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护理领域情绪劳动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2020-11-10 09:12张国文李惠萍宋瑰琦张小红林文风章毛毛
天津护理 2020年5期
关键词:发文护理人员期刊

张国文 李惠萍 宋瑰琦 张小红 林文风 章毛毛

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安徽 合肥 230001;2.安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3.江苏省肿瘤医院

1983 年美国社会学家Hochschild 首次提出情绪劳动(emotional labor)并将其定义为“个体致力于情感的管理,以便在公众面前创造一种可以看到的脸部表情和身体动作,它是为工资而出售的,具有交换价值”[1]。 在“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工作中,不仅需要护士用专业的护理知识与熟练的操作技术为患者解决疾病相关生理问题,同时,护理人员还要时刻关注自己的情绪, 照顾患者的心理问题,因此护理是一项情绪劳动密集的卫生服务行业[2]。 研究表明护士的情绪劳动程度与负面的身心健康指数密切联系[3]。 情绪劳动的表面扮演行为与中国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呈负相关,而深层扮演行为与护士的核心能力及工作满意度呈正相关[4]。 有调节的情绪劳动与组织沟通满意度呈正相关,可以促进护理人员工作投入和亲社会行为[5]。 目前,情绪劳动在护理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多, 有调节的情绪劳动对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状态起重要作用。 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国内发表的护理领域情绪劳动的期刊文献和硕博论文进行分析,旨在了解我国护理领域情绪劳动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不足,为今后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 成立文献筛查小组, 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为目标数据库, 检索时限为数据库建库以来至2020 年 5 月31 日。 以主题词或关键词的字段限定,以“护士”、“护理人员”、“护生”、“护理”和“情绪劳动”、“情绪工作”做逻辑检索,检索国内公开发表的护理领域有关情绪劳动的文献和硕博论文。

1.2 文献筛选 文献纳入标准:①文献类型为期刊论文和硕博论文; ②针对研究对象涉及护士或护理人员或护生;③内容涉及情绪劳动或情绪工作。 排除标准: ①有关护理领域情绪劳动的征稿启事、 会议报道、会议文献及内容明显不符的文献;②无法找到全文以及重复发表的文献。 按照上述检索策略,初步检索到386 篇期刊文献,将文献题录导入Note Express软件,仔细阅读每篇文献,剔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最终获取有效文献136 篇。

1.3 文献分析 文献筛查小组首先对纳入的文献进行阅读, 收集文献的外部信息和内部信息, 包括文题、发表年份、收录期刊、著者、作者单位、基金来源、关键词、文献类型、研究内容等,并对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发表数量及年度分布 截止2020 年5 月31日,国内共发表护理领域情绪劳动相关期刊文献和硕博论文共136 篇, 年发文量整体呈波浪式上升趋势。2008—2011 年为我国护理领域情绪劳动研究的萌芽阶段,2008 年首次刊登护理领域情绪劳动相关文献,2008—2011 年 4 年间仅发文 21 篇(15.44%)。 近十几年护理领域情绪劳动的研究文献虽有波动,但总体呈上升趋势, 分别在 2012 年、2015 年和2018 年呈现 3个高峰,这 3 年的发文量共 47 篇(34.56%)。 见图 1。

2.2 期刊分布 136 篇文献中硕博论文16 篇, 剩余120 篇期刊文献发表于 63 种期刊上, 其中 44 种(69.84%) 期刊只刊登过 1 篇文献; 仅有 10 种(15.87%) 期刊载文 3 篇及以上, 共发文 58 篇(48.33%),10 种期刊中有 8 种是护理类专业期刊,其中中华现代护理杂志刊文量12 篇,位居第1 位。 见表1。

图1 我国护理领域情绪劳动文献量年度分布图

表1 我国护理领域情绪劳动文献发表期刊分布(≥3 篇)

2.3 作者分析

2.3.1 第一作者发文量分析 以第一作者为统计标准,对于同名同姓作者逐一查询其工作单位,同名不同单位的作者则计为2 名作者, 统计分析第一作者发表文献的数量, 结果显示:136 篇文献共纳入第一作者116 人,其中发文量最多的为5 篇,发表1 篇文献的第一作者共计101 人(87.07%)。

2.3.2 合著度和合著率 136 篇文献去除16 篇硕博论文,剩余120 篇期刊文献中,24 篇文献是独立作者发表, 其余96 篇文献均为2 名或多名作者合作完成。 纳入本研究的120 篇期刊文献共涉及311 名作者,根据合作度及合著率计算公式[6]:合作度=(一定时期内某领域)作者总数/(一定时期内某领域)文献总数,合著率=(一定时期内某领域)合著文献总数/(一定时期内某领域) 文献总数, 可算出合作度为2.59,合著率为80.00%。

2.3.3 核心作者分析 核心作者是指在某一学科发文量较多且影响较大的作者集合, 能够客观地反映该学科的研究现状、研究重点、研究方向及该学科发展规律[6]。依据普赖斯所提出的核心作者计算公式[7]:M=0.749×(Nmax)1/2(Nmax为在某一学科发文量最多的作者的发文数量),本研究中第一作者发文量最多的为5 篇,可算出M 值为1.67,根据取整原则,可知发文量≥2 篇者为该领域的核心作者。本研究中第一作者发文量≥2 篇的作者共计14 名,累计发文33 篇,占发文总量的24.26%。显著低于普赖斯定律所认为的某一领域内在所统计的时间内核心作者发表文献总数应达50%[8],故认为国内护理领域情绪劳动方面研究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

2.4 地区分布 以第一作者单位地址进行文献计量分析,136 篇文献来自我国24 个省、市、自治区;按地区发文量排序,山东省发文量最多为27 篇(19.85%),其次为浙江省发文14 篇(10.29%),位居第三的江苏省 发 文 12 篇 (8.82% ),3 省 一 共 发 文 53 篇(38.97%),说明山东省、浙江省和江苏省是国内护理领域情绪劳动主要研究地区和论文高产区域。 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均仅发文1 篇。

2.5 关键词与主要研究内容 一篇文献的核心内容往往由文献的关键词所反映和揭示, 通过关键词能够清晰地看出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和侧重点[9]。136 篇文献的关键词共计272 个, 其中情绪劳动、护士、护理人员等词出现频率最高。 有关情绪劳动的研究内容主要围绕护士/护理人员的情绪劳动水平[10]、影响因素[11]及其与工作满意度[12]、工作倦怠[13]、医患关系[14]、情绪智力[15]相关性为主,研究对象集中在急诊科护士[16-17]和重症监护病房护士[18],同时研究关注情绪劳动的表层扮演、 深层扮演2 个维度的不同作用[19],目标把护士情绪管理和改变护士工作中情绪劳动策略作为工作重点[20]。 本研究的关键词前20 条高频词汇见表2。

表2 关键词词频统计情况

2.6 研究类型 对136 篇文献研究类型进行分析统计,其中横断面调查性研究最多,共92 篇(67.65%);其次为综述类文献,共 17 篇(12.50%)。 见表 3。

表3 文献研究类型

2.7 研究基金资助情况 基金论文代表着一个研究领域的新动向、新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它的科研创新和学科前沿动态[21]。本研究所纳入的136 篇文献,去除硕博论文16 篇,剩余120 篇期刊文献中有基金资助的文献共41 篇,基金资助率为34.17% ,其中国家级基金论文9 篇,省级基金论文12 篇,市级基金论文10 篇,院级基金论文10 篇。

3 讨论

3.1 我国护理领域情绪劳动的研究起步较晚,近年来研究热度相对稳定 研究显示,2012 年之前国内护理领域情绪劳动的研究相对较少且波动较大, 其原因可能与我国情绪劳动研究起步较晚有关, 国内最早引入情绪劳动的是2004 年文书生[22]对情绪劳动的综述研究,随后情绪劳动才开始慢慢被关注和发展。2012 年开始相关文献数量增幅较大, 说明研究者逐步发现情绪劳动在护理领域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护士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身心健康状况不仅关系着自身的职业发展,也影响着临床护理质量的提升和护理行业的快速发展[23]。 因此如何培养临床护士积极情绪反应,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良好的职业发展, 成为护理管理者关注的新话题。图1 可见,2012 年至今的相关研究整体呈波浪式上升趋势, 说明近年来该领域研究热度相对稳定,可能与现代社会护理行业工作压力大、情绪劳动频繁,护理管理者越来越关注护士身心健康有关。

3.2 文献发表期刊相对集中 本研究纳入的120 篇期刊文献发表于63 种期刊上,其中44 种(69.84%)期刊只刊登过1 篇文献; 以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护理学杂志》 等为代表的 10 种期刊发文量占48.33%, 说明刊载护理领域情绪劳动研究的期刊种类丰富,发表相对集中,一方面为护理领域情绪劳动研究者指明了投稿交流方向,另一方面也为护理领域情绪劳动的实践者及初学者提供了可靠的文献来源。期刊排名前10 位中护理类杂志有8 种, 表明国内护理界对情绪劳动的研究有一定程度的重视和关注。

3.3 护理领域情绪劳动的研究人员协作度高,但研究缺乏持续性, 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 第一作者分析显示: 发文量最多的为5 篇, 发文量1 篇的有101人,发文1 篇的第一作者占第一作者总数的87.07%,该数据显著高于洛特卡定律[24]所描述的发表1 篇论文的作者数量占所有作者的60%, 说明国内护理领域情绪劳动研究的绝大多数作者仅发表过1 篇研究文献,绝大部分属于一次性研究,作者广泛且分散,研究缺乏连续性、持久性及深入性。 作者合作度及合著率分析结果显示:120 篇期刊文献中,24 篇文献是独立作者发表,96 篇文献有2 名及以上的作者,合作度为2.59,合著率为80.00%。该数据显著高于我国核心期刊作者合作度(1.89)和合著率(47.90%)[25],表明我国护理领域情绪劳动的研究人员之间的协作性较高。 核心作者分析显示:本研究核心作者共计14 名,累计发文33 篇(24.26%),显著低于普赖斯定律,说明该研究领域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 因此,如何在保持研究人员的高协作性的基础上有效提升该领域研究的持续性和深入性是目前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3.4 区域研究不平衡 地区分布结果显示山东省、浙江省和江苏省发文量位居前 3 位, 共 53 篇(38.97%),而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等地区发文量偏少, 说明各省市在护理情绪劳动领域的研究有显著区域差异。 山东省、浙江省和江苏省等发文数量多,这可能与沿海地区改革开放早,经济社会发展较快,患者的就医感受要求更高, 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情绪劳动执行频繁[26]有关,亦与地方和院校的政策、经济、人才状况、技术支持、基金资助力度等有关。

3.5 研究内容和类型亟需多元化, 基金支持力度不足 本研究显示, 目前该领域研究类型以横断面研究为主,其次为综述和类实验性研究,纵向研究和质性研究极少,缺乏追踪式研究。 情绪劳动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可追踪、可观察的过程,脱离了纵向跟踪,既无法真正科学地切中研究命题, 也无法真正掌握护士情绪劳动与其他要素之间的动态交互过程。 所以未来的研究可以采用纵深延伸研究,更为系统、全面地了解护理人员情绪劳动的动态过程。 目前对护士情绪劳动研究的范式亦略显单一, 研究者多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11-15],少数研究者运用实验干预研究的方法进行探讨[27]。而情绪劳动的研究是一项复杂且多变的现象,未来研究可进行个案分析、临床现场观察、 半结构式访谈等质性研究的方式或范式与混合式研究, 综合探讨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情绪劳动的变化及其影响。 表2 显示我国护理领域情绪劳动的研究内容基本围绕护理人员的情绪劳动水平、 影响因素及其与工作满意度、工作倦怠、医患关系相关性为主,研究对象以急诊科和重症监护病房护士为主,关注情绪劳动2 个维度的不同特点和作用, 把情绪管理作为重点目标, 只有少数研究者探讨了通过培训改变临床护理人员情绪劳动的策略及情绪劳动规则[17],未曾深入探讨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情绪表达的原则及其对隐性的、 显性的规则的不同感受,对于如何帮助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处理情绪问题、有效地缓解情绪劳动的消极影响的策略以及如何在护生及护士成长的不同阶段 (护士学校教育阶段、入职后)对护理人员的情绪进行培训以促进其更好地发展尤为迫切而必要。 建议今后可拓展研究范围至学校层面及家庭层面,扩展研究对象至不同科室、不同等级医院的护理人员, 把情绪劳动不同维度应用在临床护士心理治疗。 目前国外的相关研究成果较丰富,探究情绪劳动在心理健康、情感、人格魅力、组织层面等方面的积极意义[28],涉及情绪劳动的过程、情绪劳动的供给和需求, 情绪资源的占有和分配[29],可为我国的情绪劳动研究提供借鉴。 本研究所纳入的120 篇期刊文献,有41 篇文献获得了基金资助,且基金资助类型以省市院级资助为主, 而国家级及其他资助较少, 说明我国目前对该领域相关研究的资助力度尚不足,这在极大程度上制约了该领域的发展。提示今后应加大基金力度和重点的支持, 促进我国护理领域情绪劳动研究更好的发展。

4 小结

近年来我国护理领域情绪劳动的研究有了较快发展,研究热度较稳定,但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我国各地区研究发展亦不平衡, 情绪劳动的研究方向和类型有待进一步扩展。 本研究仅限定于国内数据库刊载的期刊文献, 缺乏对国内硕博论文及国外研究现状的统计分析,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发文护理人员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脑外科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我保护及预防护理纠纷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期刊审稿进度表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