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在高中课堂实际运用的研究

2020-11-06 07:52杜煜燕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28期
关键词:高中课堂建模思想数学建模

杜煜燕

【摘要】随着我国教学体系的变革发展,很多新教学理念都得到了较好的贯彻。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建模思想也有了较好应用,同时也发挥了显著成效。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必要立足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探索建模思想的融入。本文先阐述了数学建模在高中课堂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接着分析了建模思想的应用现状,最后从立足于建模主题设计教学目标、全面培养学生的建模思维与能力、立足于建模重点巩固教学成果三个方面,探讨了数学建模的实际应用对策。

【关键词】数学建模   高中课堂   数学教学   建模思想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28-045-01

数学建模思想主要是利用数学思维与相关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对于各个学生来说,如果能够充分掌握数学建模能力,那么就可以显著提高他们的综合数学学科素养。当前我国很多教师都已经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同时也开始在课堂环境中积极融入数学建模思想。但是结合当前我国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数学建模思想的融入水平还存在较为显著的不足,没有充分发挥其价值与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必要深入探索数学建模思想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有效应用。

一、数学建模在高中课堂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在当前我国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建模的全面融入与应用具有较为突出的重要意义。第一,数学建模思想能够融入学生的生活情境,使得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生动,降低学生接受数学知识的难度,激发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对于数学学科的整体兴趣水平。第二,数学建模思想也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综合学科素养。在当前高中数学教学改革过程中,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已经变得非常重要,同时也成为了教学活动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而数学建模元素的全面融入,也能够帮助学生将学习到的学科知识有效融入到实践环境中,显著提高了他们的综合学科素养,打破传统应试教育带来的束缚。第三,数学建模的应用也能够督促教师积极学习各类教学新方法,并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改变高中数学教学的整体格局。

二、数学建模在高中课堂中的应用现状

在2017年新课标体系中,数学建模就已经得到了定义,同时也要求高中数学学科能够融入建模思想。当前我国很多高中数学教师都已经充分认识到数学建模的重要性,同时也开始将其融入到高中数学课堂体系中。但是结合我国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来看,建模思想的貫彻成果依然比较一般。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很多教师还没有掌握数学建模有效应用的方法,使得课堂教学体系在贯彻这套模式的时候无从下手。从这些情况也可以看出,高中数学课堂环境中数学建模的应用效果还存在显著不足,有必要在后续时间里进行全面深入的探索。

三、数学建模在高中课堂实际运用的有效对策

(一)立足于建模主题设计教学目标

在使用数学建模体系的时候,教师应该先对学生身心特征、学习能力、学习程度等各个因素进行全面的调研分析,在此基础上选择建模的主题,保证最终选择的主题能够更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也跟后续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在一起。比如在人教版高中数学一年级《函数的应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先结合教学目标,针对学生对于函数知识掌握水平进行全面分析与分类整理,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投资、工资等问题,进行数学建模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试着自己提出一些生活中的函数相关问题,使得建模主题和教学目标的设计能够更好贴近学生兴趣。

(二)全面培养学生的建模思维与能力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针对性培养学生的建模思维。这也需要教师能够通过各类生活化问题,不断锤炼学生的逻辑思维,使得他们能够主动使用建模思想解决各类实践问题,最终使得学生可以主动思考教学内容,在预设的问题情境中进行建模思考,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效。比如在人教版高一数学《三角函数的应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入利用影子测量电线杆高度的例子。在具体教学引入中,可以先面向学生提出是否可以使用尺子测量电线杆高度。接着逐步引入测量自身身高与影子获得三角函数关系,最终测量电线杆影子长度即可得到电线杆高度数值。

(三)立足于建模重点巩固教学成果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教给学生死板的知识内容,还应该转变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学会用建模的思维分析问题。因此教师在课堂环境中也应该能够充分发挥数学建模的价值,突出建模重点,提高学科教学的效果。比如在人教版高二数学《空间向量》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建模的思维思考问题。在课堂环境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教室在一个空间坐标系,并从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思维,能够解决空间几何的大部分难题。

结束语

综合来看,数学建模体系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有着非常突出的应用价值,需要各个数学教师能够充分引起重视。对于数学教师来说,应该在平时加强自身对于数学建模的认知水平,同时还要积极培养自己的建模素养和意识,并结合教学内容切实提升自身的建模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积极跟学生进行交流互动,进行数学建模的渗透教学,提高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兴趣水平,并学会如何使用自己掌握的学科知识,解决生活环境中的常见问题。这样以后,数学建模就能够发挥较好的战略价值,有效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张鑫.数学建模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6):285.

[2]张明琴.基于数学建模素养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36):173-174.

[3]严忠权,刘兴旭,张光兰.新课改下农村高中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研究——以瓮安县为例[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9,39(S1):53-55.

猜你喜欢
高中课堂建模思想数学建模
高中课堂生态问题的探讨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初探
数学建模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树立建模意识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最小二乘法基本思想及其应用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浅析高中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
构建高中日语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