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人巨细胞病毒感染情况及其与炎症介质的关系

2020-11-02 01:24田红彪郑晓拓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介质硬化炎症

田红彪,郑晓拓,王 燕

(保定市第四中心医院检验科,河北保定 07235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主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炎症病理性病变过程。自Fabricant利用疱疹病毒成功诱导鸡动脉粥样硬化以来,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感染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备受医学研究者的重视[1]。大量文献表明,HCMV感染可能是冠心病的始动与诱发因素[2]。另有文献则表明,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脂联素等炎症介质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期间发挥重要的作用[3]。但关于冠心病患者HCMV感染情况及其与炎症介质的关系尚未明确。本研究通过检测冠心病患者和非冠心病患者血清HCMV-IgM、HCMVIgG、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浓度变化,分析冠心病患者HCMV感染与炎症介质的相关性,旨在为冠心病诊治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保定市第四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部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组,年龄37~72岁,病程3~20年,病变类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36例,稳定型心绞痛44例。心功能分级:Ⅰ级20例,Ⅱ级21例,Ⅲ30例,Ⅳ级9例。血管狭窄支数:1支38例,2支28例,3支14例。吸烟史33例。合并症:肥胖症39例,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35例,糖尿病34例,高脂血症42例。同期选择本院收治的非冠心病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在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等一般资料之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研究组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即左回旋支、左前降支、左主干和右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血管狭窄支数≥1支[4]。对照组排除冠心病及其他心脏病变的诊断,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参加本研究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n=80,n(%),]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n=80,n(%),]

1.2.2 排除标准 近期具有手术治疗或类固醇激素治疗史,合并肝及肾功能障碍、严重高血压、糖尿病血糖未控制、自身免疫病、急性感染、慢性感染急性发作、生长激素缺乏症、恶病质、肿瘤、甲状腺疾病和精神性疾病等患者[5]。

1.3 检测方法

全部患者入院时完善心肌酶学、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清晨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经离心操作分离血清标本,置于-20℃冰箱中保存待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血清HCMV-IgM、HCMV-IgG浓度,试剂盒购自北京贝尔有限公司,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同时,采用化学发光酶分析法测定血清TNF-α、IL-6浓度,使用Immulite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及其配套试剂(西门子公司);采用乳胶增强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浓度,使用特定蛋白分析仪及原装配套试剂(美国Dade Behring公司),所有操作严格按照仪器规程及其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1.4 观察指标

1.4.1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 HCMV-IgM>4.2 AU/mL(阳性)或HCMV-IgG>2 AU/mL(阳性)定义为HCMV感染[6]。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HCMV-IgM、HCMV-IgG阳性率的差异。

1.4.2 炎症介质 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TNF-α、IL-6、hs-CRP浓度的差异;比较冠心病合并HCMV-IgM感染组和HCMV-IgM非感染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

1.4.3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参照Gensini评分标准[7],(1)基本评分:狭窄程度<25%计1分,25%~49%计2分,50%~74%计4分,75%~89%计8分,90%~98%计16分,99%~100%计32分。(2)病变系数:左主干=5,左前降支近端=2.5,左前降支中段=1.5,左前降支远端=1,左回旋支近端=2.5,左回旋支钝缘、远、后降和后侧支=1,右冠状动脉近、中、远和后降分支=1。Gensini评分=基本评分×病变系数,分值越高提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越严重。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清指标和Gensini评分的比较

研究组血清HCMV-IgM、HCMV-IgG阳性率分别为46.25%(37/80),65.00%(52/80),对照组血清HCMV-IgM、HCMV-IgG阳性率分别为3.75%(3/80),5.00%(4/8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8.533,63.297,P=0.000)。研究组患者HCMV感染率为85.00%(53/80),对照组患者HCMV感染率为6.25%(5/8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312,P=0.000)。研究组患者血清HCMV-IgM、HCMV-IgG、TNF-α、IL-6、hs-CRP浓度及Gensin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清指标和Gensini评分的比较 [n=80,]

表2 两组血清指标和Gensini评分的比较 [n=80,]

2.2 冠心病合并HCMV-IgM感染组和HCMV-IgM非感染组患者炎症介质和Gensini评分的比较

冠心病合并HCMV-IgM感染组患者血清TNF-α、IL-6、hs-CRP浓度均较HCMV-IgM非感染组患者明显增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冠心病合并HCMV-IgM感染组和不合并HCMV-IgM感染组患者炎症介质和Gensini评分比较 []

表3 冠心病合并HCMV-IgM感染组和不合并HCMV-IgM感染组患者炎症介质和Gensini评分比较 []

2.3 冠心病患者HCMV感染与炎症介质之间的关系

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HCMV-IgM与TNF-α、IL-6、hs-CRP、Gensini评分呈明显的正相关(r=0.512,0.532,0.508,0.615,P<0.05);血清HCMV-IgG与TNF-α、IL-6、hs-CRP、Gensini评分呈明显的正相关(r=0.485,0.491,0.514,0.507,P<0.05)。

3 讨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主要病理基础之一,HCMV感染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8]。HCMV属于疱疹病毒β亚科的双链DNA病毒,具有潜伏-再激活的生物学特点,一旦出现HCMV感染则可能在宿主机体内终身潜伏。研究表明,HCMV感染通过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增加血管内膜通透性,拮抗血小板聚集黏附功能,出现血液凝固或纤维蛋白溶解失衡(血凝-抗血凝失衡)、脂质代谢异常,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白细胞黏附分子及炎症介质释放,最终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发展[9]。另有文献显示,HCMV感染可诱发炎症介质的释放,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最终参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10-11]。但关于HCMV感染所致冠心病患者是否与炎症介质途径有关的确切研究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本研究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血清HCMVIgM、HCMV-IgG阳性率(46.25%、65.00%)较非冠心病患者(3.75%、5.00%)明显增高,HCMV感染率(85.00%)较非冠心病患者(6.25%)明显增高。提示HCMV即时感染(HCMV-IgM阳性)或HCMV既往感染(HCMV-IgG阳性)均可能与冠心病具有紧密的关系。张颖等[12]研究表明,HCMV感染是诱导与加重冠心病炎症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冠心病患者血清HCMVIgM、HCMV-IgG、TNF-α、IL-6、hs-CRP浓度及Gensini评分均较非冠心病患者明显增高,且冠心病合并HCMV-IgM感染患者血清TNF-α、IL-6、hs-CRP均较HCMV-IgM非感染患者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冠心病患者HCMV感染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其炎症程度具有明显的关系。HCMV感染通过加重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增加炎症介质水平,最终促进冠心病发生、发展。张颖等[12]研究显示,HC⁃MV可广泛分布于单核巨噬细胞内,其感染通过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病毒糖蛋白,最终诱发凝血反应[13]。HCMV感染通过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影响血管缩舒功能,最终增加血栓形成和血管痉挛的风险。因此,HCMV感染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出现的始动因子。冠心病归属纤维增生化的慢性炎症性病变,其与TNF-α、IL-6、hs-CRP等炎症介质具有紧密的关系。TNF-α是主要由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释放的非糖基化转膜蛋白,其在促进炎症介质释放聚集、内皮细胞及血管壁受损中具有重要的参与作用,其通过诱导冠状动脉硬化程度的加重而参与冠心病形成和发展。经证实,其对冠心病患者病情程度及冠状动脉斑块易损性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14]。IL-6是主要的炎症介质之一,其在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具有紧密的关系,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15]。hs-CRP是常见的非特异性急性时相期反应蛋白,当机体出现炎性应激反应时可经肝脏细胞大量释放,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因子。相关文献显示,hs-CRP直接参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其水平的异常增高往往预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的破裂,且与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的增加具有紧密的关系[16]。在炎症期,TNF-α、IL-6、hs-CRP之间相互作用,TNF-α可诱导IL-6、hs-CRP的释放与核查,但IL-6对TNF-α、hs-CRP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CMV-IgM、HCMV-IgG与TNF-α、IL-6、hs-CRP、Gensini评分呈明显的正相关。提示多种炎症介质相互协调共同作用于冠心病患者的发生、发展期间,而HCMV感染可能通过诱导上述炎症介质释放,进而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因此,明确冠心病患者HCMV感染情况及其与炎症介质之间的关系可为该疾病的诊治提供实验室依据。但关于HCMV与冠状动脉狭窄发生、发展的确切机制尚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综上所述,冠心病患者存在HCMV感染,其可诱导多种炎症介质的释放,两者共同参与冠状动脉狭窄的进展过程。

猜你喜欢
介质硬化炎症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信息交流介质的演化与选择偏好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
锻炼肌肉或有助于抵抗慢性炎症
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in 1和免疫炎症
《感染、炎症、修复》杂志版权转让约定
欢迎订阅《感染、炎症、修复》杂志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人参皂苷Rg1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木星轨道卫星深层介质充电电势仿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