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街区生态空间建设研究

2020-10-28 07:41CHENChenZHAOWeiJIAChenyang
住宅科技 2020年10期
关键词:商业街水体绿化

■ CHEN Chen ZHAO Wei JIA Chenyang

0 引言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商业街区在我国的规模和数量迅速扩张,与一般生态空间不同的是,商业街区生态空间与人的行为及活动密不可分。对于城市空间的建设,必须选择“城市生态发展”,如何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中为商业空间创造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生态空间的利用率,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自然资源管理和城乡建设是城市生态发展最为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城市生态发展的研究需要引用生态学,同时还需要现代科技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让自然环境、社会和经济同时处于一个稳定且平衡的状态。所以,“生态化”在这里是一个跨学科的概念,经济、社会、生物等学科都在它的涉猎范围之内。综上所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就是让城市生态得到优化和完善[1]。存在于商业街区的“生态空间”的含义和“自然生态”的含义是完全相同的。

1 商业街区“生态化发展”的重要性

作为构成城市的关键模块,商业街区空间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城市的经济往来大多在商业街区进行,所以商业街区也有“经济吞吐港口”的别称。商业街区会发生大量的物资和人员流动,判断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最直观的方法就是观察其商业街区是否发达。同时,商业街区也是集中体现城市特征的区域,但对于商业街区的生态化建设,大多数人都未予以重视。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民众理念的更新,拥有优质景观的商业街区的吸引力开始逐渐增强。南京夫子庙商业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秦淮小游园重新开放,秦淮河的绿色走廊建设完毕之后,南京夫子庙商业街的吸引力也因为环境的改变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图1)。所以,在商业街区内增加自然景观的占地面积,不会对街区收益产生任何负面影响。相关数据显示,商业街区内的自然景观面积,和该区域的经济发展效率存在正向相关的关系,同时,这种模式还可以提高区域环境质量和发展速度,确保发展方向的正确性[2]。商业街区中的自然景观,大多以植被、水景或瀑布等形式存在。自然景观可以有效改善现代建筑锋利、刚硬的特征,让置身于该区域的民众感觉更加舒适、自由。所以,将“生态化发展”作为商业街区规划的重要课题是非常必要的,因为,生态发展不仅仅能让商业街区本身受益,还可以推动当地城市的发展,并确保这种发展的可持续性[3]。

图1 南京夫子庙秦淮河

2 商业街区生态化建设

2.1 引入自然生态元素

城市作为一种庞大的人工生态系统,具有极高的复杂性。在城市中,物质的高度发展,以及环境的飞速变化,都在为城市的复杂性添砖加瓦。商业街区作为城市的核心功能区,自然元素几乎没有得到保留。为在有限的空间内充分利用自然元素的生态作用,我们需要创造一个人工的自然环境。街区的诸多生态元素中,最为重要且影响力最大的元素有两个:植物绿化和街区内部的水体。街区中的绿化和水体在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同时,可以提高该区域的环境质量。

2.1.1 绿化

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城市绿色生态环境,它由城市绿地、城市用地中的绿色空间和城市周边绿地组成,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发展影响深远。城市的微观绿色生态空间包括商业街区的绿色空间。绿化是商业街区环境中的基本要素之一,除了具有一定的装饰价值外,它还有助于净化空气、降低噪音和调节微气候,使活动在商业街区的人们可以获得身心上的舒适和愉悦。绿化可分为三种类型:树木、草木和花朵。树木可以用作遮阳篷,尤其是在夏天,适量的树木可供行人遮荫和乘凉,同时具备划分空间和限定空间的能力。

2.1.2 水体

在进行自然规划时,水体是重要的自然因素。如果水体的面积较大,那么该区域的空气湿度和气流就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为了实现降低地面辐射的目的,可以在规划区域内穿插使用硬质铺装和草地。水体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人工的,一种是自然形成的。天然水体指的是商业街区中的河流、池塘等,在河流的两边可以形成供欣赏游览的景观,人工塑造的水体既可以以静态的方式存在,也可以以动态的方式存在。景区内的池塘、人工湖等就属于静态的水体。动态水体的存在形式更加多样,景区内的人造瀑布、水幕、喷泉等都属于动态水体。动态水体的存在会带动周围的气氛,吸引游客驻足,而游客的聚集则会让该区域的氛围更加热烈。

水体的设置应注意以下两点:①喷泉作为水体景观的一种类型,在观赏性和可塑性方面有较大优势,喷泉属于流动水体景观。同时,喷泉也可以成为景观构造的组成部分。②在设置水体时,需要将水体功能作为规划设计的重点,利用技术手段,让雨水和区域废水发挥价值,减少水体景观的自然资源消耗,降低水体景观对当地水土资源的影响。将水池和喷泉设计成为一个整体,就可以充分利用景区内部的降水。这种设计可以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塑造景观和灌溉景区内的植物,充分利用了现有的资源,同时还减少了景区的用水量,城市管道的负担也会因此得到一定程度的减轻。除了灌溉之外,景区收集到的雨水还可以在消防和空调制冷方面发挥作用。

2.2 商业街区“生态化发展”措施

2.2.1 增加绿化的层次感

在设计绿化时,需要注重层次的设计和把控。商业街区的绿化要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必须全面考虑。在设计过程中要善于将垂直绿化和水平绿化相结合,让商业街区的绿化工程在点、线、面各维度形成一个整体[4]。

商业街区的土地价值要远远高于普通土地的价值,且商业街区需要建设很多功能性的建筑,导致绿化用地的面积相对较少。所以,可以选择墙面绿化的方式增加绿化面积,达成既定的规划设计目标。1995 年,日本通过一栋建筑清晰地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一主题。该建筑名为“Acros 福冈”,其建筑地点位于日本九州的福冈市。“Acros 福冈”是大型商业综合体,该建筑面向公园层层退台,在退出的平台上设置屋项绿化,室外楼梯自1 层贯通到房项,从2 层到12 层形成一个高达60m 的玻璃中厅。该建筑的植被绿化与公园绿化浑然一体。透过建筑空间和复杂的结构,可以看到室外充满活力的绿色植物,环境与人类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在建筑上得以体现。“Acros”屋顶花园的设计随时间的推移散发出的魅力有增无减(图2)。

2.2.2 以“林地和林带”代替草坪

图2 “Acros 福冈”商厦外观

最近几年,中国各地都兴建了为数不少的广场,很多广场出于对景观质量的考量,使用了大量的草坪进行装饰,但是很少有广场大规模地栽种树木,没有考虑到民众的需求。在夏天这一弊端就显得尤为突出,广场本来应该是市民休息的场所,但是没有树木的广场夏天地面温度极高,市民很少会选择将其作为休憩的地点。另外,从成本角度考虑,草坪维护的投入要远高于乔木。但是草坪净化空气的能力,却只有乔木的1/2。所以,想要实现提升城市环境质量的目标,必须将重点放在增加林地面积和林带面积上,而不是简单粗暴地直接扩大草坪面积[5]。

2.2.3 保留行道树以形成生态走廊

商业街区内生态廊道的树木,除了可以提高该区域的景观质量,还可以防止噪音和尘土的扩散。很多街区在规划时删去了道路旁边的树木,将其替换成更加具有设计感的立体景观,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这样做不但会降低该区域民众的生活质量,还会对该区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2.2.4 选择合适的绿化种类

平面绿化在选择植被的时候,应避免出现植被品种过于单一的情况,树木和草坪的比例要适中,绿化选用的植物要能够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本地的植物品种以及有季节性的植物品种都是比较好的选择。例如,桂林市中心文化广场绿化品种为桂花树:一是它终年常绿,秋季开花,芳香四溢,使广场长期处于绿色植被的氛围中;二是在广场周围种植高大的桂花树,丰富自然景观的同时又能为行人避雨遮阳。

3 商业街区的生态模式

(1)生态核心。生态核心在商业街区中的位置和存在形式,以实际情况而定,并没有硬性的标准。生态核心可以是水体,也可以是植被,它的存在可以维护区域内生物品种的多样性,提升当地生态环境的质量,所以生态核心也被成为区域的“生态肺”[6]。

(2)生态走廊。生态走廊就是栽种在商业街区内道路两旁的树木,它可以和生态核心融为一体发挥作用。

(3)次要生态走廊。以手指状形态存在的生态走廊作为分支的次生态走廊,可以在建筑内部存在。

(4)节点设计。商业街区内部建筑的露台和垂直绿化就是街区的节点,它也是生态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3.1 实现生态模式的手段

(1)“疏密相结合”,可以在提高绿地质量的同时,扩大绿地在原有空间中的占比。

(2)“将现代与自然融合”的规划方式,可以让自然空间和人工空间置于同一环境之中,且彼此互不冲突。只有在符合自然法则的绿色环境中,现代建筑的使用者才能真正享受现代与自然生态相结合的舒适与自由[7]。

(3)让生态建筑和生态环境相辅相成,使建筑与自然环境达成和谐统一的状态,让人们能够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同时还能为自然提供一定的保障,以此为前提进行的规划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如果采用相反的方式,就会出现以下情况,比如:在通风和采光方面存在缺陷,规划区域内植物数量不足,旷野规模有限,周围环境的自净能力无法达到标准,生态条件的建立难度较大等。

3.2 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商业街区的土地价值要远高于城市内部的其他街区,由此出现了城市土地级差效应,也就是说地理位置越优越的地方,其产生的效益也越多。所以,商业街区需要扩大其地下空间,以便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利用率,让空间容量要求和功能要求都得到实现。

从生态角度看,利用地下空间满足功能性需求,利用地上空间满足生态要求的建设方法,可以实现节约土地资源的目标。例如,西安钟鼓楼广场和北京西单文化广场,在建设过程中就运用了以上理念。前者将商业活动设施全部建设在地下;后者则是将功能建筑建设在地下,同时在-3.00m 的结构屋顶上覆盖了厚度足以支撑植被正常生长的土壤,其大部分地上区域都被建设成生态区域。

4 生态建筑空间的利用

在商业街区中,商业建筑面积的占比高于其他功能区。为了将商业街区的发展导向生态化,在建设商业建筑空间时,需要在其原有的功能属性基础上增加“生态性”的 新属性。当前,商业建筑基本都是高能耗的,空调就是一个典型例子。空调的出现是为了给室内提供舒适的温度,但是它的存在导致城市室外温度升高,城市的热岛效应更为明显,还会对区域空气质量造成负面影响[8]。洛杉矶科研人员的一项研究表明,在空调被大范围普及之后,城市的周围就好像修建了四座位于不同方向的发电厂,城市居民的生活因此发生极大的变化。所以,在商业街区中修建各种建筑时,需要注意绿色生态建筑在其中的比例,让其尽可能处于较高的位置。比如,在进行街区建设时,尽可能使用污染和能耗都相对较低的建材,将区域内的间接能量交换降至最低。

5 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商业空间正在发生大规模调整,需要更多地维护城市的整体生态环境[9]。开发生态空间,发展绿化项目可以使城市健康、和谐。通过改善和恢复城市生态,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不仅可以响应国家绿色文明的号召,还可以为人们在商业街区购物创造新的体验,更好地提升城市商业街区经济效益,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10]。

猜你喜欢
商业街水体绿化
完美小店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浅探
多源污染水体水环境质量提升技术应用
朱屺瞻《绿化都市》
生态修复理念在河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
浅析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商业街区改造
复合修复技术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中的应用评价
李晶晶作品
关于商业街中的仿古建筑设计探讨以兰州中川小镇项目为例
中国科学技术馆之屋顶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