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教育扶贫面临的问题与不足

2020-11-09 02:52赵智奇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教育扶贫问题农村

[摘要]自2013年精准扶贫模式的提出及实施以来,农村贫困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教育精准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一种模式,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扶贫。但在实际的扶贫工作中,这种“造血式”的扶贫模式无论是在前期的理论宣传,还是在后期的具体操作过程中都存在很多问题。包括教育精准扶贫理论认识不足、扶贫对象识别模糊、帮扶内容与扶贫对象需求不相符、扶贫制度和监管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阻碍了扶贫的进程。

[关键词]教育扶贫;问题;农村

[作者简介]赵智奇(1995-),女,东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图分类号] D66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8031(2020)09-0057-03

自2013年精准扶贫提出以来,脱贫工作取得巨大成就,脱贫人数逐年上涨。截止2020年4月26日,已有14个省区市的贫困县实现了全部脱贫摘帽。其中,教育脱贫工作作为精准脱贫工作的一方面,也取得了许多成绩。习近平指出,“要把发展教育扶贫作为治本之计,确保贫困人口子女都能接受良好的基础教育,具备就业创业能力,切断贫困代际传递”。①但教育扶贫工作在具体实施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育精准扶贫理论认识不足

对教育精准理论认识不足首先体现在忽视教育减贫的价值。教育精准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模式之一,不同于其他扶贫模式,它属于“造血式”扶贫。农村贫困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很多,贫困的发生是受自然、地理、历史、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教育在改变农村贫困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相传最有效的手段、是提高扶贫成效的现实诉求、是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将教育资源朝着贫困地区倾斜,改变贫困地区的教育贫困现状是十分必要的,具有深远意义的。当前,城乡经济发展差距较大,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经济发展的落后是导致农村贫困地区的教育成本相对较高、经济投入量较少的根本原因。利用少量的资金投入教育,想要获得和城市教育同样的效果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贫困本身的原因又是多方面的,如何合理分配国家和社会投入的扶贫资金,这些资金中又有多少投入到当地贫困农村地区的教育事业中,这又是一个问题。从教育扶贫的实施者看,教育扶贫工作在扶贫的过程中具有长期性、效果的延迟性、不显著性等特征。在一些地区,往往将扶贫资金和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发展等能够体现政绩的扶贫项目上,负责人对待教育扶贫更多的是当做一件政治任务加以落实,甚至多地都出现了形式化、政绩化的教育扶贫现象,随之而来的是教育“形象工程”等行为。这样只做表面功夫的教育扶贫工作是完全没有意义的,既违背了教育扶贫工作的初衷,农村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也没有得到改善。

从贫困地区的角度看,对教育扶贫理论认识不足体现在:1、由于农村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长期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这些地区的人们意识不到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认识不到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相传的方式之一,再加上教育成本对于农村贫困地区而言较高,所以长期以来不愿意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2、教育的时限相对较长,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的投入。对于大多数的农村贫困家庭来说,供一个大学生上学是十分不容易的,需要倾尽家中所有积蓄,甚至还要借外债。而教育回报的周期又太长,所以很多家庭在这一过程中会选择中途放弃。3、农村的教育资源相对落后,很多农村贫困地区的学校无论基础设施,还是教学水平都相对落后。为了能让子女接受到相对好的教育,很多父母将子女送到教学资源相对好的学校接受教育。这样不但提高了教育成本,而且长期以往农村学校会越办越差。以上原因是造成农村地区教育落后的主要原因。教育精准脱贫的实施让农村贫困地区的教育现状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前文中提到目前教育精准脱贫的实施者对教育精准扶贫理论和具体落实和宣传还不到位,对教育在脱贫致富中所起的作用还不能完全认识。所以,对教育精准扶贫理论的认识、宣传和具体实施任重而道远。

二、扶贫对象识别模糊

长期以来,由于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在执行的过程中很多环节落实不到位,导致对教育扶贫的对象识别模糊,很多扶贫项目都没有真正落实到需要教育扶贫的人手中,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况:1、“建档立卡”贫困数据库数据不精准。“建档立卡”数据的建立时间较早,由于当时时间紧迫,经验不足,很多程序不规范,导致许多应该进入系统的贫困户没有进入,而“有关系”等家庭富裕的人却进入了贫困系统。另外,由于教育扶贫的对象是与“建档立卡”挂钩的,所以导致一些地方为了让有在读学生的家庭享受到资助,村里不调查其家庭条件,直接让其加入“建档立卡”数据库,反而那些家里没有学生家庭贫困的人家没有进入数据库。虽然近几年国家对“建档立卡”数据库的监管越来越严格,一些真正贫困人口相继加入到数据库中享受到了应有的帮助,但仍有一些贫困户没有享受到贫困援助;一些本不该享受贫困补助的家庭仍以有孩子读书为由享受补助;甚至还有一些“关系户”享受补助。这些问题需要相关人员加大监管力度,严格监察、查漏补缺、剔除不需要补助的家庭,增加真正需要补助的家庭。2、扶贫的“区域推进”政策导致扶贫对象的不准确。为更好更快地推进扶贫工作,减少农村贫困地区贫困数量,多地实行“整村推进”、“集中连片式推进”等扶贫政策。这样集中式的连片脱贫必然会造成扶贫对象的不精准。整个区域集中推进区域中势必会有非贫困人口,而没有集中推进的区域中也必然会有贫困人口。所以集中式推进会将一些贫困人口排除在外,导致扶贫对象不精准。“尤其是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凸显集中连片扶贫开发的成效,往往以非贫困区甚至相对富裕地区为基础整合临近的贫困片区作为集中连片扶贫开发区域。”②这样的脱贫工作不利于教育扶贫工作的开展,集中连片式的扶贫让教育资源朝着这些地区倾斜,这样导致这些区域里有能力供养孩子上学的家庭享受到了教育扶贫,而没有在区域里的需要扶贫维持家中孩子上学的家庭没有享受到政府支持,通过这样的方法确定扶贫对象是不公平的。3、存在“关系扶贫”现象。这种情况最常见的表现是本应该惠及大众的资源和福利被政治上或经济上有权力的少数群体所占用,而使大众的利益受损,出现扶富不扶貧的现象。这样的事情就有很多例子,如:“开着宝马领着低保”、“人不在了还领社保”、“既吃着农村低保,还领着城镇低保”。这样的问题在农村地区屡见不鲜。教育扶贫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没有把扶贫帮助给应有的学生和学校。真正贫困的家庭没有享受到国家的扶贫,这不仅会损害大多数贫困人口的利益,也不利于扶贫进程的推进。

三、帮扶内容与扶贫对象需求不相符

由于各地农村贫困地区贫困的程度和导致贫困的原因不相同,所以采取什么样的扶贫方式也应该根据当地的扶贫需要开展。有调研显示:“一些被扶贫的农户不懂得感恩,对于扶贫资金,他们认为是不拿白不拿,‘等、靠、要思想严重,还有一些贫困户完全是因为自己懒惰不愿意劳动而贫困,给他补助一些,拿了钱就吃喝玩乐,甚至打麻将赌博去。”③很多有学生的家庭受到贫困资助后理所应当的继续贫困,没有作为。所以,在扶贫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应该根据贫困对象不同的致贫原因,有针对性的开展扶贫工作,对于因懒致贫的人不应该直接给予物质资助,分配给他们相应的工作,完成后才能支付报酬。对于愿意通过劳动脱贫的人则不同,应当在给予其贫困资助的同时,帮助其找到摆脱贫困的方法,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还有研究者发现,部分地区在制定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的过程中,忽视了不同学生的家庭贫困程度差异,采用相同的资助标准,使贫困等级不同的学生享受到了同等额度资助,帮扶举措千篇一律,模式僵化。这样的资助政策与大多数贫困家庭的实际需求是不相符的,会造成扶贫资源的浪费,影响扶贫的效果。

四、扶贫制度和监管机制不健全

扶贫进程缓慢以及执行过程存在很多问题,追根溯源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就是扶贫制度。井然有序、符合实际的扶贫制度是扶贫工作取得圆满成功的关键,也是扶贫行动的合法基础和逻辑前提。首先,国家和地方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教育扶贫制度,但教育扶贫体系仍不完善。不仅不同扶贫地区的边遠学校、特困家庭子女、留守儿童以及其他特殊贫困群体没有具体的制度安排,而且与之配套的管理制度、协调制度等制度也不健全。由于制度的不健全,在教育扶贫的过程中自然没有符合的制度所依据,难免会出现一团糟的情况。其次,制度设计缺乏协同性。教育扶贫不是单独的个体,属于精准扶贫的一种模式。教育扶贫是一个庞大复杂的工程,需要各领域的协同配合。由于教育扶贫制度缺乏协同性会出现零碎化、孤立的教育扶贫现象。各部门,各地的扶贫信息做不到共享,扶贫过程中会出现制度的冲突对立,这样扶贫的效率会大打折扣。最后,制度制定和制度执行之间存在背离。教育扶贫制度从中央到地方层层执行,因为种种原因,如:制度层层传达的不准确、执行过程中的教育扶贫资金的外流等原因,扶贫制度没有完全被执行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教育扶贫监管机制不健全也是教育扶贫工作顺利开展的一大阻碍。尽管有相应的扶贫监察制度,但具体到教育扶贫监察制度还不够细致和健全。在教育扶贫过程中缺乏对扶贫工作的有效监管,往往出现很多利己违法行为。如在教育扶贫的工作中,由于有关部门监察不力,面对教育扶贫资金,基层教育扶贫领域仍有个别“蝇贪”“蚁贪”顶风作案,将手伸向原本给贫困学生的扶贫资金,其行为让人叹为观止。另外,由于扶贫工作涉及的范围广、部门多,监管难度较大,虚报冒领、套取侵吞、截留私分扶贫资金等行为也时有发生。这样的行为不但损害了很多贫困学生和家庭的利益,造成贫困家庭的不公平心理。而且在社会上会造成恶劣的影响,影响政府的公信力,更不利于教育脱贫进程的进行。所以国家应该建立健全教育扶贫监察制度,各级部门严格执行制度,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教育扶贫的每一分钱都落实到实处。

五、结语

每一项工作都是在错误和经验中不断成长的,教育扶贫工作也不例外,尽管教育扶贫工作存在很多问题,但教育扶贫工作的成果也是显著的。国家着手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包括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和完善教育精准扶贫法律制度体系;深入实际调查,制定与当地教育需求相符合的扶贫政策;加大教育理论重要性教育等。只有让教育扶贫工作更加顺利,脱贫攻坚任务才能顺利完成。

[注释]

①田洁.以教育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读《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J].兵团党校学报,2019(04):34-37.

②黄勇.“精准扶贫”新形势下贵州扶贫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EB/OL].(2016-11-14).

③葛志军,邢成举.精准扶贫:内涵、实践困境及其原因阐释——基于宁夏银川两个村庄的调查[J].贵州社会科学,2015(5):157-163.

[参考文献]

[1]田洁.以教育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读《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J].兵团党校学报,2019(04):34-37.

[2]蔡其勇,赵庆来.精准扶贫的教育学解读[N].中国教育报,2017-08-31.

[3]都建档立卡了,为何还不能是贫困生[N].中国青年报,2016-09-22.

[4]让贫困地区孩子接受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N].京华时报,2015-09-10.

[5]黄勇.“精准扶贫”新形势下贵州扶贫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EB/OL].(2016-11-14)

[6]葛志军,邢成举.精准扶贫:内涵、实践困境及其原因阐释——基于宁夏银川两个村庄的调查[J].贵州社会科学,2015(5):157-163.

猜你喜欢
教育扶贫问题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教育扶贫,助力精准扶贫
新时期特困地区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机遇探析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