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本鼎的“自由画”美术教育运动及其儿童个性观

2020-11-05 09:37邢广伟诸葛沂XingGuangweiZhugeYi
当代美术家 2020年4期
关键词:山本图画运动

邢广伟 诸葛沂 Xing Guangwei Zhuge Yi

山本鼎渔夫木刻版画1904(明治37年)

山本鼎(1882—1946)是日本大正年间最重要的美术教育家,他提倡的自由画运动扭转了日本美术教育的动向,为日本美术教育界注入了新教育思想,使教育者及教育界开始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自由画运动彻底批判了过去以“临画”为中心的图画教育,提倡重视儿童个性的图画教育,这是日本美术教育史上第一次尝试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视角。从大正7—8年(1918—1919)时期的教育背景思考,图画教育受到“新教育”1的影响。新教育注重儿童自发性的自我活动和与社会相协的实践教育。理所应当,以儿童为中心的图画教育通过“自由画”的形式受到了教育现场老师们的认可。之前的图画教育是正确的临摹、作画能力和美感的培养,尤其注重临摹和作画的能力,这是与日本企图富国强兵的近代教育政策相系的,所以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对实际生活有用的画法。山本提倡的自由画运动,主要内容是通过写生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让学生可以自由地进行创造。这种教育方式有益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成为反对“临画”教育的有力手段。自由画教育看似只是图画教育方法的改变,其实质是日本美术教育观念的改变,尤为重要的是让教育者认识到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性。为此,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自由画运动,分析该运动背后个性观念的形成过程。

一、自由画运动概述

在大正时期(1912—1926),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范围内的民主运动的高涨,从欧美输入的推崇个性和创造性的以儿童为中心的自由教育思想,自然给日本教育界很大的震动,出现了稻毛金七的《创造教育论》、手冢岸卫的《自由教育论》,以及片上伸的《文艺教育论》等教育著作。2这些学者都很重视培养儿童的个性和陶冶情操的艺术教育。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日本掀起了改造教育运动,并由此引发了自由画教育运动。

在自由画运动开始之前,《新定画帖》等教科书已经出版,该教材在课程中已适当地安排了写生画、记忆画和艺术创作等不同绘画形式,实际上图画教育仍然是临摹画谱的模式,距离“培养审美感受”的大纲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因此,自由画运动从一开始就反对使用国定教科书《新定画帖》的图画教育。自由画教育运动的领导者——山本鼎,在东京美术学校的西洋画科毕业后,明治45年(1912)5月去往法国留学,大正5年(1916)6月途径莫斯科回国时,被当地苏联农民和儿童美术展览所吸引。回到日本后,就发起了农民美术运动,担任生产与艺术相结合的工艺美术指导者,并乘势开始着手改革因临画教育而畸形的儿童画创作。大正7年(1918)12月他在长野县的神川小学发表以《自由画的奖励》为题的演讲,翌年4月在该校举办了第一届“儿童自由画展览会”,引起了全国性的反响。 同年8月以这个运动为中心设立了“日本儿童自由画协会”,创立协会的有山本鼎、片上伸、岸边福雄、长原孝太郎、谷好夫、金井正、山越脩蔵8名成员。翌年协会更名为“日本自由协会”,成员增加(北原白秋、弘田龙太郎、足立源一郎、山崎省三、北原铁雄、斋田乔等)到18名。大正10年(1921)1月始,由“日本自由协会”创办的《艺术自由教育》期刊发布,这本期刊成为连接自由画运动指导者与现场教师的桥梁,但因资金困难,第10期停刊。

随着自由画运动的发展,许多人对山本鼎的自由画教育论提出了反对意见。虽然“自由协会”的成员较多,但面对反对之声,几乎无人回应,只有山本鼎对这些反对意见作出回应。山本倾尽全力推动运动的发展,但该运动并未出现继承人,于是山本在昭和3年(1928)宣布终止自由画运动。虽然自由画运动结束了,但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却已悄然生根。

以上内容概述了自由画运动的过程,该运动主要是对“临画”教学模式的批判。山本从法国回国时途径莫斯科,被当地举办的“儿童创造展览会”3所吸引,通过此展览山本坚定了对日本美术教育改革的信念。加上当时“新教育”的影响,加快了山本改革美术教育的步伐。随着运动的发展,山本鼎的美术教育观念开始传播,对诸多美术教育者产生影响,从而推动了日本美术教育理念的发展。

二、自由画的要点——个性

由于山本受到新教育思想的影响,他对当时的图画教育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若干问题,例如:如何教授、教授的内容以及如何指导学生等,其根本还是为了改变当时图画教育的模式限制学生个性发展的问题。为此山本提出自由画运动,以相对自由的“写生”绘画形式,解除临本对学生的限制,从而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首先,笔者从自由画不言而明的关键词“自由”来看山本对“个性”的定位。关于“自由”一词,山本的著作《自由画教育》中有以下记述:

“选择自由画一词,是针对不自由画的存在。更何况不自由画是以模写为成绩的绘画,因临本——粉本——师传等堵塞了学生个性表现。自由画是为了救其不自由而作的绘画。”4

山本在此所论的“自由”是个性表现的自由。笔者以图示的方式对此进行分析。山本之所以选用“自由”一词,是对当时图画教学环境不自由实况的反映,导致不自由的原因主要是《新定画帖》的使用,《新定画帖》是以临画为主的图画教育范本,教师进行图画教学时主要以此书的内容为范例,这就使图画教育过于死板、教学空间缩小,因此学生无法进行主观创造。山本鼎为改变此种状况,选择“自由”一词显得更加适切,山本所言的自由就是以自然为师进行自主性的创造,即写生。山本言明:“自然是独一无二的范本。”5学生通过自主性的选择,描绘真实所见之物,表现出学生各自的自然观。山本就是通过这种方式,逐步解除限制学生个性发展的因素。自由代替不自由、创造代替摹写时,“自由”背后的隐性关键词“个性”才得以显示。对于山本而言,“自由”是“从”,“个性”是“主”,个性依附自由创造的方式突显而出。

其次,笔者从通过发挥个性的绘画方式——写生,来考察山本是如何引导学生自由创造的,即如何引导学生彰显个性。笔者通过对山本鼎所著的《自由画教育》总结得出:进行图画教育是为了让学生个性得到发展,其主要方式就是自由的创造。“写生”作为自由画教育的主要形式,被诸多教师运用到图画教育中,通过“写生”的形式鼓励学生勇敢创作,实则是为培养学生在创作中各抒己见,彰显自己的个性。山本所言的写生画同时包含记忆、想象画——即儿童不依靠临本而直接表现的自由画。6学生通过自主性选择,积极调动自己的感官获取所要描绘的形象,自然而然地流露出真情实感。与临画相较,这是写生画最大的优势,能改变临画教育造就的千篇一律。从山本教授的一个自由画案例来看,学生想绘出餐桌上的茶碗却无从下笔,山本启发学生就依你所见进行描画,提示学生注重浓淡的变化。山本给予学生极大的自由空间,表现的内容、表现的主体都是自由的,只引导出学生表现的想法。在这个意义上,自由画并不只是表现形式,也是表现精神的东西,即使同一表现内容,自由之人的感受不同表现也就不同。山本又言,“图画教育的使命必须有鉴赏教育”,7所以通过写生知其物,也就同时进行了鉴赏,使创造力、个性表现与鉴赏三位一体,描绘的美同时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自由画教育可用简洁语言概括为:“不以模写为成绩而以创造为成绩。”8自由画之前的教授方式,老师通过学生临摹作品的像与不像给予评定,而山本提倡的自由画是集智慧、知识、经验、印象与感觉为一体的创造性绘画,极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能全方位地评价学生。

最后,山本所提倡的“个性”具体是指什么呢?笔者虽阅读了山本多处以“个性”为中心的论述,令人意外的是直接触及个性具体形象的言论少之又少,从中读取“个性”的定义也不明确。但笔者还是通过山本鼎关于“个性”相关的几处言论“……全国数百万儿童的,有魅力的创造力。”9“对太阳下的现象、空气、各种不同的物象、形态的个性等的表现欲……”10判断提取出一个观点:山本所言的个性不仅包括人文属性,还具有某种神秘色彩。山本认为个性具有普遍性,是全国数百万儿童都具有的品质,在普遍性中“个性”也有差异性——每个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有所不同。所以在图画教育中教师的任务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自由创造的机会,培养学生创造的精神。同时山本受到19世纪末西方印象派画家的影响:个性地描摹自然,以真实感受为主导,合理的纯粹的方式画出形与色。山本认为这是发挥个性的有效途径,合理的、纯粹的(儿童自己的表现手法)表现方式更加突出儿童绘画的稚朴,这种稚朴便是儿童绘画最有魅力的表现方式,也是山本个性观念的“神秘色彩”。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山本鼎通过自由画运动,提出了注重儿童“个性”发展的观念。虽然山本没有直接言明个性的含义,但不难看出山本将“个性”注入自由画教育中,这也就表明自由画不只是作为反对“临画”教育的绘画形式,而且也将自由画作为绘画的精神来提倡。以自由为名,培养学生创造的精神,诱导学生个性的发展,这使得日本美术教育风向发生转变,从教师本位逐渐转为学生本位。

三、个性观念的延续

“自由画”不只局限于绘画实践、造型表现的部分,同时也贯彻了美术教育的精神,写生画和记忆画都只不过是其中的一种绘画形式。因此,不应该只从单方面理解“自由画”,而应从整体上分析自由画运动,为此,笔者有必要分析众多教师的自由画教育实践,还应分析自由画反对者和参加者的意见,正确地统筹关于自由画教育的意见,从不同角度解读“个性”观念。

1.自由画运动的参与者。

自由画运动,始于大正8年(1919),不足10年山本鼎就宣布自由画运动破产。在此期间,美术教育界受到山本鼎教育思想的影响,不少教育者投身于自由画教育的实践中。 自由画运动开始的第二年(1920年),自由画教育的实践者堀孝雄撰写了《儿童自由画及其处理》一书,从堀氏对自由画的观点及著书时间来看,堀氏对自由画教育的思想非常接近山本。堀氏认为自由画运动是促进教育改革的一大警钟,是对计划性、机械性、形式性、灌输式教育弊端的改革。他所言自由画是“儿童通过自身观察、记忆、想象,不拘泥于大人所教授形式,赤裸裸地按自己意愿将形状和颜色描绘出来的绘画。”11又言“自由画是图画科的一部分,那并不是全部。”12堀氏认为自由画教育与全体教育有关,是以儿童为中心的新图画教育,与山本的教育思想非常接近。堀氏对自由画运动给予肯定,并积极实践,该书也刊登了他指导的儿童绘画作品。从照片看,和山本《自由画教育》登载的作品并无太多不同,只是,作品过于整齐,具有指导的成分。这表明堀氏进行自由画实践时,缺少引导的成分,不过也逐渐脱离了之前的图画教育模式。

随着运动的开展,丸山克彦可谓是山本自由画学说的忠实信徒。丸山通过亲身实践指出自由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于昭和4年(1929)在《信浓教育》发表《自由画指导的反省》一文。山本虽在自由学园中轻松地教授学生,但是未将自由画指导具体化,所以令其他教育现场混乱,对学生的指导全凭现场教师摸索,为此丸山提出:“为了正确地指导自由画,必须让儿童凝视自然、读取自然,即不仅是让儿童自然地去面对眼前物体,而且还必须指导儿童‘解体’‘构成’对象。另外,必须注意自然界中的‘永久性法则’即‘本来的美’。”13山本提出的自由画是儿童按照自己的意愿、表现形式进行写生,并无太多指导。但是,仅仅只让儿童面对静物或是风景,不给予指导,是无法正确地引导学生的,站在教育的角度,必须让学生一步一步地走向较高水平。从主张向自然学习的自由画教育的观点来看,笔者认为丸山对于自由画教育的反省是正确的,必须让学生正确认识自然,且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丸山也为解决自由画无具体指导法做出了贡献。这也进一步证明学习指导纲领存在的正确性,同时也反映出山本未将自由画指导法成文,这也成为加速自由画运动破产的影响因素之一。

与承认自由画教育并积极实践的教育家相比,未进行自由画实践的木村荘八关于个性的观点与山本的观点有相同之处,但未着重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木村荘八与山本鼎同为春阳会14的成员,木村在《艺术自由教育》期刊上刊登了《关于少年的教育》,其论述显示了与山本思想的不同之处。“其实我不认可孩子的‘个性’,即使承认也不认为是第一要义”“我认为发挥个性的教育不适合一般的教育。”15在此可以看出木村对“个性”的态度,木村勉强承认个性的观念,但他认为在图画教育中最重要的不是培养学生的个性,而是培养学生的实用能力。注重学生个性的教育并不适用于普通教育,以木村的角度并无任何错误,因山本并未将自由画指导法具体化,对自由画具体的指导都需依靠现场教师的摸索,这对于学校教育而言确实不适合。但这两点都可表明木村思想的局限性,所持的“个性”观念不够彻底,只是就当前教育局面小心翼翼地向前摸索。

自由画运动的参与者,并不只有以上笔者论述的几位,该运动影响范围广泛,积极参与该运动的教育人员极多,就总体而言,都持有尊重儿童个性发展的观点,对之前“临画”教育模式有所反思,希望通过自由画教育运动转变教育模式。山本为美术教育界注入了新的教育思想,其“个性”观念的提出推动了日本美术教育的发展,但是也有些教育人员反对自由画运动,笔者接下来将对自由画运动的反对者进行论述。

2.自由画运动的反对者。

《自由画教育》 中有一论题为 《反对者》,是山本反驳反对自由画教育的论述。下面,引用对白浜征的反驳:

“白浜先生,我对你所言的‘儿童从不受其他的束缚,天真烂漫地画就是发挥个性,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感到异样。要说为何,因我感觉你是一个既需临本也需范画,束缚学生个性表现的人。儿童个性的成长更需要自由还是规范呢?”16

山本鼎上井出的富士山油画1938(昭和13年冬)

山本反驳白浜的要点在于:规范会限制个性的成长。自由画运动的出发点是废除临本,即对《新定画帖》的废除。《新定画帖》1910年开始发行,直到1932年《小学图画》发行为止,大约持续了22年,山本鼎开始自由画教育运动的1919年,是该教科书出版的第9年。《新定画帖》是由正木直彦、上原四六郎、小山正太郎、白浜征、阿部七五三5人编著而成。因此缘故,山本鼎才将白浜征视为束缚学生个性表现的教育者。当时白浜征考察欧美图画教育后,将外国图画教育与日本的图画教育相较而言:“当然,外国图画教授时也在使用范本,但那只是作为参考,其实际上描绘的是所见之物。”17由这一点表明,白浜先生在接受欧美图画教育的基础上也相对赞成以范本为辅助的写生画教育,尽管如此,把《新定画帖》当作临本的教师占绝大多数,所以《新定画帖》也就成为限制学生个性发展的范本。因此,山本将《新定画帖》等同于规范,这也表明自由画运动的缺陷,只提出废除表面性的规范,并未深追导致规范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山本最厌恶的反对者是谷镣太郎,他以《作为美术教育改革对策的自由画的价值》(図画教育改造策としての自由画の価値)为题,发表了他对自由画学说的批判。笔者总结了他批判自由画的观点18:

①山本反对的只是图画教育中以临画为本位的阶层;

②山本主张的是绝对自由,但未能给出具体的指导方针;

③虽认可学生根据感受自发地去画,但批判山本完全没有考虑到技法的重要性,只是对教授方法的改变,并未完全改变图画教育。

谷镣太郎表示,“临画”只不过是图画教育中的一小部分。其实谷镣太郎并没有认清当时教育现状,当时的图画教育基本上都以临画为主。谷镣太郎的批评只有部分正确,山本确实没有给出具体的指导方针,这也是山本极为想做的事情。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谷镣太郎并没有理解自由画教育的精神,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进行批判。

另一位在《反对者》中被山本指名的石川寅治言:“必须广泛研究艺术画作、诸大家的画风,但不能无视自己的个性,也能在其中不断成长,大放光彩。”19石川虽主张向范画学习,但没有否定自身的个性。对此山本认为这是培养专业美术家的教育,并不适合普通小学的图画教育,这表明山本的观点具有远瞻性,这种问题在现代美术教育中依然存在。另外,还有未对山本本人提出反对意见,但对自由画教育持批判态度的仲川明认为,应该尊重儿童的个性、自发性,就教材选择而言不能自由(对教材的使用有一定的执念)。20与仲川持相同态度的斋藤始雄也认为,示范会损害个性,但临画不可同日而语。21两人都认同个性的价值。

笔者从两个维度剖析了山本提倡的“个性”观念,参与自由画运动和与山本观点相似的教育家不言而明,非常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中都积极探索自由画教育如何更好为学生服务。最大的问题是教师在自由画实践时,因无具体的指导法,花费太多时间摸索,成效不显著,反而限制了自由画运动的发展,不过好在山本的个性观念被延续。而对自由画持反对观点的教育家,也有不少不否定个性价值的论述,但是反对者的个性观念却对山本起了负面影响,这种含糊不清的承认个性的观念,导致山本对自己提倡的个性观念产生动摇,不过可以明显地表明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观点已经被时代所承认。

四、教育论中的个性观

在此暂且脱离山本的个性观,浅论自由画运动之前教育思想中的个性观。“个性”是欧语individuality的(英)译词,一般来讲,翻译语根据成立的性质,其含义具有不稳定性。尤其“个性”,日本对该词的概念本身就比欧洲稀薄,不稳定性非常明显。至少,在日本,这个词被一直谈论、变迁,以下简述“个性”在自由画运动之前的论述。

明治中期以后,日本的教育论中出现关于“个性”的论述,在此(1890年)之前难以找到关于个性的论述。1895年,在谷本富的著作《学科的教育学》22中论述了:“作为教授目的的兴趣的多方面化和‘个性’的拥护之间的整合性。”23这里论述的个性只不过是对赫尔巴特(J.F.Herbart)思想的间接移入。1904年吉田熊次在《社会的教育学讲义》中言明:“……教育尊重人的性格,但多少束缚个性。”24在此他并未区别“个体性格”与“个性”。之后,他在《哲学大辞典》中将两者的意思统一为“个性”。这时,“个性”一词也普遍固定下来,在教育界开始频繁使用起来。1915年,“个性”的概念进一步细化,例如:中岛泰蔵将个性分为政治论的个性、心理学的个性、教育学的个性、品质上的个性四类。1917年成城小学把尊重个性、亲近自然、道德情操和科学研究为基础的教育作为理想的教育目标。25这时,有些小学已有重视学生个性发展的苗头。 1920年,由教育论丛编辑部编著的《个性教育论》26收录了有关个性的论述。27在山本鼎提出自由画运动之前,大的教育环境已经有关于“个性”的论述, 只是山本将“个性”观念带入到图画教育中来反对“死板”的教育模式。其实,山本提出的“自由画”在此之前已经被使用,如:“……临画的范本是有限的,且范画要选择适合学生兴趣的动物、花草之类的,总之,自由画最多,其次是临画……”28这里的自由画只是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范画题材,并不是山本所言的自由画。山本鼎选择旧有词汇“自由画”来为该运动命名,其目的是破旧立新,为教育的发展指出新的方向。

综上所述,有些教育者早已承认“个性”在教育中的价值,只是在整个大的教育环境中并未达成共识。山本顺应时代的发展发起自由画运动,把个性的培养带入到美术教育的领域, 以自由画的形式反对临画的教授法,将矛头直接指向限制个性发展的主要问题,这可谓当时教育史上有力的思考。同时也影响了其他美术教育者,例如横井曹一就是受到自由画运动的影响,确立了自己的图画教育理论,还有创造美育协会也受到了山本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另外,箕田源二郎虽对创造美育协会提出批判,但他却极其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培养。从而可以看出培养学生个性表现在美术教育领域中已经得到认可,也为后来的美术教育打下根基,这不仅仅是美术教育界的转变,整个教育界也已悄然地发生转变。

五、总结

本文笔者通过对自由画运动的论述,用以探讨日本美术教育儿童个性观的形成过程。在山本提出自由画运动之前,日本教育界已有论述个性的苗头,加之山本留学时受到的影响,促使山本进行图画教育的改革,以“自由画”的形式,将“个性”观念渗入图画教育。随着自由画运动的普及,既有积极的参与者也有反对者,但是两者都承认“个性”本身的价值,其中,有些反对者只认为自由画是一种绘画形式,不承认自由画运动的精神,出现这种观点是因为反对者未能对自由画运动进行全面的理解。山本将美术教育的精神寄托在“自由画”上,希望通过这种形式改变当时的图画教育,并且折射到大的教育环境中。该运动最大的功绩就是使图画教育不再是单纯学习绘画技术的过程,而是将图画教育重新定位为美术表现活动,使注重个性发展的观念在美术教育中生根。教育模式改变的同时,儿童绘画作品的地位也发生了改变,之前作为“未开化”人的绘画,只因是单纯的模仿,所以被断定为无价值而被忽视,现在作为独立的儿童绘画作品,赋予了儿童自身的个性而得到关注。因自由画运动,日本美术教育才有了转向,虽然自由画运动已经终止,但是注重儿童个性的教育却越来越重要,这也为今后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考。

注释:

1.新教育注重儿童自发性的自我活动和与社会相协的实践教育。

2.张小鹭:《现代美术教育理论与教学法——中日美术教学方法的综合比较》,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109页。

3.“儿童创造展览会”是山本鼎对莫斯科儿童画展览的称谓,从展览的名称可知:重视儿童创造表现,山本同样也是通过创造的形式彰显学生个性,这表明山本受到此展的影响。此展览可能受到“巡回展览画派”的“将艺术带给所有人”的影响,让乡间的人们有机会看到俄罗斯艺术的成就,教百姓如何欣赏艺术,从小就培养儿童艺术的表现。

4.山本鼎:《自由画教育》,名古屋:黎明书房,1982年,第3页。原文为:“自由画という言叶を选んだのは、不自由画の存在に对照しての事である。云ふまでもなく不自由画とは、模写を成绩とする画の事であって、临本——扮本——师传等によって个性的表现が塞がれてしまふ其不自由さを救はうとして案ぜられたものである。”

5.山本鼎:《自由画教育》,第5页。

6.山本鼎:《自由画教育》,第4页。

7.山本鼎:《自由画教育》,第9页。

8.山本鼎:《自由画教育》,第16页。

9.同上。

10.山本鼎:《农民美术と私》,《中央公论》,1920年第8期,第46-63页。

11.堀孝雄:《児童の自由画と其取扱》,东京:目黒书店,1920年,第8页。

12.山本鼎:《自由画教育》,第8页。

13.丸山克彦:《自由画指导の反省》,《信浓教育》,1929年第511期,第7—15页。

14.春阳会:与院展的日本画部对立,以西洋画为中心,作品具有东洋画风的手法和构思,没有特定的主张,多为前卫作品。

15.木村荘八:《少年の教育に就て》,载《芸术自由教育》,1921年第4期,第11页。

16.山本鼎:《自由画教育》,第154页。

17.白浜征:《新定画帖解说》,东京:大日本図书,1916年,第46页。

18.谷镣太郎:《図画教育改造策としての自由画の価値》,《中央公论》,1920年第9期,第85—93页。

19.山本鼎:《自由画教育》,第154页。

20.仲川明:《自由画の教育的価値》,载《教育时论》,1920年第1279期,第12页。

21.斋藤始雄:《自由画教育论と実际》,东京:大同馆书店,1920年,第43页。

22.谷本富的著作《学科的教育学》虽然未找到实体书,但在藤原喜代蔵的书中有记述。

23.藤原喜代蔵:《明治教育思想史》,东京:富山房,1909年,第375页。

24.吉田熊次:《社会的教育学讲义》,东京:金港堂,1904年,第30页。

25.陈永明:《日本教育:中日教育比较与展望》,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35页。

26.本书收录了大濑甚太郎 、小林澄兄、田中寛一、筱原助市等关于个性的论述。

27.教育论丛编辑部:《个性教育论》,东京:文教书院,1920年,第5—9页。

28.田中胜之丞:《教育要义》,京都府视学官:《小学校に于ける図画科教授法》,神户:熊谷久栄堂,1983年,第174页。

猜你喜欢
山本图画运动
螳螂之夜
不正经运动范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