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在小学心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020-11-02 02:35万羽
写真地理 2020年31期
关键词:方法策略体验式教学小学教育

万羽

摘 要: 小学是我国义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长达6年之久,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智力、体能、人格健全的起步阶段,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而体验式教学是小学阶段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符合这一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通过体验式教学的实施,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供同行参考使用。

关键词: 小学心理课堂;小学教育;体验式教学;方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DOI】10.12215/j.issn.1674-3733.2020.31.197

引言:小学阶段是义务教育的起点,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学生身体、心理以及智力等的重要发展时期。所以说,在这个时期展开心理教育,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障学生心理健康,同时对其建立积极的价值观也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为其日后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1 体验式教学的概念与意义

所谓“体验式教学”,具体指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上教师通过设定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或模拟情境,使学生通过实践进行感受与体验,进而学习理论知识与情感体验,并在此前提下,科学认知事物,使其身心健康成长的教学方法。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此种方法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理论基础,但值得一提的是,实践过程尤为重要。从小学心理教学的角度来看,教授基础理论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内容,教师的教学重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通过体验、感受,将理论知识转换成自身的主观认识与感悟,从而更好地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综上所述,体验式教学方法在小学心理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小觑。

体验式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心理教学效果。从小学阶段的心理教学来看,教师通过设置科学的教学情境,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真实地感受与体验,这可以大大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其意识到生命的意义,进而增强心理教学效果,保障其身心健康发展。

这种教学方法强调的是学生的真实感受,学生通过感受与体验教学内容,获得客观认知。换句话说,体验式教学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才能使其感受与掌握教学内容的真谛。

2 当前小学心理课堂教学的现状

2.1 形式主义严重

现阶段的小学心理课堂的教学存在诸多形式主义问题,虽然综合素质教育的提出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但是在开展的过程中依旧难以彻底贯彻。很多学校依旧遵循传统的教学理念,对于心理健康的教育较为排斥,不能够遵循新课标改革的要求进行,导致心理健康教学流于形式,形同虚设,心理健康咨询室虽然开设,但开放时间极少,甚至从未开放过。

2.2 教学水平不均衡

我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并不均衡,不同的地区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资金投入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西部地区经济水平受限,在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课程的设置也较东部地区有一定的差异。即便是在同一地区,甚至是同一市内不同的小学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另一方面,当学校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教学不重视的情况下,对于心理健康课程设置也不会也过多投入,教师的专业性难以得到保证,对于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不能够给予正确的引导,对于尚未发现心理问题学生不能够发现其潜在的心理问题,不能给予及时的疏导。更甚至有一部分的学校将心理健康教学等同于一般课程进行,采用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誊抄笔记的教学方式。

2.3 家长不能够配合学校心理健康教学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认为家庭的建设是以父权为中心,家庭中父母具有绝对的权威,不容子女质疑或反驳。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诸多家长不能够及时有效地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甚至是压抑学生天性的释放。一部分的家长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持有抗拒的态度,拒绝同学校教师或是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正面沟通,让小学心理健康课堂的开展难上加难。

3 体验式小学心理健康教学模式开展的策略

3.1 通过情景再现,增强学生的代入感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文字表述内容理解上存在一定困难,难以抓住其中的重要知识,往往以直观体验为主,累积相关的经验。充分利用小学阶段学生这一身心特点,教师应抓住教学内容中的主要部分,通过情景再现,让学生有着强烈的代入感及融入性,领悟到教学内容的重点,促进其身心健康地发展。教师在设置情境再现时,应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避免创建学生陌生的情境,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环境,以学生为创作中心,才能够充分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也有助于教师引导学生的情况变化。例如,在教授学生控制情绪,调整心态等内容时,可以模拟考试前的情境,或是两位学生发生争执后各自的心理感受,通过情境的再模拟,还原当时的情境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其中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同理心及换位思考的能力。

3.2 更新教学理念,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学生的压力与日俱增,对小学生展开心理教育已经迫在眉睫。通过体验式教学,有利于增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师应该首先从更新教学理念开始,关注学生的主观作用,在选择、制定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务必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唯有如此,才可以真正地打动学生,触碰其内心,引发共鸣,进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举例来说,在新生入学以后,通常会害羞、焦躁以及紧张等,为了保证学生尽快适应新的集体,教师应该以快乐交友等类似的主题展开心理教育。在设计教学环节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我介绍的形式向大家敞开心扉,使学生放松下来,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也增加了对彼此的了解,这可以有效缓解学生的不安情绪,以保障其更好地融人新环境。

3.3 注重分享

體验式教学的另一大核心则是分享。分享的对象包括但是不限于老师、同学、家长,双方通过讨论及交流,充分体验分享的过程及心理得到疏解。教师可以通过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分享,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使学生的社交能力也能够有所提高,更好地融入社会团体的生活中,对其心理健康的建设也将大有裨益。例如,在老师在体育比赛后引导学生谈谈参与的感受,以及分享作为运动员需要坚毅品质来支持比赛进行,以及比赛后没有得到名次或没有得到满意结果时,如何排解挫败感,形成良好的心态。

结束语:综上所述,体验式教学对小学心理课程益处颇多,教师应当积极借鉴此种方法,培育学生的良好品质和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国家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高龙娟.体验式教学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29).

[2] 吴凡.体验式教学在小学心理课堂中的实践[J].江苏教育,2018(72).

猜你喜欢
方法策略体验式教学小学教育
浅析钳工锉配技能竞赛训练的方法
新课改下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分析体验式教学在中职会计课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策略研究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