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精神分析引论》有感

2020-11-06 11:11李维双
科学与财富 2020年24期
关键词:神经症弗洛伊德潜意识

李维双

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的创始人,《精神分析引论》这本书可以说是弗洛伊德理论体系中最权威、最举世的著作之一。我曾自认为但凡对心理学这个门类有些许了解的人都必定知道这个人、这本书,后来也和身边一些朋友聊起过,事实也确实如此。其实,我也是这些人其中之一。作为一个从非心理学专业的外行人跨专业到这个全新的领域,这也是我第一次完整地阅读这本书。我所阅读的是由商务出版社出版,高觉敷先生翻译的版本。如果说读完此书作何感受,那我想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可以用八个字加以概括:晦涩难懂、受益匪浅,下面我将展开说明我个人认为之所以会有这种感受的一些原因。

一、晦涩难懂的原因及举例说明

(一)翻译版本较多,译文和原著可能会有偏差

弗洛伊德的原著是以德语出版,其德语作品集是核心文本,但是,他的英文译本在世界范围内也是极具影响力的,只不过,在英语世界里塑造弗洛伊德形象的主要是其英文译本,而这一译本并非“原著”,甚至与德文原著有一定差别。从德语翻译至英文,再从英文翻译至中文,多个版本,这使得弗洛伊德在写作过程中的个人风格、理论诉求、对核心概念的理解以及本人与其作品之间的联系等都可能伴随着译文的不同而不同,我们无法保证每种译文的准确度。正如此书中英国心理学家欧内斯特?琼斯所作的序中所说“此书的美国译本已早出版了,但除了笔调上的缺点外,译文中还含有许多严重的错误,例如有一节说‘幻念不受影响,翻译成这样的句子,似乎意味着弗洛伊德认为‘强迫观念是不治之症——因此,我们决定另出版一个译文”。再比如,“自由联想法”这一翻译版本曾出现在英文译本中,这是对于精神分析的基本方法核心概念的误译,这个翻译结果很容易让我们忽略该方法的实质逻辑前提是不存在任何完全自由的、随意性的精神活动,联想其实是非自由的。然而,“自由联想法”五个字的出现恰恰与作者在治疗中所遵循的原则大相径庭,容易让读者产生一种自由想象的误解。

以上所提到的对于“幻念”的翻译偏差以及精神分析基本方法核心概念的误译只是其中两个举例,我想类似的情况应该不止如此。所以,我认为这是会影响读者理解这本书的其中一个因素,这也是我认为这本书整体上有些晦涩难懂的原因之一。

(二)部分内容相对高深,初学者难以理解

这本书是弗洛伊德在维也纳大学演讲的三部分讲稿:第一部分是过失心理学,第二部分是梦,第三部分是神经病通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都是在假定听者对本题一无所知,绝对没有了解过这门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所完成的,所处的角度是对于这门学问的引导,故称为“引论”。但是第三部分,弗洛伊德则认为听者已经通过自身的学习,扩大了阅读范围,不再是对于这个话题一无所知的人群了,因此讨论了更为深入的话题。而把这三部分讲稿整合成此书以后,这本书所面对的便不再是听者,而是读者,这也就对读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例如,在第三部分中关于神经症的问题,作者提出了很多的专业术语,如:力比多、反影、原物等。的确,这些专业术语更有利于初学者学习并深入了解精神分析理论以及心理学这个门类,但也无法否认,这些语言并不易懂,对于刚接触的人来说,需要时间去消化。换句话说,我们在必须承认这其中内涵之深刻的同时,也无法拒绝因个人水平不足所带来的难以理解的困扰,需要足够的时间和拓展学习来加以辅助。因此,这也是我认为其晦涩难懂的另一原因。

二、从部分内容举例说明“受益匪浅”的感受来源

这本书共分为三个部分,二十八讲,其中第二、三部分所占篇幅较大,当然,给我感受最深的也是第二、三部分。

第二部分从开始对梦的初步研究及困难到最后的几点疑问及批判性观察,全程都是围绕这个几乎所有人都存在的现象——梦来进行阐述,这也是之所以让我印象深刻的最主要原因。也就是说,通过梦本身不仅仅存在于神经病患者的身上,而是健康的人也会有这种现象的基本事实,赋予了“梦”更深的意义:梦的研究不但是研究神经病的最好的预备,也是一种症候,并且通过健康人的梦,也可以获取一些神经病研究所需要的知识。正如作者所说:梦是有意义的事。这个部分最打破我以往认知的观点是:梦不是一种纯粹的生理或躯体现象,而是一种心理现象。在我接触心理学之前并且没有了解过关于梦的相关内容的时候,我的固有认知是认为梦是存在于人身上的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之一,而事实是梦是一种潜意识的表现,分为显意和隐意。梦的显意指的是说出来的梦,而梦的隐意则是未经表达,通过联想而得的,隐藏在背后的意义,可以把显意的梦当作隐意的梦的一种化装,以一种改头换面的形式出现。“梦是潜意识愿望的满足”是弗洛伊德梦论的中心命题,弗洛伊德把这一命题作为他的梦的新理论的“标语”。前文已经说过,他认为,梦不是一种躯体现象,而是一种心理现象。“上面形成的梦”是由意识所引起的,但意识的愿望只有在成功地唤起了一个类似的潜意识愿望去强化它时,才能有效地激发起梦。至于从“下面形成的梦”则是直接由潜意识愿望所引起的。这种潜意识愿望找到日间某些遗留物作为其表达的手段。从这两种梦的形成中可以看到梦的实际建构者不是睡眠时躯体内外所受的刺激,而是潜意识愿望的力量。

以我们通常认知的理论来说,梦是在不规则反应下形成的的产物或物理刺激,是一种可以使人类睡眠受到干扰的心理现象。在我们都达成此项共识的前提下,作者在闡述儿童的梦时又提出了新的思路。我从作者的解释中了解到,在睡眠中,心灵对于前一日经验的反应是通过梦来完成的,每个梦都能用以解释前一日的经验。而且,通常情况下,我们会认为“没有梦则是深度睡眠”,但与这一观点恰恰相反的是,儿童会借助梦来直接满足愿望,不加掩饰,侵扰儿童睡眠的心理刺激是不曾满足的愿望,而对此的反应正是梦。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会忽略梦可以满足愿望这个特性,借由对于儿童的梦的研究,我们可以获取到四个方面的信息:(1)梦的功用在于保护睡眠;(2)梦由两种相互冲突的倾向而起,一是要睡眠,而另一是要满足某种心理刺激;(3)梦为富有意义的心理动作;(4)梦有两个主要特性,即愿望的满足和幻觉的经验。通过这四个方面的信息解释,让我开始相信梦对人是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的,它和有机体的其他需要同等重要,只不过是通过不同的方式而已。它是通过满足愿望和幻觉来消除侵扰睡眠的心理刺激的一种方法,从而使人们达到某种欲望的满足,进而可以极大地排泄人们心中的不良倾向与欲望要求。

神經病通论被设置在最后一部分,我认为是有意义的,前两部分内容是在为此部分奠定基础。首先通过“过失心理学”作为引入,然后对于梦进一步进行分析,最后二者结合共同为分析神经症找到有效方法。在这一部分中,作者比较全面地论述了精神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神经症的精神分析意义在于与病人生活的关系,这些症状都是起源于潜意识的精神历程。潜意识系统的精神兴奋必须通过精神主体的考察才能进入前意识系统,然后必须再经过意识的注意,才能最终将潜意识转化为意识。这是一个极其艰难的过程。

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派认为,焦虑是理解所有神经症的一个关键点。这本书也理所当然的把焦虑单独作为一讲来进行分析。通过整个小节的分析并结合弗洛伊德的人格三结构理论,我开始理解,当本我的追求快感原则与攻击驱力和超我内化了的要控制和调节这类驱力形成的庞大信念体系发生冲突时,自我通常会运用类似否认、压抑、投射、退行等防御机制来平衡这二者之间的冲突,既能满足本我,又能逃脱超我的惩罚,从而避免焦虑。但当人的自我功能太弱小,单一地、不恰当地使用某一种防御机制,那么这些防御机制就不足以抵御或缓解这些焦虑。此时,为了替代本能的欲望冲动,神经症性冲突就产生了。由于本我要寻求的表现的本能冲动处于潜意识领域,自我就很难意识到其冲突的真正对象,因此就体验到莫名的恐惧、焦虑。所以,焦虑可以被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是神经症最基本的核心症状。

此外,谈到精神分析,我们不得不说的一个核心概念就是“力比多”,具有动力学的含义,是驱使人类活动乃至创造的一种力量,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性欲,更为确切的名称应该是“性冲动力”。对于“力比多理论”,我通过这本书所得到的更为明了的解释是:所谓性欲,就是人类被压抑的欲望,而神经病症就是性的满足的代替。当然,这里要注意的是,此“性”非彼

“性”。在精神分析学里,性被称为“力比多”,泛指一切身体器官的快感。例如“俄狄浦斯情结”,具体表现为女孩依恋父亲、男孩依恋母亲。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进入青春期,“力比多”会导致孩子摆脱父母,寻找新的性对象。总之,“自我力比多”和“客体力比多”的关系可借用动物学方面的比喻加以说明。生物最原始的样子只是一团未分化的原形质,会伴随着“假足”向外伸展或向内收缩回原始的原形质。这些假足的伸缩可以与力比多投射在客体上进行对比,一部分力比多会投射在客体之上,但绝大部分仍可留存在自我之内,由此可以得出:常态情况下,自我力比多转变成客体力比多是相对容易的事情,同样的,少量的客体力比多也是可以被自我力比多所收回利用的。用这些概念的帮助,现在就可以解释整个心理的状态,或者退一步说,也可用力比多来描述常态生活的情况了,例如:恋爱、机体疾病及睡眠等状态。也就是说,力比多其实是一种能量,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性能量,这种能量的发展与变化不仅仅影响着某个人性格的成长,而且也在无形的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

《精神分析引论》这本书可以说是弗洛伊德表达精神分析理论的重要代表作,对当代人们了解自我和认识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精神分析理论的基础上,弗洛伊德逐渐形成心理学的理论,潜意识是弗洛伊德理论的核心。他曾把人的心理比作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冰山,露在水面上的是意识,掩在下面的不易看到的则是潜意识。潜意识是意识的基础,是一切意识行为的出发点和动力源泉。潜意识源于人们心理中的原始和非理性的底层,以性冲动为核心内容。他开创了现代心理学一个重要学派。所以我们无法忽视这个人以及这本书的重要性。正如英国性心理学家蔼理士所说:“事实上,即使真的有人对于精神分析学说持全盘否定态度,但如果让其将《精神分析引论》一书中充满睿智卓识和丰富经验的研究成果搁置不理,完全无动于衷,这也是很难实现的。”

弗洛伊德本人经常强调“性”在我们情绪生活中的作用,但实际上他自己在生活中对于“性”一直持有一种极端否定的态度,他一贯指出“性”的危险性,这种危险性不仅针对神经病症患者,更有甚于会作用到非神经病者,他劝告人们必须努力克服一般动物的需要。因此,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弗洛伊德和他的相关理论,正如在这本书中所说,过度的信仰反而容易使人焦虑,我们应该抱着合理的怀疑主义。

参考文献:

[1]   孙飞宇.从灵魂到心理——关于精神分析理性化的知识社会学研究[J].社会学研究,2017,32(04):94-118+244.

[2]   罗炜.直面人性的真实——评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论》[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04):178-181.

[3]   李勇.精神分析学派的经典——《精神分析引论》[J].现代语文,2004(07):15.

猜你喜欢
神经症弗洛伊德潜意识
酸枣根汤治疗心脏神经症的临床观察
第一眼看到什么动物,测试你潜意识下的心理状态
从弗洛伊德入门精神分析
心理分析泰斗弗洛伊德
Modeling some long-term implications of CO2fertilization for global forests and forest industries
蒙药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临床观察
临床医学心血管内科的神经症的治疗研究
花开一朵,至情绽放——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看杜丽娘
潜意识欲望的诗意书写——柳梦梅形象的潜意识解读
稳心颗粒与美托洛尔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