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2020-11-09 06:43孙斌栋
上海城市规划 2020年5期
关键词:户主公共交通时空

本期主题:建成环境与行为研究

特邀组稿人:孙斌栋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中心 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建成环境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为人类活动提供了空间背景,其核心构成要素是土地利用模式和交通系统。建成环境与行为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方面,建成环境塑造了人们的活动空间,通过各类设施的可达性、道路系统的连通度等具体要素,对人们的行为活动起到制约作用;另一方面,个人的行为活动及其表现的群体规律性也反映了人们对建成环境的需求,能够推动城市规划与建设部门对现有建成环境进行优化改造。

建成环境与行为的关系在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已经被广泛研究,但对于高密度的中国情境,相关研究起步较晚,缺少普适性的规律来指导中国的城市建设,早期城市规划也缺乏对居民行为需求的充分考虑,导致建成环境与居民需求不匹配,引发了诸如交通拥堵、污染暴露等一系列问题,损害了居民健康和幸福感。为此,厘清建成环境与行为的关系,规划以人为本的建成环境,是当下城市规划的重点之一。

本期以“建成环境与行为研究”为主题,为读者呈现关于建成环境与行为研究的最新成果。本期专栏有许多特色之处。第一,论文的研究议题广泛,包括了建成环境与多种行为的关系,如运动行为、就医行为、交通行为等。第二,文章的类型多样,既有来自中国本土的实证研究,也为读者介绍最新的西方相关研究的进展。第三,文章的研究主体、数据和研究方法多样,既关注以往研究较少关注的儿童、乡村居民、户主等主体,也有不少研究采用大数据的研究方法,充分展示了建成环境与行为研究的广泛性。第四,专栏论文的主要执笔者都是海内外的年轻新锐学者,他们眼光独到,为读者们带来新思想和新观点。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有了更高的追求,建成环境与身体活动行为的研究是近年来学界关注的热点。鉴于现有研究主要关注建成环境与成年人体力活动的关系,《城市建成环境对儿童体力活动的影响研究——以西安市为例》一文另辟蹊径,以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重点关注。该文使用一手的问卷调查数据,同时考虑了感知和客观建成环境对周内和周末儿童不同强度体力活动行为模式的影响差异,结果发现社区周边的公园可达性是提高儿童体力活动水平的关键要素。因此,未来城市规划可以通过改善公园的可达性,增加自行车道、人行道基础设施以及美化道路沿线的景观来有效促进儿童进行更多的体力活动,为儿童带来相应的健康益处。

在肥胖快速蔓延的背景下,如何优化建成环境,改变居民不健康的行为习惯,并以此遏制肥胖的增长趋势,也是学界重点思考的问题。目前我国乡村居民面临的肥胖风险日趋严峻,而已有研究却对该问题关注不足。为此,《中国乡村建成环境对肥胖的影响:基于村民BMI数据的实证》一文以我国乡村地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多层线性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我国乡村建成环境与村民肥胖状况的关系。研究发现,建成环境与居民肥胖的关系存在城乡差异,适当提高乡村地区的人口密度,改变分散居住的现状,将有利于提高设施可达性,促进村民的体力型交通出行,降低肥胖风险。

在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的背景下,就医行为影响机理的研究能够为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依据。在我国户籍制度的背景下,户主作为基本社会单元(家庭户)的负责人或权益代表人,其医疗资源的获取能力可能与非户主之间存在差异,这可能表现为就医行为的差异。为此,《户主视角下医疗资源可达性对就医行为的影响研究——以上海市郊区为例》一文将空间视角与社会视角相结合,综合考虑了户主、性别和医疗资源可达性对居民就医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户主与非户主的就医倾向和就医距离存在显著差异;户主的性别差异会影响就医便利程度方面的考虑;此外,较好的医疗资源可达性将促进居民在患病后主动就医,并显著降低就医距离。这些发现为细化医疗资源配置与引导居民就医行为提供了建成环境的优化依据。

在城市空气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的背景下,PM2.5污染短期暴露已在多项研究中被证实存在严重的疾病负担。受限于传统数据难以实时、大规模地采集,以往研究无法精准刻画短期大规模的时空动态人口与精细尺度的PM2.5时空分布,这给估算大范围PM2.5污染短期暴露导致的健康效应带来困难。《春节期间的PM2.5污染短期暴露健康效应评估——以长三角地区25个城市为例》一文基于春节期间大规模人口迁徙的背景,集成多源时空数据,挖掘不同城市的PM2.5污染暴露水平,以估计其对居民短期健康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春节人口迁徙行为导致的PM2.5污染短期暴露健康风险危害不容忽视,且这一影响具有强烈的时空异质性,提醒环境检测部门防控短期空气污染暴露对迁徙人群的健康危害。

在智能手机大规模使用的背景下,手机信令数据为分析个体的交通行为提供了基础。但是,由于手机信令数据较低的时空采集粒度,以及数据处理方法的制约,阻碍了其在出行行为研究中的进一步应用。为此,《居民个体出行行为聚类及出行模式分析——以三亚市为例》使用新的聚类方法,尝试挖掘手机信令数据中的居民个体出行行为特征,并基于此分析居民的出行模式。结果表明,将该方法应用到三亚市的居民出行行为研究中,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三亚居民活动的实际情况,为交通管理部门进一步制定差异化的交通政策、精细化的交通管理提供支撑。

除了以上实证研究,本期论文也为读者带来了西方国家关于建成环境与行为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对未来的学术研究和规划实践提供方向。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建成环境与公共健康领域也积极引入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新技术和新方法,以期突破传统研究的时空限制。为系统梳理大数据在建成环境与公共健康领域中的应用,《大数据在评价有关公共健康的建成环境中的应用:文献综述》一文回顾了过去10年间相关领域的文献,重点探讨了机器学习在街景图像中的应用和众包分析。文献梳理表明,将机器学习应用于街景图像等大数据,可以分析人本尺度的建成环境信息,促进健康城市的规划设计,而众包分析则可以实时收集个人对环境的感知体验,以探讨居民幸福感的空间分布、城市活力的时空差异等问题。该文指出,大数据具有覆盖范围广、时空尺度细、获取成本低等优势,为进一步揭示建成环境与公共健康关联提供了可能。

在城市郊区快速蔓延的背景下,共享单车的出现不仅为居民增添了一种新型绿色的交通出行方式,而且提供了解决“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潜在方案。但是,已有研究缺乏对自行车与公共交通之间关系的理解,更难以指导规划实践将共享单车与公共交通系统进行融合。为此,《共享单车与公共交通的关系:文献综述》一文梳理了关于共享单车与城市公共交通的替代和接驳关系,分析了现有研究中公共交通特征、自行车交通设施、土地利用方式及个体社会经济属性等对公共交通与共享单车出行的影响,进而提出了促进共享单车与公共交通融合的相关政策和规划建议,以期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提供新思路。

综上,本期“建成环境与行为研究”主题栏目汇聚了在该领域长期研究的学者,介绍了建成环境与行为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希望通过本期主题栏目,激发读者更深入地思考与讨论,并结合更多的新方法、新数据,解决和应对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共同推进建成环境与行为研究的发展,建设以人为本的建成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户主公共交通时空
跨越时空的相遇
城市轨道站点公共交通一体化衔接分析
镜中的时空穿梭
回来(外一首)
玩一次时空大“穿越”
在未来,我们不需要路
二次规划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工程中的应用
时空之门
张小飞落网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