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夜短文》:余秋雨短篇散文的尝试

2020-10-30 01:58思衣谷
回族文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余秋雨质朴唐诗

余秋雨先生最擅长的写作领域是历史文化类的散文写作,他的散文集《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等散文作品,都受到海内外读者十分热烈的欢迎,在文化界有着极高的声誉和地位。

然而面对时下快消文化的影响,一些不法之徒通过各种途径将余秋雨先生的长篇散文简约化,从而形成一些“伪本”段子,并借着余秋雨先生的名气和地位而得到广泛的传播,并从中获取流量和暴利。这毫无疑问不仅仅是造成了余秋雨先生文学声誉受损,更是对创造性强的文学一次次亵渎和不敬。于此,为了文学价值正确引导,为了给自己正名,也更是为了自己在新的领域的尝试,余秋雨先生的这本以短篇散文而结集的散文集《雨夜短文》,便应运而生了。

虽然同为散文写作,但短篇和长篇的散文也是有着大不同之处。书中,余秋雨先生的散文审美观是:最高级的大作品,总是着力于想象和描写的质朴叙事,而不是议论和抒情。于是乎,在书中的上辑:万里入心中,就不乏可以读到余秋雨有很多以质朴平静的笔调去描述他个人生活的感悟。

如在短篇《白马》中,场景就是通过余秋雨先生与一个胡杨林边骑马汉子的对话开展,通过寥寥几句的简约明朗而又质朴的对话,就引发了一种睿智的哲思。其中那句“人生的过程,在多数情况下远远重于人生的目的。但是,世人总是漠然于琥珀般半透明的胡杨林在薄雾下有一匹白马穿过,而只是一心惦念着那袋酒”,告诉了世人,在人生的历程中,过程的体验也是一种美,而不是一种无用的经历,告诉世人要知道除了目的,还应该有发现“过程美”的志趣。

此外,在《大选择》中,通過作者与报刊者的交流,我们可以知道作者的为官之道,那就是选择艰难。作者是往低处走的,因为这样才更合于道,而这样的道才是为官之高而大,因艰难而大,可见作者的高风亮节。而在《面对孩子》中,通过作者在以色列的所见所闻,通过细腻的场景的描写,道出了“孩子明澈的眼睛,是天下美学的第一坐标”的道理。在《三个目标之后》,也是通过简单的对话的细致刻画,道出了一个“超越个人功利,为大善,大爱、大美留出更多的地方”的思考。

从以上的数篇中,我们也着实看到作者意图通过动人的简约平静的场景叙事,来写出有着深刻哲思的小品文,这是颇为成功的。然而在这辑中,最为耀眼的文章还是作者那“文革经历”和“诽谤经历”而写出的议论和叙述结合得相得益彰的文章了。其中你可以读到《小谈嫉妒》告示嫉妒是有层次的,自然是有利也有弊;你也可以读到文革背景的《示众》,作者用罕见的黑色幽默反讽出造反派暴徒的无为和无知。你更可以通过《头面风光》,解读出作者与妻子夫妻情深的抒情面,但绝不是一种煽情的写作,而是一种人之常情的情感投入写作,以此方见得细水长流的作者与妻子的爱情真谛。值得一提的是,在《头面风光》中我们在难得见到作者小小抒情的写作尝试之余,更难得的是通过此文表明了对诽谤者的回应态度。那就是如妻子帮其理发散发出一种自信的典雅又平静的形象之美,不惧外界无稽之谈或者恶毒的诽谤。

虽然以上都是作者关于短篇散文写作的成功范本,但是因为少写短篇,作者的一些作品也是有一些通病的。如在《关于尊严》《并肩观赏》中,难免还是有着学院气的刻板模式。尤为突出的是,前文的文中结尾是论文式的几点阐述,和后文文中的前段排比开头,都显得过于平庸、说教化了。除此之外,两文的议论的情绪属性没有体现出来,使得议论性散文没有深刻的味道。

而关于在全书的第二部分“文史寻魂”,作者也着实试图用短文的形式去带领大家粗略了解半部文学史。虽然工程大,难度高,但作者还是以他擅长的文史类散文写作,平静又不失睿智地简述了半部文学史的史料和作者的心得。君不见,在《两个地狱之门》中,我们可以知道作者对“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有了新的见解:死是容易的,最难的是,即便是以最屈辱、最卑微的方式活着,也是能“重于泰山”。如此起到歌颂司马迁志气之余,也重新启智出新的生死观。我们还可以通过《文化溪谷》,洽意地游走于韩愈、柳宗元的盛世隐逸和陶渊明的衰世隐逸。而在《文化的替身》中,作者以平静又中肯的态度阐明了文化官员的痛处:虽然有文化,但与文学创造的核心奥秘还遥不可及。说明文学创造性原创性的价值美。而在《刀笔的黄昏》中,我们可以知道“刀笔文化”文化暴力的危害,也彰显了作者对以往对其诽谤者的诽谤行为的不屑和批评,以及对文坛的良性发展持有乐观平静的态度。

在全书的最后,作为文化大师,作者还用心地特选出了青年必诵的唐宋诗词,并在《我选唐诗》里作了说明。如关于唐诗方面,作者告诉大家为何要读唐诗,因为:读唐诗,是两种相似心理结构的穿越式碰撞。如此简明扼要的阐述,道出了传承传诵唐诗动机之美好和意义之深远、重大。

一往情深地追求质朴叙事的文化散文家大师余秋雨先生,这次在新的短篇散文尝试中,依旧没有嬉笑怒骂,而是用典雅大方,沉静、客观的笔调去讲述自己的生活经历,以及文史范畴的体验。余秋雨先生可贵之处在于,一往情深地对中国文化的肯定和孜孜不倦的探索,并到全球讲述和传播中国优秀文化的强大正能量。他,作为一个睿智、正派、典雅、态度客观的文化施布者,是国民的福气。而这部关于他的短篇散文书集中,赋予我们最大的意义是,作为长篇散文写作的余秋雨先生有了精品类的短篇散文,是给予了读者更全面了解作者写作生涯的一个窗口,也在一定程度上肃清了时下快消文化的乱象,让读者可以读到一些精品类的快消作品,岂不是一种很好的文化新现象?

作者简介

思衣谷,本名陈亮,自由撰稿人,头条文章作者。现居于广州市。

猜你喜欢
余秋雨质朴唐诗
余秋雨投其所好
重拾质朴
山有桂子
唐诗赏读
余秋雨投其所好
唐诗赏读
唐诗赏读
质朴
唐诗新学
追寻最质朴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