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需求为导向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020-11-03 08:01
山西建筑 2020年21期
关键词:全过程专业课程咨询

王 铮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孝感 432000)

我国工程造价从初期计划经济模式下的计划价格、概预算定额制度,逐步发展到现阶段建立了与市场经济配套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住建部编制的工程造价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显示,至“十二五”末,全国从事工程造价专业技术人员145万人,基本覆盖项目运营、建设、投资全过程。随着国家新基建计划的提出,产业发展对于工程造价人才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建立与需求配套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行业、院校、人才共同发展的有效手段。

1 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现行培养体系重点关注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对于行业发展所需的专业核心能力关注不足

1)首先传统的造价专业课程体系按照技术、计量、计价类进行设置,着重培养学生在造价岗位所需的基础计量、计价能力,而且集中在招投标、工程实施、竣工结算阶段。对于项目全过程咨询所需的合同管理、成本控制能力关注度不够。全过程咨询是以咨询公司为主体进行项目的管理,从项目的投资决策阶段开始,贯穿项目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有效的改变了以往各阶段造价控制相互脱节的实际情况,改善了实际造价超概算的现象,提高了控制投资的实际效果。

住建部2019年工程造价咨询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业务收入构成中,全过程咨询业务收入248.96亿元,增长25.5%,占比27.9%,而同一时期实施阶段咨询业务收入184.07亿元。全过程咨询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工程造价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坚持培育全过程咨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过于侧重某一阶段工程造价管理能力的培养模式,导致学生无法达到全过程咨询所需的核心能力要求,无法满足行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

2)即使设置了相关成本控制、合同管理类课程,课程之间相对孤立,没有在教学过程中贯穿全过程咨询的理念。全过程咨询涉及到项目生命周期各个阶段,涉及到技术咨询和管理咨询,各阶段咨询活动的要点方法各有侧重点。现行人才培养体系中,将各阶段、各专业的造价管理分散学习,缺乏贯穿工程各阶段的主线。没有达到全过程咨询人才培养标准,无法有效开展全过程咨询工作。

1.2 实践教学环节效果有待提升

工程造价专业实践特色鲜明,实践教学环节是检验学生实际学习效果,发现自身知识、能力短板的重要途径。学生存在实训环节实际参与度不高。实训过程中,学生存在平时一看就会,实际动手就错的典型问题。例如,基础的专业计量计价实训中,学生提交的工程量清单中,出现分部分项项目、措施项目的漏项。上述典型问题影响了实训环节教学效果,无法达到造价工作岗位基础能力需求。

1.3 课程体系无法满足新背景下造价人才需求

1)工程造价行业发展快,体现在影响工程造价计价体系和具体方法的国家标准、规范、政策更新快,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材内容无法根据上述内容及时调整。培养的人才与实际行业需求存在脱节现象。

2)对新的产业、投资政策关注不够。工程造价包含专业众多,目前房建专业造价人员趋于饱和,设备安装、市政专业造价人员短缺。根据行业实际,必须加大安装、市政类专业课程所占比重。《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19号)要求推广智能和装配式建筑,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推广普及智能化应用。在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投资规模逐步扩大的条件下,必须加强钢结构类、智能建筑、绿色建筑相关课程学习。

3)信息时代大背景下,建筑行业变化发展快,对于专业人才相应的学习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现行培养体系对于人才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关注度不高。工程造价咨询行业的开放程度逐步扩大,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目前传统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对国际标准、具体文本、条文关注不足,不能适应工程造价咨询行业走出去的需求。

2 创新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2.1 建立全过程咨询人才培养体系,满足专业发展需要

1)加强校企合作、专业调研,明确最新的行业发展对于人才核心能力、专业素质的需求,据此进行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实施等具体内容的设定,服务行业发展。

2)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关键是加强专业课之间的联系。在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中树立全过程咨询的理念,使全过程咨询理念真正成为贯穿专业课程之间的主线。根据全过程咨询人才专业核心能力要求,设计合理的专业课程能力培养体系(见表1)。

表1 部分专业课程体系及能力培养

通过建立各课程之间的纵向联系,克服传统专业课程设置将重点集中于某一阶段的不足,有效贯穿全过程咨询理念。工程项目各阶段前后相互呼应,反映了工程造价专业实质和特色。

3)将BIM和专业课程深度融合,BIM成为全过程咨询的有效工具。

根据BIM人才分类标准,BIM专业应用人才需求数量最大,覆盖面最大,业务价值的贡献也最大。造价人员掌握BIM软件进行相关专业建模能力后,更重要的是将BIM和造价专业课程有效融合,提高模型的应用能力,BIM成为进行全过程咨询工作的工具,最大限度发挥BIM优势。

根据BIM模型可视化的特点,可以将BIM和专业计量课程联系。利用BIM三维模型明确各专业分部分项计量重难点,提高计量的准确性和速度,快速确定各阶段工程造价。

根据BIM模型的关联性特点,在工程设计阶段和实施阶段,可以进行相应的碰撞性检查,提高造价控制效率。

在BIM3D基础上,综合时间和成本因素形成BIM5D,可以有效进行工程实施过程中成本控制。

实习实训阶段,通过合适的真实项目,应用所学专业知识,完成建模、出量、计价、检查,成本控制,进行各专业之间的碰撞检查,掌握全过程造价咨询的本质。

2.2 加强产教融合,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1)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校企合作、组建造价工作室、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教师进修学习等途径提升教师实践能力。通过产教融合,以校内各种实训室、造价工作室为依托,开展实训教学,提升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实习实训期间的管理和考评。提高综合实训条件,为学生进行实训教学提供人员和设备条件上的有力保障。

2)科学设置实训内容和实训项目,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参与实践的现状,依次设置重要知识点、课程单元、课程综合考核、毕业实习等实践项目。分解实训项目,通过循环引导,螺旋提升,改善目前实训环节效率不高的现状。

2.3 关注造价行业发展,加强校企合作,优化课程体系

专业教师加强自身对于行业、专业最新知识的学习,同时借助合作企业资源提升学习效果。通过对合作企业进行调研,掌握造价行业对于人才核心竞争能力的要求,满足造价咨询企业参与国际市场业务的要求。综合学校和企业两方面的优势,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培养目标,制定相应合理的课程体系。

改革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采用启发式、项目式教学模式,加大学生学习参与度,提升学生对于专业的认知度,培育自主学习习惯,树立良好的职业素养。

3 结语

以需求为导向建立和完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保证造价行业发展的先决条件,是提高投资效益的重要保障。以产教融合为主要手段,深化校企合作,结合实际,不断调整完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加强专业课程之间有机联系,及时更新课程内容,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造价专业人才,更好服务社会。

猜你喜欢
全过程专业课程咨询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土建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问题与处理对策
全过程造价控制与管理在工程中的应用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下的工程造价控制分析
土建工程中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有效应用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服务与咨询
健康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