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

2020-11-02 02:55雨薇
少男少女·小作家 2020年10期
关键词:洋人詹天佑铁路

雨薇

1881年,清政府突然取消中国少年留学美国的计划,在120名回国的中国留学生中,获得学位的只有两人,其中有一位后来成为“中国铁路之父”,他就是詹天佑。

“洋翰林”的诱惑

1872年春季的一天,商人谭伯村特地从香港赶到位于广州西关詹天佑的家(当时属南海县),他找到詹天佑的父亲詹兴藩,一脸兴奋地大叫大嚷道:“我给你带来一个好消息!大清政府开禁了!容闳被派到香港主持‘选送幼童出洋肄业的招生工作,这是个留洋的好机会啊!我看天佑聪明啊,他从小就对机器十分感兴趣,常用泥土制造各种机器模型,还偷偷地把家里的自鸣钟拆开,摆弄里面的构件,提出一些连我们这些见多识广的大人也无法解答的问题。如果他去投考一定行,我是专门从香港赶来告诉你这个好消息的……”

詹兴藩笑了笑,并没有露出谭伯村期待的兴奋表情,他摆了摆手,让谭伯村在客厅的酸枝椅上落座,慢悠悠地道:“为什么我家的天佑一定得去洋人的地方学习呢?”

谭伯村着急了:“我知道你是希望天佑通过考科举,然后做官……这条老祖宗为我们的后代定下的成长道路,我看走不了多久。因为,洋人都有铁路、火轮、火炮……”他指了指桌上的自鸣钟说,“你家里也有洋人的东西,你为什么不用‘滴漏(古代的计时器)?洋人的自鸣钟造得多精美、多先进啊!”

中山人谭伯村长年在港澳做生意,见识过许多西方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到19世纪40年代基本完成)后带来的新科技。

作为茶商的詹兴藩其实也是个思想开明的人,他覺得中国如果继续闭关锁国,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是不行的。“可是……”他迟疑地看着侍立在一旁的詹天佑,“我觉得他一个人去了洋人的地方,不知道他会不会学坏……”

谭伯村转过头来问詹天佑:“有机会去洋人的地方,去造像自鸣钟这样的机械,你愿不愿意啊?”

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的詹天佑说:“当然愿意啊!”

“詹兄,天佑都愿意去了,我劝你不要放弃天佑去留洋的机会。留洋归来就是‘洋翰林啊!学了新的科技知识,那可是可以端一辈子的‘铁饭碗啊!”见詹兴藩迟疑不决,谭伯村一狠心说,“我答应你,让菊珍(谭菊珍,谭伯村的第四个女儿,后来成为詹天佑的夫人)许配给天佑,这下你可以放心了吧!”

就这样,詹天佑被谭伯村带到香港去报名。詹天佑幼年就读私塾,学习很好,他到香港报考幼童出洋预备班成功时虚龄才12岁。1872年8月11日,包括詹天佑在内的首批清代官派美留学幼童30人远赴美国。

“改行”也不忘修筑铁路

在美国,詹天佑目睹了美国科学技术的巨大成就,对机器、火车、轮船及电讯制造业的迅速发展赞叹不已。有的同学由此对中国的前途而产生悲观情绪,詹天佑却怀着坚定的信念说:“今后,中国也要有火车、轮船。”

詹天佑带着要为祖国的富强而发奋学习的信念,刻苦学习,在1877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纽海文中学。同年五月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专攻铁路工程。在大学的四年中,詹天佑刻苦学习,以突出的成绩在毕业考试中名列第一,并写出题为《码头起重机的研究》的毕业论文,获学士学位。1881年,在120名回国的中国留学生中,获得学位的只有詹天佑及唐绍仪两人。

回国后,詹天佑怀着满腔的热忱,准备把所学的本领贡献给祖国的铁路事业。但是,清政府洋务派官员却过分迷信外国人,在修筑铁路时一味依靠洋人,竟不顾詹天佑的专业特长,把他差遣到福建水师学堂学驾驶海船。1882年11月他又被派往旗舰“扬威”号担任驾驶官,指挥操练。“哈!我这个修筑铁路的专才却被派去学开船,太浪费了!”突然要自己放弃所长,詹天佑像是被人猛浇了冷水,心也冷了。

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第二年,蓄谋已久的法国舰队陆续进入闽江,蠢蠢欲动。可是主管福建水师的投降派船政大臣何如璋却不闻不问,甚至下令:“不准先行开炮,违者虽胜亦斩!”

詹天佑便悄悄对“扬武”号管带(舰长)张成说:“法国兵船来了很多,我看他们没安什么好心。虽然我们接到命令不准先行开炮,但我们决不能不预先作防备。”

詹天佑的告诫,让“扬武”号很警惕,作好了随时战斗的准备。当法国舰队发起突然袭击时,詹天佑冒着猛烈的炮火,沉着机智地指挥“扬威”号避开敌方炮火,抓住战机用尾炮击中了法国指挥舰“伏尔他”号,使法国海军远征司令孤拔险些丧命……虽然在战斗中詹天佑显露出带兵打仗的才能,但他知道自己真正的才干是修筑铁路,所以他托朋友介绍,终于在1888年进入了中国铁路公司担任工程师。

这时天津——唐山铁路在施工,詹天佑不愿在天津待着,他亲临工地,与铁路工人同甘共苦,结果只用八十天的时间这条铁路就竣工通车了。

詹天佑长了中国人的志气

不久,詹天佑遇到了一次重大考验。

1890年,清政府要修筑关内外铁路(今京沈铁路),任命英国人金达做总工程师。

1892年,当时从天津到山海关的津榆铁路工程修到滦河边,需要建造一座横跨滦河的铁路桥。

滦河的河床泥沙很深,这时又遇到水涨流急,要修筑桥梁并不易。

许多国家都想兜揽这桩生意,金达当然以英国人为先,但号称世界第一流的英国工程师喀克斯以建不成桥而失败告终。接着日本、德国的承包者也都遭到了失败。

“这么多人试过都建不成滦河的铁路桥,不如让我们中国人试一试?”詹天佑找到总工程师金达,语气诚恳地说。

“中国人?”金达瞄了瞄詹天佑,迟疑着不知说什么好。

金达像一只热锅中的蚂蚁,在房间里转来转去。在他的概念里,落后的中国是没有修筑铁路的人才,即使眼前这位詹天佑,充其量只是个留学生,作为“师傅”的英国工程师做不到的事,做“学生”的中国人能做得到?打死他也是不相信的。只是交工期限将至,又找不到别的人来做了,何不让这个中国人试一试?

终于从洋人手中争取到修筑铁路的工程,詹天佑决心全力以赴:“我们要通过修筑横跨滦河的铁路桥,证明中国人修筑铁路的能力不比洋人差!”

詹天佑详尽分析了各国工程师失败的原因,又对滦河河底的地质土壤进行了周密的测量研究,发现他们在选桥的桩址上出了问题。

詹天佑决定改变桩址,他派中国的潜水员潜入河底,配以机器操作,最终顺利地完成了打桩任务,成功建成了滦河大桥。这一胜利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

后来,詹天佑又领导了京津路、萍醴路(萍乡至醴陵)等铁路的建筑。1902年,袁世凯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为朝廷修建一条专供皇室祭祖用的新易铁路(高碑店至易县),尽管这条铁路的价值不大,却是中国人自己修筑铁路的开山之作。

詹天佑非常重视这个工程,他彻底抛弃了当时外国人必须在路基修成之后风干一年才可铺轨的常规,仅用四个月的时间就以极省的费用建成新易铁路,大大鼓舞了中国人自建铁路的信心。

惊世的“人字形”路线

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长200千米,是联结华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是在詹天佑主持下修筑成功的。

当初清政府提出修筑京张铁路的计划时,英国和沙俄都要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他们谁也不肯让谁,事情争持了好久也得不到解决。他们最后提出一个条件:清政府如果用本国的工程师来修筑铁路,他们就不再过问。他们以为这样一要挟,铁路就没法子动工,最后还得求助于他们。

清政府见洋人提出这个方法,正好有了台阶好下。因为清政府不敢得罪英国和沙俄的任何一方!

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修筑京张铁路,消息一传出来,全国轰动,大家说这一回咱们可争了一口气。

詹天佑清楚地知道这一任务的艰巨性,他首先必须顶住来自各方面的冷嘲热讽:有人说他是“自不量力”,甚至说他“胆大妄为”。他给自己的美国老师诺索朴夫人的信中就这样说:“如果京张工程失败的话,不但是我的不幸、中国工程师的不幸,同时带给中国很大损失。在我接受这一任务前后,许多外国人露骨地宣称中国工程师不能担当京张线的石方和山洞的艰巨工程,但是,我坚持。”强大的爱国心和民族责任心让詹天佑决心为中国人争光。

1905年8月,京张铁路正式开工,紧张的勘探、选线工作开始了。詹天佑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背着标杆,经纬仪,日夜奔波在崎岖的山岭上。一天傍晚,猛烈的西北风卷着沙石在八达岭一带呼啸怒吼,刮得人睁不开眼睛,测量队员急着要结束工作,填个测得的数字,就从岩壁上爬下来。詹天佑接过本子,一边翻看填写的数字,一边疑惑地问:“数据准确吗?”“差不多”测量队员回答说。

詹天佑严肃地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接着,他背起仪器,冒着风沙,又吃力地攀到岩壁上,认真地重新勘测了一遍,修正了一个误差。当他下来时,嘴唇都冻青了。

不久,勘探和施工进入了工程最为困难的阶段。在八达岭、青龙桥一带,山峦重叠,陡壁悬岩,要开四条隧道,其中最长的达一千一百多米,是居庸关的三倍长。詹天佑经过精确的测量计算,决定采取分段施工法:从山的南北两端同时对凿,并在山的中段开一口大井,在井中再向南北两端对凿。这样既保证了施工质量,又加快了工程进度。凿洞时,大量的石块全靠人工一锹锹地挖,涌出的泉水要一担担地挑出来,身为总工程师的詹天佑毫无架子,与工人同挖石,同挑水,一身污泥一脸汗。他还鼓舞大家说:“京张铁路是我们用自己的人、自己的钱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全世界的眼睛都在望着我们,必须成功!”“无论成功或失败,绝不是我们自己的成功和失败,而是我们国家的成功和失败!”

铁路经过青龙桥的附近,坡度特别大。火车怎样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边拉,一个在后边推。过青龙桥,列车向东北前进,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这样一来,火车上山就容易得多了。

京张铁路原计划六年完成,但詹天佑提前了两年,在1909年8月11日就让它全线通车了,还节余了二十八万两银子。

阅读指导:

詹天佑(1861年3月17日—1919年4月24日),中国近代著名的铁路工程专家。出生于广东南海。12岁留学美国土木工程及铁路专科,大学毕业获学士學位归国;1905—1909年主持修建我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创造“竖井施工法”和“人”字形线路,震惊中外;在筹划修建沪嘉、洛潼、津芦、锦州、萍醴、新易、潮汕、粤汉等铁路中,成绩斐然。著作有《铁路名词表》《京张铁路工程纪略》等;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由他主持修筑的京张铁路胜利完成,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也是中国爱国知识分子爱国精神的充分体现。

猜你喜欢
洋人詹天佑铁路
猫客
大臣们昏招迭出
2017年铁路暑运创新高
詹天佑还书签
詹天佑还书签
直面“洋人”、“洋事”
火车自动挂钩不是詹天佑发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