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跨区域互联互通影响因素分析

2020-11-06 03:02马小薇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20年10期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影响因素分析

马小薇

摘 要:随着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的加快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大力推进,城市轨道交通跨区域互联互通的发展趋势加快。针对其发展中存在的票务清分系统互联、票务政策统一、票卡码标准统一、运维安全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不同的发展模式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然后以绍兴地铁 1 号线杭州连接线为例进行分析,以期为后续城市轨道交通跨区域互联互通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跨区域互联互通;影响因素;清分方案;分析

中图分类号:U293.5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随着京津冀、大湾区、长三角等城市群的规划,以及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城市群之间的互联互通已是必然趋势。在此发展模式下,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跨区域互联互通逐渐成为一种促进区域同城化发展、加强城市间联系的新方式。城市轨道交通跨区域互联互通是在跨区域轨道线路间以付费区换乘的模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联互通,通过解决重复安检、过闸机、取检票、换乘环节烦琐等突出问题,显著改善居民的出行体验。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的跨区域互联互通,是以高品质的出行需求为导向,践行“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发展理念的良好体现,也是构建“半小时通勤圈”“一小时都市圈”和“两小时城市群”、深度打通城市间出行障碍、营造更为便捷出行环境的重要举措。随着区域协同化发展的趋势加快,中心城市周边的卫星城市在轨道交通线路建设的过程中,会逐渐出现更多的跨区域互联互通线路连接模式。但跨区域互联互通线路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多方面的制约因素,目前尚未有系统成熟的解决方案。本文将结合城市轨道交通跨区域互联互通模式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思路。

1 发展现状及模式

1.1 发展现状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跨区域实现互联互通已有相关案例,如已经开通的广佛线、上海—昆山线等,尚在建设的绍兴地铁1号线杭州连接线、杭海城际铁路等。就目前的发展模式及范围而言,其仍处在初步阶段,且由于在规划发展的过程中,规划周期跨度大导致规划调整变更因素多、跨区域综合协调难度大等,在实际中面临着政策协商、运营主体不一、票务清分、运维安全、原有设备改造等诸多问题。目前已开通的城市轨道交通跨区域线路互联互通所涉及线路的运营主体均为单方,这种发展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互联互通的建设及运营难度,但不利于长期的规划与发展。随着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大力推进,多方运营主体的发展模式逐渐呈现,如目前正在建设中的绍兴地铁1号线杭州连接线属于该运营主体的跨区域互联互通。

1.2 发展模式

1.2.1 单一运营主体

跨区域互联互通采用单一运营主体的模式是指新建线路与原有线路实现贯通运营时,委托原有线路运营单位代为运营管理,如广佛线、上海11号线北延段,以及正在建设的杭海城际铁路线等。单一运营主体的模式在操作上更为简便,但对于新线路所在城市而言,会丧失部分主动权,且不利于后期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统一运营管理。

1.2.2 多方运营主体

多方运营主体即跨区域线路互联互通时,各自负责自己所管辖区域内的线网运营,在保留各自主导权的情况下通过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实现。如正在建设的绍兴地铁1号线杭州连接线,作为全国首例尝试跨区域设置付费区换乘且多运营主体的线路,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存在诸多没有经验可借鉴的地方,推进多运营主体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需要在摸索中解决。多方运营主体模式实现了不同区域自主化的运营,保留了各自的运营主导权,但在实际运用中需要克服诸多困难。

2 影响因素分析

跨区域互联互通由于涉及跨行政区域的问题,在实际建设运营过程中会存在运营主体不一、票务清分系统互联、票务政策互认、票务清分清算与交易数据共享、标准统一、设备改造、运维安全管理、移动支付方式等相关问题,下面进行具体分析。

2.1 运营主体不一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跨区域互联互通涉及的运营主体可能为一方或多方,选择的运营主体模式不同对后续的线网运营、清分清算、设备设施改造、运维安全等方面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针对跨区域互联互通线路应尽早明确运营主体,解决因运营主体不同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2.2 票务清分系统互联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跨区域互联互通,即要在两地线路连接处实行付费区换乘,此时涉及跨区域票务清分问题,两地的清分平台需要保持互联才能保证正常的跨区域出行需求。票务清分系统的互联涉及系统改造、投资建设费用、建设周期等问题。且随着互联网移动支付方式的推广,涉及互联网云平台系统的互联互通及支持标准的统一。对互联网云平台上的跨区域刷码交易信息需要实时同步更新才能完成,因此其应具备交易数据即时反馈的技术条件。同时,移动支付对数据的存储及高速处理能力也有更高的标准。

2.3 票务政策互认

城市轨道交通票价的制定受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政策、居民消费能力、企业运营成本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票务政策存在差异,在具体的操作和管理上也不同。对跨区域互联互通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而言,双方需对票务政策达成一致,包括对票卡的发行、票价、特殊人群的优惠政策、卡标准规范等,避免跨区域出行时因标准不一产生冲突。同时,对可能产生的票务异常事务处理标准和流程也应在原则上保持一致。

2.4 票务清分清算与交易数据共享

跨区域互联互通涉及运营主体双方共有的客流数据及交易数据,跨区域票款的清分清算涉及多方利益主体,双方应对票款的清分清算方式进行明确,包括实体票卡和移动支付2种形式。同时,为后续的规划研究,针对跨区域线网日常运营产生的数据资源,双方应明确共享的数据范围。

2.5 标准统一与设备改造

具有城市特征的票卡标准及交易格式各不相同,跨区域互联互通的实现离不开相关标准的统一。对既有线路而言,当新线路接入时,既有线路的卡槽、票卡读写器等相关设备需要进行改造。在改造之前,双方需明确互相支持的单程票标准、卡标准和码标准等,以保证互联互通后各种票卡码进出站的畅通。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要考虑改造的工程量、建设周期等。同时,对于跨區域互联互通涉及的互联网云平台接口的标准和规范也应进行统一。

2.6 运维安全管理

城市轨道交通跨区域互联互通实现了两地区跨区域线网的贯通运营,也因此在管理上难度更大,会涉及不同行政区域的法规政策、多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及安全管理要求等。对跨区域互联互通涉及的相关事务的处理规定,如日常安全维护、应急事件响应的联动等,双方需明确事务管理的规范和标准;涉及的公安等相关单位需进行沟通和协调,如共管区域的协调管理、应急事务处理的指挥主体,以及公共事件处理的协调机制等,需建立明确的协调管理办法。

2.7 移动支付方式

目前,在城市轨道交通出行中,互联网移动支付方式迅速发展,方式多样化,包括各地自建平台APP及第三方平台(银联云闪付、支付宝、微信等),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商都朝着多元化支付方式之路迈进,给乘客提供更好的出行服务体验。但各地城市轨道交通的支持标准不一,上线的移动支付方式种类也不尽相同。跨区域互联互通线网互联网票务平台的建立应保证双方支持的移动支付方式统一,避免出现可进不可出的情况。

3 清分系统解决方案、案例分析及建议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跨区域互联互通涉及的上述问题,按照采取单一运营主体和多方运营主体2种模式分别提出以下应对策略。

3.1 单一运营主体

在跨区域线路互联互通的运营模式下,跨区域线路主体通过协商明确由一方作为运营主体,即一般新建线路由原有线路运营主体代为运营管理,因此涉及多方投资主体。此时,按照新线接入的情况进行处理,对涉及地域特色的票卡、线路表示形式等方面进行调整。

3.2 多方运营主体

在多方运营主体的模式下涉及两地票务清分系统的互通、票务政策的统一、安检互信等影响因素。针对这种情况,在技术上可以采取以下2种方案实现:①在双方清分系统平台之上建立跨区域的清分系统平台;②两地清分系统直接互联。2种方案的影响因素对比如表1所示。

3.3 案例分析

绍兴地铁1号线杭州连接线是连接绍兴与杭州两市的跨区域地铁线路,与杭州地铁5号线在姑娘桥站实施付费区换乘模式,是城市轨道交通跨区域互联互通多运营主体的首例。在实施过程中,涉及两市票务清分系统的互通、票务政策、电子支付业务处理、运维安全管理等相关问题。对于票务清分系统可综合以上2种方案的利弊进行考虑。按照方案1,跨区域交易业务均由跨区域清分中心先进行清分,再由各自清分系统进行二次清分。也可选择方案2,两地清分系统直接互联,由电子支付业务系统负责所有电子支付业务的行程匹配和第三方支付系统的接口。但在规划建设工期及投资成本等现有条件的制约下,可考虑采取两步走战略,即先进行两市清分中心系统互联,后期再考虑建立顶层跨区域清分平台及电子支付平台。

3.4 建议

按照区域交通一体化的发展规划,城市轨道交通实施跨区域互联互通在规划过程中应做好顶层设计的规划,综合考虑后续线网规划对系统的扩展需求。对于中小城市而言,城市轨道交通跨区域互联互通是融入中心城市的重要步伐。对于中心城市而言,连接周边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对于扩大城市影响力,带动周边城市发展具有导向作用,也是加强两地交流、改善乘客出行体验的重要举措。

4 结语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跨区域互联互通有助于推动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对打造区域都市圈、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区域间乘客出行质量有重要作用;同时,能够发挥中心大城市对周边城市的带动作用,营造更为便捷的出行体验,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的服务形象。本文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跨区域互联互通发展现状及模式的分析,对在实施跨区域互联互通过程中存在的票务政策、技术标准、清分系统方案、运维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并根据2种清分系统互联方案的优缺点,以绍兴地铁1号线杭州连接线为例分析清分系统方案的选择,认为在前期建设时序和资金等条件的制约下可先采取方案2过渡,待后续其他线路接入互联互通线网时再考虑实施方案1。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官方网站,2019. http://www.gov.cn/zhengce/2019-12/01/content_5457442. htm.

[2]赵峥.共建长三角基础设施体系:价值、挑战与对策[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0,34(1):1-7.

[3]刘子长.广州与佛山跨市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与运营模式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9,22(1):11-14,64.

[4]朱沪生.上海城市轨道交通清分系统的建设[J].都市快轨交通,2006(5):12-15.

[5]王敏.地铁票价制定相关因素分析[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1,33(9):6-8.

[6]方秋水,梁昭俊,刘强.基于多标准的部省交通一卡通数据准备技术研究[J].现代交通技术,2019,16(1):82-85.

[7]于国伟.浅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J].人民交通,2020(2):89-90.

[8]李中浩. 城轨互联网票务系统建设指南[J].城市轨道交通,2019(3):23-26.

[9]魏倩,魏文涛.城市轨道交通远郊线路信号系统综合监控互联互通研究[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8(10):27-30.

[10] 张鹏,余乐,陈园园.城市轨道交通AFC系统移动支付互联互通探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18):4-5.

[11] 雷定猷,贾莉,王娟,等.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地铁自动售检票系统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4,31(2):480-484.

[12] 周薇.城市軌道交通无障碍换乘下票务清分问题研究[D].四川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3.

[13] 李素莹.首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开通试运营筹备规划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2,15(8):29-32,37.

[14] 何跃齐,刘洋,张宁.中小规模城市轨道交通线网AFC系统整体解决方案[J].都市快轨交通,2016(6):110-113,134.

[15] 周晓燕.城市轨道交通票务清分算法研究[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3(6):75-77.

[16] 朱嘉斌,夏从东. 苏州轨道交通网络化标准读写器的建设[J].铁路计算机应用,2013,22(7):47-50.

[17] 林磊,徐钟全.移动支付下地铁AFC系统改造方案研究[J].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2019,16(12):56-59,82.

[18] 徐晔,李治民.自动售检票系统终端设备跨线应用研究[J].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2017,14(5):62-65.

[19] 赵圣娜,张宁,王健,等.基于私有云平台的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架构及关键技术[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8,21(6):94-97.

[20] 陶玥,张冬泉.城市轨道交通票款清分方法[J].都市快轨交通,2010(4):16-19.

收稿日期 2020-05-05

责任编辑 党选丽

猜你喜欢
城市轨道交通影响因素分析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分析及对策
智能电网建设与调控一体化发展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Units 13—14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