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如何建设内陆开放高地

2020-11-06 07:26张占仓
开放导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河南

[摘要] 河南依托自身优势,创造性地开通了空中、地上、海上、网上四条“丝绸之路”,以枢纽经济闯出了一条开放发展新路,进出口总额不断攀升,跃居中西部地区第一位,初步成为内陆开放高地。然而,由于产业基础较弱、开放观念滞后、产品结构单一、多式联运体系有待加强、招商引智持续性不足等因素制约,河南开放发展水平仍有待提升。面对后疫情时期的新形势,进一步推动河南内陆开放高地建设,需要在开放发展思路上谋新篇,在畅通国内外双循环上布新局,在创造开放通道新优势上聚力量,在“五区联动”上下功夫,在招商引智上出新招。

[关键词] 开放发展   枢纽经济   内陆开放高地   河南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6623(2020)05-0022-06

[基金項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利益补偿机制研究 (18ZDA040)。

[作者简介] 张占仓,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区域规划与发展战略。

近年来,河南高度重视和发展开放型经济,结合自身优势,走出了一条开放发展的特色之路,初步成为内陆开放高地。面对后疫情时代国际国内新形势,进一步探索开放发展新举措,是河南进一步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的重要途径。

一、河南开放发展路径探索

1. 以航空枢纽建设推动开放发展

2013年3月,国务院批复《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河南开始探索依托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推动内陆开放发展的新路子,以郑州航空港高速发展为标志带动了河南的开放发展(表1),进出口总额在全国的占比大幅度提升,郑州机场在全球航空领域快速崛起。河南 “不沿海不沿边,开放发展靠蓝天”的“蓝天经济”发展模式形成,在内陆地区开放发展战略上闯出了新路。2020年上半年,在新冠疫情影响下郑州机场货邮吞吐量逆势增长20.7%,增速居全国第一。

2. 以构建“丝绸之路”丰富开放发展新内涵

郑州在全球范围首创跨境电商“1210海关监管模式”,成为全国跨境电商的“模板”,并在全国和全球多地复制应用,业务单量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此外,欧洲最大、世界排名第九的全货运航空公司卢森堡国际货运航空公司与河南民航发展投资有限公司签约“联姻”,在郑州与卢森堡建设“双枢纽”国际货运航线,即以郑州为亚洲货运枢纽,以卢森堡为欧洲货运枢纽。这一合作标志着国际一流的全货运航空公司落户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州机场以“货运优先”的战略优势融入该项国际合作之中,并因此架起了一条横贯中欧的国际货运“空中丝绸之路”。2017年郑州机场货邮吞吐量达到50.27万吨,跃居全球货运机场50强。“空中丝绸之路”连接欧美亚大陆,沟通大洋两岸,为中原开放和崛起注入了强大的新动能,为河南开放型经济的快速发展赋予了新的内涵。

3. 不断打造开放高地

“十二五”期间,河南进出口总额累计达2832亿美元,比“十一五”时期的714亿美元翻了两番,年均增长速度高达32.9%,比同期全国年均增速5.9%高出27个百分点,成为全国该时期开放发展的新支撑。2015年,进出口总额超过4600亿元,跃居中部六省第一位,同比增长15.3%,增速居全国第三,高出全国平均增速22.3个百分点,初步成为内陆开放高地。2016年,在全国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0.9%的特殊情况下,河南开放发展却逆势上升,进出口总额达4714.7亿元,同比增长2.6%,跃升至中西部地区第一位。至2019年,河南省进出口总额达5711.6亿元,同比增长3.6%,始终居中部六省第一位。

今年上半年,河南省进出口总额达2280.4亿元,同比增长7.7%,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0.9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国第6位,成为后疫情时代全国开放型经济发展较快的省份之一。

二、河南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优势与问题

(一)优势

1.“五区联动”的政策优势

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拉动下,河南开放型经济加速发展,为各地积极探索开放发展路子增强了信心。至2019年,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国家大数据(河南)综合试验区为载体的“五区联动”形成整体合力。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19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首次被确定为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客货吞吐量继续保持了中部双第一,自贸区160项试点任务基本完成,自主创新示范区重大创新项目进展顺利,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20%以上,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均顺利落地,省部共建的食管癌防治、作物逆境适应与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准启动建设。无论是对内苦练内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适应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新形势,还是对外拓展市场,扩大开放发展规模,进军新的开放领域,河南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2.“四路协同”的聚合优势

在国家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后,河南发挥综合性交通枢纽的优势,与陆、空、网、海对接,形成陆上、空中、网上、“海铁联运”四大“丝绸之路”并举的独特格局。历来具有铁路枢纽优势的郑州,通过铁路开通与欧洲的直接联系,标志着经过几代人努力的“亚欧大陆桥”成为当代“陆上丝绸之路”,对亚欧大陆沿线各国加强经贸与人文合作具有历史性标志意义。以郑州—卢森堡“双枢纽”货运航线开通为依托横贯亚欧美的“空中丝绸之路”,创造出内陆地区发展“蓝天经济”的新模式,为河南高质量开放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网上丝绸之路”起始于2012年全国第一批启动的跨境电商郑州试点,通过系统创新,监管制度以贸易便利化为导向,为全球跨境电商提供了郑州模式;业务流程上跑出了日均处理能力1000万包、通关速度每秒500单的郑州速度;商业模式上探索跨境电商O2O零售商业模式,允许保税商品担保出区,通过“秒通关”加“前店后仓”,消费者足不出户便可购买全球商品。2019年郑州跨境电商交易额超过107.7亿美元,同比增长超24.6%,为河南开放发展作出了特殊贡献。作为内陆地区的河南,开通“铁海联运”,打通了“海上丝绸之路”。2019年,完成海铁联运1.1万标箱,为河南大宗商品开放发展开辟了通道。

3. 省会郑州龙头引领的发展优势

在河南开放发展过程中,省会郑州始终处在龙头引领的战略地位。2019年,郑州进出口总额4129.9亿元,占河南的72.3%,居全国省会城市第5位,连续八年保持中部第1,对河南进出口持续增长贡献重大(表2、表3)。

2020年上半年,郑州发挥国际航空港货运优先的特殊优势,积极扩大抗疫物资等出口,扩大智能手机及零部件进出口,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1583.5亿元,同比增长13.8%,高于全省6.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011.6亿元,增长7.6%;进口571.9亿元,增长26.5%,进出口和出口分别占河南进出口和出口总额的69.4%和69.0%,继续位居中部省会城市第1(表4)。

(二)问题

1. 全省开放发展不均衡

从进出口总值分析,省会郑州一直占全省份额的70%左右,大部分市进出口总值在全省占比非常有限,洛阳、焦作、三门峡、周口、济源等占比仅为3.0%左右,平顶山、鹤壁等占比则不足1.0%。2020年上半年,受进出口产品结构影响,河南18市中,9市进出口总额保持正增长,另外9市均出现负增长,漯河、开封分别负增长40.1%和34.2%,使开放发展的不均衡性更加突出(表5)。

2. 开放发展的主要产品结构相对单一

在省进出口产品中,智能手机一枝独秀,在进出口总值中占比高达60%左右。近几年,虽然宇通客车、中铁盾构、煤矿机械、大型矿山设备、新型农业拖拉机等增长比较快,进一步强化了加工制造业进出口的优势,以郑州为代表的跨境电子商务也出现持续较快发展的局面,促进了河南农产品出口额的快速增长。但是,加工制造业产品和农产品总体出口规模尚比较小,还没有形成对全球市场较大的影响力。此外,河南虽然仍处在进出口增长较快的省份之列,但无论是进出口总额,还是进出口增速,都被安徽超越,中部的江西、湖南进出口增速也大幅度高于河南(表6),需要进一步在改善进出口产品结构方面发力。

3. 多式联运体系亟待加强

郑州以“居天下之中”著称,枢纽经济是其特殊优势。近些年,虽然创造性地开通了空中、地上、网上和海上四条“丝绸之路”,也在大胆试验多式联运,打通了部分节点,显著提高了运输效率。但是,连天接地的多式联运体系仍然比较薄弱,与数字化、智能化的科技创新趋势没有很好地衔接,直接影响了国内外双循环的效率。

4. 招商引智持续性不足

河南现有的开放发展格局中,很多骨干企业都是在2010—2015年期间引进与培育的。近几年,虽然河南仍然把招商引智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也在想方设法加大工作力度,但是实际上引进的重大项目与重要科技人才并不多,除郑州、洛阳等部分市对人才引进政策力度较大以外,不少地方仍然缺乏操作性强的人才落地政策,发展后劲不足。

三、新时代推动河南建设内陆

开放高地的路径选择

面对后疫情时代的新形势,针对中美战略博弈的长期性、复杂性与不确定性,以及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河南进一步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既要以恒心守正,巩固提升现有开放发展优势,更要大胆创新,不断探索新举措。

(一)在开放发展思路上谋新篇

一是在扩大开放领域上拓新路。充分发挥河南地处“天地之中”的区位优势,紧紧扭住“枢纽经济”不放松,以共建“一带一路”为统领,盯紧继续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目标不动摇,扩大开放合作新领域,特别是在第三产业领域加快开放发展步伐,为一二产的扩大开放铺路搭桥。二是在增加进出口总额上出硬招。以更加开放的视野谋创新,以实实在在的开放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百姓,推动外贸形态优化升级,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确保开放型经济主要指标始终处于中西部前列。三是在包容开放上展智慧。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以更加有利于让利合作为主体思路,围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形成区域功能齐全、发展要素集聚、区域之间互联互通、营商环境优良的开放发展新格局,以更高水平开放发展先进制造业,以更大力度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二)在畅通国内外双循环上布新局

一是在畅通国内外双循环中寻求新突破。尤其是在开辟国际市场新领域方面深耕细作,全面融入电子商务理念,扩大涉及国计民生的生产生活产品的出口规模。二是以新方法促进外商投资便利化。充分考虑后疫情时代的新形势、新趋势、新需求,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引导外商加大在河南的投资规模。按照“项目为王”的思路,对于重大项目、重要事项,一事一议,有针对性地认真研究鼓励、激励其落地的政策措施。全面落实各个方面的惠台政策,发挥“老家河南”的文化传统品牌优势,持续促进豫台经济文化等多领域深度交流与广泛合作。三是加快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步伐。充分利用数字化、智能化、云办公的现代信息技术条件,高标准建设与完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制度,大幅度提高现代商务效率。推动共享数据信息、共享公共资源、协同监管服务等。四是积极提高涉外服务工作水平。在国家中心城市郑州、副中心城市洛阳等筹划开办国际学校、配置国际化医疗资源、建设休闲服务设施等,系统提供与国际接轨的教育、医疗、生活、娱乐等保障性服务。加快河南卢森堡中心建设投用步伐,让更多普通百姓共享到欧洲签证及办理相关外事手续的便利。为外国优秀高端人才在办理永久居留、签证等方面随时随地提供高质量服务,开创国际优秀人才引进先河。

(三)在创造开放通道新优势上聚力量

一是以新思路推动“四路协同”,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深化郑州—卢森堡“双枢纽”战略合作关系,坚持郑州机场货运优先的特殊定位,在大型、特型、特殊商品国际货运市场不断开辟新天地。结合后疫情时代全球化的新特点,优化通航点布局,持续加密国际货运航班航线,推动新开直飞欧洲、大洋洲、美洲等相关城市的洲际客运航线,让“空中丝绸之路”飞得更远、覆盖面更大、服务更加便捷。积极实施“中欧班列(郑州)+”建设工程,适度加密往返班次,筹划拓展到东盟、北欧、南欧等地的新线路,分步设立一批海外分拨集疏中心和货物物流分拨调度基地,扩大“陆上丝绸之路”的国际影响力。开通更多河南至沿海主要港口的海铁联运班列,进一步推动淮河、沙颍河等内河水运与沿海港口无缝衔接,全面对接“海上丝绸之路”。持续推动跨境电商创新发展,开辟新商业模式,打造跨境电商更加完整的产业链,营造更加宽松的跨境电商发展生态,加快建设E贸易核心功能集聚区。支持行业领军企业主动与国际贸易组织开展对话交流,积极参与世界跨境电商贸易标准规则讨论与制定。创新性办好全球跨境电商大会,持续推进“1210模式”推广应用。二是以云办公为依托,建立健全多式联运体系。充分利用5G技术普及和疫情期间云办公快速普及的机遇,加快多式联运集疏中心建设步伐,开展多式联运创新监管试点,科学探索监管新举措。在现有“四路并举”基础上,积极完善铁海、公铁、陆空、空铁联运等“一单到底”服务规则、服务标准建设,促进与运输箱体、大数据信息、体制机制创新等共享标准的衔接。在大数据中心建设全省统一的多式联运大数据服务平台,积极探索不断为客户降低运输成本的具体方法与路径。三是以智能化思维推进大通关体制改革。推动通关与物流智能“并联”,大幅度简化实际通关流程,进一步压缩办理时限。创造条件推动河南海关与“一带一路”沿线相关国家海关的深度合作,让客户感受到共建“一带一路”时代红利。四是加快各类开放口岸建设。充分利用郑州国家一类口岸的政策优势,完善功能性口岸体系,加快扩大进口水果、粮食、肉类、药品、汽车、国际邮件等口岸業务规模。抓紧制定中国(河南)国际邮政枢纽口岸“十四五”发展规划,加快建设邮政枢纽口岸综合业务基地。加快洛阳综合保税区建设步伐,促进洛阳市开放发展;推进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扩建规模,建设更具国际影响力的综保基地;促进郑州经开综合保税区高质量运行,提高经开区开放发展水平。支持现有保税物流中心拓展业务、做大做强,支持更多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保税物流中心。

猜你喜欢
河南
社区教育的“河南经验”
大相中原
半途而废
Jokes Today
不要问我为什么
河南广电设立河南广播电视台
河南省级特色农产品品牌一览表
74年前的河南大饥荒
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河南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