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及对策思考

2020-11-09 02:52罗薇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价值观民族

[摘要]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大学生队伍中比较特殊的一个群体,由于独特的民族文化、生活习惯及宗教信仰,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面临诸多挑战。本文以湖南部分高校在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为对象进行调查,立足实际情况,就地方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情况进行分析,明确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地方高校;少数民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对策

[作者简介]罗薇(1978-),女,汉族,湖南常德人,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活动教育。

[基金项目]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17B10《全媒体时代地方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受湖南省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资助。

[中图分类号] D6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8031(2020)09-0064-03

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反复提及。该理论立足国家、社会、个人这三个不同的角度,指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整个社会的共同价值认知,也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更是青年大学生立德修业和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习近平在相关会议中认真强调,青年人既要具备正确的道德思想,又要在道德培养的过程中注重道德实践,自觉自主的培养其个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在生活中予以践行。社会对公民提出的主要道德素养,即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要求各个公民具备正确的道德判断,能勇于承担应有的道德责任,并在实际生活中能做好道德实践,且强调自觉实践。而习近平发表的重要讲话恰好为推动全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实现、强化公民建立共同奋斗思想提供了指导。

随着社会转型、市场经济、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进入地方高校深造,少数民族大学生固有的本民族自尊心和浓厚的民族认同感、自豪感在进入地方高校后与校内外各种文化发生交流交融,部分情况下可能产生抵触,因少数民族大学生与其他大学生在行为习惯、交际方式、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所以这部分大学生很容易因差异产生自卑感或其他消极心态,在这样的情况下,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不容乐观。当前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国际思想文化领域斗争深刻复杂,敌对势力利用宗教、文化对中国的渗透和颠覆活动愈演愈烈。大学生作为中国社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正处于个人三观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由此,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展开切实、深入的研究十分必要,尤其是针对身处地方高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说,这一研究工作更是至关重要。

一、地方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意义

大学生作为重要人才资源,承载着民族发展希望。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特殊大学生群体,既承担着维护民族与国家稳定的重任,又需要在民族地区发展事业中贡献个人力量,正是因为其在民族地区所能产生的影响力,更要培养并坚定他们的核心价值观,让其不仅仅是一个大学生,更是实现民族团结的“工程师”,让各民族凝聚在一起,共同为祖国发展出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立足时代发展需要所形成的基础价值理念,其可以指导少数民族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形成与发展。

1、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能有效帮助地方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理想与思想。这是因为这一体系科学而正确,且始终处于核心位置,强调个体要具备“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基本素养。通过教育,一方面能让少数民族大学生获得理论学習的平台,引导其养成正确的理想与信念,建立更加科学的价值观,另一方面还能使其学会如何判别错误思潮,明确个人发展方向,让自己的未来由自己把握。在地方高校求学的少数民族学生本身较特殊,其个人思想观念不仅代表个人,更会影响其所在民族的价值理念、影响国家发展,而个人成长、思想培养都需要正确引领,都需要有坚定信念作为基础,如此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以该取向为目标坚持不懈的努力。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帮助地方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养成科学的民族观、国家观。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具有很强的民族责任感,但同时也可能存在不理智的民族观念,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提出正确的民族意识是基于大局,从国家层面上去思考的。即立足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需求,要求他们能在热爱本民族的同时,开阔眼界,接受其他文化,实现对多文化的尊重、包容,这才是科学的民族观、国家观。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能帮助地方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提升个体道德品质。该价值观从个人角度出发,提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要求公民们能遵循并自觉培养个人道德。一些少数民族大学生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养成等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而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一方面能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养成科学的大局意识,另一方面又能引导其建立高尚的人格,最终帮助其成长成才。

二、地方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情况分析

为确保研究结果精准有效,笔者特意针对湖南农大、湖南师大、湖南第一师范、长沙理工、湖南生物机电职院5所大学的500位在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受教育情况进行了调研。在学生样本中,本科四个年级的学生皆有涉及,本调研主要采取了问卷调查、学生个人访谈这两种方式。选择了26个问题让学生作答,其中单选题21个,多选题4个,开放题1个。在政治面貌方面,500位少数民族大学生中,有团员397(79.4%)人,党员46(9.2%)人,普通群众57(11.4%)人。

调查结果显示,少数民族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很好,其中,十分赞同的比列高达91%。认为当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非常必要和及时的占90%。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依次是课堂传授73%、校园宣传56%、网络媒体50%、书刊杂志43%。在回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内容问题时,能准确说出全部内容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只占38%。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目前已经了解的、经常接触的价值观,具有很高的认同度,但是针对部分与实际生活联系不多、很难接触到的价值观,其认同度并不高。举例来说,他们绝大部分认同现有民主建设、民族团结内容,但就公平、法治、诚信的实现程度尚不是很满意。另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目的分析调查中,他们认为是为了立德修身的仅有45%,很多少数民族大学生都是从实际利益出发,其中20%的学生是为了入团入党,25%的学生是为了应付考试,还有10%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表示不清楚为什么要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践行方面,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表示很难实现,其更在乎自我、功利以及实用价值,所具备的社会责任意识不强,且奉献精神较弱。针对“你认为有必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吗?”这一问题,受调研学生中有96.5%认为有必要或很有必要,认为必要性不大的学生大约有2.1%,认为一点也没有必要的学生大约占0.8%。另外,这部分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方面也有很大区别,且具体表现在性别、年级、民族、政治面貌等方面。大多数学生觉得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佳方式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开展相关实践活动。通常情况下,对个人价值观存在影响的因素有很多,且程度由高到低表现为成长环境、教育环境、社会舆论、个人观念等。由此可见,家庭与学校教育在引导大学生养成正确的三观方面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地方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应对策略

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地方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价值选择日趋多元,他们思想活跃,更容易受到各种文化和思潮的影响。当前形势下,通过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地方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引领科学的、先进的社会思潮,从而最终实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复兴显得尤为关键。

(一)明确教育重点

1、民族认同。即公民所具备的个人民族归属认知与感情基础,代表个人对自身“民族身份的确认”。此处所说的“民族认同”主要是说公民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是基于国家层面的民族总体认同。而此处所说的总体民族认同,代表着公民对“其所在民族整体利益与各民族根本利益始终保持一致”这一重要民族观念的认同,属于客观理念,不受主观约束。具体来说,无论我们身为何种民族,从本质上来说我们都隶属于中华民族,必须要时刻谨记自己身为中国人,要热爱祖国,要始终坚定不移的维护中国统一、民族团结。

2、政治认同。从文化角度来看,是这部分学生对中华民族政治体系所有的情感以及信仰;从实践角度来看,是基于政治权力、政治角色以及政治关系建立的完善的民族政治体系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理念,另外,也是少数民族公民基于政治价值与利益所开展的一系列实践活动,且最终形成的成果。

3、文化认同。这是确保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即各民族虽存在文化差异,但能够对不同文化予以理解,并接受沟通,最终实现对多元化文化的认同、尊重,其涵盖自我身份、伦理道德规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等多方面的认同。而在生活中运用统一的文化符号,认可并坚持统一的文化理念,且遵循统一的思维模式与行为规范,这些都是文化认同的基础。少数民族地区处于多种多样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中,经历长时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各自独特且优秀的民族文化,各传统文化在长期的民族交流中互融互通,形成了兼容并蓄的中华民族文化,对共同的文化认同,激励着各族人民共同奋斗,培育了强烈的民族精神。

4、国家认同。即公民明确自身所属国家,且了解所属国家的组成结构,比如对国家政治、文化以及族群等的了解、情感,这不仅是公民对国家产生感情的基础,更是确保国家稳定、统一、发展的前提。目前,中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需要攻克不少工作难题,在这时候,确保国家团结、稳定是尤其关键的,所以国家认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的重要内容。中国属于多民族国家,要始终以尊重各民族文化等为基础,不断发掘、协调各民族文化,实现民族文化价值观的有机融合,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始终稳定发展,也才能促使国家认同度的提升。当各民族都建立了一致的目标,形成了统一的文化,存在一样的历史记忆,使用同样的语言,并最终建立相同的思想,国家认同才算是真正的实现。

(二)改进教育方法

在针对地方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开展相应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时,教育者一定要结合该类大学生的实际状况,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作为指导,有方向、有目的帮助他们养成科学的理想信念;另外,教育者还需要立足他们所具有的特性,分层次、针对性的开展价值观认同教育工作;另外,在教育时,教育者还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了解并分析他们的诉求,让他们自觉学习,主动维护国家团结。

1、明确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认识和改造世界强大的思想武器,其不仅阐述了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基础,支撑着该价值观的核心地位,同时其还是中国立党立国所遵循的基本思想。所以,在进行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时,教育者务必要始终将马克思主义作为重要指导思想来遵循与落实,学习基本原理和方法,审视分析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生活中切实存在的问题,借助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旗帜鲜明的引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价值观念。

大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所处的成长环境与普通大学生存在明显差异,且主要表现为成长环境更为闭塞,同时由于少数民族文化影响,这部分学生的价值观念更加复杂、多样。为了让该部分学生养成并坚持共产主义信念,最终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人员,一定要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理念,优化价值观认同教育工作,让这部分学生能够以正确的眼光来认识国家、民族、宗教以及文化,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多元价值取向。同时,还要将主流文化当成文化主导,培养这部分学生的文化认同,使其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使其可以分辨错误思想,避免外来分裂主义、腐朽资本主义思想等对学生思想产生恶劣影响,使其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能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方向不动摇,逐步实现个人价值。

2、尊重民族差异。风俗习惯反映着民族的生活方式、历史和文化特色、心理状态以及感情,一般来说,民族性在政治情感、社会生活中都会有所体现。宗教信仰,归根结底还是属于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其能对民族文化、风俗等产生影响。假若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宗教信仰和民族风俗习惯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就有可能影响到与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的关系,影响到民族团结和国家的统一。因此,在社会交往和政治生活中,少数民族的宗教和民族风俗习惯有时是一个敏感的问题。地方高校在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引导的时候,要慎重对待他们对于宗教的信仰问题和民族风俗习惯,注重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和民族风俗习惯。

3、注重以人为本。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要注重以人为本,着眼于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让这部分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立足他们的思想需求,全面考虑到宗教文化,尽可能满足这部分学生所提出的利益诉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责任意识强、心理健康以及多方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同时,教育者还要让这部分学生明白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实现对其所有的重要机制,使其将这一理想融入自身,形成责任意识,促使其在生活学习中认真践行,最终成长为一个热爱祖国、诚信友爱、爱岗敬业、遵纪守法、热爱和平、坚决维护国家统一的人。

“以人为本”并不是放任自流、片面地追求个人自身的发展,而是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易于被少数民族大学生认同,才能使他们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身的思想观念,落实于日常践行,从而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4、注重知行统一。在开展具体的教育工作时,教育者一方面要在课堂上讲解与科学价值观相关的理论、思想,让少数民族学生可以理解并掌握相关理论,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明确养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个人成长的关联。另外,教育者一定要立足价值观理论,教会学生如何分辨社会上的诸多价值理念和思想思潮。开展认同教育,除了在课堂上的理论灌输之外,还要引导或带领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通常情况下,任何国家、民族乃至个人,其在發展的过程中,一定会形成各有特色的观念。因为核心价值观是主导思想,在为人接受的过程中有助于维护社会和平、推动社会发展。在新形势下,一定要注重针对大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大学生所开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工作,加强其认同程度的提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引领,增强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在全社会真正形成巨大的价值共识和思想共鸣。从而维护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最终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实现中国梦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2]陈志军,浦解明,左益等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研究[M].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

[3]李新梅.社会环境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4).

[4]陈颜,张志坚,陈金龙.民族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模式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0).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价值观民族
我们的民族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多元民族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