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对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影响研究

2020-11-06 06:01赵宏江
青年时代 2020年24期
关键词:管理模式人力资源信息技术

赵宏江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信息技术的发展也越来越快,并被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领域与各个行业中。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事业单位只有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才能够符合时代、社会以及经济市场变化的要求。因此,如何在事业单位中利用信息技术做好人力资源管理成为其发展的核心内容。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信息技术对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影响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影响

一、前言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形式的快速变化,现代事业单位只有不断完善自身,发挥自身的优势才能够为单位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以此促进单位的可持续发展。现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事业单位必须要彻底响应国家的号召,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合理引用信息技术,才能够吸引与留住更多的人才,全面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提升运行效率,促进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二、信息技术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概述

(一)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指的就是由现代互联网技术所衍生出来的新型技术产物,现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人们的生活、工作、研究以及学习等多个方面。而针对事业单位来说,合理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能够帮助事业单位更好地了解广大群众的需求,分析广大群众的心理,从而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同时,开发信息技术也有助于帮助事业单位拓展工作范围。为了有效开展各项工作,事业单位必须要由过硬的人力资源作为支持,将信息技术应用至人力资源工作中,有助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更加高效地开展,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与综合素质,并规范员工的行为举止,提高员工的思想认知,使员工可以为事业单位内相关工作的开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并培养人才,从而为事业单位的未来发展提供充足的后备力量。

(二)人力资源管理

事业单位内的人力资源管理指的就是事业单位为了能够实现最终的发展目标与效益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制度性、规范性以及原则性的管理方法与管理手段的总称。在事业单位中开展人力资源管理的总目标就是对事业单位内的各种资源进行合理配置、规范员工的个人行为、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确保每一名员工都能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能力,履行岗位职责,从而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提高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促进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

单位中所开展的人力资源管理涉及多个方面,如人力资源的配置与招聘、人力资源规划、绩效管理、员工的发展与进修、薪酬福利、绩效管理以及劳动关系等。人力资源管理的效果会直接影响到单位的日常管理。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质来说,具体指的就是对事业单位内的人员所开展的管理。强化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使事业单位的作用与社会职能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

三、信息技术为人力资源管理带来的影响

(一)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效率

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需要采用人工工作的方式开展,不仅需要人工进行审核,而且也涉及大量的核算工作,这样一来无疑增加了人工劳动量。同时因为人工工作会受到很多客观因素、人為因素的影响而影响人资源管理的效果,工作效率不高。而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采用人工智能代替人工操作,按照计算模型对繁琐、复杂的数据进行统一操作,不仅可以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与工作时间,也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二)提高人力资源工作的便利性

无论哪一个类型的事业单位,其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人们提供服务。在为人们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如果采用传统的工作方式,无疑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而在事业单位中利用信息技术,则可以有效扭转这一局面。工作人员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可以使工作效率得到稳步提升,并且因为信息技术的方便性,也可以为人力资源工作的开展提供方便。

比如,在进行职工面试时,人力资源部门可以直接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网络视频面试,从而避免应聘者与面试官的大量损耗时间与精力,并为应聘者提供更加方便的面试途径,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可以有效降低工作成本。

再如,人力资源部门可以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工资系统中,对员工的日常出勤情况、工作情况等进行考核,提高工作的便利性。

四、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应用信息技术的有效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数据库

事业单位应利用信息技术将事业单位内的各种资源进行充分的调动与结合,从而建立完善的信息数据库,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时,可以直接在大数据库中提取相关的数据。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时,事业单位可以利用计量模型,对单位发展过程中所需要使用到的人力资源数量、成本以及质量进行分析,而后对人力市场的情况进行预测,从而为单位的下一步发展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支持,帮助单位规划下一步发展方向。

与此同时,利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数据分析,而且单位内数据库的建立也离不开人力资源的支持。在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中将以往的人力资源信息录入其中,如地域性人员比例、地域性招聘的淡季与旺季等,可以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资料库。在事业单位的不同发展阶段,使用信息技术将所需要的信息提取出来[2],以此满足事业单位在不同发展阶段对人力资源的需求,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促进事业单位发展。

(二)利用信息技术分析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内容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对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进行评价与分析,按照每一个岗位的不同职责与责任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在进行人才招聘时,应根据岗位要求合理选拔人才,对人才进行培训时,应根据岗位职能为人才制定不同的培训课程与培训方式,同时,在对人才进行绩效考核时,需要从员工的工作情况入手进行分析,准确提炼出绩效考核指标。在这种情况下,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利用信息技术对员工的工作岗位进行评价,按照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岗位职责与岗位说明书,使员工能够利用岗位说明书定位自己的工作职能,将岗位说明书具有的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此外,应在信息技术的规范下,确保岗位说明书的制定更加程序化与规范化,从而达到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标。

(三)转变事业单位管理理念

以往的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具有非常明显的强制性行为,换而言之,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管理模式的控制性比较强,对员工的行为、举止进行严格的约束,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导致员工如同牵线木偶一般被管束,只能为了迎合上级管理者的要求完成工作,使员工的工作能力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且也无法实现最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目标。因此,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应转变管理理念,使信息技术深入到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中,为所有部门的沟通与交流之间构建一道桥梁,从而为人力资源工作的开展提供便利,充分发挥出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与效果[3],积极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实现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改革与优化的目标。

在事业单位新型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中,应重点鼓励员工发挥自己工作的主动性,根据其工作情况给予精神奖励或物质奖励,并组织员工形成合作小组,确保每一名工作人员都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使各项工作项目都可以高效完成。同时,应将新管理理念作为引导,使员工能够明确在事业单位中所扮演的角色与担负的责任,将自己的利益与事业单位的利益放在同一高度,明确事业单位的发展目标。这样一来就可以使员工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面对工作。除此之外,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利用信息技术,也可以帮助员工树立互帮互助、团结合作的工作意识,将所有员工的力量凝结在一处,从而使员工与员工之间可以碰撞出火花与激情,确保事业单位项目的顺利进行,推动事业单位的发展与进步。

五、结语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必须要不断完善自身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优化自身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合理引用信息技术,形成更加高效管理方法与管理模式,帮助事业单位留住与吸引更多的人才,提高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效果,促进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珊.互联网时代国有企业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构建[J].人才资源开发,2020(1):77-79.

[2]周龙.浅析人力资源信息技术服务部门的困境与创新[J].现代经济信息,2019(24):126.

[3]王海峰,张平,王元磊,等.信息系统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探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9,31(23):54-56.

猜你喜欢
管理模式人力资源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编目与管理作用
工程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学生考研管理模式探索
试论人力资源会计
寻找人力资源开发新路
人力资源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