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0-10-27 05:45廉旭
科学与财富 2020年24期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中职学校人才培养

廉旭

摘 要:中职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使用、技术管理工作的初级、中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结合行业需求,传统教育模式效果欠佳,因而探索机电一体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当前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中职学校;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

机电一体化在最近几年被频繁地提起,因为机电一体化对生产劳动实践的各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如今的中职教育中,机电一体化却往往容易不被重视,因此想要培养更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的人才,就要从中职机电一体化的教学工作进行探讨,找到更适合社会发展的教学模式。本篇文章就将对中职一体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进行探析。

一、新时期社会对机电一体化专业应用型人才需求

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让机电一体化也变得越来越现代化,而且在发展的基础上充分保证了安全、方便的优点,基于机电一体化的迅速发展,这种技术也被广泛地运用到工业生产以及国防研究等方面。可以说,离开了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和产品,现代的许多生活都会无法继续下去。因此,这种对机电一体化的需求也就要求在中职教育中,我们要更多地进行机电一体化的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并且这种对人才的需求也是非常大的。所以怎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应用型的技术人才就成了教学中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要想更好地进行机电一体化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就要求中职学校不断改革自己的教学理念,创新本身的教学模式,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合适的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具体落实为教学课堂的目标的设定、实践活动的安排和一些对学生的管理等方面,只有这样才能最终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新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工作

(一)构建“典型工作任务驱动”型课程体系

采用“核心课程+辅助课程+训练课程+顶岗实习”的课程体系,强化核心课程,整合辅助课程,内容上要反映最基本、适用和最新的知识和技术,编排上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实际.其主要内容:

1.制定课程标准。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以岗位能力要求为主线,制定出核心课程和辅助课程的课程标准,并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突出核心能力的培养。

2.打破理论与实践分离的教学模式,强化工作过程中职业能力的培养,提倡项目导向、一体化教学、顶岗实习等多种教学模式.在学校建立仿真性生产实训室,使学生能在与工厂相同的环境下进行实习,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工作环境。

3.采用“校企互换”、顶岗实习等多种方式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同时使教学内容符合职业岗位资格要求,将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的有关内容嵌人到相关的课程之中,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使毕业生更加符合国家在特定行业设立的职业准人制度,符合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提高了学生就业的对口率与就业率。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寻找最佳的知识切入点和兴趣点进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习惯,使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创新。

1.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

重视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法的运用,如在学习自动化生产线的原理时将修理自动化生产线中机械手不能旋转这一故障作为一项任务,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进行故障原因分析,并制定维修方案,然后动手维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起组织、咨询的作用,活动结束后再由教师进行点评。

2.强调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在数控系统综合实训室建立校内“教学车间”,邀请企业有经验的能工巧匠到实训室进行管理,指导学生进行生产,这样可以实现理论和實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打破了学校单独封闭办学的模式.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管理和要求与企业一线职工相同;教学内容与学生未来的职业需求相吻合,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同步进行,现场遇到的问题现场解决,这样能达到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目的,进而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未来的持续发展。

3.考核方法的改革

教学目标由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向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协调培养转变,评价主体由原来的教师单向评价,转变成教师评价、学生互评、社会评价三个环节。建立学生评价、社会评价的规范及标准,建立注重对教学过程的监控,通过产品、服务、竞赛等手段对教学效果进行多层次评价的工程化考核体系,突出了实际工作能力的考察;由校内封闭的重理论轻实践教学培养途径向开放性的职业性教学为目的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转变。

(三)强化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建设

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实践性非常强,机电一体化课程要求学生不仅有深厚的理论知识,而且其操作能力也要非常强,所以,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学生的操作能力。所以,中职院校在进行教学的环节中,应该结合机器人和综合实验室,使学生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单元,进行系统的开发,让学生在实践环节中对产品的要求更加了解,其在实践中的创新能力也能进一步被激发出来。实践环节主要包括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校内实训首先要注重基地的建设,应该建立有序的教学组织,在实施的过程中进行有目的性的训练,在实训中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在校内实训的过程中,应让学生真正掌握数控机床的原理,可以通过仿真模拟软件进行教学,将工厂内运用的典型的工艺在实训中体现出来,将工厂内工作的内容以实训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数控机床的操作,对数控机床的常见故障和故障解除方法进行深入的了解。在校外实训环节,应该针对机电设备和数控机床的调试等进行,使学生完善理论知识的迁移,使学生的眼界更加广阔,并且应该结合相关的企业,了解企业内部的最新行情。学校还应尽量与企业合作,与企业签订合同,为企业提供大量的人才,为学生建立实训基地,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

(四)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中职院校要培养机电一体化的应用型人才,就要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当前中职院校内部的教师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学校内部要定期进行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各方面的技能,并且完善学校教师的管理制度,通过对学生专业特征的分析,建立科研队伍。教师不仅要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同时又善于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在平时应该多与企业加强联系,这样才能了解企业的最新动态,在教学的过程中,才能针对企业的需求,为学生讲解最新的技术。学校也可以邀请相关的工程师到学校进行讲解,培养大部分优秀的教师。

结语:如今,机电一体化技术在不断发展,社会对机电一体化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机电一体化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中职院校只有完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才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中职院校通过对专业特点进行分析,才能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另外,还要强化实验室的建设,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陈锡平.如何在中职机电教学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J].职业,2018,(005):118.

[2]邹波,朱亚坤.现代学徒制在中职机电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J].新教育时代,2018,(031):254.

猜你喜欢
机电一体化中职学校人才培养
机电一体化技术教学模式探索
德育工作浅谈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探索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