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住长江头》演唱比较分析
——以达姆娆和黄英为例

2020-11-05 02:30贺洁太原师范学院
黄河之声 2020年17期
关键词:大调歌唱家连贯

◎ 贺洁 (太原师范学院)

一、青主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

青主,出生于1893年,美学家、作曲家,我国近代研究美学第一人。早年留学德国,他的音乐创作受到西方作曲技法的影响,擅长于景抒情,音乐风格上简朴而恬静。他的主要作品有《大江东去》、《我住长江头》、《红满枝》等。在他创作的艺术歌曲中,以《大江东去》和《我住长江头》最为著名。《我住长江头》创作于1929年。全曲以纯朴的言语,抒发了诗人所要描画的对心上人的想念与对爱情的坚贞立场。这两首曲目经常被许多国内外歌唱家当作自己音乐会的“必唱曲目”和“返场曲目”。《我住长江头》音乐旋律流畅,情感抒发适度,适合各个声部的歌唱家演唱,所以格外受到诸多歌唱家们的喜爱。

(一)歌词分析

李之仪,生于1038年,字端叔,著名词人与书法家。他的诗词风格内敛含蓄。他的代表作品《卜算子·我住长江头》为后世所流传称誉。《我住长江头》这首作品共有八句。前四句状物,后四句抒情,全诗以纯朴的言语抒发了人物所要表明的思恋之情和对爱情的坚贞立场。“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这两句表明了人物与心上人,天各一方,言语之间充满了无奈与遗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这两句表明了人物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将思念的情绪愈加推动一步,寄情于滚滚的江水,如同自己的永无停滞的思念之情。“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中对心上人的心意表达的明明白白,期许心上人也与自己一样忠贞。其中,“只愿”这两个字尤为珍贵,体现了人物对心上人矢志不渝的爱恋。

(二)音乐分析

乐段: 前奏 A B小节: 4 16 16+16+16调性: G大调 D大调 G大调

这首作品的主调是G大调,虽然是偏向于e自然小调的前奏开始,但G大调的色彩越来越明显,中间部分G大调向D大调的离调,更明确了整首作品G大调的基调。但e自然小调始终游离于G大调,形成了G-e和弦的交替出现。

二、《我住长江头》演唱版本

(一)德国花腔女高音达姆娆的演唱

狄安娜·达姆娆(Diana Damrau)1971年出生于德国巴伐利亚,是目前世界顶级的花腔女高音,德奥艺术歌曲的“继承者”。1995年首次登台后,很快地以“夜后”这一角色征服了全世界最重要的歌剧殿堂,曾先后在维也纳国家大剧院、大都会歌剧院、慕尼黑歌剧院等15个不同版本的《魔笛》中饰演“夜后”一角。她参演过的作品极其丰富,如:《拉美莫尔德露琪亚》、《霍夫曼的故事》、《采珠人》、《曼侬》、《弄臣》等歌剧。达姆娆在舞台上犹如一颗闪耀的明珠,她的演技与声音一样让人惊艳,实属罕见。达姆娆的声音音色华丽,穿透力强,花腔的跑动部分干净利落,同时她在高声区使用的渐强渐弱也被众多声乐学习者所“膜拜”。2017年11月29日达姆娆在国家大剧院的巡回音乐会上,她演唱的《我住长江头》音乐流畅连贯,丝毫听不出有半点外国人演唱中国作品的“不适感”,她在对这首作品处理时,刻意的加强了辅音的咬字,使每一句的歌词内容在演唱中,清晰地呈现到观众的耳旁。全曲极为让观众惊叹的是她对“共饮长江水”中,高音的弱处理。在对歌曲的力度和气息控制上,达姆娆可以说是信手拈来,听得在场的观众如饮甘泉。

(二)中国抒情花腔女高音黄英的演唱

抒情花腔女高音歌唱家——黄英,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1995年被选中法国导演弗莱德里克密特朗执导的电影版《蝴蝶夫人》,随后这部歌剧电影风靡世界。这也是黄英演唱生涯的转折点,从那时起世界歌剧舞台认识了黄英,黄英的歌剧演唱也走向了世界。为黄英赢得国际赞誉的是出演由谭盾作曲的《牡丹亭》,黄英出演杜丽娘。这部歌剧以东西方文化的结合与碰撞之美震撼了维也纳音乐节,与巡演所到的每一个国家与城市,世界歌剧舞台又记住了黄英版的“杜丽娘”。《纽约时报》报道:黄英柔美的音色是非常符合演唱莫扎特作品的歌唱家。《华尔街日报》报道:黄英丝绒般的声音对“杜丽娘”这一人物形象的饰演是歌剧《牡丹亭》最吸引人的一部分。2003年黄英站在法国巴黎的舞台上,为外国观众演唱了中国经典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首先,黄英的演唱是与巴黎弗辛尼艾塔乐团合作的,其中,对钢琴乐谱中的一些和弦做了改编,这是我认为听起来“不舒适”的地方,另外,黄英用“娓娓道来”的语气演唱了全曲,声音流动而自然,清晰而连贯,情感表现含蓄而内敛之余,又可以在最后“相思意”的部分,迸发出对爱情坚贞的情感。

三、达姆娆与黄英演唱《我住长江头》对比分析

(一)发声技巧分析

达姆娆和黄英在歌唱呼吸处理中,都秉承了诗歌与音乐结合的美感,虽然达姆娆是德国歌唱家,但她对中国艺术歌曲的理解,以及演唱中对呼吸控制的运用丝毫没有影响。她演唱的整首作品气息连贯,声音始终在高位置共鸣的状态中,在第19小节“共饮长江水”中的高音时,她的呼吸完全保持在小腹与横膈膜,做到了一个漂亮的渐弱,是这首作品的点睛之笔。黄英的演唱中,气息运用也非常连贯自如,但由于是交响乐队伴奏,使整个作品的速度稍慢一些,听上去连贯有余,激情不足。

对比黄英的演唱,达姆娆的声音穿透力更强,有可能是因为声部的关系,达姆娆是花腔女高音,她的音色更为明亮,穿透力更强一些,黄英是抒情花腔声部,音色更为柔和甜美。达姆娆的声线更为饱满,作品速度处理较快,音乐更为流动,在做到声音连贯的同时也达到了音色的高度统一,另外,她的表演也恰到好处,自然而优雅。黄英的声线更为柔和甜美,从音色上来说,对这首作品的表达极为合适。相对比达姆娆的演唱,黄英的声音更为细腻委婉,高雅而规范。

(二)歌曲处理分析

在歌曲处理方面,可谓两位歌唱家都有其对这首作品的特殊理解。达姆娆在演唱时,处理的速度较快,整首曲目可谓一气呵成,连贯而富有情感表现。在第33小节与34小节之间,也没根据谱面的要求进行换气,一带而过,听起来格外流畅,并没有影响到情感的表现。黄英在演唱时,风格颇为古典与规范,与达姆娆的演唱相比更为抒情,且整体速度略显缓慢,更多的体现了中国古诗词的“吟诵”特点。情感的表达也含蓄内敛,只有在乐曲的最后一句“定不负相思意”上,宣泄了人物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和对爱情的矢志不渝。

这两位歌唱家对《我住长江头》的处理,就像两个截然不同的性格的人物在表达情感,一个是炽烈的、热情的,一个是含蓄的、内敛的,各富特色。

四、对《我住长江头》演唱比较后的启示

(一)演唱方法与技巧的运用

在声乐演唱的过程中呼吸的运用与语言的咬字是尤为关键的。气息的控制对唱好每一首作品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平时的声乐训练中,一定要强调气息的训练。演唱过程中利用胸腹式呼吸法,做到有控制的吸气,吸太少容易用真声,吸太满容易导致声音僵,所以,吸气时,要全身放松,用“闻花”的感觉做到深呼吸,另外,在演唱时应保持打哈欠的状态(即吸气的状态),腰部和腹部自然向外扩张,气息要吸到小腹,保持在横膈膜,这样发出的声音才会更有张力,做到歌曲中所要求的渐强减弱,并要明白气息才是渐强渐弱的核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诠释人物性格,表现人物情感。

中国艺术歌曲演唱的技术与方法借鉴了欧洲美声唱法的传统原则。要求演唱过程中声音必须非常连贯,美声唱法训练中的元音单纯,容易找到高位置的声音状态,但对于中国汉语来讲似乎有一些复杂,中国传统民族唱法中,讲究字正腔圆,也就在“字”正之后,才能“腔”圆。因此要想唱好中国作品,依然要口齿清晰的多朗诵歌词。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黄友葵先生曾经说过:“要想把语言唱得清,首先说话就要清晰,因为说话是歌唱的基础,没有正确的说话声音,就没有正确的歌唱,最好是用念白来训练声音。这样既可以把字说得清楚,又可以以字带声,从而达到练声的目的。”

在欣赏达姆娆和黄英两位歌唱家演唱的《我住长江头》时发现,两位歌唱家的发音都特别准确,尤其是达姆娆,她对声母的咬字极为讲究,所以在听她的演唱时,可以清晰地听到她的演唱内容。因而笔者认为学习一首作品时,带有感情地朗诵歌词非常重要,并且练习好“a、e、i、o、u”五个母音,会对演唱有着很大的帮助。

(二)作品风格把握与情感的处理

对以上两位歌唱家的演唱版本分析比较后,我认为中国艺术歌曲在演唱时,要在尊重与借鉴的原则下,吸收欧洲艺术歌曲的歌唱技术与风格。在音乐语言与发声咬字上,结合我国传统戏曲、民歌等演唱形式的唱法与技巧。另外作为演唱者我们要认真分析艺术歌曲中,歌词的文学性与音乐性。例如,《我住长江头》中的前两句“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长江”被选取为生活中最富有情感、最富有音乐性的一个镜头,营造了这样的一个意境,那么在歌唱时,我们就要抓住这样的“镜头”,使自己站在“镜头”中歌唱。

歌词是能唱的诗。歌词的节奏、韵律与结构是歌词具有音乐性的关键因素,诗歌的语言浸透着民族语言特有的节奏特点、声调趋势等因素。中国艺术歌曲中的诗歌与歌唱咬字吐字,体现了从我国传统的古典诗词中,总结出来的合辙押韵的特有规律。例如,《我住长江头》第一乐句中的“我”这个字要响亮而突出,后面的四个字一定要连贯,就像用“我”字牵头,串成的一串珠子。第二乐句中的“君”也是语气重音,线的连贯与点的点缀产生了歌词上的音节美,从而使我们的歌唱更为连贯自然。只有做到这样,我们才可以对自己所演唱的作品风格进行正确把握,并对歌曲的情感处理做到合情合理。

(三)与钢琴伴奏的配合

艺术歌曲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钢琴部分与声乐部分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在艺术歌曲演唱时,我们要善于捕捉作曲家用前奏所营造出来的“意境”。例如,《我住长江头》中的前奏4小节,通过分解和弦营造出一个“滚滚江水”的环境。在整首作品的钢琴伴奏中,右手采用和弦的形式来推动歌唱,左手则是通过分解和弦琶音来营造“江水”,根据歌词,后四句在全曲中共出现了三次,而且情绪一次比一次激动,从而体现了三个不同的情感层次。第一次呈现时,感觉到江水是平缓的、流动的;第二次呈现时,随着情绪的递进,钢琴伴奏会给出“江水涌动”的起伏感,我们演唱时,要注意情绪的变化;第三次呈现时,乐曲已达到最高潮,钢琴的伴奏犹如“滔滔奔流”的江水,我们也要把自己的情绪融入到钢琴伴奏中,表现出对爱情的无比坚定,并淋漓尽致、毫不保留地表达出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

结 语

近代艺术歌曲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音乐发展中最重要的一环。以黄自、青主、赵元任、肖友梅为代表的作曲家们,将欧洲作曲技法和中国民族音乐相融合,通过不断地探索与创新,写出了很多经典中国艺术歌曲,并传唱至今。本文通过对达姆娆和黄英两位世界级歌唱家演唱《我住长江头》的对比发现,他们两个人在这首作品的演唱方面确是略有不同,但又各具特色。本文对两位优秀歌唱家的精彩演绎进行剖析与“比较”只是一种相对的研究形式,进而更好地理解“洋为中用”的歌曲创作思想与演唱思维,传承好我们现有的、宝贵的中国艺术歌曲作品。无论是作为一名声乐教师还是一名声乐演唱者,我们都应该在充分理解近代中国艺术歌曲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演唱,争取把原词作者、曲作者所创作的经典作品进行还原,把这些经典艺术作品搬进课堂,使更多的声乐学习者受益并将这些作品传承下去。

猜你喜欢
大调歌唱家连贯
一次搞懂吉他常用和弦
《脉络与连贯:话语理解的语言哲学研究》简介
G大调随想曲
树叶都是歌唱家
长不大的调皮蛋歌唱家
第七只鸟
草丛里的歌唱家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呈示部和声结构分析
浅析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衔接与连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