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营收与盈利增速差渐弥合

2020-11-02 02:18刘链
证券市场周刊 2020年38期
关键词:长期贷款存款贷款

刘链

随着三季报的陆续公布,银行三季度的经营情况逐渐浮出水面。三季度以来,中国经济恢复势头显著,PMI连续位于51上方,但同期银行业指数仅上涨4.2%,落后于沪深300指数10.2%的涨幅6个百分点,银行板块在三季度振幅达到22%,市场分歧在三季度有所加大。主要是中期业绩财报季加大市场对银行业绩的悲观预期。中报显示,商业银行盈利增速为-9.4%,其中,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和农商行盈利增速分别为-12%、-8.5%、-2%和11.4%。

三季度以来,银行业因受监管指引而营收与盈利走势分化,行业经营呈现出“大比例准备计提、大幅度不良确认、大力度风险处置”的“三大”特征。根据光大证券的分析,总体来看,市场对三季度银行业经营业绩的悲观预期有所扭转,监管要求有所松动,行业营收和盈利增速趋于收敛,但受全年处置核销因素的影响,不同银行间表现会有所分化。再叠加金融制裁时间敏感窗口度过、国内经济表现出较强恢复动力、机构投资者配置力量改变等因素,四季度银行股投资将机会大于风险,板块估值有修复空间。

综合来看,银行三季度营收增速略有放缓,盈利增速表现有所分化。从营收增长来看,累计增速较中报季度环比下行,预计降幅在2-3个百分点,属于正常区间;其中,利息净收入稳定性较好,手续费收入增长稳定,非手续费和中间业务收入继续受到资金价格走势的拖累。

在行业盈利方面,鉴于经济恢复之后的良性带动,监管机构也将避免“一刀切”提出风险处置要求,这给予了不同银行视自我状况而释放业绩的空间。因此,我们倾向于认为三季度上市银行盈利增速将有所分化,主流银行在累计盈利增速上将以-10%为锚上下波动,总体表现好于市场预期。

经济向好信用需求回暖

受益于新冠疫情的有效防控,二季度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复苏,三驾马车呈现V型反弹态势,经济正逐步回归潜在增长水平。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预计转正,其中,制造业投资、高技术产业投资加快;内需持续扩大,社消总额恢复正增长;出口形势依然向好。

与经济向好形势相对应,信贷形势三季度也表现出需求拉动的特征,信用需求较好地反映经济正在逐步恢复活力,新增贷款投放2020年以来经历了从“供给驱动”到“需求拉动”的过程,其中,三季度新增信贷表现为“紧信用”格局下的受控增长,商业银行主动压缩同业类资产腾挪信贷投放规模,这有助于银行业定价体系的稳定。

三季度,新增信用在以下四个方面反映出经济形势回暖向好:一是中长期贷款占比较高,企业端项目融资、零售端按揭贷款增量占比大;二是零售发力趋势不改,消费贷、信用卡等消费类信贷下半年以来恢复性增长;三是企业经营活力逐月回升,货币使用效率提升,流动加快。M1增速回暖,M2-M1增速剪刀差收窄;四是地方政府债大规模发行带动社融高增,为基建投资提供了长期稳定资金来源。

根据浙商证券的分析,经济企稳改善,银行风险情况好于此前预期,三季报上市银行累计利润增速有望见拐点,且不排除全年净利润增速修复至零的可能性。主要考虑经济复苏的潜在动力,在宏观经济企稳修复的背景下,银行基本面获得实质性改善,不良生成和信用成本压力好于此前预期。

图1:4月高点以来结构性存款快速回落

资料来源:Wind,平安证券研究所

图2:中小行结构性存款回落更为显著

资料来源:Wind,平安证券研究所

而且,在宽信用的政策环境下,2020年以来,上市银行规模实现高增长,资本压力加大,上半年,部分股份制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离监管红线已接近1个百分点,面临较大的资本压力。叠加估值破净的背景下,银行外源资本补充难度大,银行通过利润内生补充资本的必要性增加。

根据浙商证券的测算,如2020全年净利润增速修复至零,则对应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单季净利润增速分别为6%、-25%、-6%、43%,三季度净利润增速小幅抬升,四季度大抬升的可能性较大。对应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3%,环比上半年增长23个百分点。预计股份制银行三季报增速改善幅度比国有大行更大,其中,国有大行三季报累计增速预计与中报持平或略微改善1个百分点至-11%左右;股份制银行三季报利润增速改善3个百分点至-6%左右,部分质地优良、拨备扎实的股份制银行改善幅度可能更大;城商行、农商行利润增速呈现分化收敛的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股份制银行改善幅度较大,主要考虑以下两个因素,一是股份制银行营收增速更快;二是国有大行肩负更多让利实体经济的责任。

从驱动因素来看,三季度利潤增速回升主要源于拨备拖累的下降,而营收预计继续走弱。三季度,银行规模增速预计环比持平,主要得益于三季度宽信用的延续。7-9月,信贷增速维持平稳,社融增速稳中有升,银行资产规模增速估计保持稳定。息差下行趋势延续但趋缓,资产端贷款的重定价将导致存量贷款利率下行,拖累资产端收益率。但下半年新发放贷款利率企稳和市场利率回升,边际缓解资产端收益率下降的压力;而7月以来市场利率上行导致主动负债的低成本红利消失,负债端仍有一定的上行压力。

随着经济活动的逐渐恢复,信用卡等业务继续修复,考虑到理财业务低基数效应的消退,综合判断三季报中间业务收入增速与中报基本持平。而其他非息收入,考虑2019年高基数效应消退和三季度债市扰动的延续,因此,简单假设其他非息增速与中报保持一致。随着经营情况的逐渐改善,银行成本收入比将有所上升。国内疫情管控见到成效,银行展业活动逐步恢复,对应的业务投入和经营成本预计回归至正常水平。

另一方面,随着經济活动的恢复,银行信用成本将逐渐回落。宏观经济企稳支撑银行实际资产质量好转。银行在上半年已经通过加大不良确认、处置和拨备计提力度做实资产质量,预计下半年不良生成率与上半年保持稳定,信用成本有望较上半年下降。

在经济景气度改善的大背景下,上市银行三季报利润增速有望迎来拐点,预计四季度银行股有望迎来一轮较大级别的反弹行情。东北证券认为,银行将迎来2020年最大的行情。核心逻辑是经济不断企稳复苏,PMI数据、新出口订单数,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社融等数据和指标彰显着经济不断复苏。

2020年压制银行估值的核心因素有:金融系统让利1.5万亿元、LPR利率的不断下行、监管窗口指导银行利润增速。目前银行让利的细节已经确定,LPR利率平稳,银行利润增速或维持平稳。随着监管层面压制因素的消解,压制银行估值的因素出现积极变化,银行将迎来估值修复和提升。复盘过去十几年的银行行情,每年四季度,银行往往有估值切换行情的出现。四季度,从板块轮动的视角看,银行安全边际高,有改善空间,具备估值切换的机会。

中长期贷款成增长主力

最新公布的金融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9月末,中国银行业贷款总额达到169.4万亿元,同比增长12.97%,比2019年同期高出47BP,增长趋势维持稳定水平。其中,短期贷款增速环比减少22BP至6.43%,同比增速下滑63BP,中长期贷款增速环比增长51BP至17.08%,相比2019年同期增速扩大3.56个百分点。在短贷增速下滑的趋势下,中长期贷款增长加速是银行贷款稳步增长的主力。

9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9万亿元,同比多增2047亿元,环比多增6200亿元;同比增速为12.43%,比8月增速上升6.64个百分点。1-9月累计新增人民币贷款16.26万亿元,比2019年同期多增2.6万亿元,累计新增贷款增速为19.32%,自4月增速达到顶点后持续回落。当前新增贷款增速保持前期扩张态势,但边际收窄稳步向常态化过渡,银行信贷政策从宽信贷风格逐步调整为稳健增长,坚持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的政策导向不变,预计信贷规模将持续扩张。

分期限来看,短贷新增同比缩量明显,中长期贷款放量增长趋势不改。短期贷款及票据融资新增2036亿元,比2019年同期减少5011亿元,同比减少71.11%;中长期贷款新增1.7万亿元,比2019年同期多增6462亿元,环比增长4219亿元。2020年前三季度, 金融机构为服务实体经济持续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中长期贷款保持较快增长,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分贷款主体来看,居民户和企业贷款同步增长。9月,居民贷款录得新增9607亿元,环比增长1192亿元,比2019年同期增加205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分别新增3394亿元、6362亿元,比2019年同期分别多增687亿元、1419亿元。居民户贷款稳步增长反映出居民消费回暖,购车购房等消费刚需进一步释放,同时叠加内循环经济政策效果的显现,市场需求扩张,预计市场对居民户消费需求的消化还将持续一段时间,银行信贷需求端保持稳定,后续将继续扩大信贷规模。

9月,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9458亿元,环比增长3661亿元,比2019年同期少增655亿元,其中,新增短期贷款1274亿元,同比少增1276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07万亿元,比2019年同期增加5043亿元,环比增长3428亿元。前三季度,企业贷款保持平稳增长,本外币贷款累计新增10.8万亿元,同比多增2.6万亿元。企业中长期贷款自3月开始持续放量增长,9月末月余额增速为14.8%,达到2018年以来的最高点。

分析企业中长期贷款投向,高新技术制造业和不含房地产的服务业的中长期贷款保持快速增长,其中,高新技术制造业9月末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长45.8%,比2019年年末高4.9个百分点,不含房地产的服务业9月末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长17.3%,比2019年年末高3.6个百分点。同时,基建领域中长期贷款也保持较快增长。国内经济内循环政策效应开始显现,基建、服务等领域加大投资力度,企业中长期贷款需求扩大。非银机构贷款录得新增-201亿元,同比增加458亿元,较上月少减1273亿元。

截至2020年9月末,中国银行业存款规模达到211.08万亿元,存款同比增长 10.67%,增速环比上月提高42BP,较比2019年同期上升2.37个百分点。1-9月累计新增人民币存款18.14万亿元,比2019年同期多增49284亿元,累计新增存款增速37.3%,增速环比回升4.74个百分点。

9月,新增人民币存款1.58万亿元,同比增长8607亿元,环比少增3600亿元。新增存款主要来自居民存款和企业存款,财政存款和非金融机构存款新增均录得负值。9月居民户新增存款录得1.94万亿元,环比增长1.54万亿元,同比增长4004亿元。企业新增存款1.01万亿元,环比增加2618亿元,同比多增5201亿元。财政存款新增录得-8317亿元,环比减少1.37万亿元,同比多减1291亿元。非银金融机构存款新增录得-3177亿元,环比多减565亿元,同比少减4993亿元。三季度末,银行揽储驱动居民户和企业的存款余额提高,资金持续流向实体经济,后续投资消费集聚一定的潜力。

图3:LPR利率与上月持平

资料来源:Wind,平安证券研究所

图4:8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28万亿

资料来源:Wind,平安证券研究所

图5:8月新增贷款结构零售依旧大于对公

资料来源:Wind,平安证券研究所

9月累计存贷差为41.71万亿元,较上月减少3139.98亿元,同比增长9006.17亿元。存贷比回升创新高至80.24%,环比增长30BP,同比增长1.64个百分点。9月存贷款规模保持增长态势,存款增速略低于贷款增速,促使存贷差下降、存贷比上升。为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用支持,银行当前信贷投放扩张显著,市场杠杆率明显提升,为维持GDP增速,预计银行信贷政策仍将保持稳扩张趋势。

9月社融超预期增长,同比增速进一步提升,金融体系持续发力支持实体经济复苏,反映出当前经济增速回升,三季度经济增长可回归常态,全年经济正向增长。日前,央行、银保监会等五部委再次提及进一步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实施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的政策,配套四季度对宏观杠杆率的抬升提高容忍度,银行业对中小微企业的中长期贷款力度仍将持续。货币政策偏向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和结构性调整来助力经济增长,未来降准降息的预期进一步下降。

根据央行数据估算,金融系统前8个月为实体经济减负已超过1万亿元,其中,通过降低企业贷款利率已减负约5260亿元,企业融资成本明显下降。中小微企业延期还本付息和普惠小微信用贷款两项直达工具的推进,也为实体经济减负约2000亿元,预计全年可实现减负1.5万亿元的目标。在政策的导向下,商业银行在四季度将继续以减免费用、低息信贷等政策支持经济增长。前三季度,银行信贷规模的放量增长为银行业年内盈利创造了条件,考虑信贷资产质量的影响,商业银行净利润预期会实现正增长,其中信贷政策管控趋严,风控制度到位的商业银行盈利面较大。

资产风险暴露接近尾声

从贷款定价角度来看,三季度,银行核心负债成本下降较快,一般性贷款定价继续小幅下行,净息差具有稳定的基础。

根据MPA考核要求,预计银行业三季度一般性贷款定价新发生利率水平继续较二季度环比下降,同时存量“换锚”因素带来的重定价也部分影响贷款收益率水平(“换锚”所产生的集中影响预计在2021年年初有所体现)。光大证券倾向于认为,三季度贷款定价水平虽然有所下行,但幅度不大,理由有以下三个方面:1.由于信贷需求较好,银行议价能力有所提升,信贷结构调整可以更多向高定价业务(或客户)倾斜;2.MPA对于全国性银行考核一般贷款(剔除按揭)季度环比变化,银行会尽量控制贷款综合定价下行幅度,以防止后续达标困难;3.高定价按揭贷款维持较高增长提升,有助于对冲MPA考核压力。

三季度,银行体系核心负债成本下行具有较大的确定性,且可能幅度较大。一方面,在利率自律机制和监管合规要求下,商业银行加强了结构性存款管理。三季度结构性存款“压量控价”效果显著,9月末银行业结构性存款压量提前达标,且结构性存款预期收益率从年初的3.6%-3.7%降至3%一线。对股份制银行而言,由于其历史上结构性存款存量和增量占比较高,压量控价对成本控制效果更好;另一方面是对与结构性存款相关的其他替代性高成本主动负债而言,结构性存款的管理也会产生示范性效果,总体来看,三季度商业银行加强了高成本主动一般负债管理,将带动核心负债成本下行。

三季度,银行业负债成本受到两种力量的左右,一方面,市场化资金成本高企,NCD发行“量价齐升”,对负债成本产生不利的影响;另一方面,核心负债成本逐月下降,且可能延续至四季度。光大证券据此认为,对于股份制银行而言,第二种力量目前占据主导地位,三季度NIM水平或略有反弹,而对于大型银行而言,要观察其资金市场融资强度和一般负债的稳定性,我们预计大型银行NIM仍存在相对较大的压力,但预计或保持稳定或小幅下行。

受益于信用卡贷款在三季度重返强势增长、银行理财业务发展和资本市场交投活跃带动,三季度,银行业手续费收入增长料相对稳定,其中,信用卡、理财和代理销售收入预计增加较好。受资本约束加大影响表外资本消耗性业务或受到抑制,承诺等收入料受影响。对于其他非息收入而言,随着市场利率的逐渐回升,并且在三季度继续上行,其他非息收入自5月开始预计明显回落。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银行资产质量整体向好,不良压力更多源自“老问题”。光大证券认为,本次疫情以来的风险暴露逐步接近尾声,三季度全行业问题资产占比(不良率+关注率)有望继续小幅下降,但降幅不及二季度单季。问题资产消化能力与银行自身营收与盈利增速差相关度较大,营收增速具有优势的银行能够更好的化解存量风险,控制问题资产规模。因此,三季度银行业资产质量的关键词很可能是“平衡”,这与二季度的“大幅度变动”并不相同,三季度表现为问题贷款率与风险准备指标的大体稳定。

在资产质量方面,值得关注的领域主要有:1.下半年2.3万亿元风险处置与核销的实施,将在不同银行间产生差异化的影响,为完成2.3万亿元风险处置任务,不同银行将根据自身情况被分配不同额度,潜在问题资产压力较小的银行风险化解任务也相对较轻;2.为充分暴露不良,做好“以丰补歉”,不排除实施更为严格的不良认定标准,如系统性将逾期30天以上纳入不良;3.下半年表外理财不良处置和非信贷类资产风险处置将是重点工作,這些问题“资产”不反映为问题“贷款”,导致简单观测不良贷款效果不佳。

对于未来资产质量的演变,光大证券认为,主要压力仍来自于“老问题”,理由如下:第一,疫情以来的风险暴露最快、释放最彻底的个人短期消费类贷款风险已充分显现,后续进入修复程序,且总不良规模较小,风险调整后收益水平具有吸引力,零售信贷业务所受扰动已接近尾声。第二,部分延期还本付息的中小微企业贷款到期后有形成不良的压力,但是有三个因素形成对冲,分别是宏观经济企稳向好势头未变;普惠小微信用类贷款占比仅为16%,第二还款源有利于风险缓释;信用类贷款主要是国有大型银行投放,而大型银行自我回旋余地较大。第三,现实的风险点更多在于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之际的“历史问题”,企业的僵尸化使得大额问题资产偏多,贷款实际收息率下降。

而随着国内经济持续复苏,外部扰动因素的减弱,四季度,对国内经济偏乐观的预期有利于银行顺周期经营,这同时表现为展业环境的改善、定价水平的稳定、潜在风险的消退,四季度极有可能形成经济向好、监管趋松与资金轮动的“三重共振”。根据央行发布的三季度企业家和银行家调研问卷显示,企业家对未来订单、生产、价格和盈利预期均较为乐观,延续了二季度以来的“V型”反转态势,企业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从19反弹至28,且可能进一步反弹至2019年30以上的水平。

从国际形势看,在中美摩擦加大背景下,潜在金融制裁风险正在度过时间窗口,这一事件在过去对H股银行走势形成显著压制,中资大型银行H股跌幅达到15%。随着市场心理预期的适应,虽然在美国大选前仍有不确定性,但压制力量将有所减弱。特别是近期人民币持续升值,跨境资金持续流入,美元流动性安全度提升,为应对潜在冲击提供了更大的安全缓冲。

随着三季报的披露,市场原有对于盈利增长的悲观预期将有所修正,进而会推演到全年业绩的预判,全年优质银行营收与盈利增速差可能出现进一步弥合。监管环境的友好既是对经济形势出现向好变化的响应,也是分类施策对待风险、避免诱发其他潜在问题的权衡。

一方面,四季度看风险处置任务仍然偏重,但根据实际情况不搞“一刀切”,分类施策、分类监管提出约束指标合理性更强,会对存量风险偏大、处置进度偏慢的银行形成压力;另一方面,维持银行业盈利增速大体稳定,似乎是现阶段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的最现实选择。下半年资本压力系统性显现,将可能冲击2021年“开门红”并可能减弱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行业盈利维持大体稳定有助于缓解资本压力等潜在问题。

受前期让利实体经济、监管调控利润、金融制裁风险等因素的挤压,目前银行股估值低廉,A 股平均为0.7倍PB,H股不足0.5倍PB,均为历史低位水平,尤其是H股部分银行估值创历史新低。银行股低廉的估值决定了现阶段投资机会大于风险。估值低廉是“稳定器”,配置换仓是“催化剂”。随着三季度财报季的结束,市场对悲观预期的消化、机构投资者的低仓位以及经营的自身稳定性,决定了很可能正在形成银行板块的中期买点。

猜你喜欢
长期贷款存款贷款
银行信贷、非效率投资与僵尸企业
29城居民人均存款排名:北上广人均存款超10万
金融支持对城镇化的影响
旧信封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信贷投向特点
隆昌县联社:“开门红”增存75877万元
俄气从中国银行获得20亿欧元贷款
长白山农商银行一季度贷款实现开门红
你会贷款出国留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