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际干道与乡镇衔接区域绿化景观特征分析

2020-10-30 01:54赵东海偶春王瑞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16期
关键词:国道城际绿地

赵东海 偶春 王瑞

摘要:以105国道阜太段的道路绿地为研究对象,从植物种类、养护管理状况、道路绿地造景特点等方面分析了该段绿化景观建设的需求,并提出确保前期绿化景观设计的合理性、植物选择以符合实际绿化需求为标准、改进养护管理方式、提高养护管理水平、增强乡镇居民绿化保护意识等对策。

关键词:城际干道;乡镇衔接区域;绿化景观;105国道阜大段

中图分类号 S7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7731 (2020) 16-0119-04

我国国道主干线总规模约3.5万km,约覆盖全国城市总人口的70%。道路是城市的基础骨架,道路绿地是城镇居民日常接触最多的绿地,其景观建设质量不仅影响着整个城镇面貌,而且影响着整体城市环境[1]。以往的城际道路绿化仅在道路两侧列植乔木或进行简单绿化,没有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2]。为了适应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需求,需要提升道路绿化的水平。截至2013年底,我国公路绿化率61.6%,其中,国道绿化率91.28%、省道绿化率86.81 %、农村公路(县、乡、村道)绿化率58.08%、各类专用公路绿化率57.04%;国道作为重要的城际干道,贯穿和连接了多个城市与乡镇,道路绿化十分重要[3-5]。城际干道与乡镇道路衔接区域的绿化更是体現乡镇地区特色的关键,由于乡镇地区的发展相对落后,道路绿化较为简单甚至被忽略。

105国道是国家级主干道之一,以北京为起点,至广东珠海为止,全程2717km,跨越9个省份。105国道阜太段建于1997年,由于道路路面损坏严重,2011年实施改建工程。改建道路总长27.908km,总投资6.83亿元。改造后,该段路路基宽度由22m拓宽到33.5m,路面宽度由15m增加到30.5m。为了提高乡镇道路绿化水平,体现乡镇区域特色,笔者以105国道阜太段为研究对象,对阜太段道路绿地景观设计中的植物种类、长势情况、养护管理状况、道路绿地造景特点以及道路绿地设计与养护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分析,梳理了城际干道与乡镇衔接区域绿化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道路绿化的建设水平,凸显城际干道与乡镇衔接区域(即城际干道与主要的乡镇道路交接位置)的重要性的对策,为城际干道与乡镇衔接区域的绿化和美好乡村道路绿化建设提供参考。

1 研究区域概况

阜阳市地处安徽省西北部,全市辖临泉、阜南、颍上、太和4县和颍州、颍泉、颖东3区,代管界首市,下设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15个办事处、41个乡、124个镇,面积9775km2。105国道阜阳段全长123km,途径1个市、1个县、11个镇(图1)。阜太段全长27.908km,途径1个市、1个县、2个镇(表1 ),穿越闻集镇、宁老庄镇、港集镇等3镇。

闻集镇位于阜阳市颍泉区西北部,距阜阳主城区28km,辖317个自然村。105国道在该区域与7条乡道、3条县道相交,经过姜庄村、十里铺村、白庙、大钱营村等25个村庄。宁老庄镇位于阜阳城区北端15km处,辖112个自然村,是阜阳市城镇功能最完善的乡镇之一。105国道在该区域与1条乡道、3条县道相交,经过钱桥、白洋湖村、西小陶庄等16个村庄。港集镇位于太和县北部,距离县城30km,交通十分便利,105国道从西部穿过,在该区域内与004县道相接。

2 105国道阜阳-太和段绿化景观建设现状

2.1 绿化景观概况 105国道阜太段是阜阳地区的主要交通要道,与多条乡道或县道相交,交通便利,途经多个村庄,道路两侧绿化面积大小不一。道路的交通功能已经得到充分利用,但道路绿地的利用率较低,道路绿化没有连续性,且采用的植物种类少,搭配效果一般,部分区域杂草丛生。闻集镇和宁老庄镇道路绿化的植物种类及配置方式如表2所示[6]。

由表2可知,105国道与宁老庄和闻集2个乡镇衔接区域的绿化植物种类基本相同,且部分植物长势较差,乔木配置方式统一为列植;道路两侧的河坡处多丛植芦苇,且栽植面积小,大部分区域被杂草覆盖;河道没有得到梳理,污染严重。乡镇重点绿化区域没有得到重视,城际干道与乡镇衔接区域绿化简单甚至被忽略,没有重点突出衔接区域绿化景观效果。

2.2 道路绿地景观特征

2.2.1 植物长势 实地调查发现,105国道两侧栽植的植物除红叶石楠生长良好外,引种多年的女贞长势表现一般,植株个体小,仅能维持正常的存活,生活力降低,景观效果一般;而全缘叶栾树经移植后,长势差,局部出现死亡现象,仅枝干可供观察;对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氟化氢、氯气等有害气体有较强抵抗作用的夹竹桃大面积枯死,但也有部分区域生长旺盛;具有较强滞尘能力的木槿则生长良好;地被植物除黑麦草外基本为野生杂草。总体来说,105国道阜太段内道路绿化植物种类贫乏且长势不良,除大叶女贞、毛白杨、栾树等乡土树种长势旺盛外,其余种植植物均表现出生长势下降或濒临死亡,道路绿地造景植物配置方式单一(表2)。

2.2.2 植物造景特点 城际干道与乡镇衔接区域的绿化缺乏整体统一的规划设计,衔接区域绿化相互独立或不进行绿化。由表2可知,105国道与宁老庄和闻集2个乡镇衔接区域常绿乔木仅有1种,且统一采用列植,林冠线较为规整,植物搭配方式单一,缺乏变化,造景效果一般,无法体现植物美感。105国道与乡镇道路衔接区域的面积、地形等变化多样,没有城市道路绿地规整,周围环境也各有不同,植物生存条件差且易死亡,绿化也容易被忽略。而外界环境的变化会对行列式栽植的地点产生影响,可以采用复合混交、小块混交与点状混交相结合的栽植方式。应尽可能采用生长健壮、耐修剪、抗性强的乡土树种或引种多年而且景观效果较好的树种。

3 城际干道与乡镇衔接区域绿化景观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缺乏整体性 105国道阜阳段途经阜阳市、太和县和闻集等多个乡镇、县、市,与阜阳市、太和县衔接区域的绿化连续性和整体性较强,县交和市交区域的绿化与县、市的整体规划相结合,统一规划管理,但乡镇较为分散,各乡镇衔接区域的绿化差异较大。例如105国道经过的港集镇与倪邱镇,港集镇绿化状况相对较好(图2),而倪邱镇绿化较差(图3),两者在地域上相邻,绿化现状差距较大,缺乏整体性。

3.2 绿化植物种类和配置方式单一 由表2可知,在闻集段和宁老庄段衔接区域的绿化植物种类中,常绿乔木只有女贞1种,水生植物和地被植物也只有1种,且栽植面积有限,配置方式基本为列植,植物层次少,林冠线缺乏变化,没有充分发挥植物的观赏特性,影响绿化效果。港集段衔接区域的绿化植物采用了群植、列植、混植等栽植方式,突出植物林冠线的变化,加强了绿化效果。105国道阜太段闻集、宁老庄段港集两侧有河道分布,但植物造景设计没有充分利用周围的环境关系,仅考虑道路两侧的小范围栽植,没有重点突出区域内的核心绿化区。

3.3 养护管理水平不高 乡镇地区绿化施工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知识技能培训,文化素养不高,专业技能缺乏,无法全面了解和掌握植物的生长习性、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知识,不能及时迅速地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植物茁壮生长。另外,乡镇经济发展有限,缺乏专业的绿化管理部门,对城际干道与乡镇衔接区域的绿化管理较为散漫。

3.4 绿化经费来源单一 乡镇道路绿化资金主要依靠政府拨款。截至2015年,颍上县共投入6000万元开展高速公路沿线绿化提升工程建设工作;临泉县总投资约1.4亿元在全县各乡鎮路边、沟边进行绿化种植。虽然政府不断加大对绿化工程的投资,但资金不足仍然是导致乡镇道路绿化建设滞后的主要因素之一。例如,宿州市埔桥区城东乡循环经济园区凤凰大道和纬十一路道路绿化建设工程因资金不足停工。

3.5 居民绿化意识淡薄 市、县地区的居民文化程度较高,有维护和保护绿化的自觉性,而乡镇居民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道路绿化观念淡薄,仅考虑自身方便,将绿化区域私人化现象随处可见。例如,港集区域的部分绿化被破坏,绿地被开辟为私人菜园。

4 对策建议

4.1 确保前期方案设计合理,提高绿化的整体性 以105国道与港集镇衔接区域绿化为例,将衔接区域根据实际情况划分成不同区域,各区域之间虽然突出重点不同,但在景观规划上注意各部分的衔接过渡,选择植物种类时注意相互呼应。对于城际干道与乡镇衔接区域的绿化,也应采取“远相同近相似”的布局方式,在设计施工之前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与当地居民进行沟通,了解地方特色和具体的环境要求,在整体上采取统一协调的景观规划方案,在突出不同乡镇特色的同时融入105国道阜太段内各乡镇的共同点,体现整体性。

4.2 植物选择以符合实际绿化需求为标准 以港集镇绿化方案为例,港集区域内有厂区、工业聚集区等,各区域入口选择的绿化植物种类各有不同。由于煤厂产生环境污染,该区域的绿化应注意对环境的改善;而工业聚集区的入口是个体形象的体现,着重于塑造工业园的形象,降低道路对工业园区的影响,充分发挥隔离防护作用。此外,在选择植物种类时首先要进行实地调查,确定周围的各种管网规划状况以及土壤、气候等环境条件,避免植物规划与管网分布产生冲突,确保工程实施后植物能够满足实际状况中的各种需求。同时,尽量选择乡土树种和经济作物,既可节约成本又可促进当地居民增收。

4.3 改进养护管理方式,提高养护管理水平 树木栽后成活率的高低,是否能尽快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都取决于养护管理水平。适宜的养护管理能促进植物健康生长,展现植物的自然美及群体美,从而达到最佳的景观效果。但105国道与乡镇衔接区域较多,乡镇较为分散,不适宜各自配备专门的绿化养护管理队伍,建议聘用有经验的农民进行管理,由附近县、市抽调专业绿化管理工作人员对乡镇区域绿化人员进行定期指导,提高养护管理水平。

4.4 增强居民绿化意识,完善奖惩管理机制 绿化景观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完善的管理体系,虽然一些乡镇道路绿化在初始阶段都取得了较好的景观效果,但由于缺乏管理,后期都出现绿化植物生长散乱或绿化景观被破坏的现象。乡镇道路多穿过农田、河道、村庄等,绿化区域分布于房前屋后、田间地头等处,农民道路绿化意识淡薄,乡镇又没有进行统一管理,绿化破坏现象随处可见,景观效果难以保证。因此,在利用城际干道与乡镇衔接区域绿化凸显地方特色、推动乡镇建设的同时,还应加强乡镇居民的思想教育工作,树立道路绿化观念,增强道路绿化保护意识,将各地区的绿化监督管理职责分配到个人,对各区域进行评选,建立绿化奖惩体系,提高乡镇居民的积极性,促进乡镇道路绿化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兵,韦薇.国内外乡村绿化研究与建设经验[J].园林,2012(12):12-18.

[2]陈翰逸.上海市外环高速干道线性绿带及其侧翼公园绿地生态景观[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3.

[3]徐晶园,宋敏,唐燕,等.基于GIS的南京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分析及优化[J].北方园艺,2020(10) :87-94.

[4]吴渝,吕楚,魏伟,等.杭州市主城区道路绿化树种资源调查及多样性分析[J].林业资源管理,2019(3): 74-79,93.

[5]朱海雄,朱镱妮,程昊.城市设计中道路绿地系统特色风貌设计策略——以岳阳市为例[J].中国园林,2019,35(6):99-104.

[6]陆明华,芦建国,徐新洲,等.城市道路路侧绿地植物配置模式探索——以杭州环城西路绿化景观为例[J].林业科技开发,2010,24(2): 126-129. (责编:徐世红)

基金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基于文化传承视角下皖北农村人居环境景观评价及创新机制研究”(AHSKQ2019D097)资助。

作者简介:赵东海(1974-),男,安徽临泉人,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景观规划与城乡发展研究。 *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2020-08-01

猜你喜欢
国道城际绿地
插电混动车跑318国道到底什么感觉 魏牌摩卡DHT-PHEV
可进入式绿地的养护与管理的研究
城际铁路CTC中自动折返功能设计与实现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万科城际之光售楼部
一种城际车载列控系统的结构设计
杭州市区春季绿地对PM2.5消减作用的研究
207国道黄集至伙牌段破损严重亟待维修
电子月票卡在205国道唐山段的选型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