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形势下医用耗材成本管理

2020-11-09 03:32王静乔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20年19期
关键词:医用耗材信息化管理成本管理

王静乔

摘 要: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2017―2019年全国各地医院陆续取消医用耗材加成。公立医疗体制的改革对公立医院提出进一步理顺医疗服务价格,逐步减轻患者整体负担等要求,倒逼医疗机构优化医院费用结构,促进医院服务质量的改进和提升。本文从医用耗材成本管理的现状入手分析,探索新形势下医用耗材成本管理,希望能有助于医院降低医用耗材成本,合理地配置资源,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医用耗材;成本管理;信息化管理

一、医用耗材成本管理的现状

1.医用耗材的分类需重新理顺

医用耗材加成取消后,医疗收入中的医用耗材收入减少。医院在原业务模式不变的情况下,面临着医用耗材从可以增加收入,变成了纯粹的支出,对医院总体成本控制是一个挑战。如何从医用耗材的分类着手,梳理医用耗材成本有关键性作用。《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财会〔2017〕25号)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医用耗材分类也应与之匹配。按原来把卫生耗材、血库材料、医用气体、影相材料、化验材料等笼统归类在一起进行粗放管理做法已难以适应新的需求。

2.原有的成本分析方法过于单一

一直以来的成本分析方法,单一地以科室作为成本归集对象、业务量作为分配依据,按谁领用谁分摊的原则进行分析。由于领用计划出于人为对业务量的估算判断而产生,并未以最终耗用作为成本分析依据,领用数据和实际耗用数据之间会有偏离。每当遇到节假日需要提前备货,需增加医用耗材的领用量。但实际节假日常常由于假日经济等因素,患者就诊人数反而会减少,医用耗材实际耗用量也相应减少。如果按传统模式下的成本分析来看,当月科室支出成本反而增大,导致不能真实反映科室实际耗用成本情况。然而对于不能预先估计耗用量的医用耗材,尤其是不可收费的低值医用耗材,因医疗行业的特殊性,该类医用耗材不可以做到零库存。另外,管理部门在实际管理医用耗材时,成本分析常常只停留在一级库房的数据分析,忽视了二级库房的数据分析。

3.相关绩效考核指标思维过于固化

2015年5月,国办印发了《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百元医疗收入(不含药品收入)中消耗的卫生材料降到20元以下。其初衷是想通过这一比率指标的考核来,倒逼医院减少对耗材的依赖,放弃原先粗放的形式,把重心放在更符合实际的医用耗材使用和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中。此后全国各省市医院开展了对“耗占比”控制,把“耗占比”作为绩效考核的指标之一。“耗占比”的定义指的是收费医用耗材收入(以收费价格计算)占科室医疗收入(不含药品收入)的百分比。根据耗占比的计算公式:耗占比=科室耗材收入?科室医疗收入科室药品收入),在假如在原有业务收入固定的情况下,想要降低耗占比,只能压缩分子也就是减少医用耗材的使用。为了满足这一指标的考核,有些大医院采取了限用、停用医用耗材等方式降低医用耗材使用量,造成有些高端手术和医用耗材需求不能满足,患者医疗服务质量下降。2019年1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该《意见》没有将”耗占比“作为三级医院绩效考核的指标。可见,生搬硬套绩效考核指标,并不能彻底解决以耗养医的痼疾。

4.信息系统建设重视不足

落后的信息系统制约着医用耗材的成本管理水平。医用耗材品种多,项目繁杂,产品信息、供应商信息、注册证信息等信息量大,没有经过梳理可能会导致同一耗材多个名称、多个编码,产品信息不规范,库存管理混乱,采购效率下降。物流平台系统功能单一,只简单地反映了,医用耗材的购入、领用出库、现时库存等情况,未能和其他系统联系,进行数据共享和数据反馈等功能,造成“信息孤岛”的现象,导致出错率高,运营效率低等种种问题。由于信息系统前期经济投入较大,所得到的效果又并非在浅表,因此信息系统的建设往往会容易被忽视。

二、医用耗材成本控制的建议

1.医用耗材的分类应与政策法規相适应

在制定医用耗材分类时是应与新的法律法规,医保政策等相适应。血库材料、医用气体、影相材料、化验材料等应各自独立做一项分类,不粗放地和卫生材料捆绑在一起。在卫生材料中再做细分高值耗材、医疗用品、医疗器械等分类。这样当对外报送数据时,能更有效率地筛选提取出所需要的各项医用耗材成本。其次,还需对医用耗材按现行物价项目,医保项目核对每项耗材成本是否能得到补偿,按是否可收费进行标注。可收费材料虽然能够得到成本补偿,但仍需注意其采购流程和仓储流程中的成本,减少使用过程中不必要的浪费。高值耗材,应坚持零库存的管理方法,由于高值耗材单价较高,因此采用零库存的管理对于减少医院资金占用尤其重要。对于不可收费材料,因不可以产生补偿,应是在满足临床使用的前提下,倡导节约使用,从而降低成本。另外,大批量使用的价值较低的医用耗材可以考虑配合经济订货量、再订货点、保险储备等指标辅助管理采购和仓储流程。所有医用耗材均应按类别定期进行盘点,对有效期、注册证等信息进行精细化管理。

2.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引入成本分析方法

在数据信息可收集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引入作业成本法的角度来分析。作业成本法,是一种通过对所有作业活动进行追踪动态反映,计量作业和成本对象的成本,评价作业业绩和资源的利用情况的成本计算和管理方法。它以作业为中心,根据作业对资源耗费的情况将资源的成本分配到作业中,然后根据产品和服务所耗用的作业量,最终将成本分配到产品与服务。如在医院成本管理中运用,不妨假设它能打破部门间的限制,把医疗服务作为作业,来分析整个作业过程中的成本,从一项医疗服务作为一项作业出发,分析各个环节中所需的各项医用耗材,得到横向的医疗耗材成本分析,给临床医护人员、管理部门、采购部门等提供参考数据。在医用耗材的成本管理中引入作业成本法,能清晰地展示各个服务与医用耗材成本之间的逻辑关系,资源动因与作业动因能更合理地解释成本结构,解决领用数据和实际耗用数据之间因时间差造成的偏离,改变只重视一级库房的数据分析,而忽视二级库房数据分析的状况,使医用耗材的成本分析更好地符合实际使用的情况。但作业成本法要把部门间的数据横向地组合,对于数据要求比较高,医院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使用。

3.科学地运用相关绩效考核指标

医用耗材的成本核算与绩效考核之间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在2019年1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没有将“耗占比”作为三级医院绩效考核的指标。然而笔者认为在新政策指导下医用耗材加成的取消,其目的是为了降低医院对医疗耗材的过度依赖,减少不合理的医用耗材使用,促进医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与“耗占比”的考核不矛盾,只是在运用該指标过程中不够科学。采购部门应通过货比三家,选择质优价廉的供应渠道。对于需大量使用高值耗材开展医疗服务的科室,可优先考虑使用同等质量条件下价格较低的国产医用耗材,在不降低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减轻患者费用负担,科学地降低了“耗材占比”。另外,要努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才能让医院从根本上摆脱以耗养医。然而要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并不是朝夕之间就能实现的,这个任务依然任重而道远。

4.加强信息系统建设

传统管理模式下的,原始的医用耗材管理导致不同科室协同程度低,人力成本高。要改变这一局面,需要加强信息系统的建设。首先,要加强信息系统建设的意识,在管理部门应引起重视,在临床可以组织定期意见咨询。其次,对医用耗材的信息进行梳理,按梳理后的信息,对医用耗材的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进行全面了解,详细掌握与成本管理相关的业务系统,设计出合理的医用耗材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控制等模型和数据流程图。从计划申请出发,信息传输,到生成采购计划、购进、发出、结存、盘点、结算、成本核算、数据反馈等各个环节,通过信息系统进行数据共享,实现检索、溯源、成本分析等,打通各部门间的信息壁垒。目前有些医院已经采用条码技术、人脸识别技术等先进技术对医用耗材进行管理,走在了同行的前列。医院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合理安排信息系统建设资金。后续在系统维护更新的过程中,应注意跟随医疗体制改革的最新政策调整系统设计。

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加强医用耗材成本管理是公立医院成本管控的关键所在,它不仅关系到临床医护人员绩效考核,也影响到患者的就医体验以及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医院要对医用耗材成本进行分类梳理,采用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成本分析方法,科学地运用绩效考核指标,提升医院信息化管理水平,最终实现医疗资源合理配置,确保医院更好地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倩,吴航,徐静晗,等.公立医院医用耗材成本管控模式的探索.中国卫生经济,2020(04).

2.芦琦.大型公立医院卫生材料二级库房管理模式的应用研究.中国总会计师,2019(04).

3.王岭曦,廖苛伶.公立医院优化成本管理探析.现代营销(下旬刊),2019(04).

4.耿丽丽,孙燕楠.医疗服务改革背景下的耗材成本管控思路与探讨.医院管理论坛,2020(03).

5.孙美英.医院成本控制中的医用耗材管理探究.黑龙江科学,2018(14).

(责任编辑:兰卡)

猜你喜欢
医用耗材信息化管理成本管理
医院医用耗材的消耗管理研究
医用耗材的信息化管理
论物联网应用于医院医用耗材管理的新模式
基于项目管理的企业年度重点工作管理
机械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管理研究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对军工企业成本管理开展评价工作的探究
加强公路工程成本管理的措施分析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论物联网应用于医院医用耗材管理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