罩、酒精、温度计”“银行不能结汇”“上班怕被传染”“工人返程受限”等困难。

在疫情对所在行业的影响方面,超过半数的中小微外贸企业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对行业影响严重,大部分中小微企业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30.95%的中小微外贸企业认为疫情对行业影响较大,部分企业会面临较大压力;两者合计占比为82.14%。仅有3.57%的中小微外贸企业认为疫情对所在行业的影响不大。

在企业经营资金的影响方面,见表2,新冠肺炎疫情主要从收入、成本、流动资金三方面对中小微外贸企业的经营资金造成较大影响。这三方面的占比分别为88.10%、69.05%和59.52%,与表2中的其他方面形成显著的差异。

在企业账面资金方面,13.10%的中小微外贸企业已没有账面流动资金,39.29%的中小微外贸企业账面资金无法支撑一个月,84.53%的中小微外贸企业账面资金仅能维持3个月。仅有10.71%的中小微外贸企业账面资金能够维持半年以上。

在上半年用工方面,69.05%的中小微外贸企业上半年用工需求与2019年将持平,22.62%的中小微外贸企业将会裁员,持增员观点的中小微外贸企业仅有8.33%。可见,新冠肺炎疫情将会影响到中小微外贸企业的用工需求,尤其为了缩减成本企业将采取裁员减薪策略。

在上半年市场预测方面,92.85%的中小微外贸企业认为疫情会不同程度减少市场需求,其中,持大幅度减少市场需求观点的企业有32.14%。仅有2.38%的中小微外贸企业认为上半年市场需求会增加。可见,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绝大部分中小微外贸企业对上半年市场持悲观观点。

在年度经营预测方面,39.29%的中小微外贸企业对2020年经营情况不确定,认为要依据宏观经济和政策情况而定。39.28%的中小微外贸企业对年度经营情况持悲观观点。仅有3.57%的中小微外贸企业持乐观观点。

如表3所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中小微外贸企业更倾向于积极开拓市场,扩大市场需求,旨在弥补疫情所带来的订单减少、营业收入下滑的影响。其次,中小微外贸企业希望能够尽快先部分复工,争取早点将企业运行起来。再次,46.43%的中小微外贸企业倾向于争取政府政策及资金扶持,以解决企业因疫情遭受的损失。此外,也有部分企业希望加快进行企业转型,尤其向高附加值产业、高附加值链条、数字经济、高科技方向转型升级。

在政府政策诉求方面,如表4所示,65.48%的中小微外贸企业希望得到“调减税收定额”方面的政策扶持;关于“推行租金、水电气补贴与减免”“增加信贷支持力度”“降低企业保险费用”的政策也是较多中小微外贸企业所诉求的。除此之外,关于社保费用、延期支付、稳岗扶持等方面的政策也能够切实帮助到中小微外贸企业渡过疫情所带来的困境。整体上看,中小微外贸企业的政策诉求多集中在降低成本方面,期望获得多方面的政策扶持以减少疫情带来的企业成本压力。

四、不同产业的中小微外贸企业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分析

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角度分析中小微外贸企业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情况,旨在挖掘产业间的共性与差异。

在企业预计损失方面,从事第一产业的中小微外贸企业受到疫情影响的损失程度要高于第二产业的企业,与第三产业的企业略同。关于“特别严重,将导致亏损”预计的中小微外贸企业,有27.27%的企业从事第一产业,显著高于从事第二产业(18.18%)和第三产业(17.50%)。在从事第二产业的企业中,有31.82%的企业认为受到疫情影响较小,该比例显著高于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数据。从损失预计方面看,从事不同产业的中小微外贸企业的整体评价较为类似,但在具体的损失预计程度方面,从事不同产业的企业存在一些差异,以第二产业的企业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损失预计相对少一些。

在复工时间方面,13.64%的从事第二产业的中小微外贸企业选择在3月1日以后开工,显著高于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企业。2月17日前复工的从事第三产业的企业约有87.5%,显著高于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的企业。整体上看,从事不同产业的企业都倾向尽早复工,但也因行业属性不同产生一些差异,如第二产业对晚开工的预判要高于其他產业的企业。

在企业经营压力方面,从事不同产业的中小微外贸企业对疫情带来的压力评价各有不同,如表5所示。对于第一产业的企业而言,前三位的困难是“订单减少,客户流失”“经营成本压力大”和“交通物流阻滞”;对于第二产业的企业,前三位的困难是“原材料、上游供应链受到影响”“订单减少,客户流失”和“经营成本压力大”;对于第三产业的企业,前三位的困难是“交通物流阻滞”“订单减少,客户流失”和“原材料、上游供应链受到影响”。第二产业的企业在供应链方面的压力显著高于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企业在交通物流阻滞方面的压力要显著高于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这两类差异与行业属性不同存在强相关关系,第二产业对于原材料、上游供应更依赖;第三产业多是服务业,其生产性功能较低,对于物流服务需求更高。此外,在“经营成本压力大”“融资难度加大”“招工困难”和“合同按时履约困难”方面,第三产业的企业所面临的严重程度要小于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的企业。

在疫情对所在行业的影响方面,从事第一产业的企业认为疫情严重影响到其行业,该观点占比为68.18%,显著高于第二产业的36.36%和第三产业的50%。对行业影响持较大程度以上的观点,在第二产业的企业中的比重高于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

在企业经营资金的影响方面,从事第一产业的中小微外贸企业在“企业营业收入减少”(95.45%)和“流动资金紧张”(86.36%)方面的影响要显著高于第二产业,第二产业的企业这两方面的比例分别是77.27%和59.09%;第一产业在“流动资金紧张”方面显著高于第三产业的45%。此外,第一产业的企业在“偿还贷款债务压力”影响也较大。

在账面资金方面,从事第一产业的中小微外贸企业面临的流动资金压力更大,27.27%的企业已没有账面资金,59.05%的企业仅能维持在1个月以内,显著高于第二产业的企业(31.82%)和第三产业的企业(33%)。从事第二产业的中小微外贸企业在账面资金方面表现最佳,能维持超出三个月的企业比例最大,且27.27%的企业能够维持半年以上,均显著高于其他两个产业的企业。

在上半年市场预测方面,从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中小微外贸企业对市场的悲观判断整体较相似,但在悲观程度方面存在差异。从事第一产业的企业持更悲观态度,在较高悲观程度的评价方面显著高于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企业。在上半年用工与年度经营预测方面,从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中小微外贸企业表现较为相似。

由表6可知,整体上看,不同产业的中小微外贸企业的工作计划较为相似,但也存在一些差异。第三产业的企业更倾向于“争取先部分开工”,在积极开拓市场方面,第一产业的企业的意愿高于第二产业,且第二产业企业的意愿高于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企业在“争取政府政策及资金扶持”和“加快企业转型”方面要弱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企业。第一产业的企业更偏好持“等待观望”观点。

在政府政策诉求方面,如表7所示,三大产业的企业间表现差异较为显著。以比例超过40%和50%的政策种类看,在第一产业对政策诉求种类中,有7种政策的占比超过50%,8种政策超过40%;从数量上看,远超于第二产业的企业与第三产业的企业,其中,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对政策诉求超过50%和40%的种类分别是1个与2个和2个与3个。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政策种类上,也表现在对政策需求的比例上。第一产业企业对绝大多数政策诉求程度显著高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企业。可见,第一产业的企业对政府政策诉求更多、类型更丰富、诉求意愿更强烈。当然,三大产业在对政策诉求偏好度前几位的表现上,也存在较多差異。

五、不同规模的中小微外贸企业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分析

从企业规模角度进行分析,按照中型、小型和微型分析企业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情况,旨在挖掘产业间的共性与差异。

在企业预计损失方面,中型企业遭受的损失程度要低于小型与微型企业,有46.15%的中型企业认为疫情影响程度较大,该数值远低于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它们的比例分别是85%和82.35%。有53.85%的中型企业虽受到疫情影响,但整体经营稳定,影响在承受范围内,该数值远高于小型企业与微型企业。可见,疫情对小型与微型企业的冲击远大于中型企业。

在企业经营压力方面,不同规模的企业对疫情带来的压力评价各有不同,如表8所示。中型企业的压力主要来自上游供应链的影响、交通物流阻滞,小型企业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客户流失、交通物流阻滞、上游供应链的影响、经营成本,微型企业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客户流失、交通物流阻滞、上游供应链的影响、经营成本。可见,中型企业在压力类型方面要少于小型及微型企业。从同一项目的影响程度看,中型企业在客户流失方面所受的影响远小于小型与微型企业。在经营成本方面,小型企业的压力最大,中型企业的压力最小。在融资难度方面,中型企业的压力超远小型与微型企业。其他项目上,中型、小型与微型企业差异不大。

在疫情对所在行业的影响方面,疫情带来的行业困难程度在中型企业方面远小于小型与微型企业,其占比分别为53.85%、89.50%和79.41%。疫情对中型企业所处行业的影响程度较小,且企业规模不同影响差异较大。

在企业经营资金的影响方面,不同规模企业的影响类似,但也存在一些差异。小型企业(85%)在“企业成本支出增加”方面要高于中型企业(69.23%)与微型企业(52.94%)。中型企业(38.46%)在“融资能力下降”方面要远高于小型企业(2.50%)与微型企业(8.82%)。

在账面资金方面,中型企业的账面资金情况要远优于小型企业与微型企业,其中,53.85%的中型企业账面资金能维持在三个月内,该情况远好于小型企业(88%)和微型企业(85.30%)。38.46%的中型企业账面资金能维持半年,该数值远高于小型与微型企业。

在上半年用工方面,小型企业的裁员预测要高于中型与微型企业。在上半年市场预测方面,小型企业的悲观态度要高于中型与微型企业,97.50%的小型企业将减少市场需求,而微型企业数据为88.23%,中型企业则为69.23%。在年度经营预测方面,不同规模企业的评价差异不大。23.08%的中型企业持乐观态度,远高于中型与微型企业。持悲观态度的小型企业略高于中型与微型企业。

由表9可知,整体上看,不同规模企业的工作计划较为类似,但也存在个别差异。微型企业在“争取先部分开工”方面要弱于中型与小型企业。在积极开拓市场方面,小型企业的意愿显著高于微型企业。微型企业更偏好“等待观望”,高于中型与小型企业。

在政府政策诉求方面,如表10所示,不同规模企业对政策诉求较类似,但也存在一些差异。这种差异在对政策诉求数量方面表现不显著,但在政策诉求的偏好度及同一政策需求程度差异较多。如:中型企业希望得到“加大社会保险支持力度”“帮助企业宣传”“调减税收定额”和“增加信贷支持力度”方面的政策支持;小型企业倾向于“调减税收定额”、“推行租金、水电气补贴与减免”和“降低企业保险费用”;微型企业倾向于“调减税收定额”、“推行租金、水电气补贴与减免”和“增加信贷支持力度”。除此之外,不同规模企业在“降低信贷融资成本”、“降低企业保险费用”和“加大援企稳岗力度”方面政策诉求程度差异较大。

六、“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微外贸企业带来的问题剖析

1. 严重影响营收、成本与现金流,加剧企业生存危机

营业收入、成本支出与现金流是企业经营的核心,也是中小微外贸企业存活的关键所在。“新冠肺炎”恰恰严重影响到中小微外贸企业的营收、成本与现金流。如前文所述,这次疫情导致中小微外贸企业营业收入剧减、成本支出加大、现金流大幅减少。如疫情无法得到有效防控,许多中小微外贸企业将无法有效运营,亏损将不断增加,甚至引发企业破产风潮。

2. 产业及企业规模不同会导致影响层面与程度有差异

无论从产业差异,还是从企业规模差异看,疫情对企业的影响层面与影响程度都存在差异性。这主要是企业所处产业属性与企业规模不同所导致的。如前文所述,第二产业受到疫情影响的损失小一些,第二产业的复工意愿高于其他行业,第二产业面临的供应链压力最高,第三产业受到的交通物流阻滞影响最大,第一产业被疫情影响的营业收入减少程度最高,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流动资金压力显著高于第三产业。中型企业损失小于小型与微型企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对疫情带来的压力评价各有不同,中型企业的账面资金情况要远优于小型企业与微型企业。

3. 产业及企业规模不同导致企业自救与政策诉求有差异

企业因产业差异与规模差异,在受到“新冠肺炎”影响下的企业经营计划和政策诉求会存在差异性。这也主要是由行业属性不同与规模差异所导致的。如前文所述,第三产业希望可以早复工,第一产业更愿意积极开拓市场,第一产业更希望得到政府政策与资金帮扶,第二产业更偏好加快企业转型,第一产业对政策诉求面更广、需求力度更大。中型企业更希望政府帮助企业宣传,而小型与微型企业更偏好租金、水电气补贴与减免。

4. 商品流通受限、供应链压力上行困扰企业正常经营

疫情对交通、运输、物流等方面都影响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商品流通。再加上,一些地方对疫情防控政策执行过激、过当,加重了商品流通困难。对于中小微外贸企业而言,浙江、广东、江苏等国内主要的货源地的工厂都已停工,何时复工、复工后产能恢复如何,都还未知。多数中小微外贸企业备货不足,将面临断货风险。这次疫情对供应链以及物流等产业链环节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七、应对建议

1. 加快推出、有效落实一系列扶持政策

自2月2日苏州率先出台了支持中小企业的十项措施,包括北京、上海、泉州、重庆、济宁、泰州、佛山、厦门、宁德、宁波、泰州等多地以及国家相关部委都陆续出台了扶持政策,旨在帮助企业共渡难关。政策应以商务、财政、税务、人社、金融等方面为主。中小微外貿企业应充分利用好政策红利,尤其关注国家层面及地方政府层面的政策。

2. 加快发展新型经贸模式,提升竞争力

从产业层面看,新冠肺炎疫情对劳动密集型贸易影响最大,而我国中小微外贸企业又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领域。应加快推动在商贸业态、商贸技术层面的转型升级,加快开拓新的经贸投资领域,尤其应聚焦高新科技领域、绿色生态环保领域、数字经济领域等。

3. 加快发展数字贸易及跨境电子商务

在疫情防控形势下,人员流动的控制远高于商品流动层面。在互联网络技术设施及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以此为契机加快发展以跨境电子商务为主要形式的数字贸易。从短期看,有助于满足消费者对跨境商品的购买需求,助力国内外贸企业对接海外市场;从长期看,能够提升对外贸易全链条的运行效率,提升外贸企业应对疫情等各类风险的能力。

4. 有序、分步、视情加快企业复工复产

根据疫情影响程度不同,建议分区域、分行业、分时段进行企业复工复产。在有效防控疫情前提下,避免复工政策的一刀切和过度执行。在疫情影响较小甚至没有确诊病例的区域,在做好防控前提下,建议全面复工复产。此外,还应注重产业链协同复工,尤其关注产业链跨区域复工协调,加快上下游配套企业复工复产。

5. 加快打通供应链,助力商品恢复流通

鉴于各地政府规定的复工时间与防控疫情的条件等有所差异,受制于各企业经营情况等的差异,中小微外贸企业需加快打通商品流通链条与上游供应链环节。若流通不畅、供应短缺,企业无法实现疫情后的复工复产,进而又加重企业经营困境。供应链具有强烈的网络效应,然而有的网状节点又具脆弱性。春节假日遇到疫情引发的延迟复工,加剧了这些薄弱节点的脆弱性。根据全球产业链环节的影响程度,利用好客情关系打通上游供应资源,积极做好备选方案与多渠道采购,有必要时要考虑跨境采购。

6. 加快推进外贸企业远程在线办公模式

外贸类企业对互联网需求更高,且较多的供应工厂与外贸人员办公场所分割较远,尤其中小微外贸企业的供应商分布更散。这契合当下远程在线办公的优势。新冠肺炎疫情因其传染性,需减少人员流动与聚集,这刺激了企业的远程在线办公需求。企业微信、钉钉、飞书等协作工具在疫情爆发后纷纷对其产品进行免费开放,这又为外贸企业采用远程在线办公提供了条件。远程网络工作模式不仅可以解决因疫情延迟复工的问题,还能有效预防疫情传播。长期看,远程网络办公还能提高跨区工作效率,降低企业运行成本。

参考文献:

[1] 李庚寅,黄宁辉. 中小企业理论演变探析[J]. 经济学家,2001(3):97-105+111.

[2] 吴敬琏. 发展中小企业是中国的大战略[J]. 改革,1999(2):11-13.

[3] 杨光玉.“非典”对我国零售企业的影响及启示[J]. 江苏商论,2004(9):54-55.

[4] 刘峰. 喜近更应思远——“非典”对电子商务的影响[J]. 对外经贸实务, 2003(12):21-24.

[5] 刘树安. 纵论“非典”后的我国电子商务[J]. 财经问题研究, 2003(10):89-92.

[6] 张炳政,黄国华.中国外贸:在非典中还能飞多高[J].中国海关,2003(6):40-43.

[7] 焦志强.“非典”对我区外贸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北方经济,2003(8):10-11.

[8] 蔡宁,陈功道.论中小企业的成长性及其衡量[J].社会科学战线,2001(1):15-18.

[9] 徐咏梅.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及对策[J].宁夏社会科学,2015(6):99-100.

[10] 刘方.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状况与政策研究——新形势下中小企业转型升级[J].当代经济管理,2014(2):9-18.

The Impact of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on Small and Medium Sized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ZHANG Xia-heng

Abstract: To analyze the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s impact on small and medium sized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 this paper conduct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84 small and medium-sized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 and their actual leaders. The research content includes 11 problems, such as loss, return time, operating pressure, working capital, employment and market impact, self countermeasures and policy demands. It is found that small and medium-sized micro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 are greatly affected by the epidemic, with a high degree of impact, but also have different impact on different industries, and thus have different demands on business plans and policies. In order to deal with and reduce the impact of the epidemic, we should speed up the implementation of policy assistance, enterprise transformation, resumption of production, remote office and other measures.

Key Words: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small and medium sized enterprises,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

〔執行编辑:秦光远〕

猜你喜欢
中小微企业外贸企业新冠肺炎
政府要做好公共价值的创造者和守护者
新冠肺炎疫情前期应急防控的“五情”大数据分析
科学与价值: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风险决策机制及其优化
台陆委会正式改称“新冠肺炎”
浅析中小企业财务压力及策略
试论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保护
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的风险及防范研究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外贸企业收支的影响分析
中小微企业在四板市场的融资方式分析
“营改增”全面推开对中小外贸企业影响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