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地区博物馆出版资料状况研究

2020-11-09 02:36
关键词:洛阳博物馆资料

郑 文

(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河南 洛阳 471000)

“博物馆的基本功能是收藏、研究、教育。我国对博物馆职能的认识一直持这种观点。从1979年的《博物馆工作条例》到九十年代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博物馆卷》都把博物馆看成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科学研究机构。”[1]45收藏、研究和教育,不仅涵盖了博物馆的基本功能,还反映了博物馆工作的主要内容。博物馆出版资料是博物馆承担科研、教育职能的重要载体。博物馆为其出版资料提供了翔实的材料,出版资料则承担起博物馆传播文化的责任,体现了博物馆的研究与教育职能。

一、洛阳地区博物馆发展历程概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洛阳市隶属洛阳地区专员公署领导,全市的文物保护、征集工作由公署文教科下属的文化馆负责。1954年4月,洛阳市改属省辖。1956年,洛阳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成立。1958年1月,洛阳市政府文化局设文化科,负责文物方面的工作,文物管理委员会与博物馆合署办公[2]385。1958年5月1日,洛阳第一座综合性历史博物馆——洛阳博物馆正式成立,主要从事文物普查、征集和古墓葬发掘等工作。1981年年底,为了适应洛阳文物事业发展的需要,经上级部门批准,洛阳博物馆划分为三个单位:一为洛阳博物馆;二为洛阳市文物工作队;三为洛阳古代艺术馆[2]385。白驹过隙,时光荏苒,截止到2020年6月,洛阳地区的博物馆已达到82家。其中,国有博物馆32家,民营博物馆50家(表1)。

二、洛阳地区博物馆出版资料状况

博物馆资料出版是一种文化传播行为,《辞海》将“文化传播”定义为:人类文化由文化源地向外辐射传播或由一个社会群体向另一个群体散布的过程。给文化接受群体带来新的文化因素,赋予原创价值以新的文化价值效用[3]149。博物馆出版资料可概括为,博物馆以完善其职能为目的而出版的各种形式的资料。

由于洛阳地区文博从业人员流动性较强,所以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以博物馆出版物为主体,对以个人名义(博物馆员工)出版的出版物暂时不作研究。笔者选取洛阳博物馆(一级博物馆)、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二级博物馆)、千唐志斋博物馆(二级博物馆)、洛阳民俗博物馆(二级博物馆)、洛阳周公庙博物馆(三级博物馆)、洛阳契约文书博物馆(三级博物馆)、洛阳碑志拓片博物馆(民营博物馆)、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民营博物馆),从独著类(独立出版)、合著类(和其他机构合作出版)、内部资料类(已出版但无书号)等方面对博物馆出版资料进行研究。通过对这8家博物馆出版资料现状(表2)进行研究,以便分析洛阳地区博物馆出版资料的共性与差异性。

表2 洛阳地区8家博物馆出版资料现状

三、 洛阳地区博物馆出版资料状况分析

(一) 国有博物馆

1.洛阳博物馆

洛阳博物馆成立于1958年5月,是一座综合性历史博物馆,现坐落于洛阳市洛龙区。

洛阳博物馆内部资料大多编纂于建馆初期,内容以介绍洛阳博物馆和洛阳历史文化为主,体现洛阳博物馆早期对自身的探讨与定位。从1980年到2018年,洛阳博物馆共出版12本独著类资料,出版时间间隔较小、未出现大幅度断层。独著类出版资料研究内容以唐三彩、考古、馆建、洛阳文化为主,既兼顾专题性研究(如馆藏器物),又在理论研究方面有所建树。独著类出版资料相比于早期的内部资料,研究内容更为丰富、更贴近社会需求,突显了洛阳博物馆自身的特色。洛阳博物馆以对外交流展览为基础,出版了大量图录类出版资料,合作对象以媒体、政府机构、国内外博物馆为主。合著类出版资料对提升洛阳博物馆的知名度、推广洛阳文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唐三彩作为洛阳文化的一张名片,洛阳博物馆出版了大量唐三彩类图书,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洛阳博物馆作为一所综合性博物馆,拥有20 315件/套藏品[4],除要对唐三彩进行深入研究外,也要深度挖掘其他馆藏物的内涵与价值,为宣传洛阳文化作出更大的贡献。

2.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

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旧称洛阳古墓博物馆)成立于1984年12月,是一座以陈列历代具有代表性墓葬为主要内容的专题性博物馆,现坐落于洛阳市老城区。

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内部资料多为1986年之前出版,研究内容以馆建、馆藏为主。从早期的出版资料可以发现,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对自身定位清晰。从1986年至今,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共出版7本著作,以馆建、汉画像砖、壁画、宋金雕砖为主,研究主题较为明确,对馆藏文物进行了系统的梳理。

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作为我国唯一的以历代典型墓葬为主题的博物馆,其独特性不言而喻,加之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的藏品,数量不多,只有1 381件/套[5],也不便运输,对外陈展交流较少,使其出版资料的发展受到制约。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可以尝试对已出版的著作进行更为细致的研究,同时从洛阳地区墓葬着手,将博物馆的典型墓葬同洛阳地区已发掘墓葬相结合,更为深入地研究洛阳地区的墓葬文化。

3.洛阳千唐志斋博物馆

洛阳千唐志斋博物馆成立于1984年3月,是一座以收藏历代志石为主的专题博物馆,现位于洛阳市新安县铁门镇。

千唐志斋博物馆早期内部资料以馆建、馆藏(志石)为主,为其后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千唐志斋博物馆藏品比较丰富,藏品数量2 019件/套[6]。虽然千唐志斋博物馆的藏品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但由于馆内人员有限,馆藏品研究受到限制。千唐志斋博物馆先后出版4本著作,其中《千唐志斋·唐志书法研究》以时代为分区,对唐代馆藏志石进行专题性研究,是先前图录式研究的一种延伸;《志海探秘——千唐志斋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以研讨会的形式,通过专家学者、馆员等各方力量共同努力,整合利用馆内外资源,深度挖掘志石的文化内涵,使千唐志斋博物馆藏品的价值得到较大程度的发挥。这2本著作对千唐志斋博物馆出版资料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引导作用。

4.洛阳民俗博物馆

洛阳民俗博物馆(原为潞泽会馆)成立于1987年6月,是一座以陈列、展览洛阳地区民俗风情为主要内容的专题性博物馆,现位于洛阳市瀍河区。

洛阳民俗博物馆成立时间较早,但早期并未出版资料。自2005年起,民俗博物馆的出版资料如雨后春笋般冒出,至今已出版12本著作,内容以馆藏品、民俗文化、专题研究等为主。民俗博物馆与洛阳地区其他二级博物馆相比,合著类出版资料较为丰富,与洛阳市文物管理局、洛阳匾额博物馆、洛阳老子纪念馆、洛阳契约文书博物馆的合作较多。

从表2可看出,洛阳民俗博物馆的发展思路,由单线发展(自我发展)转向为多向合作式(以民俗文化为基础,加强与其他馆的专题性研究合作),将洛阳地区民俗文化与不同的研究方向相融合,使洛阳民俗博物馆的发展具有可持续性。这种方式既加强了与洛阳各馆之间的交流、提升了洛阳民俗博物馆的知名度,也为洛阳地区民俗文化的历史研究提供了坚实可靠的依据。

5.洛阳周公庙博物馆

洛阳周公庙博物馆(旧称都城博物馆)成立于1989年9月。早期展示出土城建文物、五大都城历史风貌,后改为展示周公文化的专题博物馆,现位于洛阳市老城区。

周公庙博物馆早期出版资料较少,并未形成体系。博物馆主题变更之后,周公庙博物馆先后推出以周公、周公庙为主题的系列丛书。《洛阳周公庙》是洛阳周公庙博物馆策划的洛阳周公文化书系第一本著作。洛阳周公文化书系已出版3本图书,对周公庙与周公的研究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为周公庙博物馆出版资料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出版资料的系列化对博物馆来说是一种很好的选择,既可保持清晰的研究思路、利于后来者与前行者研究思想的连接,也可避免出现重复研究、重复出版。受人员、藏品数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周公庙博物馆合著出版较弱,可以考虑加强与其他地区周公庙博物馆之间的交流合作,共同推动对周公、周公庙和周文化的研究。

6.洛阳契约文书博物馆

洛阳契约文书博物馆成立于2018年11月,是一座以契约文书为主要内容的专题性博物馆,现位于洛阳市瀍河区。

洛阳契约文书博物馆无独著、内部资料出版,但已出版2本合著类著作。契约文书博物馆虽为一所新馆,但藏品十分丰富,数量近6万件,为博物馆今后的科研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从短期来看,洛阳契约文书博物馆可以向一些大馆学习,以馆建、馆藏为研究内容,以便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从长远来看,洛阳契约文书博物馆要寻求与市内博物馆的交流合作、加强与国内相关主题博物馆的交流,以达到更高的发展层次。

(二)民营博物馆

民营博物馆作为我国博物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担负着传播历史与保护文化遗产的重任。洛阳地区民营博物馆主要以专题类博物馆为主,为参观者认识洛阳文化提供了不同的视角。

洛阳大部分民营博物馆出版资料数量较少、研究价值较低,但仍有部分民营博物馆在这一方面做得较好。碑志拓片博物馆现已出版3本资料(2本公开发行的独著类出版资料,1本内部资料类出版资料)。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已经出版2本资料(1本公开发行的独著类出版资料,1本内部资料类出版资料)。这两所民营博物馆出版资料以馆藏品为主题,形式以图录为主。总的来说,不管从科研方面来看,还是从对外交流方面来看,洛阳地区的民营博物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通过对洛阳地区国有博物馆和民营博物馆出版资料现状的分析,可以发现洛阳地区博物馆出版资料有以下特点:国有博物馆出版资料起步较早、发展延续性较好、出版内容与馆藏研究联系较为密切,总体呈现有序性、有目的发展,而民营博物馆出版资料发展较弱,内容单一、缺少对外交流。

四、关于洛阳地区博物馆出版资料的建议

(一)提高对博物馆出版资料重要性的认识

2012年,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中提到:“增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除继续推动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科技馆、纪念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等公共文化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向社会免费开放外,要把主要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公益性文化活动纳入公共财政经常性支出预算,进一步改革财政投入方式,充分引导社会机构和企业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化。”[7]34从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中可以看出,我国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重视度在不断提升。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重要一员,更应清楚认识自己的使命,了解自身的职责,提高自身的认识,充分认识科研与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提高对出版资料重要性的认识。

(二)加强人才培养

人才是推动博物馆发展的重要力量,博物馆科研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馆员的科研能力与水平。从国家层面来看,政府应加强对文博行业的规划与引导。从高校层面来看,要加强相关专业学科建设,重视文博方向人才的培养,针对社会需求培养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人才。从博物馆层面来看,博物馆应根据自身特点,借鉴国内外经验,为员工提供发展平台、科研资源,建立一套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为人才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增加出版经费

政府应鼓励文博方向科研发展,增加出版专项经费,为科研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博物馆应协调各方面需求,为科研资金留一席之地,并积极转化科研成果,以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为博物馆的发展注入更多的动能。

猜你喜欢
洛阳博物馆资料
洛阳正大剧院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博物馆
“立法为民”的洛阳实践
洛阳自古繁华
露天博物馆
博物馆
资料哪去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