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小学阶段班主任工作中的养成教育

2020-10-27 05:45罗卫红
科学与财富 2020年24期
关键词:养成教育行为习惯

罗卫红

摘 要:基于分析小学阶段班主任工作中的养成教育。首先分析出小学阶段班主任工作中养成教育的重要性,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其次分析出通过班主任坚持言传身教;加大表扬力度;实施家校共育;开展主题活动四种途径,发挥养成教育的最大化功能和价值,指引学生正确的成长方向,培养学生规范化的言行举止和行为习惯,让学生受益终生,从而,逐渐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和健康的心理,为学生的日后身心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班主任教育;养成教育;行为习惯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正处于身心成长和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在此过程中,班主任不仅要担任为学生传授知识的重担,还要肩负育人的职责,加强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和健康的心理,促使学生能够自觉履行日常行为规范,为学生的日后成长奠定扎实的基础。从而,班主任将养成教育贯穿到整个教学管理工作之中,不仅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的落实,使德育具有根基,还能实现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一、小学阶段班主任工作中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一个人的道德品质、行为举止的形成,都是一点一滴所积累的。可以说,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是品德和人格的体现,因此在小学时期对学生的养成教育,班主任为学生指导正确的生活和学习行为习惯,能够让学生终生受益【1】。因为习惯属于一种惯性,也是能力的储蓄,所有只有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才能发挥巨大的潜能,而从小抓起对学生养成教育,有利于学生将良好的行为与天生一样牢固。

与此同时,养成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养成习惯,其中的德育是指导学生养成行为习惯,智育是引领学生养成学习习惯,属于现代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基础,包括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健康心理与品质、以及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能力方面的养成,从而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和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阶段班主任工作中养成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坚持言传身教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时期,所以班主任要加强对学生的言传身教。通常情况下班主任对学生苦口婆心的教育,根本没有起到任何的作用,所以班主任要适当的转变养成教育的方式。因为该时期的学生爱于模仿,有时候身教要远比言传更加具有效果,所以班主任的养成教育,可以用亲身行动对学生进行教导,让学生能够模仿班主任正能量的行为,从而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举止和日常习惯【2】。

比如,在学生课间操完毕回教室途中,看到躺在地上的一些垃圾,此时班主任可以观察学生的行为,当一拨又一拨的学生路过,都没有捡起时,班主任可以直接捡起垃圾,并走到学生的前面进行垃圾的分类,让学生意识到刚刚自己的错误行为,帮助学生树立自觉环保的意识。这样,当下次出现垃圾时,或多或少都会有学生主动捡起,而学生逐渐散发的人格魅力会感染更多的学生,从而这样言传身教的教育方式,在潜移默化之中达到了最佳的效果。

(二)加大表扬力度

无论处于什么阶段的学生,内心都期许得到一定的认可和赞赏。同样如此,小学阶段的学生更是需要获得教师的表扬,这样学生会产生充足的动力。因此,班主任要加大对学生的表扬力度,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赞扬和肯定,从日常的细节之处入手,比如在教室里一名学生帮助另一名捡起掉落的笔;在倒垃圾时其他学生的帮助【3】;在校园内随手捡起的一张纸等等,班主任都要看在眼里,记在心内,并给予学生适当的表扬和认可,哪怕是一个微笑、一个抚摸或者竖起大拇指等,都会让学生感受到成就感,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信心,还有助于学生继续以此为目标,逐渐养成良好自觉的行为习惯。

所以,班主任要学会放大学生的优点,经常对学生的鼓舞和激励,会让学生感受到来自班主任的关怀和温暖,并且促使其他学生纷纷效仿,有效的培养学生做好事、乐于助人的品质,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行为习惯,从而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与班主任产生情感的共鸣,在行为举止上不断的优化和提升,促进学生正确习惯的养成。

(三)实施家校共育

可以说,对于小学生的养成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共同努力的结果。即使暂时不需要学生走进社会,但是家庭教育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换句话说,如果仅仅凭靠班主任个人的教育,是难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最终导致养成教育的效果十分不理想。因此,班主任要加强与家长的合作,促使家长能够积极配合班主任的养成教育工作,两者形成教育的合理实现对学生的共同教育,这样才能尽最大化增强养成教育的实效性。

所以,班主任要与家长,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行为习惯进行分析,共同商讨出有效的教育方案,给予学生及时的纠正和指导。比如,当今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这也使得家长对学生的过度溺爱或保护,不让学生参与任何的家庭劳动,导致学生在班级中也开始逃避扫除活动【4】。因此,班主任要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并且在日常的家务之中带领学生参与,可以让学生完成一项家务对应给予一份奖励,久而久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四)开展主题活动

在小学班主任的养成教育中,积极向上的班风班气能够无形之中影响着学生。因此,班主任要为营造出良好的班级氛围,增强环境育人的功能。比如,可以在班级墙面上设置文化墙,粘贴一些根据传统节日、时事新闻等内容的手抄报、名言警句的书法展示、生活常识标语等等,让学生在充满文化气息的氛围内更加健康的成长。

或者,班主任可以定期开展班级主题活动,将养成教育渗透到活动之中,让学生获得有效的教育【5】。例如开展以学雷锋为主题的实践活动,班主任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做一些力所能及助人为乐的事情,人人紧跟雷锋的脚步争做一名合格的公民,促使雷锋精神在班级中生根发芽,让班级里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学习和生活中互帮互助,不断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这样,学生在主题活动之中,不仅能够学习到雷锋身上积极进取、帮助他人的优秀品质,还会让学生在实际活动里感受到乐于助人的快乐和成就感,有助于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精神品质,让雷锋精神在班级里得以延续。

三、結束语

小学阶段班主任工作中的养成教育,能够指引学生正确的成长和发展道路,帮助学生规范言行举止,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为学生的日后身心健康成长奠定基础。通过班主任精心设计的多样化养成教育活动,包括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健康心理与品质、以及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能力方面的养成,引导学生从小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让学生能够终生受益,从而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曲莹. 浅谈小学阶段班主任工作中的养成教育[J]. 新作文:教研, 2018(9):0248-0248.

[2]邱双华. 关于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养成教育的细节探究及实践[J]. 考试周刊, 2018, 000(0A0):184.

[3]公维丽. 德育引领 深入人心——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对策[J]. 当代家庭教育, 2018, 000(009):P.15-15.

[4]郭应春. 小学入学新生生活习惯养成教育策略分析[J]. 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2018, 000(009):P.60-60.

[5]雷婕. 新时期如何做好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思考与实践[J]. 读写算, 2018, 000(024):47.

猜你喜欢
养成教育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高校学生体育素质养成教育研究
关于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民族高校大学生价值观认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