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动词前光杆时间表达的语义

2020-11-05 02:53张小倩宋璟瑶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7期
关键词:点间情状光杆

张小倩 宋璟瑶

([1]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浙江·金华 321004;[2]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 上海 201306)

0 引言

本文聚焦一类位于动词前的时间表达,由“数词(+名量词)”和“时间名词”构成,我们称之为光杆时间表达。前人主要从描写、认知角度探讨了其语义,本文将从形式语义角度对其语义做出刻画。

1 光杆时间表达的指称性

光杆时间表达是不具有指称性的测量短语,其语义为测度函数,通过直接应用于主要谓词(动词短语)而获得饱和。因此它不能被限定性定语从句修饰(见1),不在语篇中引入独立的时间段。

(1)*张三李四学习的三天看了五本小说。

2 光杆时间表达测量持续终结事件的时间轨迹

2.1 体的研究简述

语言学界对体现象的探讨集中在两个方面 (Smith 1991/1997):一是词汇体,二是语法体。

词汇体指的是谓词所描述的情状的时间特点或事件的内在结构。共有四种情状类别,分别为状态、活动、完结与达成。根据是否编码自然终结点这一标准,谓词可被分为两组。第一组是非终结谓词,包括状态与活动,具有累积性,定义如下:

(2)谓词P具有累积性,当且仅当对任何元素x和y而言,如果它们属于P的指称,那么x与y之和也属于P的指称。

⊕:部分—整体总和第二组谓词是终结谓词,包括完结与达成,具有有量特征,定义如下:

(3)谓词P具有有量性,当且仅当对任何元素x和y而言,如果它们属于P的指称,那么x与y不能互为对方的实部。

语法体是说话者为表达特定事件、动作、进程等的时间过程而采用的不同视角。当说话者将事件看作一个完成的整体时,采用完整体;当说话者用进行视角看待事件时,采用未完整体。

2.2 光杆时间表达的体分布

很多语言中的时间表达对所修饰的谓词有体方面的限制。比如英语由介词in引导的时间表达只修饰终结谓词,见(4);由介词for引导的时间表达只修饰非终结谓词,见(5)。

(4)Paul fell asleep in ten minutes.

(5)Paul slept for eight hours.

我们以语法体为纲、词汇体为目,探讨在四类情状类别与完整体或未完整体共同构建的环境中,光杆时间表达对所修饰的谓词是否也存在体方面的限制。

表进行的“在”和表持续的“着”定义未完整体环境。(6)-(8)表明,非终结情状“热爱、找那辆玩具车”以及终结情状“看一本小说”在未完整体环境中均不能与光杆时间表达共现。

(6)李四(*四年)一直热爱着那座城市。

(7)李四(*半个小时)在找那辆玩具车。

(8)李四(*两个月)在看一本书。

至于表达成的终结情状“到山顶”,由于它具有瞬时性,因此本身不能出现在进行体环境中,见(9),故而它与光杆时间表达也不能共现,见(10)。

(9)*李四在到山顶。

(10)*李四半个小时在到山顶。

总之,在未完整体环境中,无论是非终结情状,还是终结情状都不能与光杆时间表达共现。

动态助词“了、过”定义完整体环境。(11)-(12)表明,非终结情状“热爱、找那辆玩具车”在完整体环境中都不能与光杆时间表达相兼容。

(11)李四(*四年)热爱过那座城市。

(12)李四(*半个小时)找了/过那辆玩具车。

显示表完结的终结情状“看一本书”在完整体环境中可与光杆时间表达共现。其中“三天”测量事件“看一本书”所持续的时间。

(13)李四曾经两个月看了/过一本书。

最后,瞬时性的达成情状“到山顶”在完整体环境中不能与光杆时间表达共现,见(14)。

(14)*李四五分钟到了山顶。

值得注意的是,当达成情状达成前的准备过程被凸显时,光杆时间表达可与之共现,此时光杆时间表达明确准备过程所持续的时间,见(15)。

(15)李四五分钟就/才到了山顶。

标量词“就、才”表达做某事所用的时间长度相对于说话人的心理标准来说过短/过长。当它们与“到山顶”共现时,凸显“到山顶”达成前的准备过程,即“爬山”,此时“五分钟”明确“爬山”所持续的时间。

以上我们发现,在完整体环境中,光杆时间表达不能与表状态和活动的非终结情状共现,也不能与表达成的终结情状共现,只能与表完结的终结情状共现。换言之,光杆时间表达所修饰的情状既要满足完结特征,又要满足持续特征。

2.3 语义分析

当光杆时间表达与终结性持续谓词共现时,它指称的测度函数测量事件的时间轨迹,语义如下:

基于Beavers(2002)的观点,我们认为持续事件具备子分解性,包含三个子事件,即起点、中间过程与终点,因此持续事件必须是非最小复合客体(见17),至少可以被分解为三个唯一的、非重合子客体(见18)。

2.4 光杆时间表达与in时间表达的区别

上文指出,光杆时间表达只与终结谓词共现,其语义特征与英语由介词in引导的时间表达类似,因此学者经常将它们进行类比,见于秀金(2013)等。但二者之间存在区别,归纳如下。

一方面,in时间表达可与表瞬时的达成情状共存,而光杆时间表达却不能。对比(19)与(14)。

(19)Lisi reached the top of the mountain in five minutes.

另一方面,只有in时间表达可触发体强制效应。当一个谓词的情状类别与语境的体信息相冲突时,在转换算子的运算下,这个情状类别转换为与语境相兼容的情状类别,这就是体强制运算。具体而言,in时间表达本不能与非终结谓词共现,因此当两者共现时,非终结谓词的语义必须被迫发生改变,转换成与in时间表达相兼容的语义。如(20)所示,pushacart是非终结谓词,in five minutes的出现并不明确事件“推一辆车”所持续的时间,而是触发起始解读,即约翰在五分钟后开始推一辆车。

(20)John pushed a cart in five minutes.

与in时间表达的表现不同,光杆时间表达并不能触发同样的强制效果,见(21)。

(21)*约翰五分钟推了一辆车。

3 光杆时间表达测量相邻事件终结点间的时间段

除了带显性完整体标记的句子,光杆时间表达也可出现在不带任何体标记的习惯句中。

(22)李四两个月看一本书。

(23)李四半年赢一场比赛。

(22)描述的不是单一事件“看一本书”,而是由一系列单一事件组成的复合事件。值得注意的是,此句能够使用的场景之一是,在两个月的时间段中,有一段时间(灰色部分),没有发生“读一本书”的事件(见图1),由此证明“两个月”并不一定测量事件“看一本书”的时间轨迹。

图1:“李四两个月看一本书”描述的场景

“两个月”测量的是两个相邻事件“看一本书n”和“看一本书n+1”终结点间的时间段。

同样地,(23)中的“半年”所测量的不是瞬时动作“赢一场比赛”所持续的时间,也不是准备过程“打一场比赛”所持续的时间,而是相邻事件“赢一场比赛n”与“赢一场比赛n+1”终结点间的时间段,如图2所示。

图2:“李四半年赢一场比赛”描述的场景

需要指出的是,相邻事件不能是两个完全相同的事件。

(24)*李四两个月看同一本书。

(24)的主语是专有名词“李四”,其指称具有唯一性,此外宾语“同一本书”的指称也具有唯一性,因此相邻事件“看同一本书n”和“看同一本书n+1”是两个相同的事件,光杆时间表达不能用于测量它们终结点间的时间段。相反,(22)中的宾语“一本书”必须指称两本不同的书才能与光杆时间表达相兼容。

(25)与(26)的对比同样证实了这个说法。

(25)*李四两天坐车。

(26)李四两天坐车,三天走路。

(25)中的主语“李四”指称独一无二的个体,宾语“车”具有非指称性,因此相邻事件“坐车n”与“坐车n+1”为两个相同的事件,光杆时间表达不能与之共存。(26)中,当并列结构引入一个与“坐车n”不同的相邻事件(即“走路n”)时,光杆时间表达便可以出现。

图3:“李四两天坐车,三天走路”描述的场景

如图3所示,“三天”明确相邻事件“坐车n”的终结点与“走路n”的终结点间的时间段;“两天”明确相邻事件“走路n”的终结点与“坐车n+1”的终结点间的时间段。

4 结语

本文提出光杆时间表达指称测度函数。在完整体环境中测量持续终结事件的时间轨迹;在习惯句中测量相邻事件终结点间的时间段。我们期望本文的研究方法与结论能够补充现有汉语时间表达的研究成果,也能够从类型学角度为时间表达、体理论的普遍研究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点间情状光杆
不在现场
光杆乐队
运营高铁精测网复测线上CPⅡ更新判定指标研究
朗读的技巧
光杆名词的定指性分析
抽油杆断脱原因分析及措施
圆锥曲线点间的最值问题
随机型值点间的插值轨迹规划研究
《左传》“非完整体”研究
新型防断防脱自动调节式悬绳器的设计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