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RT评分联合D-二聚体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价值

2020-11-02 01:24袁基科韩永生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肌钙蛋白危组心源性

袁基科,韩永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救医学中心,合肥 230001)

胸痛是急诊科的常见急症,AMI(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最凶险的胸痛之一,病死率高,临床常以突发的胸痛症状结合心电图缺血样改变、心肌损害标志物的升高来诊断,尽早的血运重建、挽救心肌治疗非常关键。然而早期胸痛患者病情复杂多样,部分AMI患者心电图呈非ST段抬高、心肌酶谱检测阴性表现,易被漏诊、误诊。因此,能快速、精准地诊断AMI是愈加重要的环节。HEART评分是一种公认的简便、实用的急诊胸痛评分系统,研究已证实它在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1]。D-二聚体(D-dimer,D-D)是交联纤维蛋白溶解水解后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当机体血管内有活化的血栓形成及纤维溶解活动时常明显升高,其对AMI患者的诊断有一定价值[2]。本文将HEART评分联合D-D的改良评分法对AMI的诊断精确性进行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收治的280例急诊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男168例,女112例,年龄为(49.1±2.4)岁。按胸痛病因分组:心源性胸痛组172例,男118例,女54例,年龄为(52.6±1.8)岁;心源性胸痛组中最终确诊为AMI亚组100例,男72例,女28例,年龄为(49.5±1.4)岁;诊断为心绞痛亚组72例,男43例,女29例,年龄为(54.7±0.8)岁。非心源性胸痛组108例,男49例,女59例,年龄为(34.0±2.2)岁。心源性胸痛组与非心源性胸痛组、AMI亚组与心绞痛亚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主要症状为胸痛,胸痛持续时间≤12 h;(2)年龄≥18周岁且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已明确是外伤或肺部疾病的患者;(2)有肿瘤、服用抗凝药物或严重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3)既往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冠心病)且已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1.2 研究方法

首诊医师立即收集患者的病史、心电图、年龄、危险因素、肌钙蛋白Ⅰ及D-D浓度,分别使用传统HEART评分和改良HEART评分并比较。传统HEART评分每个要素0~2分,总分0~3分为低危,4~6分为中危,≥7分是高危,评分越高病情越重;改良HEART评分法把D-D纳入评分系统,详见表1。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心源性胸痛组与非心源性胸痛组两种HEART评分比较

用传统HEART评分和纳入D-D的改良HEART评分法分别对心源性胸痛组、非心源性胸痛组患者评分,结果显示心源性胸痛组两种评分均明显高于非心源性胸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非心源性胸痛组,两种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急性心肌梗死亚组与心绞痛亚组两种HEART评分比较

AMI亚组传统HEART评分与改良HEART评分均明显高于心绞痛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急性心肌梗死亚组不同时间段两种HEART评分比较

将所有确诊AMI患者按胸痛发病3 h的时间截点分为0~3 h组和3~12 h组,分别用两种评分方法比较,结果:AMI患者在0~3 h组两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3~12 h组,改良HEART评分明显高于传统HEART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1 两种胸痛评分方法

表2 心源性胸痛组与非心源性胸痛组两种HEART评分比较 [分,]

表2 心源性胸痛组与非心源性胸痛组两种HEART评分比较 [分,]

表3 AMI亚组与心绞痛亚组两种HEART评分比较 [分,]

表3 AMI亚组与心绞痛亚组两种HEART评分比较 [分,]

表4 AMI亚组不同时间段两种HEART评分比较 [分,]

表4 AMI亚组不同时间段两种HEART评分比较 [分,]

2.4 两种评分不同分层预测急性心肌梗死的准确度比较

改良HEART评分与传统HEART评分的低、中危组中AMI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危组中改良HEART评分组的AMI检出率高于传统HEART评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种评分不同分层预测AMI的准确度比较

2.5 两种评分预测急性心肌梗死的效能比较

ROC分析结果显示,改良HEART评分预测AMI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传统HEART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和表6。

3 讨论

AMI是危急的胸痛急症,常因冠状动脉急性闭塞造成持续性心肌缺血引起,可快速致恶性心律失常、猝死、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3]。目前临床急诊患者中,疑似心肌梗死的胸痛患者越发常见,因此,能从急诊胸痛患者中快速、准确地识别出AMI,让AMI患者尽早得到有效治疗是急诊科医师的重任[4]。AMI大多是由动脉粥样硬化致血栓形成、痉挛等因素引起的冠状动脉急性狭窄闭塞,一般冠状动脉血流中断超过20~30 min即可出现对应部位的心肌缺血、缺氧性坏死,心电图常会出现典型ST段抬高表现,但也可有非ST段抬高。心肌肌钙蛋白I是AMI的特异性心肌损伤标志物,尤以超敏肌钙蛋白I(hyper⁃sensitive troponin I,hs-cTnI)诊断价值最可靠,得到临床的大量认证。然而单独hs-cTnI并不能有效诊断AMI。有研究表明hs-cTnI浓度除了与心肌损害的时间有关,很多引起心肌损害的非心肌梗死胸痛患者hs-cTnI浓度也会异常[5],可以说某种程度上降低了hs-cTnI的特异度。

表6 两种评分预测AMI的效能比较 [n(%)]

图1 两种评分预测AMI的ROC图

HEART评分是一种用于急性胸痛分层的评估方式,可有效预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风险,该评分体系包含了患者的病史、年龄、心电图、危险因子及肌钙蛋白5个重要参数。国外有研究报道,HEART评分在评估胸痛患者预后的价值相对优于TIMI评分、GRACE评分[6]。HEART评分计算方式简便、快速,比较适用于临床初筛危险胸痛患者,对于预测AMI有较好的准确性、敏感性[7]。从表2可以看出,心源性胸痛患者的HAERT评分明显高于非心源性胸痛患者,这是由于HEART评分突出了心电图和肌钙蛋白指标,心电图和肌钙蛋白的结合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黄金依据,故真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分值偏高,也表明在胸痛首诊中HEART评分能够有效地将患者快速分层为低危组和中、高危组,这与林松海等[8]的研究结果相同。而D-D是由纤维蛋白单体通过活化因子ⅩⅢ交联后经纤溶酶水解的特异性产物,当机体存在纤溶或正在凝血过程时,D-D浓度就会升高,可以作为临床检测患者机体高凝与纤溶亢进的生物学指标[9],目前广泛应用于肺栓塞、动静脉血栓疾病的诊断。当机体发生AMI时,患者血液也处于高凝状态,血浆中的D-D浓度出现升高,理论上D-D可作为诊断AMI非常有意义的指标。吴修宇等[10]的研究报道,在AMI组D-D单独检测时敏感度为79.5%,特异度为92.3%,AMI患者的D-D浓度明显高于心绞痛组和对照组。Reihani等[11]也认为,血清D-D浓度在鉴别AMI和心绞痛时具有高灵敏度与相对特异性。基于此,本研究将传统HEART评分进行改良,降低了临床病史、年龄的主观分值,把D-D纳入评分系统,突出了AMI的特异性标志物检测,弥补了hs-cTnI需在AMI不同时间截点动态复查的不足,理论上可以成为预测AMI的良好工具。

从表3可以看出,AMI亚组的两种评分均高于心绞痛亚组,而改良后的HEART评分在AMI亚组也明显高于传统HEART评分,这说明改良的评分工具能提高真正AMI患者的分值。在心绞痛亚组中,由于改良的评分工具弱化了临床症状的分值,同时心绞痛组的患者hs-cTnI浓度不会升高,但存在D-D浓度的不同程度升高[12],理论上来说心绞痛组患者的两种评分可能不会有明显差异,甚至出现部分改良评分的分值更低,而本表可看出心绞痛亚组的改良HEART评分也高于传统HEART评分,可能是由于本研究中共72例心绞痛患者,属于小样本研究,结果存在偏倚,有待于未来大样本研究证实。对于AMI患者,由于在发病的3~4 h内肌钙蛋白I浓度往往不会很快升高,而部分以冠状动脉痉挛诱发AMI的患者D-D浓度似乎也不会明显异常,这提示改良的HEART评分工具的评分效率与AMI发病时间段密切相关。表4的研究结果也表明AMI发病3~12 h的改良评分分值较传统评分明显增加,但是在发病3 h内的改良HEART评分与传统HEAR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时间段改良评分效率减弱。实际临床上此期就诊的AMI患者也是最容易漏诊的人群,因此,建议急性胸痛3 h内的患者可进行动态的改良HEART评分,弥补单次评估的不足,以提高AMI患者的检出率。

表5的研究结果可看出两种评分处于低危组的患者罹患AMI的可能性均很小,这也说明HEART评分低危患者对阴性预测的独特准确性[13]。改良HEART评分中危组患者较传统HEART评分人数减少,而高危组人数增加,这可能是因为D-D浓度检测的评分方式将原来单纯肌钙蛋白I项分值提升,部分中危胸痛患者纳入了高危组。改良HEART评分高危组患者AMI的检出率明显高于传统HEART评分高危组,结合表6、图1结果直观地说明了改良后的HEART评分对预测AMI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均更好,显然提高了诊断水平。

综上所述,纳入D-D的改良HEART评分系统胸痛分层较传统HEART评分更适用于临床,预测AMI的准确性提高,对早期诊断AMI很有价值,同时对急诊初筛危险性胸痛、分流低危胸痛都很有意义,值得在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肌钙蛋白危组心源性
心肌肌钙蛋白T启动子经两步转录扩增系统提高目的基因表达的腺相关病毒载体构建
实时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联合微小RNA 评估早期急性心肌梗死危险程度的价值△
不同病因心衰患者中LP-PLA2、Nt-proBNP、肌钙蛋白T的相关性研究*
观察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在成人心脏外科手术后心源性休克中的应用效果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
应激性心肌病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肌钙蛋白检查结果差异性
糖尿病是猝死“黑手”
探讨心肌梗死溶栓实验危险评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血检可预测心脏病风险
超声在小肠间质瘤恶性风险评估中的价值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