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新预算法下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及对策

2020-11-06 14:14唐春华
科学与财富 2020年24期
关键词:新预算法预算管理事业单位

唐春华

摘要:新预算法的颁布和实施,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事业单位必须规范预算管理工作,推进依法理财,以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发展,更好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本文结合实际工作,通过分析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新预算法;事业单位;预算管理

全面推进预算管理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是实现国家全面深化改革总体目标和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迫切要求。事业单位是我国重要的社会组织之一,履行社会服务和管理职能,是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保障系统。目前,我国约有126万个事业单位,每年需要投入大量的财政资金保障事业单位的运行,传统预算管理工作已不适应现代经济发展要求,新预算法的出台,对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规范事业单位财政资金运用,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重要意义

新预算法落地实施,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意义重大。一是有利于严明财经纪律,防范财务风险。新预算法规定,所有财政收支全部纳入政府预算,取消预算外资金,切实堵塞了事业单位设立“小金库”漏洞。二是有利于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内部控制建设。预算管理是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从而实现有效的财务管理。三是有利于资产合理配置,降低运行成本。新预算法确定“统筹兼顾、勤俭节约、量力而行、讲求绩效和收支平衡”原则,要求事业单位在节约的前提下合理分配资金,把钱用在“刀刃上”,削减不必要和低效无效支出,避免奢侈浪费。

二、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一)预算管理意识淡薄

预算管理不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而是全员参与的管理工作。在部門预算编制时,需要单位每一个部门积极配合做好资金计划、收集资料,再由财务部门汇总形成单位整体预算;在预算执行时,需要每个部门或项目负责人把握资金支出进度,合理运用预算资金;在预算绩效考核时,项目是否达到绩效目标,与每个部门和职工息息相关。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事业单位把预算管理主要责任归为财务部门,认为预算管理工作就是财务部门每年编制部门预算工作,对预算管理工作认识比较片面,预算管理意识比较淡薄,没有形成全员参与预算管理的理念。

(二)预算编制不科学

预算编制是单位全员参与的工作,各单位应将各部门所有收入和支出全部纳入部门预算编制,做到全面性、准确性和科学性。一些单位在编制预算前没有做好前期调研工作,没有从单位的整体发展目标出发,只是“照搬”上一年度预算内容编制预算,或是在上一年度预算的基础上增加相应比例的收入和支出,预算编制程序和编制方法不科学,没有实施“零基预算”编制方法,也没有细化项目支出编制,造成预算编制质量不高、项目资金使用不规范和预算绩效达不到目标等问题。

(三)资产采购预算编制不规范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的取得,要编制政府采购预算。有些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不到位,资产采购流程不完整,部门责任不清,对单位资产需求没有充分调研,没有以资产需求部门为源头出发编制政府采购预算,造成多编或少编预算:政府采购预算多编,单位下年度没有实际采购需求,资金分配不合理,影响其他项目的运行;政府采购预算少编,影响单位下年度工作正常开展,制约单位发展。

(四)预算绩效管理不到位

预算绩效是预算资金所达到的产出和结果,贯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新预算法明确要全面实施绩效管理,要遵循“讲求绩效”原则。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事业单位领导对绩效管理不重视,管理不到位,认为项目资金申请得越多越有利,后期追加财政资金程序繁琐且具有不确定性,盲目追求资金“一步到位”,不考虑项目完成进度和产出效果,极易造成项目资金分配不合理、预算执行进度慢、项目资金支付混乱等财务违规问题。

三、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一)加强预算管理工作组织建设,强化预算管理责任

事业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预算管理工作,带头学习新预算法相关法律法规,单位要组织专题讲座向全体职工大力宣传、学习新预算法知识,提高全员参与预算编制的意识,让每一位职工树立现代化预算管理理念,使之成为单位的重要管理文化。要加强预算管理工作组织建设,单位成立预算管理委员会或预算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主体责任,科学制定单位年度预算目标,并层层分解下达预算收支任务,通过各部门协调配合,加强单位全员预算管理责任心,提高预算管理工作的执行力度。要建立健全问责机制,充分发挥审计、纪检部门职能,对预算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并及时作出评价,确保单位预算管理成效性。

(二)推进“零基预算”改革,实现预算编制科学性

“零基预算”是以零为基点,从单位总体发展目标和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改变“基数+ 增长”的预算编制方式,不区分存量项目和新增项目,要根据财政状况、项目的轻重缓急、预算执行情况、绩效评价结果、支出标准和项目准备情况等,综合平衡资金,逐项编制预算支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要优化部门预算支出结构,改变部门预算项目支出“只增不减”的编制模式。要加强整合财政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紧密围绕单位重大战略目标,预算编制突出单位重点工作和重要项目,强化部门职责引导预算支出,进一步实现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三)整合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提高资产配置效率

要将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联系起来,一是要完善资产管理制度,规范资产管理,资产管理部门要准确掌握资产情况,规范资产采购、领用、出租出借和处置等流程,并将资产数据定期报送财务部门,为财务部门合理安排资金提供依据,为编制部门预算做好准备;二是做好资产盘点工作,资产管理部门要定期盘点资产,对资产存量和资产运行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摸清单位“家底”,为资产采购计划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三是要严格规范资产采购标准,事业单位要根据国家资产采购标准政策,结合自身发展目标和单位资金状况,制定适合本单位的资产采购标准,明确资产配置数量和标准,并严格执行,避免高规格采购造成资金浪费,确保资产配置的合理高效。

(四)绩效管理和预算管理相融合,完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绩效管理和预算管理不是单独运行的体系,要把两者深度融合,要将绩效目标设定、绩效跟踪、绩效评价及结果应用纳入预算编制、执行和考核全过程,构建完善的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体系。首先要制定配套制度和准则,建立健全实用性强、可操作性强的工作细则和工作标准,细化量化评价标准,提绩效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其次要加强绩效目标管理,单位要结合部门职能,分解、细化工作目标,同时编制部门预算收支计划和部门绩效目标,并加强绩效目标审核,与部门预算编制同步上报、同步批复下达、同步公开。最后要绩效运行与预算执行同步监控,严格执行项目预算下达指标,按项目进度支付资金,发现项目拖延或违反财务制度等影响绩效目标实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确保按时按质完成绩效目标。

四、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改革,近些年,事业单位尽管在预算管理诸多方面取得了重要经验和重大突破,但也要正视目前存在的问题,继续积极探索和完善预算管理工作,为推动我国财政体制改革和完善法治社会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稳定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荣娟.新预算法视角下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提升对策[J].财会学习,2020(17):107-108.

[2]   张爽.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及优化路径探讨[J].中国市场,2019(30):108-107.

[3]   唐宾.基于绩效预算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J].财会学习,2020(14):101-102.

猜你喜欢
新预算法预算管理事业单位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新预算法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研究
新预算法下事业单位的财务创新管理
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