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马戏学校新型基本功教学模式探析

2020-11-10 13:19上海市马戏学校
杂技与魔术 2020年5期
关键词:教研部学年杂技

文︱上海市马戏学校)

图︱作者提供

随着社会和市场的发展,观众的审美和眼界都提高得很快,不再仅仅满足于技巧的高难度,更追求表演者的表演技巧和舞台掌控能力。在上海市马戏学校成立近30年的今天,学校的杂技与魔术专业除了立足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外,也更加注重科学化的训练和艺术化的培养。因此,从2016年开始,学校开始了课程改革。

在校长俞亦纲提出的快乐教学、终生杂技等办学理念下,学校教研部在具体的教学教改工作中,针对杂技基础训练存在的“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等现象进行了剖析,经过研讨后,认为“学生体能的发展程度”可能是制约杂技基本功突破的重要因素。好的体能最终会体现在三方面:杂技演员的寿命、基本功的质量和杂技节目多维度的发展。

因此,学校教研部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聘请上海职业体育学院的教授,将竞技体育的体能授课方式与学校传统的杂技基本功训练相结合,在新生班做一次教学实验。

体能训练课

一、前期准备

实验项目的第一步,是对新生进行健康筛查,内容包括:肩关节活动度、髋关节外旋、腰椎稳定度薄弱点、胸椎活动度受限、后肌群薄弱点、股四肌肌力薄弱点、手腕、脚踝等;第二步,进行新生的能力测试,总体分为三部分:软组织测试、柔韧性测试和纠正动作的测试;第三步,将测试的数据归档,并记录该学生的初始数据值。(流程如图所示)

二、教学内容举例

第一学年的杂技基本功与体能结合的训练课共计60周,分为三个阶段。这种特殊的训练课与传统的基本功教学不同的地方举例:第一阶段,学生在进行力量训练前先进行30分钟的“赤足”功能性训练(“赤足”本体训练、平衡训练、柔韧性训练、稳定性训练、功能性力量训练等)热身,频率为每周三次,每四周进行相关实验内容测试;第二阶段,学生在力量训练前进行15分钟的“赤足”慢走及跑的活动和15分钟的“赤足”功能性训练,频率为每周三次,每四周进行相关实验内容测试;第三阶段,学生在力量训练前进行15分钟的“赤足”慢走及跑的活动,在“赤足”功能性训练的同时,增加15分钟的弹力带、震动仪激活训练及爆发力训练,频率为每周三次,每四周进行相关实验内容测试。具体动作如右图:

训练计划流程图

体能训练阶段性目的

体能结构图

动作筛查的内容

三、实验体能课的效果与启发

经过一学年的实验教学,新生班期末考核成绩达到了预期的目标,部分力量环节的完成度甚至超过了最初的设想。以前,核心力量(肩关节以下、髋骨节以上包括盆骨在内的区域,由29块肌肉组成)往往是杂技学员的短板之一,实验的新生又都是零基础开始训练的,但经过半年的训练,新生班整体核心四项(髋部支撑正面、背面和二个侧面)的数据从平均10秒提升到35秒,提升幅度达250%。再如,上肢力量及手掌握力对一年级学生而言是很难的。新生班在第一次训练时,直臂悬吊时间人均10秒,经过两个月训练后,学生们能完成90度曲肘悬吊,人均时间9秒;从第三个月开始,学生们练习直臂悬吊举腿,人均12个,四个月后提升到人均20个。更为喜人的是,一学年下来,新生班的伤病率几乎为零,对于杂技这个高风险的训练项目来说,可谓是弥足珍贵了。

这一学年的教学成果,让学校教研部备受鼓舞,在教学方式上也深受启发。下一步,教研部将会继续深入研究,将竞技体育的宝贵训练经验,移植到杂技的训练教学中来。

猜你喜欢
教研部学年杂技
空中杂技师
看杂技
2018—2019学年华东师范大学授予理学、工学博士学位人员名单
第二届星火学年
高校思政课教研部(室)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
学校少先队教研部建设略谈
杨浦区老年大学举办2015
——2016学年期末汇报演出
老鼠演杂技
德国计划10年内投资10亿欧元设立美式终身教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