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建筑文化对比研究

2020-11-09 10:31田觅
名城绘 2020年8期
关键词:建筑文化西方对比

摘要:建筑是人类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结合体,建筑的形式反映且丰富着文化的内涵,中西方建筑风格的差异也反映了中西方文化内涵的不同。所以,研究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从文化的广阔角度探索建筑,不仅能够提高人们的精神文明水平,也能够促进不同文化范畴间的交流。接下来主要针对中西方建筑材料、建筑色彩、建筑空间布局、建筑造型等方面来介绍两者之间差异。

关键词:中国;西方;建筑文化;对比

一、中西方建筑材料的不同

从根本上说,中西方建筑艺术的差异首先来自于材料的不同:传统的西方建筑长期以石头为主体;而传统的东方建筑则一直是以木头为构架的。这种建筑材料的不同,为其各自的建筑艺术提供了不同的可能性。

从建筑材料来看,在现代建筑未产生之前,世界上所有已经发展成熟的建筑体系中,包括属于东方建筑的印度建筑在内基本上都是以砖石为主要建筑材料来营造的,属于砖石结构系统。诸如埃及的金字塔,中世纪欧洲的教堂,无一不是用石材筑成,无一不是这部“石头史书”中留下的历史见证。唯有我国古典建筑(包括邻近的日本、朝鲜等地区)是以木材来做房屋的主要构架,属于木结构系统,因而被誉为“木头的史书”。 不同的建筑材料,不同的文化与社会,使得中西方的古代建筑有了不同的艺术表现。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流露出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材料造就不同的建筑,展现不同的信念。西方的石制建筑一般是垂直发展,建得又高又大。同时别出心裁的屋顶建筑也是西方古典建筑的一大亮点。但是怎样将高密度的石制屋顶擎如仓穹则是它的建筑艺术所在,于是出现了那些垂直向上的石柱,如较早出现的塔斯干柱式,可以说石柱是西方建筑的基础中的基础。石柱及屋顶的发展伴随着西方建筑的发展,如果说石柱是西方建筑的“基本词汇”,那么屋顶则是西方建筑的“基本句式”。屋顶的不同,导致了其风格类型上的差异,如希腊式、罗马式、拜占廷式、巴洛克式等等。

与西方的石制建筑不同,中国古典建筑的“基本词汇”应该是斗拱。所谓斗拱,是将屋檐托起的交叠的曲木,它可以将纵向的力量向横向拓展,从而构造出多种多样的飞檐。可以说飞檐的设计是我国古典建筑中的璀璨明珠。不同的飞檐形式往往会有不同的艺术效果、或轻灵、或朴实、或威严。我国古典建筑的四大家——亭、台、楼、阁都用飞檐来标明自己的身份,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且飞檐的高低、长短往往会成为建筑设计的难点和要点。正所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飞檐的设计必须恰到好处才能显得轻灵而不轻佻,朴实而不机械,威严而不呆板。

从西方人对石材的肯定,可以看出西方人求智求真的理性精神,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强调人是世界的主人,人的力量和智慧能够战胜一切。中国以原始农业为主的经济方式,造就了原始文明中重选择,重采集,重储存的活动方式。由此衍生发展起来的中国传统哲学,所宣扬的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天人合一”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揭示,自然与人乃息息相通的整体,人是自然界的一个环节,中国人将木材选作基本建材,正是重视了它与生命之亲和关系,重视了它的性状与人生关系的结果。

二、中西方建筑色彩的不同

从中西建筑的装饰色彩上来看,中国以一种色彩为主,其它几种颜色并用;西方则是极其丰富,不同时代以不同的色彩为装饰的主色调,但没有一个单一的色调贯穿始终,对比也不是非常强烈。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色彩的生成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一方面,在五行学说的影响下,色彩成为天意的象征,人们用色彩表示对自然的尊重;另一方面,中国建筑的色彩被赋予了浓厚的伦理观念,以颜色作为区分社会等级、确定社会地位的手段,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建筑的色彩缺乏变化,虽然丰富,但是又显得单一,并形成了一定模式。西方建筑的色彩,因为处于多元变化的社会文化中,所以变化多端,异彩纷呈,时而华丽浮艳,时而灿烂夺目,时而又光怪陆离。同时受西方“个人本位”观念的影响,色彩非常张扬、热烈、激情,甚至富于非理性的迷狂。

三、中西方建筑空间布局的不同

从建筑的空间布局来看,中国建筑是封闭的群体的空间格局,在地面平面铺开。中国无論何种建筑,从住宅到宫殿,几乎都是一个格局,类似于“四合院”模式。中国建筑的美又是一种“集体”的美。例如北京明清宫殿,曲阜孔庙即是以重重院落相套而构成规模巨大的建筑群,各种建筑前后左右有主有宾合乎规律地排列着,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形态的内向性特征,宗法思想和礼教制度。

西方建筑是开放的单体的空间格局向高空发展。例如巴黎卢浮宫采用“体量”的向上扩展和垂直叠加,由巨大而富于变化的形体,形成巍然耸立、雄伟壮观的整体。而且,西方建筑从古希腊古罗马的城邦开始,就广泛地使用柱廊、门窗,增加信息交流及透明度,以外部空间来包围建筑,以突出建筑的实体形象。如果说中国建筑占据着地面,那么西方建筑就占领着空间。这庄严雄的建筑物固然反映西方人崇拜神灵的狂热,更多是利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成就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四、中西方建筑造型的不同

中国传统造型特别强调“线型美”,讲究线条的婉转流动,中国的梁、柱、屋檐等都能表现“线” 的艺术感染力,如在歇山顶的建筑中,屋檐有意做成微微的向两侧升的形高,而屋角部分做成明显的起翘,形成“飞”的意境;而屋顶上部坡度较陡,下部较平缓,这样既便于雨水排泄,又有利于日照与通风。

西方传统造型强调“形式美”,发源于希腊的古典主义美学思想认为“美在物体的形式”,我们从古希腊的建筑中感受到一种对形式美的强烈的追求。如仿男体的多立克柱式强壮雄伟,仿女体的爱奥尼克柱式柔和端庄。

五、总结

中西方建筑形式上的差别,是文化差别的表现,它反映了物质和自然环境的差别,社会结构形态的差别,人的思维方法的差别以及审美境界的差别。中西方传统建筑设计中蕴涵了环境观念、人文主义精神以及先人的理想追求。建筑发展的客观规律使中西方建筑呈现出不一样的形态,在对古今中外优秀的建筑文化吸收、交融、创新的基础上,中国建筑文化才会充满活力、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陈志华,外国建筑史[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中国建筑史》编写组,中国建筑史[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侯幼彬,中国建筑美学[M],黑龙江科技出版社,1997.9.

[4]王贵祥,中西方建筑空间[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5]王淼洋、范明生,东西方哲学比较研究[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6]刘天华,凝固的旋律:中西建筑艺术比较[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7]张忠利、宗文举,中西文化概论[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田觅(1990-),女,汉族,河北省衡水市,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城乡规划。

猜你喜欢
建筑文化西方对比
ArtDeco下的“海派”建筑文化
当代中国主流建筑文化的新趋向
中西绘画构图比较探析
西方音乐元素在二胡演奏中的移植
中日两国胶囊旅馆业的发展对比及前景展望
克里斯托弗·马洛与陶渊明田园诗的对比
英国电影中“愤青”与“暴青”对比研究
浅议本土建筑文化的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