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留置导尿管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2020-11-09 00:59任静
医药前沿 2020年19期
关键词:导尿管妇科抗生素

任静

(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 江苏 盐城 224000)

妇科恶性肿瘤发生于女性生殖器官部位,主要有宫颈癌、绒毛膜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其中以宫颈癌最为多见。疾病治疗主要是采取手术方式,手术操作会造成严重损伤,还会影响膀胱功能,因此患者术后需要留置导尿管,用于保障正常排尿[1]。但是留置导尿管属于入侵操作,可能会对患者尿道组织造成损伤,加之患者术后身体虚弱,若是长期留置导尿管,会增加尿路感染的几率[2]。一旦发生感染,不仅会影响恢复流程,还会加重患者的痛苦,因此需要采取措施预防导尿管感染。本研究为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预防感染的护理干预方法,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2019 年8 月至我院治疗的150 例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留置导尿管患者,所选案例确诊为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治疗成功,术后需留置导尿管;患者无精神类疾病,语言功能正常,愿意参加本次研究,符合研究标准。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 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9 ~58 岁,平均年龄为(43.94±8.56)岁。观察组患者年龄30 ~58 岁,平均年龄为(44.26±7.87)岁。基本信息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内容如下:

①注意事项讲解:留置导尿管后,告知患者留置导尿管的重要性,护理人员要教会患者及家属,在翻身和离床活动时,妥善安置尿管及引流袋。

②导尿管留置情况检查:定期检查导尿管的通畅情况,观察尿液的颜色、量和性质。

③术后恢复指导:通过定时夹闭导尿管来锻炼膀胱功能,可以通过听流水声、热敷等方式来指导患者自主排尿。

④抗生素的预防:根据患者尿常规及尿培养的结果,必要时使用抗生素。

观察组采取护理干预方式,内容如下:

①导尿前认知干预:在留置导尿管之前,护理人员要向患者介绍导尿管使用的目的,使之配合留置工作,同时说明导尿管留置有一定刺激性,使之做好心理准备,避免患者留置过程中出现应激反应。另外,加强心理疏导,缓解患者心理压力。

②导尿期间管理:在导尿管留置期间,护理人员需要定时检查留置情况,并对异常情况进行管理,避免出现导尿管扭曲、阻塞等情况,若是患者有明显不适感,需要立刻进行调整。根据导尿管的材质和留置时间,留置时间过长,要定期更换导尿管。同时,让患者增加水摄入量,每日3L 左右,促进排尿。

③恢复锻炼: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进行锻炼,尤其是关注膀胱功能的恢复,可以指导患者控制排尿量、并进行盆底肌训练。尽量让患者自主完成,若是患者无法自主锻炼,护理人员可采取按摩方式进行干预。患者可以下床活动时,需要鼓励其下床锻炼,并为之制定合理的恢复锻炼方案。

④清洁护理:定时检查导尿管留置情况,做好清洁工作,每日定时清洁外阴和肛门,对于存在异常情况的导尿管,应该立刻更换。同时要关注衣物的换洗,指导患者穿棉质宽松的内裤,所有衣物需要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避免细菌残留。

⑤抗生素预防:护理人员需要评估患者具体情况,做好监测工作,可以在导尿管接口处涂抹红霉素避免细菌的滋生。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日常护理阶段需要重点关注,必要时使用抗生素进行预防。

1.3 分析标准

记录留置导尿管的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期间发生导尿管感染的案例。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

观察组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较短,术后住院时间较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s,d)

表1 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s,d)

组别 例数 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 术后住院时间观察组 75 13.58±3.83 19.74±3.92对照组 75 25.36±4.61 31.63±5.29 t-17.022 15.639 P-0.001 0.001

2.2 导尿管发生感染情况

观察组导尿管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导尿管发生感染情况

3.讨论

导尿管感染是指导尿管留置期间,以及导尿管拔除后48 小时内发生的泌尿系统感染事件,对于女性患者而言,若是高倍视野下尿检白细胞数量在10 个及以上,就可以考虑是导尿管感染[3]。此种情况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发生率较高,一方面是由于此类患者导尿管留置时间较长,会增加细菌滋生的几率,另一方面则是手术创伤较重,身体机能消耗,且女性患者身体本就虚弱,这些因素都会增加导尿管感染的可能性[4]。导尿管感染危害性较高,治疗也较为困难,需要采取措施加以预防。

护理干预在应用中,是在护理诊断的基础上实施,用于预防并发症,促进病情的恢复,因此将之应用于导尿管感染预防中[5]。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护理干预时,可采取导尿前认知干预、导尿期间管理、恢复锻炼、清洁护理、抗生素预防等五项措施,相应执行内容都是针对导尿管感染的预防。导尿前认知干预是为提高导管留置成功率,避免造成损伤;导尿期间管理是为规避异常情况;恢复锻炼是为促进恢复,缩短导尿管留置时间;清洁护理是胃避免细菌滋生;抗生素预防则是直接针对感染情况,避免其发生。

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留置导尿管时间明显较短(P<0.05),术后住院时间明显较短(P<0.05),发生导尿管感染的案例明显较少(P<0.05)。

综上所述,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护理阶段,采取护理干预方式,能够缩短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和降低导尿管感染事件的发生率,应用效果较好。

猜你喜欢
导尿管妇科抗生素
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后留置导尿管减轻尿路感染的效果
皮肤受伤后不一定要用抗生素
抗反流尿袋对脑卒中留置导尿管患者院内感染的影响
Effects of Fuke Qianjin Formula on hormones and their receptors and metabonomics study in uterine fibroids model rats
抗生素的故事
秒懂妇科体检报告 这个可以有!
妇科手术后常见问题解答
猫抓病一例及抗生素治疗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
童年重负:“被摄入”的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