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专家齐聚郑州,研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0-11-02 02:20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20年10期
关键词:黄河流域院士黄河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黄河同长江一起,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河南的根脉在黄河、安危在黄河,高质量发展的潜力也在黄河。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掀开了新时代黄河治理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为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2020年8月31日,数十位院士、专家齐聚郑州,研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为黄河实验室筹建工作“问诊把脉”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确立为国家战略后,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河南省将谋划建设河南省黄河实验室作为科技创新支撑国家战略的结合点、着力点,面向全流域、多省份、多学科进行谋划,打造全国领先、全球一流的科技聚集协同科研创新平台,为争创国家实验室储备力量。

8月31日,由河南省科技厅与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召开论证会,邀请包括19位院士在内的26名全国领域相关专家就《河南省黄河实验室筹建方案》进行了咨询论证。与会院士、专家对河南谋划建设黄河实验室给予充分肯定,并围绕各自专业,针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保护、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利工程建设及养护、水利地理信息化发展等前沿引领技术建言献策,为河南省黄河实验室筹建提供了真知灼见。

在論证会上,院士、专家们对这一筹建方案给予高度肯定。认为这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抓住国家科技创新重大平台布局建设的机遇,在奋力践行“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征程上彰显科技担当的重大举措。他们说,河南作为沿黄九省(区)之一,河道形态复杂,防洪问题、二级悬河问题、黄河滩区问题、灌区用水问题、跨河发展问题等在河南段尤为突出。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应该聚焦在哪里、应该采取怎样的运行机制、怎样才能立足河南辐射全流域,以及怎样才能实现优化配置、集智协同等问题提出了真知灼见。希望通过加快组建河南省黄河实验室,争创国家级创新科研平台。

河南省副省长霍金花在会上报告了黄河实验室的筹建情况。她说,河南省黄河实验室的定位是面向重大国家战略需求,瞄准流域系统治理国际前沿,以服务流域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围绕流域水资源-水生态承载力与高质量发展的平衡机制等关键科学问题开展协同攻关,凝聚和培育流域发展战略、水沙科学、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工程安全研究国际领军人才,在新兴前沿交叉领域和具有黄河特色的优势领域取得一批原创性科学成果,促进流域水科学基础研究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应用研究融通发展,构筑对外开放且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流域协同创新科研高地,为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8月31日下午,河南省科技厅组织“院士、专家黄河行”活动,来自欧洲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等单位的院士、专家走进黄河博物馆和黄河岸边,了解黄河历史,聆听黄河故事,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在黄河博物馆,从大禹治水到明代潘季驯“束水攻沙”,从汉武帝“瓠子堵口”到康熙帝把“河务、漕运”刻在宫廷的柱子上……院士、专家们认真听讲了各时代人们同黄河水患做斗争的故事,并观看了黄河概况纪录片,了解黄河历史。

黄河博物馆通过珍贵的文物标本、历史文献、图片等,辅以模型、场景、雕塑、幻影成像、三维动画等生动地展示了自然黄河、人文黄河、历代治河、当代治河及新时期治河新理念与实践等内容,传承、弘扬了黄河文化。

在黄河花园口事件记事广场,讲解人员向院士、专家们详细介绍了花园口事件,现场人员无不动容。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先后开展4次大规模堤防建设,兴建了龙羊峡、刘家峡、小浪底等水利枢纽,实现了从被动治理到主动调控黄河水沙的重大突破,“以川济山,山川共济”,使黄河沿岸变成了高产良田,强化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科学开发利用黄河水资源。

如今的黄河岸边再没有“黄沙扑城”的景象,取而代之的是天高水阔、林木茂盛的壮观景象。

黄河岸边,欧洲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等单位的院士、专家们凭栏远眺,同大家共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计,谈认识、聊体会、讲见解,积极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建言献策。(本刊综合整理)

猜你喜欢
黄河流域院士黄河
生态环境部启动新一年度黄河流域“清废行动”
追思本刊前主编茆智院士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黄河』
黄河流域灿烂的齐家文化——陶器
增强大局意识 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发展水平
院士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