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村初中生音乐节奏感的教学策略探究

2020-11-09 03:14谭习超
新智慧·中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教学策略

谭习超

【摘 要】音乐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它能陶冶人们的情操,让人们心情愉悦,而节奏在音乐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每一节拍都蕴含着演奏者想要传达的情感。只有具备良好的节奏感,才能充分理解音乐作品,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音乐节奏感的培养和训练。本文对提高农村初中生音乐节奏感的教学策略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音乐节奏感;教学策略

节奏是音乐中最为基本的组成要素,正是凭借多变的节奏,音乐才变得更加扣人心弦、多姿多彩。不管是唱歌、弹琴,还是跳舞,都需要以节奏作为支撑。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一般是以欣赏音乐作品和歌唱为主,很多农村初中生在音乐课堂上往往喜欢跟着感觉唱歌,但若节奏感不好,必定很难跟上音乐伴奏,从而出现抢拍、拖拍等问题,由此可见,提升农村初中生音乐节奏感是非常重要的。

一、提高初中生音乐节奏感的重要性

初中生正处于从幼稚到成熟的过渡期,无论是身体还是心智,都还没有发育健全,各方面的能力也还有待提升。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可帮助学生提高创新思维的能力,尤其对学生发散性思维、抽象思维的提升大有好处。不仅如此,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掘学生的智力。在训练音乐节奏感的时候,学生往往需要调动各个感官,使不同的感官协调配合。由此可见,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也能有效锻炼学生身体的协调性。在音乐课程的学习中,学生拥有了較强的节奏感,就可以更好地感受音乐所传递的情感,体验音乐带来的放松感和愉悦感。与此同时,学生在掌握了音乐节奏以后,还能增强对音乐课程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因此,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锻炼和提高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具备良好的音乐节奏感,学生才能为今后的音乐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农村初中生音乐节奏感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对节奏感的认识不到位

许多农村教师在实际开展音乐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常常会把节奏感和其他相关概念相混淆,致使整个教学过程成效不高。同时,很多学生在音乐节奏感上也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大部分学生都认为节奏仅仅就是音乐的一种形式,而没有形成具体的概念。正是因为教师的认知不足,才导致学生也无法对节奏形成正确的认识。因此,教师在进行音乐节奏感教学的时候,首先必须提高自己对节奏感的认识,明确节奏感的概念,积极锻炼自己的节奏感,这样才能使节奏感的概念更好地渗透到教学过程中。

(二)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目前,我国很多农村初中音乐教师所采用的的教学方式都比较单一,课堂上大部分时间都是由教师把控的,学生完全没有足够的时间对音乐进行独立学习和思考,这就致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不够深刻。学生无法进行音乐的亲身实践,就很难充分调动自身的肢体与感官来深入感受音乐,也就无法在音乐中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节奏,这样一来,必定无法进行有效的音乐学习。很多教师习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记忆音符,这就导致课堂教学十分枯燥无趣,学生也完全没有学习音乐的兴趣,显然,这对学生音乐节奏感的培养和提升是非常不利的。

(三)节奏感训练方法不合理

农村地区的教学基础设施相对来说较为落后,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音乐节奏的训练时,通常都是按照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进行的,但学生本身的认知水平就和教师存在较大的差距,所以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感到不知所措。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要让学生充分理解教学内容是非常困难的。同时,初中音乐教材上偏重于对学生歌唱能力的培养,而不是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因此,大部分学生都只是掌握了歌唱的技巧,而并不具备较好的节奏感。

三、提高农村初中生音乐节奏感的教学策略

(一)利用作品鉴赏来提高学生的节奏感

在欣赏音乐作品的时候,我们都能感受到旋律中作者所要传达的思想情感,这一音乐情感实际上就是通过节奏与速度传递出来的,较快的节奏可体现出欢乐、愉悦的情绪,较慢的节奏则能表达比较舒缓、深情的情绪。例如,教师在播放《船工号子》这一歌曲的时候,可让学生进行鉴赏分析,了解劳动号子通过节奏变化所传达的船工们不同的情绪。作品中的不同号子,如拼命号子、上滩号子等,都采用了类型不同、强弱不同的节奏,而正是对这些不同节奏的应用,形象生动地表现出船工们团结协作、勇往直前、不惧困难的精神。在作品的聆听分析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创设不同的律动环境,让学生充分体验劳动号子的节奏。在正式上课前,教师可先为学生播放一段各地区划龙舟比赛的视频,让学生体验整齐有序的划桨动作,感受节奏分明的鼓点以及充满蓬勃朝气的呐喊声。接下来,再组织学生参与“划龙舟”游戏:由教师提出口令,学生一起进行“领”“合”。在游戏情境中,应注重节奏和强弱的变化,刚开始可以采用慢一点的节奏,然后再慢慢加快节奏,强化语气变化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使其能更好地感受号子的节奏特点。

(二)通过乐理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来提高学生的节奏感

要实现学生音乐节奏感的有效提升,学生首先就必须明白什么是节奏感以及节奏感的特点。但是,对刚步入初中阶段的农村学生来说,他们对乐理知识的认知大都还停留在比较浅显的阶段,所以,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让学生系统化地学习与节奏有关的乐理知识。所谓节奏,指的就是音乐中通过一定的强弱规律组织起来的不同音符之间的关系。节奏是音乐的灵魂,也是音乐诞生的源头。对一部音乐作品来说,即使没有旋律也能存在,但节奏却是不可或缺的。例如,非洲鼓乐就是凭借其独特的节奏特点而闻名于世的,我们只有在充分把握非洲鼓点音乐节奏规律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感受到非洲音乐所蕴含的独特魅力。我国的很多传统打击乐、民间锣鼓乐也采用了多种多样的节奏来展现音乐的艺术美感。由此可见,加强对学生音乐节奏感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而要提高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就必须让学生掌握丰富的乐理知识,包括拍号、拍子等。音乐作品中的拍号和拍子直接决定着整个乐曲的节奏特点,乐曲的体裁与风格特点都是通过节奏表现出来的,通过对乐曲的拍子、拍号等进行深入分析,可找出音乐作品的节奏规律。把握音乐节奏特点的前提在于准确理解音乐的节拍,而要培养学生的节拍感,教师就必须积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多聆听、多多感受,如聆听家里时钟转动的声音、公园中泉水流淌的声音以及下课铃声的节奏等。

(三)利用具体的乐器来提高学生的节奏感

近些年,我国农村地区的音乐教具越来越完善,农村教师可借助一些简单的乐器来提高初中生的音乐节奏感,包括常见的锣、鼓、碰铃等打击乐器。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学会熟练使用较难的乐器明显是不太可能的,所以,在乐器的选择上,教师最好选用能配合音乐节奏的简单乐器。学生在一边听音乐一边模拟打节拍的过程中其实也能感受到音乐节奏快慢、强弱变化的特点。但乐器的使用也增加了对使用乐器时具体动作的训练,这和简单的划节拍相比效果更加显著。在实际操练乐器的时候,教师应充分发挥指导与引领作用,让学生随着音乐的节奏使用乐器。在两拍子、三拍子、四拍子等不同节拍的演奏上,教师应提供细心的指导。

四、结语

总之,提升农村初中生音乐节奏感是实现学生音乐素养全面发展的前提。具体来说,教师可通过音乐作品鉴赏、乐理知识的学习、乐器的训练等方式来实现学生音乐节奏感的提升。总的来看,当前我国农村初中生的音乐节奏感普遍偏弱,教师还需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加强对其音乐节奏感的培养和训练。

参考文献:

[1]张永坚.提高农村初中生音乐节奏感的教学策略[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05).

[2]杨进萍.初探初中音乐节奏教学策略[J].文渊(中学版),2019(01).

[3]陈灼.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新智慧,2018(20).

[4]赵向红.谈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节奏感的培养[J].新一代(下半月),2017(03).

[5]银泉.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读与写(上,下旬),2015(19).

猜你喜欢
农村初中生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农村初中生人际信任与社交焦虑相关研究
农村初中生情绪智力、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农村初中生思想道德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