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下民生新闻节目的发展路径思考

2020-11-06 04:22田凌凌宫斌
新闻传播 2020年14期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

田凌凌 宫斌

[摘要]民生新闻节目所传递的是民生话题,历来在媒体节目中占据着相当比重。伴随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是否还能够适应新环境下的需求,需要民生新闻节目着重加以思考。如今,新媒体技术的融入,已然改变了大众接受新闻的习惯和方式,对于新闻内容的筛选也更为严苛,如何迎合新媒体时代的民众,成为当前民生新闻节目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此,本文以新媒体时代为背景,对民生新闻节目的发展路径展开探讨,借助对新格局下的问题分析,提出与之相适应的优化策略,以供民生新闻节目创新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民生新闻节目;创新发展路径

众所周知,民生新闻节目由来已久,它围绕源于社会大众的新闻题材,将贴近大众生活、契合大众兴趣的新闻进行报道,从而在社会大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并快速吸引了大众目光,受到了广泛的认同与青睐。然而,伴随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时代也悄然而至,新媒体在快速建立优势的同时,也打破了民生新闻节目的生存格局,面对来自于新媒体技术的冲击,已然无法适应当前媒体传播的需求,更无法迎合大众在新环境下的新闻口味。因此,民生新闻节目必须契合新媒体时代特点,对于新闻主题的发展与创新势在必行。

一、新媒体时代下新闻节目的突出特点

新媒体时代源于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演变,它属于必然的时代性产物。从具体的表现形式上看,新媒体可以看作是传统媒体资源、新媒体思维及网络技术的有机融合,通过对传统新闻素材、视角、制作及传播等模式的调整和改变,使信息技术的优势得以发挥,进而构成了全新的媒体体系"。在当前的新媒体时代下,新闻节目突出特点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多样性。面对信息大爆炸的态势,新闻信息传播的门槛大幅降低,使多元化的信息得到传播,既拓展了大众新闻视野,也改变了原有的新闻0味;二是互动性。网络技术实现了传播主体与受众的互动,通过平台的留言、评论及实时互动,使其能够充分表达自身观点,优化了受众的新闻参与体验;三是实时性。信息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的媒体传播方式,既突破了时间的限制,也拓展了传播的渠道,实时性也成为当前新闻行业所追逐的焦点。

二、新媒体时代下民生新闻节目面临的困境

(一)新闻选题缺乏典型性

顾名思义,民生新闻所关注的焦点在于民众生活,但随着信息传播渠道的丰富,民生新闻节目的关注度下降,如果仍然还局限于日常琐碎、鸡毛蒜皮、街谈巷议的新闻层面,势必使民生节目的新颖性受到挑战。而目前民生新闻节目发展的症结也在于此,很多民生新闻的报道缺乏典型性、实时性和可挖掘性,久而久之,势必造成观众的审美疲劳。并且,从民生新闻节目的内涵上看,日常琐碎也并非民生新闻的全部,而仅是其中的冰山一角,尤其是面对新媒体环境,在民生新闻节目的挖掘和制作上,需要保持更大的格局和更宽的眼界,丰富民生新闻节目的内涵。

(二)价值挖掘呈现表面性

民生新闻节目的主旨是关注民生,并且民众生活作为主要的新闻发源地,但绝不能单纯以民生就是日常生活作界限,而是要强调由“小民生”向“大民生”的转变,让民生新闻的题材和内容,与每一名民众息息相关。但在实际的新闻实践中,仍然呈现新闻格局较小,对新闻事件的挖掘浮于表面的问题,各种民生琐碎新闻泛滥,无法真正了解民生新闻的实质,使新闻的拓展范围受到制约。并且,在大量的新闻报道中,往往是以现象报道为核心,而非是对现象的解读和引导,进而弱化了民生新闻价值,并拉低了民生新闻的层次。

(三)媒体舆论监督越位性

伴随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持续发展,接受公共监督已经成为常态机制,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支持。媒体作为一种公共监督平台,承担着更为关键和重要的舆论责任,这也是媒体平台产生的初衷和根本。在舆论监督中可以代表大众发声,提升监督的效能。然而,在媒体监督职能的发展上,少数民生新闻节目对“度”的把握不准,而忽视了媒体本应承担的舆论引导责任,甚至产生越俎代庖现象,从而引发舆论反应过度,影响正常政策执行与调整。

三、新媒体时代下民生新闻节目的发展路径

(一)选题创新,拓宽民生新闻视野

如今,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形态已不可逆转,基于传统媒体演化而来的民生新闻节目,更应当加强对时局的把控,切实以自身的变革与创新作为突破困局的依赖,借助新闻思维上的转变和拓展,从而挖掘出大众喜闻乐见的新闻素材,并在新闻选题上加以创新融合,为大众奉上新媒体下的民生新闻盛宴。一方面,民生新闻节目必须走个性化道路。针对同质化、琐碎化的问题,应尽量避免进入低级、庸俗、简单的新闻误区,而是要将新闻与服务相结合,不再那么泾渭分明,特别是要体现民生新闻中的服务性,以及服务信息中的新闻性,将民生新闻节目变成能够切实给予大众以帮助的平台,实现新闻模式的本质转变。另一方面,民生新闻节目应适应大众需求。即对新媒体环境的变化和民生新闻的走向,必须要调整发展方式,创新新闻思维,使民生新闻回归大众视野。

(二)内容拓展,确保民生新闻深度

要以新媒体形态为基础,不断创新民生新闻的内容,改变传统新闻思维下的“堆积式”现象,让民生新闻的内容既贴近于生活,又高于一般的新闻理解,使新闻内容精品化、专业化、价值化。首先,在内容的提炼上要新颖。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格局,民生新闻节目必须要提煉内容,在第一时间吸引大众眼球,从而让大众具备观看的兴趣。当然,也不能走向“标题党”的不归路,真正树立民生新闻节目的权威性。其次,在内容的理解上要深入。民生新闻节目看似对现象的报道,但更重要的是要解决“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的问题,让大众能够从民生新闻中有所理解和收获,确立新媒体下民生新闻节目的特殊地位門。最后,在内容的掌握上要独特。在信息泛滥的环境中保持独树一帜极为重要,既要融合新媒体技术取长补短,又要强化民生新闻的纵向深度和横向纬度,建立资源优势、渠道优势及质量优势,获取观众的支持与信任,打造出新媒体时代下的民生新闻节目品牌。

(三)立场鲜明,引导民生新闻舆论

对于民生新闻而言,作为新媒体环境中的重要构成,在享受新媒体环境滋养的同时,要保持鲜明政治立场,规范和深化新闻媒体舆论引导的职能,为良好新闻舆论环境的营造发挥作用。基于此,新媒体时代下的民生新闻节目,要积极健全舆论监督机制,重视正确的舆论导向,让大众在民生新闻节目中感受到积极价值观,以彰显民生新闻节目的价值核心。一方面是正视舆论监督。要坚持“不缺位、不错位、不越位”的监督原则,在监督实践的过程中采取恰当的方式,掌握好舆论监督的尺度。另一方面,要勇于面对质疑。针对外界所产生的质疑,能够采取合理、合规手段,有理有据地予以解释与引导,避免工作中的误判问题,并积极构建舆论引导体系,形成民生新闻节目应有的价值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所具备的优势,让民生新闻节目的发展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因此,各新闻媒体应当发挥新媒体的传播优势,积极思考自身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战略,客观看待新媒体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借鉴新媒体的成功之处,使传统媒体得以更好地发展。同时,民生新闻节目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更应积极创新选题、创新内容、创新方法,融合新媒体的各项优势,秉承民生新闻节目的传播宗旨,利用新媒体手段实现新闻节目的创新。

参考文献:

[1]徐洪雷.融媒体时代民生新闻节目的发展与创新的相关分析川.传播力研究,2018,2(33):45.

[2]陈剑玲.融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发展与创新[J].新闻传播,2018(18):119-120.

[3]王晓燕.融媒体时代民生新闻节目的创新与发展探讨[J].传媒论坛,2019,2(1):81.

猜你喜欢
新媒体时代
新媒体时代下电视节目主持人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探析
新媒体时代的高校音乐教学改革
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应具备的媒介素养之研究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新媒体时代交互式动画在傩戏艺术中的应用
探析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网络化转型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