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专业课程群实验实践智慧教学探讨

2020-11-05 02:53赖际舟李荣冰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7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教学效果定位

张 玲 许 睿 熊 智 赖际舟 李荣冰 吕 品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 江苏·南京 211106)

0 引言

导航定位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中涉及传感器测试、导航定位、组合滤波等多门学科的重要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动态载体运动目标(导弹、飞机、卫星、坦克、车辆、舰船等)的跟踪精度和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依赖单一传感器、单一技术进行的导航与跟踪控制已不能满足需要,于是出现了多传感器、多学科交叉的组合导航学科群。我国在导航定位技术方面的发展相对落后,为了适应导航定位技术迅猛发展的现状,满足该领域对高水平创新人才的需求,加强导航定位技术领域的专业课程建设将具有及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与通用课程相比,导航定位技术专业课程群具有理论性强、抽象复杂的特色,如果仅依靠有限时间内课堂理论知识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将很难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加上疫情影响,线上教学的开设也对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的效果提出了更多的挑战和考验。针对此,本文拟结合目前已有的教学条件,通过智慧课堂与腾讯会议两种网络方式相结合,开启智慧教学,将导航定位课程群的网络化教学,打造成理论与实践交叉结合的智慧型教学示例,更好地培养导航领域的专业特色人才的更强、更专、更实用的课程。

1 智慧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雨课堂由学堂在线与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共同研发,将课前-课上-课后的每一个环节都联系在一起,将复杂的信息技术手段融入到PowerPoint和微信中,带有MOOC视频、习题、语音的课前预习课件可以通过雨课堂推送到学生手机,师生也可通过课堂上实时答题、弹幕互动等及时反馈,为传统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提供了完美解决方案。

图1:导航课程群理论与实践智慧教学模式

结合“雨课堂”智慧课堂软件以及微信群功能,根据所授课程性质,逐步将各门课程的教学模式、课件、作业等进行“雨课堂”化。根据在线授课的任务要求,运用“雨课堂”的在线分组、在线提交和显示答案的功能,实现组内与组间的课堂讨论,提高讨论课程的学生参与度。针对专业选修与必修课知识点多,专业理论较难理解的特点,在适当分组讨论的基础上,增加课堂测试环境,及时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并显著提高学生的课堂听课率,在课后通过“通知”的方式推送扩展阅读材料,延伸课堂内容,通过“在线测试”功能布置和批改作业,以及推送课程调查问卷。

结合《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定位与导航系统》课程实验、《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设计,同时采用“雨课堂”、腾讯会议、微信群进行教学,微信群里针对实验与实践教学的内容,发布一些相关的背景资料供参考学习,同时在雨课堂中发布课件资料,和预习通知(见图2)。

在授课过程中,在课件中利用“雨课堂”穿插部分课堂练习,一方面及时了解学生对于一些重要知识点的理解情况,另一方面可以将学生注意力拉回课堂,使其必须认真听课堂每部分内容的介绍。此外,针对课堂错题较多的内容,会给更多一些的讲解,并可以展示每位学生具体答题的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示范展示,提高了学生答题的规范与准确率。通过抓住学生课堂每一分钟的时间,提高了上课效率。在课后的调查问卷里,也可以反映出学生的上课压力,并触动他们对上课的重视(见图3)。

在授课结束后,利用“雨课堂”考试卷功能,布置与每章课程内容、课程实验相关的作业,并限定答题时间和提交时间。与课堂练习不同,课后作业综合性更强,双限时可以督促学生及时复习,并按时完成和提交作业,从提交时间、完成数量和质量上可以快速了解学生水平,同时线上改作业的时间也更自由,可以随时随地批改。通过制作调查问卷,利用“雨课堂”的投票和开放性问题,可以实现调查问卷功能,并能及时反馈与保存,可在每次课程后发给学生,从而更及时地发现自己教学的不足,进行改进。

图2:利用雨课堂进行资料分享、习题发布的情况

2 智慧课堂教学效果分析与思考

图3:课堂随堂练习情况

结合对导航专业课程群理论与实验实践教学的改革思考,以《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和《定位导航系统》专业基础课程为核心,通过雨课堂与腾讯会议相结合的在线网络授课模式的探索,为专业课程群的组合式授课提供新的思路。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表现出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显著提高,通过不断的背景资料共享与定期的课程回顾与检测,学生的探索求知欲受到了很大的激发,课前、课中及课后的学习参与度也得到了很好的改善,课堂不再是任课教师的独秀,而更多的是所有学生的互动讨论,学习的内容、形式、效果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完全从以前对知识的被动接收转变为自发的主动思考,特别是在线小测验的互动环节,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得到了显著提高,对新知识点的理解通过不断的测验、讨论,也优于传统课堂的教学效果。

但是在智慧教学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值得思考:

(1)学生在课堂中参与讨论的答案,是否通过独自思考?对课堂内容的学习效果是否真实反映?

(2)不参与教学活动的学生是否在网络端认真学习和思考?这些过程难以把控。

因此,如何通过智慧课堂,优化教学资源,构建一个丰富的知识框架体系,促进线上线下组合教学的优良改进,提高课程群的教学效果,需要长期的探索和改进。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教学效果定位
《导航定位与授时》征稿简则
Smartrail4.0定位和控制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找准定位 砥砺前行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青年择业要有准确定位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