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工业园区绿色发展与环境管理实践分析

2020-11-02 02:35佟佼张银秋
写真地理 2020年31期
关键词:环境管理绿色发展

佟佼 张银秋

摘 要: 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很多国家通过政策项目来推动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对于实现工业绿色发展、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生态工业园区;绿色发展;环境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84.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15/j.issn.1674-3733.2020.31.014

引言:想要达成我国生态园区长期稳定发展这一目标,就必须要使原本对于环境造成较大污染的工业出现转变,建成对于环境影响较小的新型生态工业,使工业能够更加长期稳定的发展。

1 生态工业园区定义

生态工业是立足于生态学的基础所制定的工业发展模式,可以对于环境进行承載,并合理利用资源,在不破坏生态的基础上进行发展。生态工业要求在不同类型工业以及多样产业之间进行协调,从而实现合理的资源使用,杜绝浪费,降低对于环境的影响,减少需要投入的资金,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这一目标。生态工业园能够使生态工业得到发展,并对于废弃物进行二次或者多次利用。借助于生态学,能够使工业园区内的不同企业产生联系,使一个企业的生产废物变成另一个工业园的发展支柱,从而使废弃物被更加合理的利用,这就是生态工业园区。

2 生态工业园区环境管理的主要问题

2.1 选址和布局的环境合理性不足

部分工业园区,特别是环境和社会风险较大的化工产业园区,往往出现选址未经过科学论证、产业结构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另外,部分园区未完成规划环评的编制,项目准入门槛低,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导致工业园区发展与区域环境保护的矛盾突出[1]。

2.2 生态化功能顶层设计缺失

工业园区的生态化顶层设计,是指通过对自然生态系统新陈代谢过程的模拟,建立从“生产者”到“消费者”,最终到“分解者”的工业园区物质和能量循环系统,实现园区内企业的互利和共生。打造物质利用内循环和能量资源的梯级利用,有助于实现工业园区自身新陈代谢的生态化功能。目前,大多数工业园区的产业发展未将生态化功能顶层设计考虑在内,物质和能源的代谢结构停留在初级水平,而且往往仅限于企业内部的循环利用,工业园区内的生态工业链没有形成,尚未建立能够资源化利用各类企业的废物、废能或副产品的产业链,未形成以工业共生为核心的生态系统。

2.3 环境管理法律依据和手段不足

一方面,尽管我国已经制定和颁布了大量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但目前的政策制定思路对过程管理仍旧关注不足,尚未从全产业链的角度系统地设计和制定相关的环境政策法规,特别是工业园区生态化管理体系和生态工业链的政策支持,目前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另一方面,环境管理对行政干预依赖度仍然过高。目前,我国环境管理主要采用行政手段,如环境容量、环境规划、环保“三同时”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限期治理等。另外,大多数工业园区管委会或者开发公司的环境管理机构或部门设置尚不健全或者未专门设置,环境管理和技术专业人才不足,园区环境管理比较粗放等,导致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和执行层面的环境支持政策不足、管理手段单一,环境监管人员水平亟待提升。

3 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的措施

3.1 加大力度对于生态工业园区进行试点

工作目前,我国在建设工业生态园区时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对于原本的工业园区进行改造,这需要对于园区内的企业进行选择,淘汰污染较大资源利用不合理的企业。第二,按照要求建立全新的生态工业园。可以立足于当地的现实情况并学习其他生态工业园的成功经验,使我国的各个企业能够不再是一座孤岛,能够对于彼此的信息进行沟通,使资源被最大化的利用。

3.2 提高生态工业园区的信息化水平

生态工业园区想要合理的利用废弃资源,就必须使工业园区内的企业能够实现信息共享,及时了解废弃资源的情况,为此生态工业园区内应该建设一个专门的系统来进行信息的沟通、交流,提升生态工业园区的信息化水平,使废弃资源能够被更加充分的再利用,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3.3 推动生态产业链建设,完善和落实相关法规、政策和规划

当前,国家要制定和完善工业园区生态化建设配套的法规、政策、规划等,推动工业园区产业链建设,提高生态化建设水平。通过打造“生态工业链”的法律法规政策支持体系,涵盖和满足从土地规划、产业政策到环保门槛、招商引资等不同方面的需求。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需要政府提供全方位但有差别的政策支持,提高园区层面的生态工业链和企业层面的环保合规化的可操作性,特别是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的法规支持和技术的开发应用。要转变传统工业园区的发展模式,实现全过程、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环境管理。除此之外,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需要配套和完善财税金融优惠等激励机制。各地政府应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针对性地提供差别化信贷政策,提高支持力度,对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核心项目,采取税收减免、利率优惠等财政扶持措施。

3.4 提升环境管理机制的有效性

首先,应提高管理人员对“生态工业链”管理的认知水平。将工业园区生态化管理的理念带入管委会和园区企业的最高领导层,通过培育工业生态化的理念和环境管理的宣传教育,提高工业园区环境管理的整体水准。其次,应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互联网+”工业生态化管理和“智慧环保”管理。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工业园区的实时环境质量监测,统一调配园区内上下游资源,优化生产布局和产能调配,提高园区废物或剩余能量资源化途径实现能力。通过工业园区大数据收集、积累和分析,识别园区环境管理中的不足,从而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环境管理措施[2]。

结语: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都要求贯彻以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和清洁生产为核心的理念,其理论与实践都与生态产业链密切相连。要实现园区生态产业链上游与下游的顺利衔接,需要下游能接受,上游能提供,除了政府部门的政策推动外,上游与下游企业之间废物或副产品利用的一些具体因素也将影响企业的决策。

参考文献

[1] 赵国卫.基于循环经济模式下建设新型工业化资源企业的路径探析[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9,9(7):13-14.

[2] 王艳艳,郭延柱,司维.工业园区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和实践模式[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8,11(2):7-10.

猜你喜欢
环境管理绿色发展
人力资源质量的生态维度研究
基于绿色发展观视角关于产业转型路径的思考
浅议坚持法治环保 推动绿色发展的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