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家资历框架建设:内涵、价值、难点及路径

2020-11-06 05:38沈宇陶红
职业技术教育 2020年25期
关键词:终身学习

沈宇?陶红

摘 要 建设国家资历框架既是国际通行做法,也是我国建设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构建国家资历框架在激活我国人才红利、促进公民终身学习体系构建、实现教育标准与国际接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现阶段,我国国家资历框架建设面临着诸多困难:管理机制不健全导致资历水平认定困难,制度保障不完善导致学习成果转换困难,教育发展不平衡导致建立统一的国家资历框架困难等。应从加强组织建设、                                                          健全管理及保障机制、促进学习成果转化、提高教育统筹层次、推动教育均衡协调发展等方面加以完善。

关键词 国家资历框架;学习成果转换;终身学习;国民教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0)25-0006-06

国家资历框架是公民教育学习成果的共同参照系,是建设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必要工具。在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下,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资历互认已成为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社会、经济、文化深度交往的重要基础。在国内,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全国统一市场形成,构建学习型社会,促进人才在全国范围内合理流动都需要建立健全国家资历框架。201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明确提出要“制定国家资历框架,推进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职业技能等级学分转换互认”。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再次强调“推进资历框架建设,探索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国家资历框架建设已经成为新时期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抓手。

一、国家资历框架的内涵释解

顾名思义,资历框架是一系列关于资历的分级标准和结构体系所构成的总体框架。资历指的是资格和经历,泛指从事某种工作或活动所具备的条件、资格、能力等。人力资源市场领域的资历除了反映资格和经历以外,还包含有学习成果认定的含义。欧洲高等教育区(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 Area, EHEA)把资历定义为:“一种学位、文凭或者其他相关权威部门颁发的某种证明文件,用以证明持有者拥有某些特定的学习结果,通常在成功完成某个高等教育的教育计划后得到。”国家资历通常特指学习者在国家授权的教育或者培训机构中经历一个完整的学习周期后,经正规程序考核评估证明已达到某种知识、技能和能力标准而被授予的学习成果认定证书,是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资历证明[1]。

我国国家资历主要包括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类别。国家资历框架就是建立在国家资历体系的基础上,反映一国政府教育意志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以法定形式确立的由能力分级标准、层级阶梯和类别结构等要素所构成的宏观资历系统[2]。在纵向上,國家资历框架包含不同层级的资历以及由这些资历所形成的等级结构;在横向上,国家资历框架包含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以及不同类型的资历。我国国家资历框架的本质是统筹融合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正规学习与非正规学习、成人教育与职业培训等多元教育与培训类型,实现各级各类教育与培训横向贯通、纵向衔接,各种资历可互比、可携带、可衔接的公民终身教育与学习体系。

理解我国国家资历框架的内涵,应着重把握三个要点:一是以学习成果为本。国家资历认定考核的主要是学习者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水平。在我国以往的国家资历认定考核工作中,一直存在着过于注重知识考核而轻视技能考核的弊端[3]。新时期,推进国家资历框架建设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让资历认定回归以学习成果为本位,要求综合、全面考核学习者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技能实操水平,提升人才评价的公正性、客观性、全面性。二是促进学习成果累积与转换。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系中,不同教育与培训类型产生的教育成果、不同学习类型产生的学习成果之间可积累、可转换的程度很低,学习者想要改变学习通道、职业成长通道的难度极高。建立健全国家资历框架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推动公民学习成果的积累和转换,让不同类型的学习成果能够互比互认,破除不同教育和学习通道之间的壁垒,疏通人才成长和流通的“梗阻”[4]。三是对先前学习经历的认可。人才成长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学习也应当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我国以往的国民教育体系存在着不同教育和培训类型封闭化、内卷化的问题,不同类型的学习成果不能实现互认、携带和转换,就等于不认可学习者先前的学习经历,不承认学习的连续性,违背了人才培养和成长的规律。建立健全国家资历框架,就是要在法律、制度层面认可学习者不同阶段的学习经历,促进人才的合理健康成长。

二、构建国家资历框架的当代价值

(一)有效激活和释放人才红利

21世纪是科技和知识主导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时代,国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集中于科技竞争和经济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2016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就人才培养、评价、流动、引进、使用、分配、激励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作出全局性的改革部署。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

现阶段,我国人才队伍发展建设主要面临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人才结构失衡两大挑战。数据显示,自2011年以来,中国60岁以上人口不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人口增长率上都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老年人口占中国总人口的比重也在逐年加大。据国家统计局2019年1月发布的数据,截至2018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49亿,已占到总人口数的17.9%。人口老龄化意味着创造价值的劳动人口减少,社会抚养比提高,人口红利消失。我国急需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由依靠“人口红利”向依靠“人才红利”转变。人才结构失衡是另一个制约我国人力资源建设的大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我国拥有一定职业资格等级的劳动者为1.65亿人,仅占全国就业人口总数的21.3%,而在该劳动者群体中,高技能人才只有4791万人,仅占全国就业人口总数的6.2%,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高技能人才短缺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现实问题。国家资历框架以法定形式确立了不同类别、不同层级资历的考核认定标准,不仅有利于人才评价的标准化、统一化,还可以准确反映人力资源市场对各级各类人才的规格需求,从而对全社会的教育和培训系统产生导向作用,促进人才供给端与市场需求端的有效对接。不仅如此,在国家资历框架下,学习者个人的学习成果可以实现累积、携带和转换,这就为全社会破除学习壁垒和职业发展壁垒创造了条件,将有利于人才更好地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和职业发展环境。由此可见,构建国家资历框架都将有利于我国在更大程度上激活和释放人才红利。

(二)架设公民终身学习体系桥梁

终身学习是从终身教育中引申出来的一个概念。在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召开的成人教育促进国际会议上,时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保罗·朗格朗正式提出“终身教育”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人的一生的教育与个人及社会生活全体的教育的总和”。终身教育概念契合了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对人的能力素质持续提升的要求,一经提出便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并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许多国家在制定教育政策方针以及构建教育框架体系时,都以促进公民的终身教育为理念依据。所谓终身学习,是指在社会终身教育体系内,公民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满足个体发展需要而进行的持续一生的学习过程。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体系中,由于不同教育类型、不同资历类型之间缺乏互相转换的通道,且同类资历体系下不同教育和学习方式所获得的成果地位也不平等,导致公民跨行业、跨领域、跨场景学习变得非常困难,即使公民有强烈的终身学习意识和需求,也往往因为教育资源的割裂、人才评价的不合理而寻路无门。构建国家资历框架,实际上正是终身教育理念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一种外在表达。国家资历框架将所有的教育资源、公民学习成果整合进一个宏大的教育系统中,在该系统内部,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拥有完全平等的地位,不论通过何种渠道、何种形式取得的学习成果,都将被置于统一、规范的考核评价规则和标准之下[5]。在此情境下,学习者可以根据职业环境变化和个人发展需要自主选择学习渠道、场所和方式,还可以自由选择学习内容、自主决定学习时间、自由选择资历考核评价的种类和级别,公民所能享受到的教育资源更加丰富,学习条件和环境更为宽松,这都将有利于公民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

(三)实现教育标准与国际接轨

资历框架是一种国际社会普遍采用的教育体系建设工具。西方国家的教育发展历程表明,构建全国性资历框架有利于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有助于提升教育体系的灵活程度,能够为学习者创造更好的社会氛围。当今世界范围内已经建成以及正在建设资历框架的国家和地区超过150个[6],欧美发达国家中除了美国以外,其他国家都拥有完善的国家资历框架体系,南非、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也都建立了国家资历框架,欧盟、东盟十国等区域性国家联合体建立了跨国性质的区域资历框架体系。在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领域交流合作日益密切的背景下,资历框架建设不仅成为全球通行的教育发展方式,还成为国际社会促进科研合作和人才流动的重要制度基础。2016年,为促进全世界高等教育资历认可的规范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并起草了《承认高等教育资历全球公约》,并于2017年2月初步完成对公约全部条款的讨论和磋商。可以预见,未来其他教育和培训领域的区域性甚至全球性資历互认公约有望达成。

我国已经深度融入到世界经济格局之中,面向世界的“一带一路”建设工程正在全面推进,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各项措施不断出台,我国不仅需要大量引进国外高端人才,也要鼓励我国人才走出国门,参与国际事务与竞争,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大战略。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资历框架建设,既是实现我国教育标准与国际接轨,提升人才培养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支撑点,也是维护中国教育国际地位和国际教育话语权,深入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制度基础。

三、当前我国国家资历框架建设的难点

(一)管理机制不健全,资历水平认定困难

国家资历框架是20世纪80年代在欧美等地区的发达国家率先实施的一种国民教育质量提升战略。我国国家资历框架建设起步较晚,国家级政策文件首次提及“国家资历框架”这一概念是在2016年颁布的《“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之中,该文件提出要“制定国家资历框架,推进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职业技能等级学分转换互认”。尽管我国对国家资历框架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相关研究和试点工作也渐次开展,但是总体上来讲,国家资历框架建设还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管理机制尚未理顺,各级各类资历的互比和转换都存在一定困难。

第一,在管理体制上,政出多门,职能重叠。在我国现行的国民教育体系下,证书是主要的资历类型,其主要由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构成。学历证书的主管机构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职业资格证书的主管机构是各级人社部门。在过去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两线并行的国民教育体制下,教育行政部门与人社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基本不存在职能重叠和交叉情况。然而,国家资历框架建设工作开启以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都被纳入统一的教育管理体系中,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互认、转换被提上议事日程,教育部门与人社部门之间管理职能交叉重叠的问题便暴露出来,加上两类部门之间没有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换渠道和共享机制,导致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在互认标准、转换流程等方面出现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情况,不利于国家资历框架建设的推进。

第二,在管理组织上,缺乏强有力的权威管理协调机构。我国是一个地域广大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衡的国家,不同区域、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程度不均衡、发展状况千差万别。建设全国性的国家资历框架,需要通盘考虑全国范围内的民情社情、学情以及教情,并在统筹推进的同时制定差别化的实施措施。这就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专门机构来协调多方力量,共同研究制订国家资历框架建设的基本思路、总体方案、实施蓝图、技术路线等顶层设计,调动各类社会主体协同推进国家资历框架建设。但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组建这样的管理协调机构,导致相关工作推进缓慢。

(二)制度保障不完善,学习成果转换困难

国家资历框架作为一种覆盖全教育领域的综合性资格以及标准体系,其功能的实现有赖于各教育领域制度、标准的完善和对接[7]。然而,从目前各教育领域建设发展的情况来看,还远远难以满足全面推行国家资历框架的要求。

首先,我国尚未建立统一的学习成果认定标准。学习成果可比、可转换的前提是不同教育类型之间拥有统一、权威的学习成果认定标准。但现阶段在我国各教育类型中,只有学历教育与职业学校教育实行了普遍的学分制,而社会性职业技能培训、函授、成人脱产学习、网络教育等众多教育类型并未建立起完善的学分制,都是教育机构自行建立的考核评估体系,这些非正规教育的教育质量良莠不齐,学习成果证明的社会认可度低,缺乏与正规教育进行学分沟通和衔接的基础,国家资历框架要覆盖众多形式的非正规教育和非正规学习类型,任重而道远。

其次,我国尚未建立统一的质量保障标准。近年来,我国民办教育发展迅速,各类民办教育机构、培训机构遍地开花。民办教育准入门槛不高,又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认证体系,导致民办教育和培训市场鱼龙混杂,甚至有不少虚假培训机构混迹其中,假冒正规教育机构或者培训机构发放资历证书,不仅损害了学习者的合法权益,也扰乱了国家资历认证的正常秩序。建设国家资历框架,建立统一的质量保障标准,维护各类资历的质量和社会声誉迫在眉睫。

最后,国内缺乏覆盖多元学习方式的学习成果认定细则。非正规学习和非正规教育是公民实现终身学习的主要方式,相较于体制内的正规教育而言,企业培训、社会培训、社区教育、自主学习等非正规学习和教育形式的针对性更强,受众更为广泛,学习方式更便捷灵活,对学习者能力提升也更为有效,是我国应该大力发展的教育类型。但从目前来看,非正规学习和非正规教育尚未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缺乏学习成果认定的标准和细则,导致该类学习成果无法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学习成果难以实现可比和转换。

(三)教育发展不平衡,建立统一的国家资历框架困难

建立全国统一的国家资历框架,各教育类型均衡发展是必要条件。倘若不同教育类型、不同区域教育的发展程度相差过大,那么就无法保证全体公民学习成果的质量始终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就会导致同一级别资历证书的含金量被稀释,进而威胁到国家资历框架的权威性。但就现阶段全国的教育发展状况来看,教育发展不平衡是一个普遍现象,不仅不同教育类型之间的发展程度不平衡,区域之间的教育发展也不平衡,这已经成为国家资历框架建设的一大障碍。

在不同教育类型之间,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并存。在很长一段时期里,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侧重点明显偏向普通教育与正规教育。无论是在国家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上,还是社会的重视和认可程度上,普通教育都要优于职业教育,正规教育也都要优于非正规教育,这导致全社会的教育资源都向普通教育和正规教育倾斜。教育资源缺乏使得职业教育的质量不如普通教育,非正规教育的质量又不如正规教育,由此造成不同类型教育受众的学习成果质量参差不齐。在这样的状况下,要求不同教育类型产出的学习成果可互比和转换,对于取得优质学习成果的公民是非常不公平的,也是不科学的。

在不同区域之间,城乡教育、东西部地区教育发展不均衡并存。众所周知,我国社会经济具有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特征,城镇的社会经济发展程度明显高于农村,由此造成城镇的科教文卫事业比农村发展得更好。由于地理区位的差异,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程度总体上高于中西部地区,在教育发展程度上也是如此。同样是接受普通教育、职业教育以及各类非正规教育,东部沿海地区居民所能享受到的优质教育资源明显多于中西部地区居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之间也同样如此。这种状况造成的结果是,不同地区生活和工作的居民接受同类型、同水平的教育时,最终产出的学习成果质量也会有明显差异。在我国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客观存在且短时间内难以显著改观的情况下,如何设计出既能满足全国各级各类资历统一化、标准化建设要求,又能获得全社会广泛认可的国家资历框架制度,将成为现在以及未来一段时期内推进国家资历框架建设的一大挑战。

四、新时期加快构建国家资历框架的路径

(一)加强组织建设,健全管理及保障机制

国家资历框架是一个综合性、全局性的教育质量提升工程,要在社情民情复杂多样的社会经济体系中建立统一、权威的国家资历框架,应加强顶层设计,健全管理及保障机制,打牢国家资历框架建设落实的宏观基础。

第一,组建统筹管理国家资历框架建设各项工作的专门机构。当前我国国家资历框架建设正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总体上看,国内不同教育类型之间的联系较为薄弱,发展程度也不均衡,缺乏全面推行国家资历框架的条件。对此,国务院应牵头组建国家资历框架委员会,解决教育行政部门与人社部门管理职能重叠的问题。国家资历框架委员会应由教育部、人社部、高职院校专家学者、行业企业代表等共同组成,以充分体现国家资历框架利益相关主体的意愿和诉求,为国家资历框架建设的科学性、可行性奠定基础。在职能设计上,国家资历框架委员会应全面负责全国资历框架的顶层设计、制度建设、协调指导等宏观管理事务。国家资历框架委员会隶属于国务院,但权限应略高于教育部和人社部,便于国家资历框架委员会在国务院领导下统筹规划并管理监督教育部和人社部的资历框架建设工作,并取得两部门的配合。国家资历框架委员会并不是一个常设机构,而应是一个临时性机构,在全国资历框架建设各项工作走上正轨以后,则可以择机撤销。

第二,创新教育管理体制机制。基于国家资历框架委员会的建立将在一定程度上重构中央职业教育管理部门的职责划分格局,因此应及时创新教育管理体制机制,以适应新时期国家资历框架建设的现实需求。一方面,应重新梳理全国教育管理的各项职责,按照有利于国家资历框架建设推进的原则重新划分教育行政部门与人社部门的管辖范围、权责及分工,同时应加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与人社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共享机制建设,提高教育管理效能;另一方面,各级政府应积极探索“校政行企”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协同推进的国家资历框架建设运行机制,加强各利益相关主体的沟通与协作,确保学习者取得的各种学习成果经认证以后能够真正实现可比和转换。

(二)加强制度建设,促进学习成果转化

国家资历框架覆盖领域极大,牵涉面极广,建设国家资历框架不仅需要完善现有的教育制度体系,还需要建立健全相关配套制度。面对当前我国资历认证和转换制度保障不完善、學习成果转换困难的现状,需要着力加强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促进公民学习成果的认定和转换。

第一,要加快推进覆盖全教育领域的国家“学分银行”建设。“学分银行”是欧美国家普遍采用的公民学习成果认定制度。《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从2019年开始,要探索建立职业教育个人学习账号,实现学习成果可追溯、可查询、可转换”。“学分银行”建设既要借鉴国际成功经验,也要立足我国国情。首先,要加强理论研究和顶层设计工作,厘清制度架构、运行工具与方法,推动“学分银行”尽快落地;其次,要加快推进相关基础制度建设,如联盟组建、信息平台开发和认证服务体系建设;最后,要逐步启动“学分银行”试点工作,探索建立个人账号,制定相关标准,积极开展各类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和转换。

第二,要加强覆盖全教育领域的质量标准建设。国家资历框架建设开展较早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都将资历标准建设作为国家资历框架建设的第一步,澳大利亚分别建立了针对高等教育的《提供者注册标准》《课程认证标准和资历标准》。新西兰也通过建立统一标准的形式,实现了对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全方位监管[8]。我国也要重视质量标准建设。教育部、人社部应乘国家资历框架建设即将全面启动的时机,根据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经济的生产经营模式和岗位职业内涵的变化,对我国各行各业的现行职业资格标准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梳理和修订,淘汰过时标准,细化已有标准,增设新兴职业标准。

第三,建立健全资历衔接转换管理办法。实现不同资历之间的无缝衔接和无障碍转换是国家资历框架建设的重要目标[9]。2019年,国家开启了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为不同资历之间的衔接和转换开创了良好局面。各级政府应当在现有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大胆创新,探索建立既符合市场需求,又能满足公民个人发展需要的资历衔接转换管理办法,结合国家“学分银行”制度,让各种类型、各种渠道的公民教育和学习成果都能得到统一、标准的考核评估和权威认定。

(三)提高教育统筹层次,推动教育均衡协调发展

教育均衡协调发展是国家资历框架建设的重要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不仅制约公民学习成果的良性转换,还会导致国家资历框架因失去支撑而难以落地。在我國区域教育发展、不同类型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实条件下,国家应当提高教育统筹层次,调整教育资源投入结构,推动全国教育均衡协调发展。

第一,要调整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侧重点,引导社会教育资源向弱势教育类型和教育欠发达地区倾斜。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刻意倾斜是过去我国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重要原因,在国家资历框架建设启动实施的当下,从国家到地方各级政府应当及时调整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侧重点。一是各级财政应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教育以及“老少边穷”地区教育的投入力度,充实广大教育欠发达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办学的物质基础,缩小区域教育差距。二是要引导社会教育资源更多向弱势教育类型流动,如网络教育、函授教育、职业培训、继续教育等,提高各种非正规教育的教学质量,为国家资历框架在全国的推行创造更好的社会条件。

第二,要提高教育统筹层次,推动教育发达地区对教育欠发达地区教育帮扶的长期化、制度化。促进区域教育协调发展是国家一贯坚持的教育政策导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下,我国东部沿海省市的很多优质院校都与中西部地区院校结成帮扶对子,展开了一对一的精准帮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总体来看,不同省市之间的教育帮扶仍停留在学校层面,没有被纳入区域发展规划,更没有上升为区域发展战略。在国家资历框架建设启动实施的背景下,有必要提高全国教育事业建设发展的统筹层次,建立教育发达地区对教育欠发达地区实施教育帮扶的长效机制,促进校际联合办学、师资流动和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实现区域教育的协调发展、一体化发展。

第三,加大对非正规教育、非正规学习的宣传和支持力度。对大多数劳动者而言,脱产学习的机会是很少的,在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前提下接受非正规教育、进行非正规学习才是公民实现终身学习的主要方式。要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社情的国家资历框架,就需要从广大劳动者的实际情况出发,大力发展非正规教育和非正规学习。国家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全社会都认识到非正规教育、非正规学习同样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和学习成果同样会得到权威性认可。同时,国家还要加大支持力度,鼓励各地建设更多公益性、便民性教育和学习基础设施,方便公民自主学习;鼓励各类社会主体举办非正规教育和培训机构,丰富全社会的非正规教育资源。

参 考 文 献

[1]谢晶.国际视野下国家资历框架对我国职业资格制度改革的启示借鉴[J].中国行政管理,2018(8):150-155.

[2]余小娟.我国国家资历框架构建的比较研究与应然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9(4):20-27.

[3]文雯.中国特色国家资历框架构建:一种制度构想[J].中国高等教育,2019(8):42-44.

[4]李静,鄢小平,季欣.以资历框架为引领的学分银行制度建设探索[J].终身教育研究,2018(1):48-56.

[5]季欣.认证单元:资历框架建设的基础工程[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8(2):1-9+72.

[6]金炳雄.欧洲资历框架对我国国家资历框架构建的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2):76-82.

[7]谢青松.职业教育与培训资历框架的国际比较:学习成果的互认与衔接[J].教育与职业,2019(10):5-12.

[8]匡瑛,井文.健全国家职业教育制度框架是实现职教现代化的需要——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19(7):27-34.

[9]张伟,吴南中.成效为本的资历框架质量保证机制构建研究[J].成人教育,2019(10):1-8.

The Connotation, Contemporary Value, Difficulties and Paths of  National Qualification Framework Construction

in China

Shen Yu, Tao Hong

Abstract  Building a national qualification framework is not only a common international practice, but also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China to build a modern education system. Establishing a national qualification framework has irreplaceable role and value in activating Chinas talent bonus,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ivic lifelong learning systems, and achieving educational standards in line with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At the current stage, Chinas national qualification framework is still facing many difficulties: inadequate management mechanisms lead to difficulties in determining qualifications, inadequate institutional guarantees lead to difficulties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learning outcomes, and imbalanced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leads to difficulties in establishing a unified national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 In order to construct the national qualification framework, it should improve the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 improve the management and guarantee mechanism,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learning results, improve the overall level of education, and promote balanced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Key words  national qualification framework; learning outcome transformation; lifelong learning; n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Author   Shen Yu, research associate of Guangdong Lingn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663) ; Tao Hong, professor of Guangdong Normal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猜你喜欢
终身学习
双证制嵌入学分银行社会服务体系策略研究*
如何培养会计人员的终身学习能力
好习惯成就幸福人生
在教育教学中丰富自己
浅析慕课时代的《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探索
中学体育教学要重视“方法传授”
基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单片机教学改革探讨
学习型社会视野中的媒介素养教育之思考
基于终身学习理念高职财经教育品牌建设的探微
我国国家开放大学建设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